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學成 中科標禾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
當下,電動自行車已成為很多人日常通勤的主要交通工具,但與電動自行車相關的火災多發(fā),無數(shù)的案例告訴我們電動車停放、充電時易發(fā)生火災,火焰燃燒速度快,火焰溫度高、產生毒氣瞬間可致命。2021年8月1日實施的《高層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規(guī)定》,禁止電動自行車在高層建筑的公共區(qū)域停放和充電。消防部門也加大了對違規(guī)停放充電的檢查力度,以消除火災隱患。
一些電動自行車停車庫充電線路不符合要求,插座采用多孔插座,一個插板上插接多輛電動自行車充電,一個電源配電回路并聯(lián)插座過多,漏電保護器配置不合理,電線、插座不固定,有任意拉接現(xiàn)象。電動自行車挨放過緊,往往幾十甚至上百輛電動自行車放在一起,中間沒有隔離,消防設施不足,管理不完善。
設置在地面的停車庫要參考建筑物本身在使用過程中的主要性質、建筑實際高度參數(shù)、建筑總體積和可能面對的火災危險系數(shù)等條件,分別從建筑周邊環(huán)境、工程地勢信息、主導風向因素等方面展開綜合考量,確保工程位置選擇的合理性。在此期間,還需要防止火勢向相鄰建筑或同一建筑的其他空間蔓延擴大,要合理確定與其他設施之間的安全間距。電動自行車庫的設置不可占用建筑固有消防通道空間、相鄰建筑間距以及消防登高作業(yè)預留區(qū),同時還不可對外部任一消防設施、人員逃生路線以及救援路線形成阻礙。要有滿足規(guī)范的消防車道、消防水源和消防撲救面。設置在建筑內的停車庫要與配電房、電梯間、泵房、發(fā)電機房等保持安全距離。電動自行車停車位應用不燃材料分隔,組與組之間應設置高度不低于1.5m 的隔墻分隔,耐火極限不低于1.5h。每個單獨隔間停放不超過10 輛電動自行車。工程中的所有疏散通道寬度應保證不出現(xiàn)擁堵現(xiàn)象。
遵循國家及地方政府制定的各種消防技術標準規(guī)范,確保建筑工程符合火災防控要求。室外電動自行車采用鋼結構建設的停車庫應在鋼結構表面施加防火涂料,可形成耐火隔熱保護層,提高鋼結構的耐火性能。其中,鋼結構防火涂料的原材料必須滿足國家環(huán)境保護以及安全衛(wèi)生相關法律法規(guī)要求。鋼結構防火涂料應能采用規(guī)定的分散介質進行調和、稀釋。
煙霧是建筑物火災出現(xiàn)人員傷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對處于地下的電動自行車停車庫應合理劃分防煙分區(qū),選擇合適的排煙方式是保證人員安全疏散以及滅火救援行動開展的重要前提,而防煙分區(qū)劃分是為了在發(fā)生火災時將煙氣控制在一定范圍,為人員安全疏散爭取更多的時間。地上停車庫可采用自然排煙,對地下停車庫應采用機械排煙方式。
據統(tǒng)計,電氣火災約占全部火災總數(shù)的30%,電氣火災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有用電超負荷、電氣設備選擇和安裝不合理、電氣線路敷設不規(guī)范等,為有效防止電氣火災發(fā)生,應合理計算用電負荷,設計配電線路,選擇合格的配電設備。
1.配電箱的選擇
產品的選擇應符合國家標準要求,同時應設置完善的短路、過載、漏電保護,接地電阻不得大于4Ω。安裝位置不應有滲水、漏水現(xiàn)象。配電箱下方及周圍0.5m內不應堆放可燃物。箱內進出線接線要正確,不應存在明顯老化、腐蝕和損傷現(xiàn)象,接頭不應存在明顯的銹蝕、燒傷、熔焊等痕跡,內部不同相線接線端子之間,相線對地不應有明顯火花放電痕跡,控制電器的滅弧裝置應完好,配電箱各種儀器指示應正常,同一端子上不能有超過兩根電線。設備標簽完整清晰。配電箱進線電壓和各回路輸出電壓在允許波動范圍,輸出電流符合標準,無放電火花現(xiàn)象。
2.電線電纜
電線電纜應用銅芯防火電纜電線,絕緣電壓不小于500V。應該使用金屬管道布線,線徑不小于4mm,水平敷設時底邊距地面高度不低于2.5m,當穿過變形縫時應設補償裝置,導線穿入鋼管時,管口處應設護套保護。插座安裝應固定牢固,每個插座只允許一輛電動自行車充電,每個用電回路不超過5 個插槽。
3.照明
照明器具的單極開關必須裝在相線上。應急照明的電源,應區(qū)別于正常照明的電源。應急照明線路不能與其他線路合用,必須有自己的供電線路。應急照明應根據需要選擇切換裝置。照明裝置由燈具、燈座、線路和開關組成。照明燈具燈泡的額定功率不應超過燈具的額定功率。燈飾所用材料應為難燃材料,除敞開式燈具外,凡100W 及100W 以上的照明器應采用瓷燈座。車庫內不應裝設碘鎢燈、鹵鎢燈、60W 以上的白熾燈等高溫燈具。燈具安裝高度應符合標準。照明燈具、日光燈鎮(zhèn)流器等發(fā)熱元件與可燃物進行空間分離,確保二者之間擁有足夠的安全距離。如果實際距離達不到安全標準要求,則需要使用必要的隔熱或散熱措施進行必要的安全防護。燈具不帶電金屬件、金屬吊管和吊鏈應連接保護線,保護線應與中性線分開。
4.應急照明和疏散照明
應急照明的安裝必須為疏散路線和相關區(qū)域提供基本照明。必須安裝交通燈,使人們能夠清楚地識別逃生路線、安全出口的方向和位置。應選擇節(jié)能燈。消防和應急燈光源的色溫應不低于2700K。不應使用安全殼標志來代替火災和應急信號燈。在頂棚、疏散路徑上方設置的燈具的面板或燈罩不應采用玻璃材質。在室外或地面上設置時,防護等級不應低于IP67,交通燈必須是連續(xù)的。交通燈必須放置在可見的位置,應保證人員在疏散路徑的任何位置都能看到標志燈。保持視覺連續(xù)的方向標志燈應設在疏散走道、疏散通道地面的中心位置,燈之間的距離不應超過3m,方向指示器的箭頭應根據疏散指示平面指向疏散方向,并導向安全出口。
地下停車庫一般設有室內消火栓和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新建地上電動自行車停車場應設置消火栓系統(tǒng)。配備ABC 干粉滅火器,單具滅火器最小配置滅火級別按3A 計算。滅火器設備需要放在易于發(fā)現(xiàn)且方便取用的位置,同時不可對安全疏散通道造成阻礙。對于部分存在視線障礙問題的滅火器設備放置點,還需要為消防設備設置專門的發(fā)光標志,用以提供指示。滅火器設備的擺放需要保證穩(wěn)固,并將銘牌朝外放置。比較常見的手提式滅火器,大多會放置于專用的滅火器箱空間內,或者為其設置專門的掛鉤、托架,滅火器頂部與地面之間的距離不得超過1.5m,底部與地面之間的距離不得低于0.08m,同時滅火器箱始終不得上鎖。所有滅火器的設置點均需要保證可隨時正常使用的滅火器設備不少于2 具,也不得多于5 具。有條件的可設置自動滅火裝置、自動報警裝置以及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
第一,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宜區(qū)域,設置相應規(guī)模的電動自行車停車庫以及充電設施。建筑區(qū)域內的所有電動自行車均需存放在規(guī)定地點。電動車內不得有可燃物品,并確保通風、散熱。
第二,電動自行車停車庫應配備專用監(jiān)控系統(tǒng),同時,監(jiān)控系統(tǒng)應滿足以下要求:①圖像信息可以在值班室或者控制室進行實時展示;②圖像信息管理系統(tǒng)需要具備儲存能力、查詢能力,可以做到視頻清晰回放,并且圖像存儲時間需要達到30 天以上。
第三,電動自行車停車庫的充電設施與對應的消防設施,均需要設置統(tǒng)一的消防安全標識,并有專人管理,確保每一項安全保障措施的完好性和有效性。消防安全標志尤為重要,是規(guī)范現(xiàn)場亂停亂放,減少火災隱患的有力工具之一,正確掛置安全標志也是營造良好的停放環(huán)境的必備工作。如禁停標志、防火標志、消防安全宣傳教育標志、提示正確停放及安全要求、停車庫管理規(guī)章制度等。
第四,物業(yè)單位需要進一步落實工作責任,確保主要負責人以及相關人員都能夠明確自己的工作職責,常態(tài)化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充分發(fā)揮自管自查作用,并切實做到整改措施、責任、資金、時限和預案“五到位”,對排查出的事故隱患要確保整改到位。要清晰界定員工的崗位安全責任,對任何異常事件保持警覺并主動報告。
第五,構建消防安全體系,積極開展各種不同類型的消防宣傳活動。各物業(yè)服務企業(yè)應積極組織小區(qū)住戶集中觀看電動自行車火災視頻,深刻認識預防電動自行車火災的必要性;要在小區(qū)顯著位置張貼電動自行車火災防范公益廣告和火場逃生路線圖,并向住戶講解電動自行車違規(guī)停放(充電)的危險性;要全方位曝光電動自行車違規(guī)停放(充電)導致火災的典型案例,提高人民群眾對電動自行車火災的重視度;制定滅火應急疏散預案,至少每年組織一次區(qū)域人員參加滅火、疏散演練;設置醒目的消防宣傳陣地,配備足量的消防宣傳資料,確保每一次的消防宣傳活動都可以取得一定成效;積極利用廣播、閉路電視、電子屏幕、局域網等載體經常性宣傳消防安全知識,盡可能提升人民群眾的消防安全意識。
綜上所述,電動自行車的停放及充電應嚴格按照國家現(xiàn)行有關規(guī)范標準及相關管理制度,各小區(qū)應基于自身實際情況,建設適宜的電動自行車停車庫,做好小區(qū)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的管理,切實保障小區(qū)居民的生命與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