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 琪/內(nèi)蒙古
一位老人,跋山涉水而來,赴一場“科技扶貧”之約。
他在黑土地上,不知疲倦地行走,行走成一方方稻田,行走成一縷縷稻香,行走成百姓的掛牽。
不要問我從哪里來,我只想染綠北國的夏,完成無數(shù)個春秋的命題,為“袁夢計劃”增添一個章節(jié)。
在午夜時分悄悄拔節(jié),帶著大地的溫度,將生命的力量傳遞給稻田里的小螃蟹和此起彼伏的蛙鳴。
單株站立,成行微笑。在這個紅色的城市,燃起綠色的火焰。
把香氣舉在頭頂,勝過所有的修辭。
我的根在北緯46度越扎越深,我的身影在農(nóng)民的回眸中旖旎。
來世,我還要做一粒好種子,親近這片純凈的土地。
我知道,天上有一雙眼睛一直注視著我。我會努力讓自己長得茁壯、飽滿,直到我走遍世界每個角落,直到,饑餓的人眼里現(xiàn)出光芒。
稻花飄香一次,我的思念就會長出一節(jié)。
今夜,我仰望星空,天堂里會不會有一方綠色的稻田,一位老人坐在稻谷下,乘涼。
風吹,草未必低。
在烏蘭毛都,任何一株草,永遠不會低眉順眼,草用草的柔韌和個性,捍衛(wèi)了草的尊嚴。
所以,有了疾風知勁草。所以,有風,知難而退。
烏蘭毛都的草,一出生就被祖先訓導:手挽手,根連根,就是一片草原;是草原,就要有寬廣的胸懷,就要有容納百川的氣度。
于是,它們拼盡全力向著天空伸展腰肢,把腳深深扎進泥土,用盡洪荒之力托舉每一顆露珠,托起牧馬人的一次次遠行和暮歸。
細心收集全世界最大最亮的星綴滿草原的夜空,守護每一個黑夜。然后,把它交給黎明。
不斷生長,卻時時不忘找尋自己的根。
用倒影回報烏蘭河的滋養(yǎng),虔誠地奉上花香。
烏蘭毛都的草,從來都欣欣向榮,從來都包容自己用生命供養(yǎng)的牛羊和馬群,以及草原上的風。
在烏蘭毛都,一棵草足以遼闊成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