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是學校、教師、家長關注的焦點。小學階段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形成的起步階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對推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fā)展有重要意義。為此,小學語文教師要結合新課標要求與新時代教育發(fā)展目標,探究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轉變教學觀念,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學生自主參與對知識的分析、探索、建構過程,是其能力形成與發(fā)展的關鍵。因此,若想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要改變教學模式,合理定位教師與學生的角色,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發(fā)揮。
在教學中,教師要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與時間??紤]到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能力,我針對閱讀教學進行了如下設計。以《鎮(zhèn)定的女主人》一課為例,在閱讀后,我給學生布置了自主學習任務:默讀課文,畫出文中描寫保姆神態(tài)與動作的句子,并對句子進行分析,圈出其中關于描寫的詞語;通過全文閱讀,分析女主人對保姆做了哪些吩咐,可與同桌、前后桌進行交流。第一項任務通過認真閱讀即可完成,很多學生并沒有與同學進行交流;而第二項任務需要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分析課文的情感與脈絡,需要與同學進行討論探究。在此過程中,教師不應干預或強制改變學生的想法,而應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反饋了解其學習能力及存在的問題。如此一來,學生帶著明確的學習目標,不斷產(chǎn)生探究的興趣,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進行學習,自主學習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基于合作學習,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小學語文學習中,隨著學生理解與分析能力的發(fā)展,所學內容難度也逐漸升級,不少學習任務都需要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在此過程中表達自己的觀點,并利用所學知識共同解決問題。這是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手段。合作探究任務不僅可以在課堂上完成,還可以在課下完成,最終由師生共同點評、總結。
以習作教學為例,習作是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考查,但小學生習作常出現(xiàn)表意不明、邏輯混亂、語句銜接不暢等問題。與其他教學內容相比,習作需要學生獨立完成,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意義重大。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使學生充分利用自主學習的空間與時間,我組織學生成立了習作小隊。每個小隊有4~6名成員,每周選定成員感興趣的話題寫2個片段。一名成員朗讀自己的習作時,其他成員要寫出感受與改進意見。這種習作方式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下活動,使學生的課下活動時間得到了有效的利用,還使學生理性、客觀地認識習作,克服畏難心理,逐漸產(chǎn)生習作興趣,養(yǎng)成自主習作習慣,提高習作能力,有效地發(fā)展了自主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不僅對提高小學階段學習效率有著重要意義,還影響著日后的學習與發(fā)展。因此,在小學階段,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穩(wěn)步發(fā)展。
(責編 馬孟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