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鵬宇
(長治市建筑質量安全指導中心,山西長治 046000)
我國高層建筑中,框架結構梁主要包括單梁、框梁、挑梁、連梁等。結構梁施工各工序分項工程,包括鋼筋、模板、混凝土等施工工藝成熟,能滿足施工及設計要求。在本工程設計中,出現(xiàn)了一種雙連梁(即連梁中部以水平縫隔開,在分隔縫中填充軟性分隔材料,形成一道整體連梁)。根據(jù)常規(guī)施工方法,雙連梁的混凝土一次性澆筑完成,要確保振搗中不能使軟性分隔材料層遭到破壞,施工中經(jīng)過多次試驗均無法保證雙連梁下部的振搗及澆筑問題[1]。
某住宅樓及地下車庫工程2~17層10/C-E軸、46/C-E軸部位設置300×1050雙連梁共計121根,雙連梁構造如圖1所示。
圖1 雙連梁構造
(1)采用了帶軟夾層混凝土雙連梁施工工藝。
(2)采用了分段模板支設,外部振搗等措施,保證了軟性填充材料施工質量,解決了振搗問題。
(3)工藝簡單,施工成本低,成型觀感質量好,適用于帶軟夾層混凝土雙連梁的工程施工。
該施工技術通過改變雙連梁的模板配置,使其分段支設;采用分層澆筑及角度澆筑的方法保證軟性分隔材料層不破損;采用外部振搗器對在雙連梁外部振搗保證振搗效果,保證了雙連梁一次澆筑完成,達到設計要求[2]。
施工工藝流程及附圖如圖2所示。
圖2 施工工藝流程及附圖
4.2.1 模板配置、安裝操作要點
雙連梁底部支撐架上安裝梁底模板,在底部模板上綁扎梁鋼筋,然后梁一側支設通高模板,另一側上下連梁分開支設模板、次楞及封堵方木后,分兩次用對拉螺栓、主楞加固。模板配置時,上下連梁模板按設計高度(鋼筋高度+保護層厚度)嚴格控制。
4.2.2澆筑方法操作要點
(1)混凝土下連梁混凝土澆筑時,安排混凝土專職工人及泵手對該部位精準放料,控制好混凝土標高,避免放料過多,造成下連梁保護層較高無法塞入軟性分隔材料。振搗采用常規(guī)振搗棒進行,保證振搗密實、平整[3]。
(2)澆筑上連梁時,底模利用軟性填充材料,混凝土沖力較大,容易造成雙連梁上下貫通。因此,澆筑時采用先澆筑墻體混凝土,再由墻體30°~60°向梁內澆筑混凝土,墻體混凝土澆筑至梁內長度按沿墻柱邊緣及梁高1/2部位,兩側澆筑完成后,對梁其余部位采用梁混凝土澆筑至梁頂標高,即可停止混凝土澆筑,接著啟動外部振搗器振搗。混凝土澆筑如圖3所示。
圖3 混凝土澆筑
4.2.3 外部振搗操作要點
(1)在通高模板的外側上部安裝外部振搗器。
(2)澆筑上連梁混凝土,啟動外部振搗器對上連梁混凝土進行振搗。
(3)為了預防上連梁底模的軟性分隔材料遭受插入式振搗棒破壞,現(xiàn)場施工采用外部振搗器,確保振搗效果。
主要材料需要計劃如表1所示。
表1 主要材料需要計劃
施工機械設備需用計劃如表2所示。
表2 施工機械設備需用計劃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 50204—2015)。
《鋼筋混凝土用鋼 第2部分:熱軋帶肋鋼筋》(GB 1499.2—2018)。
《鋼筋混凝土用鋼 第1部分:熱軋光圓鋼筋》(GB 1499.1—2017)。
《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 130—2011)。
(1)模板各工序如何配置、安裝。
(2)混凝土澆筑方法如何控制。
(3)外部振搗質量如何保證[4]。
(1)影響模板配置、安裝操作的因素有以下3點:①雙連梁由上下兩道連梁,中部填充一層軟性填充材料組成,常規(guī)施工一次性安裝整道連梁模板后,軟性填充材料塞入困難。②軟性填充材料僅50mm厚,加固固定困難。③軟性填充材料塞入后,即擱至在下連梁頂部鋼筋上部,無法保證下連梁鋼筋保護層厚度。
(2)模板配置、安裝操作的保證措施:①雙連梁由上下兩道連梁,中部填充一層軟性填充材料組成,常規(guī)施工一次性安裝整道連梁模板后,軟性填充材料塞入困難的問題。施工中解決辦法為,先安裝一側通高模板及另一側下梁外側模板。即保證軟性填充材料塞入順利。②在下連梁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塞入軟性填充材料,為方便固定在軟性填充材料外側用方木進行封堵固定。③為保證下連梁鋼筋保護層厚度,施工中,先澆筑下連梁混凝土后,混凝土初凝以前塞入軟性填充材料。
(3)影響混凝土澆筑方法控制的因素有以下兩點:①混凝土澆筑中,沖力較大容易造成軟性填充材料破損。②混凝土澆筑中,澆筑由一端開始時容易造成軟性填充材料成型不順直。
(4)混凝土澆筑方法控制的保證措施:①混凝土底模采用軟性填充材料時,混凝土沖力較大時,軟性填充材料破損。②混凝土澆筑中,沖力較大容易造成軟性填充材料破損。③混凝土澆筑時,采用先澆筑墻體混凝土,再由墻體30°~60°向梁內澆筑混凝土,墻體混凝土澆筑至梁內長度按沿墻柱邊緣及梁高1/2部位,兩側澆筑完成后,軟性填充材料兩端固定順直進一步保證材料順直。
(5)影響外部振搗質量控制的因素有以下兩點:①采用插入式振搗棒振搗時,由于人員因素,振搗中很難發(fā)現(xiàn)人員操作中是否破損軟性填充材料。②振搗中由于底模為軟性填充材料,振搗中會發(fā)生振搗不到位的現(xiàn)象。
(6)外部振搗質量控制的保證措施:①插入式振搗棒使用中人員操作極易造成軟性填充材料中部破損,因此,我們采用外部振搗器對混凝土進行振搗。由于振搗源在外部,減少了人員操作失誤對軟性填充材料的破壞。②采用外部振搗器時,注意模板外部的安裝及固定,振搗中應派專人負責。
《施工現(xiàn)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 46—2005)。
《建筑施工高處作業(yè)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 80-91)。
《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 130—2011)。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標準》(DBJ 04-253—2007)。
《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 59—2011)。
(1)工程搭設的模板支撐體系及工作平臺,要定期進行安全檢查確認其牢固性。
(2)施工前,要掌握周邊情況,了解模板支撐固定、振搗器安裝運轉情況。
(3)在施工過程中,若發(fā)現(xiàn)模板支撐構件突然發(fā)生變形等異常情況,要立即停工,并及時通知安全管理人員和安全負責人。
(4)當施工現(xiàn)場環(huán)境有粉塵、噪聲、有害氣體時,應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當使用化學漿液時,應保持施工現(xiàn)場通風良好。
(5)施工現(xiàn)場嚴禁煙火,配備消防器材和設施。
(1)施工中嚴格執(zhí)行國家相關環(huán)保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及地方環(huán)保管理規(guī)定和要求。
(2)本工法在實施過程中,研究了詳細的環(huán)保措施。制定了施工過程中各工序容易產(chǎn)生污染的防治措施,并針對措施細化職責落實職責,確保了本工法在應用中無環(huán)境污染現(xiàn)象。
(3)建立了完善的防治和應急措施,開展對施工人員的應急預案演練和培訓,從工藝技術、生產(chǎn)管理上加強監(jiān)督,實現(xiàn)“保護環(huán)境,造福人民”的環(huán)保方針。
本工程采用此項技術后,改變了慣用做法,解決了軟性填充材料塞入困難及鋼筋保護層厚度控制難的問題,確保了雙連梁混凝土成型效果[5]。
采用該技術施工時,利用混凝工種澆筑墻體的時間,合理安排雙連梁模板支撐工作,保證了雙連梁一次澆筑工作,爭取相當部分時間,以此縮短了施工工期。
該技術的應用,使原設計理念在實施中得到了很好體現(xiàn),也為后期結構在使用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采用本施工方法進行施工,質量有保證,有效縮短了工期,從減少勞動力、機械設備的投入方面,節(jié)約了成本。
從環(huán)境條件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出發(fā),要求新材料能回收并再生利用。也可減少噪聲和環(huán)境污染。
本施工技術在工程中使用的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杜絕了以往廢舊混凝土的浪費,節(jié)約成本實現(xiàn)了綠色施工。
該工程通過采用該施工技術,混凝土成型質量好,觀感好,無蜂窩麻面現(xiàn)象。且軟性分隔材料層未遭到破壞,圓滿完成設計要求,達到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規(guī)定。并且在工期縮短的前提下,保證了施工安全,降低了施工難度,減少了施工成本,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建設單位、監(jiān)理單位、設計單位和職能管理部門的廣泛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