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明陳忠夫婦墓志銘考釋

      2022-12-19 12:01:58武忠俊
      北方文物 2022年6期
      關(guān)鍵詞:陳忠墓志

      武忠俊 聞 輝

      (1.大連民族大學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研究所 2.錦州市義縣文物保護研究中心)

      〔內(nèi)容提要〕《故世襲明威將軍陳公諱忠墓志銘》《義州衛(wèi)陳夫人董氏墓志銘》,現(xiàn)藏于遼寧省義縣文物保護研究中心。兩塊墓志保存完整,詳述陳忠及其夫人董氏的生平。通過對墓志的考釋可知,陳忠為陳友諒家族的五世后人,世襲正四品義州衛(wèi)指揮僉事,永樂二十年(1422)隨明成祖北征蒙古,參與屈裂兒河之戰(zhàn)并立有戰(zhàn)功。陳忠在遼東義州掌握著重要的軍事權(quán)力,與地方武官家族多有聯(lián)姻。這兩塊墓志可以為陳友諒后裔的相關(guān)研究提供新的信息補充,對于明初北方軍事及遼東地方史研究也多有助益。

      兩塊明代陳忠夫婦墓志,原立于遼寧省錦州市義縣塔山陳忠墓地,20世紀70年代,移置義縣文物保管所(今義縣文物保護研究中心)。墓志全稱《故世襲明威將軍陳公諱忠墓志銘》(以下簡稱《陳忠墓志》)、《義州衛(wèi)陳夫人董氏墓志銘》(以下簡稱《董氏墓志》)。《陳忠墓志》刻于明宣德八年(1433年),墓志青石質(zhì),碑身高82、寬56.5、厚6.5厘米。碑陽額題篆書“墓志”二字,碑陰額題楷書“大明”二字,周邊皆飾以云紋。碑陽碑文楷書,27行,滿行31字;碑陰碑文楷書,23行,滿行24字?!抖夏怪尽房逃诿髡y(tǒng)九年(1444年),碑身為白灰?guī)r質(zhì),高67、寬42、厚12厘米。碑座為紅棉石質(zhì),方幾形,高32、寬64、厚30厘米。碑陽額題楷書“墓志”二字,碑陰額題楷書“大明”二字。碑陽碑文楷書,15行,滿行31字;碑陰碑文楷書,20行,滿行28字?!蛾愔夷怪尽吩凇哆|寧碑志》《錦州市文物志》中均有著錄,《董氏墓志》僅載于《遼寧碑志》①。兩書所載兩墓志銘文多有手民誤植之處,且錄文不全。茲據(jù)原石迻錄志文如下,并結(jié)合有關(guān)文獻資料加以考釋,以就正于方家。

      一、墓志照片及錄文

      墓志銘文轉(zhuǎn)錄中,原碑銘文換行處以“」”表示,同時《遼寧碑志》《錦州市文物志》所載兩碑銘文誤植之處,筆者皆以注釋形式標出。

      (一)陳忠墓志文

      志陽(圖一):

      圖一 陳忠墓志碑陽

      故世襲明威將軍陳公諱忠墓志銘」

      時維宣德八年二月二十八日壬子,義州衛(wèi)指揮僉事陳公薨于位,享年四十有八。三月乙②卯,殯于路寢?!乖蕉湃杖晌?,遷神于輿③,歸葬于義城之南,祔于先考明威將軍府□之塋。考諱勝,襲祖」前勛,繼膺是職。祖諱源,前陳氏下萬戶④,知天命所歸,仗義佐」大明皇帝,龍飛四野,汛掃八荒,剪除暴亂,芟刈群雄,清妖氛于漢表,□麗日于中天。自壬寅」抵洪武,凡二世有奇,于中功績綿茂,累官至四品。今日之爵祿,即□日之功勛也。按公世□」貫沔陽州,實江南陳友諒之后。昔先祖陳氏,保障荊楚,名振襄漢。未幾,幸際」天開泰運,惜乎早逝。其曾祖父并祖父及叔父四人,乃以保障之功,俱拜」恩命,錫⑤爵承恩等候、懷恩等伯。逝者陳友仁等,」賜廟康山為王,命有司塑像,歲時致祭于鄱陽湖涇江口之上,廟貌存焉。嗟夫!先祖之功,」榮及后裔,有如是夫⑥!降至于源,源傳之勝,勝傳之公。公諱忠,承世德之清源,茂桂林」之枝葉,宜乎悠久而不替也歟。且公之為人也,幼而隨侍」青宮,長而習閑韜略。有廊廟之器,有英銳⑦之才,有純篤之孝,有不曲⑧之忠。侍上」訚訚⑨,待下侃侃。撓之不濁,澄之不清。不疾不徐,庶事畢舉。治屬懷其德,卒」伍感其仁,實邊陲之良將焉。永樂壬寅,扈從」太宗皇帝車駕,征進迤北。上命與中官統(tǒng)領(lǐng)本司軍馬,探哨兀良河等處,擄獲」人畜車兩,不下以萬計,賞賚白金彩段尤多。永樂癸卯,又授」敕書,命調(diào)將領(lǐng)定遼左等一十三衛(wèi)官軍,護送轉(zhuǎn)輸海西。則」朝廷其寵幸也、其附托也,有如斯。先本處城池,與朔漠之地相連,恐匈奴之入寇,」缺將御侮。遼東總?cè)肿嗾埞艺莆辗炪~牌、門禁鎖鑰。號令明而部伍⑩」清,煙烽息而邊塵靜。則主將之推尊也、之委用也,又如斯。噫!公之勇略□」治,邊人方安其理,搢紳猶郁其望。孰料奄然,體魄遽降,哀何有窮。嗚呼!」公之夫人,嘉淑之德,繼聞宗族。有子五人,女二人,冠笄之嶷,克承于家。」公之弟三人,子亦有三人焉。誠愿志于墓,無忘公之德。」銘曰:」

      懿哉厥祖,保障襄荊。風云會集,歃血同盟?!箘]星斗,氣厭欃槍。北辰拱極,列宿環(huán)榮?!怪娟?圖二):

      圖二 陳忠墓志碑陰

      偉歟乃考,瓛冕琚珩。善繼其忠,舊物是承?!贡M忠效職,朝于王庭。命隨所寓,盛世豪英?!刮┕拢瑸閲畱{。從龍駐蹕,掃蕩膻腥。」總?cè)钟型?,邊塞以寧。天奪遐算,星殞中營。」封功謚誄,青史名馨。赫赫厥聲,濯濯厥靈?!辜徃W,純石镵銘。哀誠不已,永志幽扃。」

      宣德八年三月二十九日,應(yīng)襲嫡長孝男陳綱等立石?!?/p>

      母郭氏、柴氏。」妻贈恭人董氏,蓋州衛(wèi)指揮董公女?!菇汴愂希餐?,為尼;陳氏,法名興明,為尼?!沟荜愋?、陳禮、陳智,弟婦白氏、石氏?!姑藐愂?,適千戶鄧貴;慧金,適百戶王用;善才,適百戶周弟全?!鼓嘘惥V,娶王氏;陳紀,娶欒氏;陳經(jīng),娶王氏;陳綬;陳纮?!古d才,適百戶袁鈺;斗兒。」姪男陳復、陳綸、陳縉、陳。」侄女興原,適百戶史次男史鎧;興喜、善喜、地藏奴、玄奴、女女。」孫男靈官保、晏公保。孫女妙榮、妙秀、妙善、妙謹、妙香?!雇馍嚲V、袁宏、袁玄保、周牛兒。外生女史伽藍保、袁將軍奴?!?/p>

      前庚午科進士、授四川眉州丹棱縣教諭、河南張交撰并篆額,」東營秀士傅貴書丹,」衛(wèi)掾何淵、」門人董威鐫,」提調(diào)官百戶黃昱督工?!?/p>

      (二)董氏墓志文

      志陽:

      義州衛(wèi)陳夫人董氏墓志銘」

      夫人,遼陽蓋州懷遠將軍董用之中女也,生于大明洪武乙丑五月十八日亥時。」少有淑質(zhì),熟閑女事,四德之譽,稔聞其旨。年十七,適義州明威將軍陳侯諱忠。」執(zhí)守婦道,能敬如賓。勤事舅姑,進退適宜。視聽言動,皆由乎禮。雖身處富貴,以」中饋之主自若也。和親睦族,內(nèi)外無間。性賤華侈,而尚樸素。每與侯言,未嘗不以忠」貞享祿之道為勸。故侯□(當)政逾久,略無違忒,而威名日振,恩信洽于士庶,亦由夫人之」所致也。夫人年四十九,而陳侯先逝,居孀守服,節(jié)操彌堅,理家訓子,罔有失墜,時皆稱」以為賢。夫人生五子一女,長子曰綱,襲父廟,名顯當時,功烈于前;次曰紀,三曰經(jīng),四曰纮,五」曰綬,皆英杰過人,孝敬純篤。女興才,適本衛(wèi)百戶袁鈺,顯宦士也。夫人年甫六十,鬢猶未」蒼,以疾終于正統(tǒng)甲子五月十二日辰時。吉□(時)維良,卜葬義州城南塔山陳侯墓」之左傍。嗚呼!夫人之賢,人皆稱之;夫人之德,人皆感之。故聞訃者,莫不悲慟。哀子揮」使綱等號痛失措,灑淚請銘于石,以紀其不忘也。余故不辭,從而銘之曰:

      毓秀深閨,昭昭懿德。可驗而言,性賤華飾。規(guī)矩惟循,閫儀是則。」以禮相夫,罔有違忒。早膺紫誥,輝映家室。金冠霞帔,榮沾恩澤?!棺颖M孝敬,年登六秩。夢斷青綾,與世云隔。吉所佳城,陳侯之側(cè)。」因此地靈,神恭安宅。瓜瓞綿綿,百世逢吉?!?/p>

      志陰:

      正統(tǒng)九年歲次甲子季夏之月上澣日,孤哀子孝男指揮陳綱等立石。」義州儒士周大鏞撰,東營秀士何□書?!故持熨F?!?/p>

      二、陳忠與陳友諒的關(guān)系

      陳友諒(1320—1363年)是元末著名農(nóng)民起義軍領(lǐng)袖,也是陳漢政權(quán)的建立者。籍貫沔陽(今湖北仙桃),出身漁家,曾為縣吏。元末農(nóng)民起義爆發(fā)后,參加徐壽輝領(lǐng)導的紅巾軍,以功漸升至元帥。至正十七年(1357年),以倪文俊謀害天完帝徐壽輝為由,殺文俊且兼并其部隊,自稱平章政事。后與元兵交戰(zhàn),接連占領(lǐng)今江西、湖北等地。至正二十年(1360年),于采石殺徐壽輝,自立為帝,國號大漢,年號大義。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與朱元璋戰(zhàn)于鄱陽湖,兵敗中箭而死。其將領(lǐng)張定邊等人擁護陳友諒次子陳理為帝,退守武昌。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兵圍武昌,陳理出降,陳漢政權(quán)滅亡。陳理等陳友諒親屬被朱元璋賜爵安置,而陳友諒后裔在今四川、江西、湖北一帶仍有分布繁衍。

      關(guān)于陳忠與陳友諒的關(guān)系,首先要追溯到陳忠的祖父陳源,碑文曰:“祖諱源,前陳氏下萬戶……按公世□貫沔陽州,實江南陳友諒之后。昔先祖陳氏,保障荊楚,名振襄漢?!标愒词镭炪骊栔?,為陳友諒后人。按《明史》載,陳友諒建立陳漢政權(quán)后“盡有江西、湖廣之地”,那么,墓志所言“保障荊楚,名振襄漢”的“先祖陳氏”,自然是指陳友諒。而墓志中提到,陳源原先為陳友諒政權(quán)的“下萬戶”,此“下萬戶”應(yīng)是指下萬戶府,是金代始設(shè)一種軍事機構(gòu),元相沿。萬戶府分上中下三等,《元史》載:“下萬戶府,管軍三千之上?!倍┨焱辍㈥悵h政權(quán)皆承襲元制,也設(shè)有萬戶府。所以,陳源原先應(yīng)當是任職于陳友諒麾下的下萬戶府,掌有兵權(quán)。

      《陳忠墓志》中又載:“其曾祖父并祖父及叔父四人,乃以保障之功,俱拜恩命,錫爵承恩等候、懷恩等伯。逝者陳友仁等,賜廟康山為王,命有司塑像,歲時致祭于鄱陽湖涇江口之上,廟貌存焉?!?/p>

      按《明史·陳友諒傳》載:“太尉張定邊夜挾友諒次子理,載其尸遁還武昌……理遂降……授爵歸德侯。友諒之從徐壽輝也,其父普才止之……普才五子:長友富,次友直,又次友諒,又次友仁、友貴。友仁、友貴前死鄱陽。太祖平武昌,封普才承恩侯,友富歸仁伯,友直懷恩伯,贈友仁康山王,命所司立廟祀之,以友貴祔?!?/p>

      陳友諒次子陳理受爵歸德侯,父陳普才為承恩侯,兄陳友富、陳友直為歸仁伯、懷恩伯。對照之下可以看出,《陳忠墓志》所載陳友諒親屬受封情況與《明史》記載是相吻合的。那么,“曾祖父并祖父及叔父四人”自然是指陳普才、陳友富、陳友直、陳理四人,從“曾祖父”“祖父”“叔父”這些稱呼可以推斷,陳源為陳友諒的三世后人。同時,稱陳理為“叔父”說明陳源是陳理之兄的兒子,而《明史》中記載陳友諒除次子陳理外,尚有一長子名為陳善兒,兵敗為朱元璋所俘虜,陳源是否有可能是陳理兄長陳善兒之子呢?我們不妨試做推測?!蛾愔夷怪尽份d:“祖諱源,前陳氏下萬戶,知天命所歸,仗義佐大明皇帝……自壬寅抵洪武,凡二世有奇,于中功績綿茂,累官至四品?!贝颂帯叭梢睉?yīng)是指陳源一脈歸順并效命于朱元璋的時間,查洪武年號之前的壬寅年,最近為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而陳友諒長子陳善兒是在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兵敗被俘,時間上并不吻合。再者,從陳友諒親屬歸順明朝后的情況看,陳友諒次子陳理受封歸德侯后移居南京,但因?qū)页鲈雇?,于洪武五?1372年)被朱元璋遷徙至高麗,陳普才等人也被徙至滁陽(今安徽滁州)。由此看來,陳友諒的親屬即使在歸順之后依然被明廷所警惕,倘若陳源確是陳善兒之子、陳友諒嫡孫,在帶有如此敏感的政治身份下,真的能如墓志所言“累官至四品”,于明廷中掌有實權(quán)嗎?筆者認為,這種可能性是極小的。所以,陳源更有可能是陳理堂兄、陳友諒兄弟的后裔。而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是朱元璋與陳友諒相互攻伐的激烈時期,朱元璋先后攻占了陳友諒勢力范圍內(nèi)的諸多區(qū)域,陳源一脈或許是此時歸順朱元璋,效命于其麾下。陳源之后,《陳忠墓志》載:“降至于源,源傳之勝,勝傳之公。公諱忠?!标愒粗訛殛悇伲悇僦蛹茨怪麝愔?,故陳忠應(yīng)為陳友諒家族的五世后人。

      三、陳忠生平及仕宦經(jīng)歷

      《陳忠墓志》首刻“故世襲明威將軍陳公諱忠墓志銘”,明代世襲武官主要為衛(wèi)所武官,而明威將軍作為武職散官,并非世襲職位,所以,“世襲”應(yīng)該指墓志中提到的“義州衛(wèi)指揮僉事”一職。明代指揮僉事為正四品,而武職散官是按實職品級封贈,按《明史》載:“凡武官六品……散階三十……正四品,初授明威將軍?!惫赎愔乙哉钠肺渎毜檬诿魍④?。同時,關(guān)于陳忠世襲的指揮僉事,根據(jù)墓志中所言陳忠祖父陳源“累官至四品”,以及陳忠之父陳勝“襲祖前勛,繼膺是職”,可以確定,應(yīng)當是陳源受封正四品義州衛(wèi)指揮僉事,并由后代陳氏嫡長子襲替。

      按《陳忠墓志》所載,陳忠卒于宣德八年二月二十八日(1433年3月19日),享年四十有八,故其應(yīng)生于洪武十九年(1386年)?!蛾愔夷怪尽吩唬骸扒夜疄槿艘?,幼而隨侍青宮,長而習閑韜略?!鼻鄬m一般指太子所居之東宮,因東方在五行中屬木,于色為青,故稱東宮為青宮?!坝锥S侍青宮”應(yīng)該是指陳忠年輕時曾擔任東宮侍衛(wèi)類似的職務(wù),而武官嫡長子入宮充當侍衛(wèi)的制度在《明史》中亦有記載:“(洪武)九年,選公、侯、都督、各衛(wèi)指揮嫡長、次子為散騎、參侍舍人,隸都督府,充宿衛(wèi)?!币源藖砜?,陳忠應(yīng)當是以指揮僉事嫡長子的身份充任東宮侍衛(wèi)。同時,明代男子16歲成丁后可從軍,倘若按陳忠16歲充任東宮侍衛(wèi),時年建文三年(1401年),那么,陳忠侍奉的太子很有可能是建文帝太子朱文奎。

      《陳忠墓志》曰:“永樂壬寅,扈從太宗皇帝車駕,征進迤北。上命與中官統(tǒng)領(lǐng)本司軍馬,探哨兀良河等處,擄獲人畜車兩,不下以萬計,賞賚白金彩段尤多?!敝扉R號本為太宗,至嘉靖十七年(1538年)易為成祖,《陳忠墓志》立于宣德八年(1433年),稱朱棣為太宗是合理的。永樂壬寅為永樂二十年(1422年),是年朱棣發(fā)起第三次親征,討伐東蒙古阿速部首領(lǐng)阿魯臺。陳忠也參與了此次征討的軍事行動,并受命與中官一同統(tǒng)領(lǐng)兵馬,負責哨探。中官一般指宦官,《漢書·高后紀》顏師古注:“諸中官,凡閹人給事于中者皆是也。”此處墓志所言中官亦是指宦官。陳忠受命與中官一同統(tǒng)領(lǐng)兵馬,這與明朝的宦官監(jiān)軍制度密切相關(guān)。明初朱元璋雖以史為鑒,禁止宦官典兵預政,并立有“內(nèi)臣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的祖訓。但自靖難之役后,明朝原先的軍事格局被打破,再加之明成祖的削藩政策,使得北方防御蒙古的藩王勢力大為削弱,邊患屢興,明朝的軍事壓力倍增。在此背景下,朱棣任用宦官集團建立軍事監(jiān)察系統(tǒng),強化皇帝對軍事力量的掌控,確?;蕶?quán)對軍隊的絕對領(lǐng)導?!吧w明世宦官出使、專征、監(jiān)軍、分鎮(zhèn)、刺臣民隱事諸大權(quán),皆自永樂間始?!被鹿俦O(jiān)軍與沿邊諸鎮(zhèn)和全國各級軍事單位緊密結(jié)合,分守各地,即為鎮(zhèn)守太監(jiān),如《陳忠墓志》所言這種則是在戰(zhàn)時隨軍。陳忠“與中官統(tǒng)領(lǐng)本司軍馬”中的“本司”應(yīng)是指軍事單位,明朝軍事系統(tǒng)中“司”這一建置除中央外,在地方上一般為都指揮使司和衛(wèi)指揮使司,陳忠為義州衛(wèi)指揮僉事,所領(lǐng)“本司”應(yīng)為義州衛(wèi)指揮使司。由此可以看出,隨軍太監(jiān)的監(jiān)察范圍是包括衛(wèi)指揮使司這一級別的。

      陳忠在此次出征中于兀良河等處斬獲頗多。關(guān)于兀良河,《大明一統(tǒng)志》載:“兀良河在開原城西北三千三百余里,源出沙漠,南流合洮兒河、腦溫江,入混同江?!崩罱〔艑Υ诉M行了詳細考證,認為兀良河應(yīng)為今歸流河。又《明史·成祖本紀》之“永樂二十年秋七月己未”條載:“(成祖)謂諸將曰:‘阿魯臺敢悖逆,恃兀良哈為羽翼也。當還師翦之。’簡步騎二萬,分五道并進。庚午,遇于屈裂兒河,帝親擊敗之,追奔三十里,斬部長數(shù)十人。辛未,徇河西,捕斬甚眾。甲戌,兀良哈余黨詣軍門降?!边@場屈裂兒河之戰(zhàn)是明成祖第三次親征中的著名戰(zhàn)役,同時也覆滅了阿魯臺的羽翼兀良哈蒙古。屈裂兒河即今內(nèi)蒙古科爾沁右翼前旗歸流河,而前文提到,兀良河亦為今歸流河。由此可知,《明史》中的“屈裂兒河”即《陳忠墓志》中的“兀良河”,乃今之“歸流河”。陳忠應(yīng)當是參與了屈裂兒河之戰(zhàn)且立有戰(zhàn)功。職是之故,《陳忠墓志》所記“扈從太宗皇帝車駕,征進迤北”之事,在《明史》中得到充分印證。

      《陳忠墓志》曰:“永樂癸卯,又授敕書,命調(diào)將領(lǐng)定遼左等一十三衛(wèi)官軍,護送轉(zhuǎn)輸海西?!庇罉饭锩疄橛罉范荒?1423年),陳忠受命領(lǐng)定遼左衛(wèi)等一十三衛(wèi)官軍,護送通往海西地區(qū)的物資轉(zhuǎn)運。明代海西地區(qū)系指上自伊通河口、下至依蘭的松花江中游地區(qū),隸屬于奴兒干都司,是民族成分比較復雜的地區(qū)。明朝在當?shù)卦O(shè)置羈縻衛(wèi)所,以“邊外歸附者,官其長,為都督、都指揮、指揮、千百戶、鎮(zhèn)撫等官,賜以敕書印記,設(shè)都司衛(wèi)所”,目的是招撫當?shù)刂T部,以免構(gòu)成邊患。同時,明宣宗即位之后,曾兩次遣使在松花江造舟以招撫當?shù)夭柯?,對海西地區(qū)予以相當程度的重視。那么,轉(zhuǎn)輸海西就不僅是簡單的物資轉(zhuǎn)送,也是中央維系海西地區(qū)的重要手段。但《明史》中亦載,明宣宗興起造舟役后,因地遠導致“軍民轉(zhuǎn)輸大困,多逃亡”,以至于“逃軍入海西諸部者已五百余人”。地理位置的偏僻,使得轉(zhuǎn)輸海西并非易事。由此可見,陳忠“護送轉(zhuǎn)輸海西”肩負重要權(quán)責,墓志中“則朝廷其寵幸也、其附托也,有如斯”之語洵非虛言。

      關(guān)于陳忠護送轉(zhuǎn)輸所領(lǐng)各衛(wèi),按明代于東北置遼東都指揮使司,設(shè)衛(wèi)二十五。陳忠所領(lǐng)一十三衛(wèi)官軍,首先能確定,定遼左衛(wèi)為其中之一。其次,陳忠為義州衛(wèi)指揮僉事,那么,義州衛(wèi)應(yīng)當屬于陳忠所領(lǐng)十三衛(wèi)之一。另外,海西地區(qū)位于遼東都司的東北方向,從遼東都司通往海西,必然會經(jīng)過遼東都司最東北的開原地區(qū)。又《遼東志》載有一條通往海西的交通路線:“開原北陸路:賈道站—漢州站—歸仁縣—韓州—信州城—斡木城—海西賓州站—龍安站—弗顏站。”這條路線亦是以開原為出發(fā)點,開原應(yīng)當是從遼東都司通往海西的必經(jīng)之地,開原地區(qū)的三萬衛(wèi)、遼海衛(wèi)應(yīng)當是陳忠轉(zhuǎn)輸路線中的主要衛(wèi)所。同時,從定遼左衛(wèi)至開原,先后途經(jīng)沈陽中衛(wèi)及鐵嶺衛(wèi)。我們不妨推測,陳忠所領(lǐng)一十三衛(wèi)應(yīng)當包括定遼左衛(wèi)、義州衛(wèi)、沈陽中衛(wèi)、鐵嶺衛(wèi)、三萬衛(wèi)、遼海衛(wèi)這六衛(wèi)。其余衛(wèi)因信息不足,難以詳考。

      《陳忠墓志》曰:“先本處城池,與朔漠之地相連,恐匈奴之入寇,缺將御侮。遼東總?cè)肿嗾埞艺莆辗炪~牌、門禁鎖鑰。”“本處城池”指陳忠任所義州,“朔漠”為北方沙漠之義,泛指北方。明代義州地處邊境,與北方蒙古地區(qū)接壤,軍事上需要防備邊寇。此處所言“匈奴”,并非是指歷史上的匈奴民族,而是代指蒙古。匈奴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與中原王朝長期抗衡的北方少數(shù)民族,在后世漢族政權(quán)文化中具有深遠的影響力。雖然自兩晉之后,匈奴作為一個獨立民族逐漸消失在歷史舞臺,但其名稱涵義卻在后世有所延伸,不再僅僅局限于匈奴民族的稱謂,也可用來代指其他北方少數(shù)民族。宋太宗趙光義北征契丹時曾下詔曰:“拔并門之孤壘,斷匈奴之右臂?!贝颂幩孕倥钙醯ぃ幻鞒穭⒘记溆诩尉甘迥?1536年)上書言茶禁之事時亦曾有“壯中國之籓籬,斷匈奴之右臂”之語,此處匈奴則指蒙古??梢娦倥辉~在兩晉之后常被用來代稱與本國政權(quán)敵對的北方少數(shù)民族,《陳忠墓志》中以“匈奴”代指蒙古亦是此類用法。

      因義州邊防“缺將御侮”,陳忠受遼東總?cè)炙e薦,掌義州關(guān)防事務(wù)。遼東總?cè)旨催|東總兵,設(shè)于永樂十二年(1414年),為遼東軍事上的最高統(tǒng)帥。而符合陳忠生平時間(1386—1433年)的遼東總兵共有三位,現(xiàn)將三者任遼東總兵的時間與卒年列表一。

      表一 洪武十九年至宣德八年(1386—1433年)在任遼東總兵列表

      按照墓志敘述的時間線看,陳忠掌義州關(guān)防應(yīng)當是在“永樂癸卯”之后,那么卒于永樂十八年(1420年)的劉江應(yīng)當不是舉薦陳忠之人。而朱榮與巫凱都符合陳忠的任職時間,似乎難以確定二者誰為陳忠舉主。不過在《明史·朱榮列傳》中有這樣一條記載,永樂二十年(1422年),“(朱榮)復從北征,為前鋒。駐雕鶚诇寇,以五千騎視敵所向……敵已棄牛羊馬駝北走,悉收之,焚其輜重,移師破兀良哈”,永樂二十年(1422年),朱榮與陳忠二人都曾隨成祖北征;永樂十八年(1420年),朱榮已為遼東總兵,因此,北征時率領(lǐng)義州衛(wèi)指揮使司軍馬的陳忠應(yīng)當在其麾下。同時,陳忠領(lǐng)軍負責哨探,與朱榮“以五千騎視敵所向”是吻合的;陳忠在此次出征中“擄獲人畜車兩,不下以萬計”,與“敵已棄牛羊馬駝北走,悉收之,焚其輜重,移師破兀良哈”的記載也能對應(yīng)上。由此筆者推測,陳忠于永樂二十年(1422年)跟隨朱榮北征并立有戰(zhàn)功,與陳忠有袍澤之誼的朱榮更有可能是舉薦陳忠的遼東總兵。

      綜上所述,陳忠生于洪武,卒于宣德,生平歷經(jīng)五朝,世襲正四品義州衛(wèi)指揮僉事。年輕時入宮侍衛(wèi),后隨成祖出征兀良哈蒙古,立有戰(zhàn)功。既而歸于遼東義州衛(wèi),掌護送物資轉(zhuǎn)輸及義州關(guān)防等職責,授明威將軍。

      四、陳忠家族、宗教信仰及聯(lián)姻特點

      按《陳忠墓志》及《董氏墓志》載,陳忠之妻董氏為遼陽蓋州懷遠將軍董用之次女。懷遠將軍為從三品武職散官,又《陳忠墓志》中載“蓋州衛(wèi)指揮董公”,按照懷遠將軍品級推測,董用應(yīng)為從三品蓋州衛(wèi)指揮同知。董氏生于洪武十八年五月十八日(1385年6月25日),卒于正統(tǒng)九年五月十二日(1444年5月29日),享年60歲,并被封贈恭人。恭人為品官命婦的一種,而命婦的封贈品級一般按丈夫或子孫的官品等級而定。按《明會典》載:“武職有功,應(yīng)封贈祖父母、父母、妻室者……正、從四品,母、妻各封贈恭人?!标愔覟檎钠妨x州衛(wèi)指揮僉事暨明威將軍,董氏因此得以封贈恭人。陳忠與董氏育有五子二女,男曰陳綱、陳紀、陳經(jīng)、陳綬、陳纮,女曰興才、斗兒。陳綱為嫡長子,襲義州衛(wèi)指揮僉事一職。

      同時,兩志所載陳忠家族及姻親家族的題名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陳忠之弟分別叫陳信、陳禮、陳智,董氏之兄分別為董義、董禮,很明顯這些取名都是受儒家文化影響。而地藏奴、史伽藍保、普賢奴等名皆帶有佛教用語,結(jié)合陳忠的兩個姐姐皆出家為尼,可以說明陳忠家族的佛教信仰。而題名中有大量名字帶有“妙”“興”等佛教中常做法號之字,推測也是受佛教信仰影響。另外,靈官保、晏公保的取名,則帶有道教色彩。靈官一般指道教護法神祗王靈官,同時也是道教神職官員的一種稱謂。晏公原是江西民間信仰的水神,明初因朝廷推崇而漸漸成為具有全國性影響的水神信仰。明代《七修類稿》中曾提到,朱元璋與張士誠水戰(zhàn)時曾得到晏公陰佑,“遂封其為神霄玉府晏公都督大元帥,命有司祀之”。神霄玉府為雷神總部,賜晏公封號為道教職銜,也說明晏公信仰與道教的密切關(guān)系。而《陳忠墓志》所載的“晏公保”之名反映出當時遼東民間已然出現(xiàn)了對晏公的信仰。總體來看,這些取名受多元文化影響,同時也涉及陳忠及其姻親等多個家族,所以,不僅能反映出陳忠家族的宗教信仰,也可為當時遼東地區(qū)的多元信仰現(xiàn)象提供佐證。

      另外,根據(jù)兩合墓志碑文及題名,我們還可以一探陳忠家族的聯(lián)姻情況。除了陳忠與蓋州衛(wèi)指揮同知董用家族的聯(lián)姻外,陳忠的三個妹妹皆嫁給了武官,“妹陳氏,適千戶鄧貴;慧金,適百戶王用;善才,適百戶周弟全”。陳忠之女興才,“適本衛(wèi)百戶袁鈺,顯宦士也”。“顯宦”說明這位“百戶”袁鈺應(yīng)該出自頗為顯赫的武官家族。同時,陳忠的侄女興原“適百戶史次男史鎧”,外甥女分別嫁給“衛(wèi)鎮(zhèn)撫趙鑒、百戶張歷”,孫女嫁給“百戶朱鑒”,也都是與武官結(jié)親。至于陳忠家族男丁的婚姻情況,雖載有妻子姓氏,卻無妻族的相關(guān)信息。不過僅根據(jù)有載的這些聯(lián)姻情況,我們可以看出,陳忠家族多與世襲武官家族聯(lián)姻的特點,這種特點在其他出土的明代武官墓志中也多有體現(xiàn)。從明朝的時代背景看,明初朱元璋以馬上得天下,對武事極為看重,從制度和法律上賦予了武官顯赫的地位和較重的職權(quán),這也造就了明初重武輕文的格局。在如此風氣之下,地方武官家族之間相互聯(lián)姻以鞏固家族在武官系統(tǒng)中的地位,都是較為普遍的,而陳忠家族的聯(lián)姻情況無疑展示出這一點。而到了明中后期,文官地位顯著上升,對于武官多有輕賤,文武之隔相對嚴重,除了少數(shù)武官家族與文官聯(lián)姻外,大多數(shù)還是集中于武官集團內(nèi)部。同時,有明一代武官大多為世襲,相互之間的聯(lián)姻也能保證家族在武官系統(tǒng)中有穩(wěn)定和長遠的關(guān)系網(wǎng),這也可以說是明代武官系統(tǒng)中的一種特色。

      五、其他問題

      據(jù)《陳忠墓志》載,墓志撰者張交為“前庚午科進士、授四川眉州丹棱縣教諭”,張交其人于史無載,但其“前庚午科進士”之身份卻耐人尋味。首先,按張交撰寫墓志應(yīng)為陳忠卒年宣德八年(1433年),明代宣德之前的庚午年為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這似乎可以說張交是洪武年間的進士,但查閱明代進士登科錄,并未發(fā)現(xiàn)張交之名。其次,明代科舉時間一般為“子、午、卯、酉年鄉(xiāng)試,辰、戌、丑、未年會試”。庚午年應(yīng)為鄉(xiāng)試之年,而非會試之年。雖然洪武朝是明代科舉制度的草創(chuàng)時期,會試時間并非完全按“辰、戌、丑、未年”來實行,但洪武一朝舉行的六次會試中也是沒有庚午科。再者,以進士身份授官教諭也不合情理,明代進士授官制度按《明史》載:“狀元授修撰,榜眼、探花授編修,二、三甲考選庶吉士者,皆為翰林官。其他或授給事、御史、主事、中書、行人、評事、太常、國子博士,或授府推官、知州、知縣等官?!笨梢钥吹?,明代進士授官皆為品官,教諭一職在明代只是未入流官員,并不在進士授官之列。而教諭的選任據(jù)《明會典》載:“凡教職,洪武十八年以會試下第舉人,俱授學正、教諭。”《明史》亦載:“舉人、貢生不第、入監(jiān)而選者,或授小京職,或授府佐及州縣正官,或授教職?!苯讨I出身一般為舉人、監(jiān)生等。結(jié)合前文所提到的庚午年為鄉(xiāng)試年份,我們可以確定,張交應(yīng)為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庚午科舉人。那為何在墓志中稱張交為“庚午科進士”呢?筆者推測,此處“進士”應(yīng)為“鄉(xiāng)進士”之義。鄉(xiāng)進士為明清舉人之別稱,鄉(xiāng)試比會試低一級,舉人較進士次一等,“鄉(xiāng)進士”也就應(yīng)當是“鄉(xiāng)試的進士”之意。而有明一代使用“鄉(xiāng)進士”這一稱謂的亦有不少記載,如明萬歷內(nèi)閣首輔申時行曾為鄉(xiāng)人做過《鄉(xiāng)進士吳君墓表》,嘉靖首輔楊一清也曾為友人做過《送鄉(xiāng)進士吳與成還吳中將赴會試》,等等??梢姟班l(xiāng)進士”之稱在明代頗為流行,張交以“庚午科進士”自稱,應(yīng)當也是“鄉(xiāng)進士”之義。

      關(guān)于陳忠夫婦的墓葬地點,《董氏墓志》載:“葬義州城南塔山陳侯墓之左傍?!绷x州為今遼寧義縣,而義州塔山,據(jù)《遼東志》載:“塔山,城東二十五里?!泵Q雖然相符,但方位上卻一為“城南”,一為“城東”,二者有所偏差。不過根據(jù)《遼東志》所載“義州衛(wèi)山川地理圖”(圖三),我們可以看到,塔山方位雖然偏東,但大體還是在義州城南,所以,這個塔山應(yīng)當是陳忠夫婦的墓葬地點。同時《陳忠墓志》載:“歸葬于義城之南,祔于先考明威將軍府□之塋?!边@說明陳忠在塔山上的墓葬地區(qū)應(yīng)該是陳氏的家族墓地。

      綜上,陳忠其人于史無載,通過陳忠暨其妻董氏兩塊墓志的考證,可以讓我們直觀地了解陳忠的家族、生平履歷、姻親關(guān)系等史實。陳忠作為陳友諒家族的五世后人,能夠在明朝世襲正四品軍職,并在地方上掌有重要的軍事權(quán)力,這對陳友諒后裔情況的相關(guān)研究無疑提供了重要的史料補充。同時,陳忠的生平履歷對研究明代北方軍事及遼東地方史也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注 釋:

      ①《陳忠墓志》,見王晶辰主編:《遼寧碑志》,遼寧人民出版社2002年,下同,第296、297頁;趙振新、吳玉林主編:《錦州市文物志》,學苑出版社2005年,第148、149頁?!抖夏怪尽?,見《遼寧碑志》,第297、298頁。

      ②《遼寧碑志》《錦州市文物志》均作“己”。

      ③《遼寧碑志》《錦州市文物志》均作“舉”。

      ④《遼寧碑志》《錦州市文物志》均脫“戶”字。

      ⑤《遼寧碑志》《錦州市文物志》均作“賜”。

      ⑥《遼寧碑志》《錦州市文物志》此字均未識。

      ⑦《遼寧碑志》作“銃”。

      ⑧《遼寧碑志》《錦州市文物志》均作“回”。

      ⑨《遼寧碑志》作“闇”。

      ⑩《遼寧碑志》《錦州市文物志》均作“位”。

      猜你喜歡
      陳忠墓志
      五代墓志所見遼代史料考
      遼耶律公迪墓志考
      情人送她一套房,孰料背后是個坑
      婦女生活(2020年11期)2020-11-23 06:32:16
      遼代《韓德讓墓志》疏解
      南陽出土兩方唐代墓志
      遼代《耶律弘禮墓志》考釋
      Femtosecond enhancement cavity with kilowatt average power?
      誰偷了我的樹苗
      故事林(2017年9期)2017-05-20 06:52:17
      各界群眾前來省作協(xié)吊唁陳忠實先生1
      延河(2016年6期)2016-08-04 19:43:28
      各界群眾前來省作協(xié)吊唁陳忠實先生2
      延河(2016年6期)2016-08-04 19:43:28
      沾益县| 公安县| 玉龙| 修武县| 滦南县| 辉县市| 遂川县| 揭东县| 贵港市| 达日县| 福贡县| 新野县| 霞浦县| 凤庆县| 福州市| 平陆县| 德安县| 龙井市| 长岛县| 永昌县| 凤城市| 吉安县| 长治市| 应用必备| 淳安县| 周宁县| 甘泉县| 安多县| 莒南县| 芮城县| 沧州市| 西青区| 繁峙县| 河北区| 舞钢市| 高邑县| 老河口市| 错那县| 葫芦岛市| 三门峡市| 桂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