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金友
著名作家王蒙在上海復旦大學演講時,提出了四個論斷:第一,“失敗是成功之母”——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的成功,都經(jīng)歷過失?。坏诙?,“失敗是失敗之母”——并不是每一個失敗,最后都走向成功;第三,“成功是成功之母”——成功之后繼續(xù)前進,因而取得更大的成功;第四,“成功是失敗之母”——因為成功,所以失敗。如果沒有過去的成功,也就沒有現(xiàn)在的失敗。
在這四種變化中,最痛苦、最悲慘、最讓人難以接受的,就是成功變成失敗。“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比魏我豁棾晒Γ际且患浅2蝗菀椎氖虑?。多年的刻苦學習,多年的艱苦奮斗,多年的探索追求,多年的犧牲付出,終于建起一座事業(yè)的樓臺。但突然有一天,這座樓臺卻轟然倒塌,豈不讓人悲從心起,痛不欲生?
比如,一個農(nóng)村的窮孩子,千辛萬苦考上大學之后,又經(jīng)過幾十年的辛勤努力,終于被提拔到一個重要的領(lǐng)導崗位。不僅吃、穿、住、行都再不用發(fā)愁,而且很多人見了自己,也都會投來敬重和羨慕的目光。可誰能想到,這樣的好日子沒過上幾年,他就因受賄罪鋃鐺入獄,被判無期徒刑。試想,如果當初沒有“成功”,還會有這樣的“失敗”嗎?真可謂是成也“成功”,敗也“成功”。
從失敗到成功的路很長,要經(jīng)歷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攀登,才能到達理想的頂峰。而從成功到失敗的路卻很短,三天、兩天甚至一天,就可能從人生的頂峰跌落到萬丈深淵。古往今來,沒有一個人愿意從成功走向失敗。但蕓蕓眾生,先成功后失敗的實例卻屢見不鮮。這就不能不讓人猜想,是什么在捉弄著成功者的人生?
當年陳勝“輟耕之壟上”的時候,曾經(jīng)對他的窮朋友們講:“茍富貴,勿相忘。”而當他起義成功并做了王之后,態(tài)度馬上就變了。不僅不讓窮朋友和自己一起享受榮華富貴,反而因為這些人總揭自己的老底,而把他們都殺了。這說明,成功也是一種嚴峻的考驗。一些人成功之后,脾氣就長了,膽子就大了,自以為從此就可以鶴立雞群、高人一等了。這樣一來,他們也就難免要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目空一切、恣意妄為了。
成功之后,也會面臨更多的誘惑。沒有成功的時候,窮在鬧市無人問。而一旦成功之后,金錢的誘惑、美女的誘惑、權(quán)勢的誘惑、聲名的誘惑,就會將其層層包圍,輪番進攻。尤其是那些領(lǐng)導崗位上成功者,就其本質(zhì)而言,絕大多數(shù)都是非常好的,根本不想走上歧途。但他們面臨的誘惑實在是太多了,幾乎是處處有,天天有,防不勝防。所以就難免有一些人會招架不住,落入別人設計的圈套。
成功會不會轉(zhuǎn)化為失敗,取決于成功者對待成功的態(tài)度。淡化成功,忘記成功,警惕成功,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
【原載《清風》,本刊標題有改動】
插圖 / 面對誘惑 / 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