•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日據(jù)時期臺灣社會上層保存中華文化的結社活動

      2022-12-08 02:10:04李躍乾
      統(tǒng)一論壇 2022年4期
      關鍵詞:詩社

      □ 李躍乾

      日據(jù)時期,臺灣人民反抗日本殖民者的斗爭,分為武裝反抗和非武裝反抗兩種。因為力量懸殊,武裝反抗斗爭在1902年就基本上被日軍鎮(zhèn)壓下去了。1913年羅福星領導的抗日活動失敗了,1915年余清芳在臺南領導的武裝抗日斗爭也失敗了。臺灣社會上層認識到無力進行武裝抗日,只好在文化領域進行和平的抵抗。

      為對抗日語運動而組建詩社、文社

      日據(jù)時期,臺灣“總督府”對臺灣人民既進行殘酷的武裝鎮(zhèn)壓,又實行愚民和同化政策,企圖通過屠殺、行政、經(jīng)濟、通婚、日語、宗教、風俗、報刊雜志、電影、廣播、文藝、生活方式等手段,把臺灣社會全面徹底日本化,將臺灣人馴化成日本“皇民”。其中,日語教育是最主要和重要手段。對此,臺灣人民進行了武裝與非武裝兩種反抗斗爭。非武裝反抗主要在政治、文化、經(jīng)濟等領域,旨在改善物質生活條件,提高文化程度,保存中華文化,強化漢民族意識。限于篇幅,本文只論述臺灣詩社、文社保存漢文化的活動。

      臺灣知識分子十分清楚臺灣“總督府”全面長期推行日語教育的險惡用心,呼吁保存漢文化。1923年4月,蔡惠如在《?!磁_灣民報〉創(chuàng)刊》中說:“堂堂皇皇的漢民族為怎么樣不懂自家的文字呢?……因為臺灣當局的政策,學堂里不肯教學生漢文,他們用意很是 深 遠……”1926年4月,王學潛說:“不特斯文(漢文)有關興廢,即漢族亦有關存亡也?!?934年,《三六九小報》說:“人而不欲保持民族之性則已,如欲保持其性,舍漢文莫與歸也?!?/p>

      清末到日據(jù)初,臺灣社會上層有土豪、士紳、地主、商人等。土豪是大地主或開拓指導者;士紳是有科舉功名或做過官的人。1916年4月發(fā)行的《臺灣列紳傳》,收錄了1000多名士紳。這些人反對日寇侵略,是保存漢文化的主力?!芭_灣之迎日軍者,無甲乙科人,亦無士藉。甲科若施士潔,若許南英,均襄助劉永福餉事,時事去則已亦去;鹿港蔡德芳雖不與事,亦望風不去?!迸_灣士紳有組建詩社、文社的習慣。日據(jù)以后,他們更加積極地創(chuàng)辦詩社、文社、私塾、雜志等,借以保存中華文化,抵制日本殖民文化。

      “改隸之初,倥傯戎馬,風流云散,老師宿儒,匿跡銷聲,吾道幾墜于地。”日軍攻打臺灣時,臺灣士紳認為中華文化從此要滅絕了。為籠絡臺灣民眾,臺灣“總督府”重點拉攏臺灣社會上層。為此,臺灣“總督府”開辦保良局,讓一些臺灣人做基層官吏,創(chuàng)辦淡社、玉山吟社,頒發(fā)“紳章”,舉辦“饗老典”“揚文會”,保留臺灣書房或私塾,在去掉民族性的前提下宣揚儒教的價值,粉飾太平。臺灣士紳則虛與委蛇,借機保存中華文化。

      為對抗日語運動,詩社大量出現(xiàn)。1897年,鹿苑吟社成立。截至1936年,詩社已有180多個,主要有櫟社、瀛社、南社、詠霓吟社、古崎峰吟社、耕心吟社、鷗社、萊園吟社、牡丹詩社、海東吟社、薇閣詩社、潛社、研社、桃社、大同吟社、松社、柏社、東海鐘社、竹橋吟社等。1939年,吳衡秋等人組建應社。1941年,黃純青成立漢詩研究會。

      詩社主要活動擊缽聯(lián)吟是創(chuàng)作詩歌的比賽活動。擊缽吟詩歌,包括擊缽聯(lián)吟活動中的詩鐘、七絕、七律,有關于時、體、題、韻的嚴格規(guī)定和“拈題”“宣唱聯(lián)句”之類項目。臺灣詩人所作擊缽體絕句、律詩很多。曾朝枝編輯《東寧擊缽吟前集》,收錄絕句4000首?!稏|寧擊缽吟后集》收當時與清代律詩2000首。此外,士紳還創(chuàng)辦了一些刊物。1902年的《臺灣文藝》,1918年的《臺灣文藝叢志》,1924年的《臺灣詩薈》《臺灣詩報》,1925年的《鯤洋文藝》,1930年的《三六九小報》,1931年 到1944年 的《詩報》,1939年的《應社詩薈》等。

      宣傳抗日愛國的主要詩社及活動

      抗日色彩比較鮮明的有鹿苑吟社、櫟社、南社等,參與者多為胸懷民族意識的知識分子。

      鹿苑吟社,參與者洪繻、蔡振豐、陳懷澄、施仁恩、莊士勛、莊士哲、許夢青、施梅樵等,多為漢族抗日積極分子。他們在鹿港組建鹿苑吟社,聯(lián)絡南北詩友,共抒亡國之悲。洪繻(1866—1928),本名攀柱。1895年與丘逢甲、許肇清等一起倡議抗日,失敗后回到鹿港,改名繻,字棄生。著有《寄鶴齋詩集》《寄鶴齋古文集》《寄鶴齋駢文集》,史書《瀛海偕亡記》《中東戰(zhàn)紀》《中西戰(zhàn)紀》等。1922年秋到1923年,與次子炎秋游歷祖國各地,寫成《八州游記》《八州詩草》。詩文具有強烈的憂國憂民色彩?!敖饺f里,洋鬼縱橫;風土九州,島夷睥睨。”因為揭露殖民者的暴行,被關入監(jiān)獄數(shù)年,出獄數(shù)日后去世。蔡振豐,字啟運,竹塹大地主,曾助丘逢甲抗日,1910年兼任新竹古奇峰吟社社長,著有《苑里志》等。陳懷澄,號沁園,著有《沁園詩草》《媼解集》。莊士勛的詩詞《賦得觀于海者難為水》等,具有強烈的漢民族意識。許蔭亭,學名夢青,常借詩詞抒發(fā)亡國之悲。施梅樵的《卷濤閣詩草》,抒發(fā)臺灣淪陷后的悲憤情懷。

      櫟社,1902年成立于臺中。發(fā)起人林朝崧,社長蔡振豐,會員有賴紹堯、陳懷澄、林資修(字幼春)、陳貫等。1906年3月4日,林朝崧、蔡振豐、呂厚庵、賴紹堯、陳瑚、林資修、林仲衡、傅錫祺等9人,在臺中林家推林朝崧、陳瑚為理事,訂立社章17條,正式將櫟社組織化。社旨是:“以風雅道義相切磋,兼以實用有益之學相勉勵,且期交換知識,親密交情?!辈袒萑纭⑦B橫、王學潛、呂琯星、王松、林耀亭、張玉書、吳子瑜、傅錫祺、莊嵩、莊龍、張麗俊、王石鵬、陳錫金、林子瑾、林載釗、蔡世賢、傅春魁、林春懷、黃炎盛等20多人先后加入櫟社。整個日據(jù)時期,櫟社只有成員50人,大多數(shù)是地主、商人、塾師、記者、醫(yī)生。其中,林朝崧號癡仙、無悶道人,字俊堂,著有《無悶詩集》《無悶草堂詩存》等,描述臺灣被割讓后的心境,寄寓故國情結與遺民意識。賴紹堯,字悔之,繼蔡啟運后任櫟社社長,著有《逍遙詩草》。陳瑚,字滄玉,《臺灣新聞》記者,著有《枕山詩抄》。王學潛,字卿淇,著有《卿淇詩草》。張麗俊,號南村,著有《南村詩草》《清河堂張氏族譜》等。王石鵬,字箴盤,1900年著《臺灣三字經(jīng)》,啟蒙臺灣兒童,還著有《臺海擊缽吟》《箴盤鐵筆》《清宮游記》等,1916年任《臺灣新聞》漢文部記者。王松,別號滄海遺民,著有《臺陽詩話》《友竹行窩遺稿》《滄海遺民滕稿》等,編輯《鄭如蘭詩集》。詩詞因漢民族意識太強而遭禁。

      櫟社活動以擊缽聯(lián)吟為主。先后主持櫟社的林朝崧、林資修都把擊缽吟當作游戲之作。林朝崧曾說:“嘗以擊缽吟號召,遂令此風靡于全島?!薄拔峁手裣x小技,去詩尚遠,特藉是為讀書識字之楔子耳?!贝送?,擊缽吟作品內含豐富的中國歷史典故,也有不少抒發(fā)愛國情感的優(yōu)秀作品。櫟社總共舉辦活動約75次,其中30次是在林獻堂的灌園府或萊園舉辦的。吳子瑜也是臺中富豪,在其東山別墅或怡園舉辦櫟社活動14次。1910年4月24日,櫟社在臺中召開51人的全島詞人大會。林獻堂、林朝崧、賴紹堯、陳懷澄、蔡振豐,南社陳筱竹、連橫、洪以南、李漢如、王文章、王毓卿、鄭鵬云、王石鵬、吳德功、陳瘦云、賴雨若,羅山吟社的林玉書、白玉簪、謝石秋、洪繻、謝汝銓等參加。蔡振豐致辭后,南社代表蘇孝德致祝詞,瀛社代表林湘沅、古奇峰吟社代表王石鵬先后致辭。連橫建議各吟社合并,每年輸出課題。第二天,各社友贈答唱和,異曲同工。1911年4月2日,櫟社詩會主題之一是“追懷劉壯肅”,表達“日吏不如清官”之意。社友28人,來賓有梁啟超等12人。

      櫟社擊缽聯(lián)吟詠物詩有一些暗諷殖民統(tǒng)治、懷念祖國的佳作,如劉梅溪的《春燕》:“幾經(jīng)世態(tài)閱炎涼,故壘何曾一日忘。穿巷不堪余夕照,歸巢忠貞好風光?!绷殖碌摹杜杳贰罚骸安晦o風云老天涯,傲骨偏遭束縛加。打破金盆歸庾嶺,人間才有自由花?!?919年,櫟社社長傅錫祺詩作:“詩書歷劫殘篇少,社稷成墟隱痛多?!?935年4月20日,櫟社在霧峰林獻堂家召開乙亥春會。林獻堂、莊嵩、王了庵、張玉書、傅錫祺、林仲衡、張棟梁、林資修等參加。1937年“七七事變”以后,臺灣“總督府”希望林獻堂表態(tài)支持戰(zhàn)爭,但林獻堂態(tài)度冷漠,致力于振興櫟社。1942年,櫟社發(fā)展了葉榮鐘等社員。

      南社,1906年冬在臺南成立,連橫、趙鐘麒、謝石秋等十幾人參加。1909年,社員增多,推舉蔡國琳為社長、趙鐘麒為副社長。社員有連橫、胡殿鵬、許丙丁、陳逢源、林秋梧、楊宜綠、黃欣、謝國文等幾十人?;顒右該衾徱鳛橹鳎呵飪杉驹陂_元寺、固園等地聚會,延續(xù)漢文命脈、聯(lián)絡文人聲氣、傳播漢文化種子。連橫,號雅堂,先后在《臺澎日報》《臺南新報》《臺灣新聞》漢文部任職。1914年底任職《臺南新報》,并發(fā)表《大陸游記》《大陸詩草》。1921年著《臺灣詩乘》,搜集253位詩人詩詞。1921年4月,連橫撰寫的《臺灣通史》出版。《臺灣通史》始自大業(yè)元年,終于光緒二十一年,分為紀、志、傳等88篇?!懊褡寰褓囈圆粔?,則此書也?!?924年2月,開始出版《臺灣詩薈》。蔡國琳,號遺種叟,著有《叢桂堂詩抄》等。胡殿鵬,號南溟。1905年,連橫在廈門創(chuàng)辦《福建日日新報》,邀請胡殿鵬相助,數(shù)月后辭歸。此后,專心寫詩,以致窮困抑郁而卒。著有《南溟琴曲》,包括《長江》《黃河》等24首曲譜?!笆巧w以史遷、老杜之沉郁悲壯,憑吊古人者憑吊今人?!敝x國文,字星樓,號省廬,創(chuàng)醒廬文虎社,研究燈謎。著有《請愿歌》、小說《犬羊禍》和《省廬遺稿》。賴尚益,號悶紅老人,著有《悶紅館全集》,收錄詩詞1894首。綠悶紅愁,象征落寞寡歡的一生。林景仁,號小眉,著有《摩達山漫草》《天池草》《東寧草》,詠唱臺灣史事,以屈原、文天祥自喻。陳鳳昌著《拾唾》,為吳彭年等抗日英雄立傳。洪鐵濤著有《臺灣文化略說》《施將軍廟碑記》等。譚瑞貞(冷紅生)著《讀史隨筆》,宣揚祖國歷史文化。

      1930年5月,臺南地區(qū)南社、春鶯吟社社員趙鐘麒、連橫、趙雅福、洪坤益、王開運、蔡培楚、張振樑、蘇錦墩、洪鐵濤、蕭永東、許丙丁等籌組文藝性報刊《三六九小報》。9月9日,《三六九小報》正式出版發(fā)行,有史遺、論壇、長篇小說、短篇小說、隨筆、征詩、征文、詩社課題、亂彈、山歌、古香雜拾、花叢小記等欄目。趙雅福是發(fā)行人兼編輯。每月3、6、9日出刊,故命名為三六九?!拔崤_之漢學,未墜之余緒,于焉將斬,全臺有識之士振臂疾呼,眾山皆應,蓋深恐漢學之衰微而至于淪亡也?!?1933年8月13日停刊,1934年2月23日復刊。撰稿人主要有趙鐘麒、趙雅福、連橫、鄭坤五、蕭水東、邱水、羅秀惠、王開運、洪鐵濤、許丙丁等文言文作家。1935年8月26日停刊?!度判蟆返奶厣沁B載長篇小說,如恤紅生的《蝶夢痕》、浚南生的《社會鏡》、鄭坤五的《大陸英雌》等。

      1929年到1933年,《三六九小報》連載連橫編寫的《臺灣語典》,以保存閩南語文化。連橫常在《三六九小報》發(fā)文,列舉中國人在天文、算學、制造、測量、火藥等領域成就,增強青年自信心?!度判蟆?年間發(fā)表王鵬程、洪鐵濤、鄭坤五、黃臥松、許丙丁、黃文虎、邱水、李兆墉等人文言文小說、寓言故事300多篇,主要是揭露日本殖民統(tǒng)治的黑暗。“慨乎當今之世,百鬼橫行?!薄坝谑桥e世滔滔,無惡不有。”他們借用雞、御者等諷刺投靠日本殖民者的臺灣人:“雞原由鳥類進化而成,追本溯源,彼此固同宗也。然雞托主人恩榮,嘗傲慢于鳥族?!薄坝卟恢卧S人也……。乃傳其衣缽于后世,故子孫多奴顏婢膝,喜襲其業(yè)?!彼麄兘栌妹茸咏衣杜_灣總督府同化政策的虛偽。“是蓋欲多養(yǎng)無權利、有義務之螟蛉子,以作其無給之奴隸,為其從事勞役,以擴充其財產,而為親子造福也。”

      上述詩社的詩人,如連橫、胡殿鵬、林小眉、鄭霽光、賴和、顏云年等,創(chuàng)作了許多詩句,抒發(fā)臺灣淪陷的悲憤之情。謝道隆:“無奈深山虎狼穴,夷齊難采首陽薇?!蓖跛桑骸皽婧_z民在,真難定去留;四時愁里過,萬事死前休?!焙槔]《臺灣哀辭》:“島嶼于今成糞懷,江山從此署遺民。焚焚玉石昆岡火,換盡紅羊劫外人?!绷殖拢骸耙泼衲钆f主,千家齊夜哭?!?918年,葉榮鐘作《望月》:“傷心莫問舊山河,奴隸生涯涕淚多。惆悵同胞三百萬,幾人望月起悲歌。”臺灣“總督”田健治郎推行地方自治,有人在報刊上發(fā)表詩作頌揚。謝星樓作詩諷刺:“詩人無恥有脾氣,法制短才工讒媚。鑄得黃金頌德碑,盜鈴掩耳吹牛屁?!?940年,林獻堂作詩《外苑觀月》:“光明不易得,翹首發(fā)長嘆?!北磉_了對整個中國前途的擔憂。賴和:“滿腔碧血吾無吝,賦予人間換自由;短鬢漸疏終不悔,南冠對泣總堪羞?!?/p>

      積極保存中華文化的文社及活動

      面對臺灣“總督府”強勢推行日本文化,臺灣士紳憂心中華文化“道衰文敝”。

      崇文社,本來是崇拜文昌帝君的神明會。1917年,彰化塾師黃臥松決定利用崇文社重振中華文化,招募的社員都是中南部士紳,推舉吳德功為社長。吳德功(1850—1924),號立軒,1895年任地方聯(lián)甲局正管帶,參與抗日。1897年作《讓臺記》,為抗日英雄立傳。吳德功在彰化組建四五十人的經(jīng)學研究會,1920年4月撰寫經(jīng)學著作《瑞桃齋文稿》。“然而學術與世變,古文經(jīng)學幾絕矣,獨彰化吳立軒先生,夙講經(jīng)學,修古文授諸后進,為中流砥柱,以支狂瀾。”還著有《戴施兩案紀略》,以及關于晁錯、漢文帝、鄭成功等人的史論。

      1918年1月到1926年 年底,崇文社每月出一題,面向全臺征文?!巴炀仁里L之事,扶持名教之端,為我臺所宜設施,皇民所常勤勉者”;“舉凡論說、議解、策辯、考記以及檄文”。征文由黃臥松逐一謄抄后,再由林維朝、陳景初等從中選優(yōu),共編為8冊500多篇,附有黃茂盛、馮德安、林維朝、陳景初、黃臥松等人的序文,由嘉義蘭記圖書部于1927年出版?!懊科谒髦撐模詫佼斒乐畷r事,人生之要圖,為我臺所宜設施,島民所宜勸勉者?!?/p>

      崇文社文集主題有:義務與權利并行論、漢學起衰論、表彰忠孝節(jié)烈議、佛教持正論、花柳病妨害人種論、倡修孔廟議。崇文社文集四主題有:正義明道論、性善性惡論、一視同仁說、克己復禮論、東西文化比較論、春秋大義解、良臣論、倫常論、漢學興廢說、諂媚奉迎宜知羞恥論、尊重人格論、勸孝文、民聲論、世界大同論、孔孟學說比較論等。尤麗水、王錫璋、許廷光、盧德嘉、吳鴻森、吳裕光、張響、張淑子、張思永、陳春林、陳舉儒、卓周鈕等170人參加征文活動。他們都高度贊揚漢學。“漢學者,世界人類之正學也?!彼麄冞€主張保留中醫(yī),以補西醫(yī)的不足,因為當時臺灣人口已有340多萬人,“西醫(yī)既不能急于養(yǎng)成,……以漢醫(yī)暫補西醫(yī)之不足,方可并收其效”。1918年到1941年,崇文社共將作品結集出版《崇文社百期文集》《崇文社二十周年紀念詩文集》等。

      臺灣文社,由櫟社蔡惠如、林幼春于1918年10月發(fā)起,“鼓吹文運,研究文章詩詞,互通學者聲氣為宗旨”。1919年1月1日,創(chuàng)辦《臺灣文藝叢刊》,發(fā)表同仁及征文作品。鄭汝南擔任主編和發(fā)行人。第5年第1號起,改為《臺灣文藝月刊》。1919年10月19日,臺灣文社在臺中召開社員大會,選舉林幼春等27人為理事,洪棄生等38人為評議員。中部士紳基本上都參加了。臺灣文社經(jīng)常懸賞募集詩文。為避免臺灣總督府干預,只征文學作品?!杜_灣文藝叢志》刊登小說、詞苑、古文、櫟社及其他詩社雅集擊缽吟等,并附有詩文鈔。如許蔭亭的《鳴劍齋遺草》、林癡仙的《無悶草堂詩鈔》、丘逢甲的《嶺云海日樓詩鈔》等。還刊登介紹歐美文化和新知的文章,如《德國史論》《科學雜俎》《地界叢談》。

      崇文社、臺灣文社保存漢文學,影響重大。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小型文社。1897年,張麟書、鄭家珍、曾逢辰、黃旺成等人在新竹組建亂彈會,組織公學校與女子公學校教師研習詩文,延續(xù)20年。

      鑒于武裝抗日失敗的血腥教訓,臺灣人民被迫進行非武裝抗日,并取得了偉大成果。1912年以前,臺灣總督府的同化政策效果有限。在臺日本人評論說:“雖然占領臺灣十八年,但日本人與臺灣人卻如吳越同舟?!?915年年底,東京高砂寮寮長后藤朝太郎到臺灣考察三個多月,結論是:“即使領臺已二十年,不用說同化,凡事都還處于無法安心的狀態(tài)。”1935年,臺灣總督府官員哀嘆:“關于本島人的民族意識問題,關鍵在于其屬于漢民族系統(tǒng),漢民族向來以五千年的傳統(tǒng)民族文化為榮,民族意識牢不可破。……雖已改隸40余年,至今風俗、習慣、語言、信仰等各方面卻仍沿襲舊制;……此實為本島社會運動勃興之原因?!?/p>

      日本殖民統(tǒng)治的終極目標是把臺灣人改造成日本天皇的所謂“皇民”,主要手段是全面輸入日本文化,軟硬兼施讓臺灣人全面接受。從這個意義上看,臺灣社會上層在文化領域的堅持抵抗十分重要。

      猜你喜歡
      詩社
      詩社擷英
      中華詩詞(2020年3期)2020-09-21 09:28:22
      詩社擷英
      中華詩詞(2020年11期)2020-07-22 06:31:12
      詩社擷英
      中華詩詞(2019年7期)2019-11-25 01:42:56
      詩社擷英
      中華詩詞(2019年5期)2019-10-15 09:06:06
      詩社擷英
      中華詩詞(2019年9期)2019-05-21 03:05:06
      詩社擷英
      中華詩詞(2018年9期)2019-01-19 01:10:54
      詩社擷英
      中華詩詞(2018年5期)2018-11-22 06:46:16
      詩社擷英
      中華詩詞(2018年7期)2018-11-08 12:47:32
      詩社擷英
      中華詩詞(2018年3期)2018-08-01 06:40:34
      詩社擷英
      中華詩詞(2018年1期)2018-06-26 08:46:38
      泰顺县| 桃江县| 台东市| 墨脱县| 大埔区| 理塘县| 玉林市| 醴陵市| 乌审旗| 光山县| 尚志市| 丽江市| 绥化市| 和林格尔县| 武功县| 宜阳县| 香港 | 台山市| 东台市| 沙田区| 新龙县| 衡水市| 鄢陵县| 延川县| 汾西县| 隆安县| 大姚县| 油尖旺区| 钦州市| 永安市| 淮滨县| 赤水市| 马边| 牙克石市| 南京市| 汝阳县| 太白县| 吉隆县| 江川县| 三穗县| 阳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