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域:稀土分離
題目:A Natural Lanthanide-Binding Protein Facilitates Separation and Recovery of Rare Earth Elements
團隊:德國慕尼黑大學化學系,Lena J.Daumann團隊
期刊:ACS Central Science(impact factor: 14.553)2 區(qū)
進展:
一種固定的天然鑭系元素結合蛋白為稀土元素分離開辟了新的可能性。
領域:發(fā)光材料
題目:Efficient rare earth cerium(III)complex with nanosecond d-f emission for blu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團隊:北京分子科學國家實驗室,稀土材料化學與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期刊:Natl Sci Rev(impact factor: 17.3)2 區(qū)
進展:
在RGB 二極管領域,藍色有機發(fā)光二極管(OLED)的開發(fā)是一個挑戰(zhàn),因為缺少一個同時具有短激發(fā)態(tài)壽命和高理論外部量子效率(EQE)的發(fā)射極。本文證明了一種藍色發(fā)射稀土鈰(III)配合物Ce-2 在摻雜薄膜中具有高達95%的光致發(fā)光量子子產(chǎn)額和52.0ns 的短激發(fā)態(tài)壽命。這比典型的高效磷光或熱激活的延遲熒光發(fā)射器要快得多。在1000 cd m-2時,EQE 最高可達20.8%,使用壽命是傳統(tǒng)磷光OLED 的70 倍。鈰(III)配合物的優(yōu)異性能表明,由于其從Ce3+離子的自旋和奇偶校驗允許的d-f 躍進,可以成為高效和穩(wěn)定的藍色OLED 候選材料。
領域:納米材料
題目:Multimodal channel cancer chemotherapy by 2D functional gadolinium metal-organic framework
團隊:西安交通大學前沿科技學院
期刊:Natl Sci Rev(impact factor: 17.3)2 區(qū)
進展:
二維納米材料由于具有高的表面體積比和表面電荷,在生物醫(yī)學應用中表現(xiàn)出更強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功能。傳統(tǒng)的基于納米材料的癌癥化療由于其藥物載量低和在腫瘤組織中滲透性差而受到阻礙。為了克服這些困難,迫切需要新型材料體系。在此基礎上,制備了具有良好腫瘤成像/化療能力的鑭系卟啉金屬有機骨架納米片(NSs),該納米片在載藥和腫瘤組織穿透方面表現(xiàn)出優(yōu)異的性能。生物可降解的PPF-Gd NSs 具有超高的載藥量,并在多模態(tài)腫瘤成像和癌癥化療中表現(xiàn)出穩(wěn)定和高度敏感的刺激響應降解/釋放。同時,PPF-Gd 納米粒子在體外和體內均表現(xiàn)出良好的熒光和磁共振成像能力。與傳統(tǒng)的阿霉素(DOX)化療相比,體內實驗結果證實PPF-Gd/DOX 給藥系統(tǒng)對腫瘤生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且副作用小。這項工作進一步支持了鑭系MOF 納米材料作為生物可降解系統(tǒng)的潛力,以促進未來癌癥治療技術的發(fā)展。
領域:稀土氧化物
題目:
Rare-Earth Elements Can Structurally and Energetically Replace the Calcium in a Synthetic Mn4CaO4-Cluster Mimicking the Oxygen-Evolving Center in Photosynthesis
團隊: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光化學實驗室
期刊:J Am Chem Soc(impact factor: 15.4)1 區(qū)
進展:
光合作用中的氧進化中心(OEC)是一種獨特的生物Mn4CaO5簇,催化水分裂反應。目前最大的挑戰(zhàn)是在實驗室中實現(xiàn)對OEC 的可靠和精確的模擬。本文報道了合成的Mn4XO4團簇(X=鈣,釔,釓),在主要金屬氧化物核心和外圍配體方面與OEC 非常相似,以及四個Mn 離子的氧化態(tài)和團簇的氧化還原電位。本文證明稀土元素可以在結構上取代中性Mn4XO4團簇中的鈣。三種不同的不活性金屬離子的Mn4XO4團簇表現(xiàn)出本質上相同的氧化還原性質,挑戰(zhàn)了傳統(tǒng)觀點,即不活性金屬離子的劉易斯酸度可以調節(jié)異質氧化物團簇的氧化還原電位。本文報道的新合成的含稀土元素Mn4XO4簇合物提供了可靠的、結構明確的化學模型,并為人工光合作用中新型水分解催化劑的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
領域:磁性材料
題目:
Electrophilic Trifluoromethylation of Dimetallofullerene Anions en Route to Air-Stable Single-Molecule Magnets with High Blocking Temperature of Magnetization
團隊:德國萊布尼茨固態(tài)與材料研究所,Alexey A.Popov*團隊
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impact factor: 15.419)1 區(qū)
進展:
具有單電子 M-M 鍵的鑭系元素雙金屬富勒烯是一類重要的單分子磁體和量子位候選物,但以中性分子形式穩(wěn)定其獨特的電子和自旋結構需要使用單個自由基基團對富勒烯籠進行功能化。當前可用程序缺乏選擇性導致分離過程復雜而乏味。在這里,我們證明了金屬富勒烯陰離子混合物與Umemoto 試劑II 的親電三氟甲基化對 M2@C80-(M=Tb,Y)陰離子具有高度選擇性,產(chǎn)生M2@C80(CF3)單加合物作為主要反應產(chǎn)物。單晶X 射線衍射研究證明了CF3基團與五邊形/六邊形/六邊形結的連接,并揭示了與 NiOEP 共晶中富勒烯籠內金屬原子的位置與卟啉部分的位置密切相關。Tb2@C80(CF3)的磁特性表明它是一種堅固的單分子磁體,具有寬磁滯、100 s 阻塞溫度為25 K、弛豫勢壘為801(4)K,對應于 Tb 的翻轉強鐵磁耦合 [Tb3+-e-Tb3+] 自旋系統(tǒng)中的磁矩。
領域:催化材料
題目:
Effect of Support on the Reactive Adsorption of CO from Low CO Concentration Streams on the Surface of Pd Based Catalysts
團隊:希臘帕特雷大學化學工程系
期刊:Ind.Eng.Chem.Res.(impact factor: 3.72)1 區(qū)
進展:
研究了載體類型(Al2O3、CeO2、ZrO2)對來自重整氣體混合物的殘余CO(<40 ppm)的反應吸附的影響,在Pd 基催化劑上進行了研究,試圖將CO 消除到聚合物電解質所需的水平膜(PEM)燃料電池中應用。結果表明,金屬氧化物載體的類型和理化特性強烈影響一氧化碳的吸附和解吸特性,Pd/ZrO2催化劑在CO/He 和CO/CO2/H2/H2O/He 流下均表現(xiàn)出最佳性能。催化劑與重整混合物相互作用和在 40℃下氧化的連續(xù)循環(huán)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CO 在催化劑表面上的吸附能力,具體取決于載體類型。本研究的結果表明,分散的金屬和載體都參與了所提出的過程,只要正確選擇了最佳吸附條件和催化劑特性,就可以有效地將其用作燃料處理器的最終凈化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