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闡
考點概述
高考語文《考試大綱》古詩文閱讀部分,要求考生“鑒賞文學(xué)作品的表達技巧”??忌獪?zhǔn)確判斷作品所運用的各種表達技巧,并賞析其表達效果。
一般來說,表達技巧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表達方式,如敘述、議論、描寫、抒情等。描寫包括虛與實、動與靜、視覺變化、渲染、白描、細節(jié)、正側(cè)等。抒情分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借景抒情、觸景生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敘、托物言志、借古諷今等)。二是表現(xiàn)手法,如襯托、對比、象征、用典、諷喻、抑揚、換位、聯(lián)想和想象、托物起興、以樂寫哀等。三是修辭手法,如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設(shè)問、反問、反復(fù)、互文、雙關(guān)等。四是篇章結(jié)構(gòu),如呼應(yīng)、過渡、總分、伏筆、鋪墊、層層深入、先景后情、以景作結(jié)、卒章顯志、以小見大、重章疊句等。在詩歌表達技巧的鑒賞中,以下幾種技巧是難點,考生要重點加以把握。
1.虛與實
對于這種技巧,考生要明確哪些是虛寫,哪些是實寫。眼前之景為實,想象之景為虛;形象為實,抽象為虛;有限為實,無限為虛;景物為實,情感為虛;當(dāng)前為實,過去未來為虛。詩人運用虛實技巧可以豐富詩歌中的意象,開拓意境,為讀者提供廣闊的審美空間。
2.動與靜
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動態(tài)描寫和靜態(tài)描寫,或以動襯靜,或以靜顯動,或一動一靜相輔相成。
3.情與景
(1)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就是詩人把自己所要抒發(fā)的情感、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中,通過描寫景物予以抒發(fā)。(2)觸景生情(因景生情),就是詩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觸動而產(chǎn)生的某種情感,而“景”是“情”生的主要原因和媒介。(3)情景交融,就是詩人因情布景,以景襯情,情與景有機融合在一起。
4.視覺的變化
這是詩人觀察景物的立足點和描寫景物的角度的變化,包括高低、俯仰、遠近,聽覺、視覺、觸覺等的變化。
5.渲染
這本是國畫的一種技法,在需要強調(diào)的地方用色彩涂抹,顯出物象的陰陽向背。詩歌創(chuàng)作中引入這種方法,對環(huán)境、景物作多方面的細致描寫與形容,以形成某種氛圍,借此來突出形象,加強藝術(shù)效果。
考題連線
(2022年高考全國甲卷)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畫眉鳥
歐陽修
百囀千聲隨意移,
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
不及林間自在啼。
畫眉禽
文同
盡日閑窗生好風(fēng),
一聲初聽下高籠。
公庭事簡人皆散,
如在千巖萬壑中。
這兩首詩中,畫眉鳥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請簡要分析。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鑒賞詩歌形象、表達技巧的能力。歐詩以畫眉鳥為直接描寫對象,托物言志,寫詩人聽見畫眉鳥在山林繁花之間千啼百囀,才知道籠中畫眉的叫聲遠比不上它在山間的自由歌唱那么悅耳動聽。詩人對畫眉鳥進行正面描寫,通過對比畫眉鳥在“山花紅紫樹高低”和“鎖向金籠”兩種截然不同的環(huán)境中的叫聲,將畫眉鳥作為寄托情懷的對象,抒發(fā)的是詩人歸隱山林、掙脫羈絆、向往自由的感情。文詩雖以畫眉為題,但并未具體地描寫畫眉鳥的形象和叫聲,而是進行側(cè)面描寫,重點渲染了“公庭事簡人皆散”之后,初聽上去仍在“高籠”中的畫眉鳥鳴聲此時聽起來卻如同置身于“千巖萬壑中”,悠遠空曠,清幽寂靜。本詩通過對比“公庭事簡人皆散”前后對畫眉鳥鳴聲的聽覺感受,襯托出詩人高潔出塵、閑散淡泊、襟懷灑脫的人物形象。
答案:(1)歐詩托物言志,通過對比畫眉鳥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的叫聲,將畫眉鳥作為寄托情懷的對象,抒發(fā)了詩人歸隱山林、掙脫羈絆、向往自由的感情。(2)文詩對畫眉鳥進行側(cè)面描寫,通過對比“公庭事簡人皆散”前后對畫眉鳥鳴聲的聽覺感受,襯托出詩人高潔出塵、閑散淡泊、襟懷灑脫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