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菊花
幼兒教學的內容包含諸多領域,且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的發(fā)展。教師在幼兒教學中應優(yōu)化領域活動,培養(yǎng)幼兒多方面的能力。以中班美術活動為例,對幼兒進行美術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幼兒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讓幼兒以美術創(chuàng)作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且,教師在進行美術教學時,若能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對美進行表達、訴說與解釋,還能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美術是視覺的藝術。美術活動通常建立在用眼觀察的基礎上,幼兒通過觀察可以感知美、發(fā)現(xiàn)美。教師引導幼兒將“美”用客觀、形象的語言描述出來,使幼兒能夠在獲得美的感受、提升欣賞能力的同時,發(fā)展語言能力。因此,巧用美術活動培養(yǎng)中班幼兒語言能力,教師應先組織幼兒走近美、感知美,讓幼兒在此基礎上表達美。
觀察自然是中班幼兒感知美最常見的方式。陳鶴琴的“活教育”理念提倡“讓幼兒教育走進自然”,讓幼兒在大自然中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自然環(huán)境中從不缺少美的事物。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溪流小山、藍天白云,其色彩與形態(tài)的變化,均可激活幼兒對“美”的感知,使幼兒在觀察美與發(fā)現(xiàn)美的過程中產(chǎn)生描述美的興趣。因此,教師可以以自然為“學?!?,帶領幼兒走進自然,與幼兒一同觀察自然環(huán)境中美的事物,并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自己對自然之美的感知,從而達到巧用美術活動培養(yǎng)幼兒語言能力的目的。
以中班“多彩的大自然”美術活動為例。春天百花盛開、鶯飛草長,自然之美,無處不在。教師將美術活動從幼兒園內向大自然中拓展,帶領幼兒在園所周邊的自然環(huán)境中尋找美,讓幼兒觀察盛開的鮮花、搖曳的小草、飛翔的小鳥、流動的河水,并在此基礎上,以對話的形式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對美景進行描述。以下是活動實錄。
教師:“小朋友們,春天的腳步越來越近了。你們看呀,幼兒園周圍的花開得那樣美,小草長得那樣高,一切都看起來好美呀!這一次,讓我們去大自然中開展美術活動好不好呀?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大自然中有哪些美景?!?/p>
(教師帶領幼兒到大自然中展開美術活動)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都看到什么了呀?”
幼兒1:“這是油菜花嗎?哇,它們金黃金黃的,好漂亮?!?/p>
幼兒2:“櫻花遠看是粉色的,走近了看還有一點白色,真好看?!?/p>
幼兒3:“春筍綠綠的、小小的,身上一節(jié)一節(jié)的,頭上還有小尖尖?!?/p>
教師:“看到這些,你們有什么感受嗎?”
幼兒4:“我好喜歡這朵杜鵑花啊,它的花瓣向外張開,好像要抱抱旁邊的小花?!?/p>
幼兒5:“春筍的頭上為什么會有尖尖呀?是為了從土里拱出來嗎?”
從顏色、形狀、形態(tài)到感受,他們的每一句話都是他們對自然之美的感知和理解,這使幼兒的語言能力在美術活動中得到鍛煉。
美在我們的身邊廣泛存在。美不僅存在于自然中,也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包裝紙上充滿趣味的圖畫、手工藝人精心創(chuàng)作的手工制品、家中的玩偶擺件等都能為幼兒帶來美的感受。教師可以鼓勵幼兒收集生活中自己認為美的物品,還可以根據(jù)幼兒的興趣特點,在幼兒園美術活動區(qū)投放豐富的實物欣賞道具,包括圖畫、工藝品、手工制品等,并組織幼兒對生活中美的物品進行欣賞和描述,以此在美術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能力。
以中班美術欣賞活動“漂亮的雨傘”為例。雨傘是幼兒在生活中經(jīng)常接觸的物品,雨天出門,無論是在爸爸媽媽的保護下打傘,還是嘗試自己撐起一把小傘,幼兒都傾向于選擇一把漂亮的傘。在活動中,教師以生活中常見的雨傘為美術活動欣賞道具,在活動區(qū)投放大小、圖案、顏色各不相同的雨傘,并問幼兒:“小朋友們,你家里的雨傘是什么樣的呀?”“這些雨傘和你家里的雨傘有哪些區(qū)別呀?”“你喜歡哪一把雨傘呀?”通過提問,引導幼兒對雨傘進行欣賞,讓幼兒以語言的形式將發(fā)現(xiàn)的美表達出來。以下是活動實錄。
幼兒1:“哇!這把雨傘上面有個小兔子,好可愛呀?!?/p>
幼兒2:“這把雨傘上面的小花,我好像在哪里見過,啊,我家里的雨傘也是這樣,粉色的小花?!?/p>
幼兒3:“我喜歡這把雨傘,這么多顏色,好像彩虹啊?!?/p>
幼兒4:“這個雨傘最漂亮了,透明的顏色,圖案都是小動物。要是下雨了,我們就把動物園打在頭上啦!”
在此活動中,幼兒用心欣賞,其美術欣賞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得到了提高。
教師可以帶領幼兒觀看或參與傳統(tǒng)民間藝術和地方民俗活動,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帶領幼兒去美術館、博物館等場所欣賞藝術作品。教師可拓寬實踐空間,將觀看或參與民俗活動、民間藝術活動視為特色美術活動,將美術館、博物館視為特殊的美術活動場地,指導幼兒在實踐活動中探索、尋找、描述不同的美,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幼兒觀看皮影戲《龜與鶴》,構建“探索皮影之美”特色美術活動,增強中班幼兒對皮影這一民間傳統(tǒng)藝術的了解,培養(yǎng)幼兒對民間傳統(tǒng)美術的興趣,并在活動過程中滲透對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可以以“影子之美”為線索,讓幼兒認真觀看皮影戲,對比皮影戲與動畫、電影等表演形式的區(qū)別,并用合適的語言描述自己找到的皮影的與眾不同的美。此外,教師還可以將幼兒帶到當?shù)夭┪镳^,參觀博物館的銅器、瓷器、書畫等美學意義豐富的文物,將博物館中的文物介紹詞轉換成幼兒能夠理解的語言,用童趣的方式向幼兒解釋文物的來源、名稱與用途,并鼓勵幼兒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復述教師的語言,介紹文物之美。幼兒在聽教師的講解和自己進行復述的過程中,加深了自己對美的理解,增強了自己用語言表達美的能力。
中班幼兒的藝術領域課程,應使幼兒喜歡進行藝術創(chuàng)造并大膽進行表現(xiàn)。因此,中班美術活動要以創(chuàng)造為主,如繪畫、手工等。幼兒在繪畫與手工制作過程中,喜歡一邊繪畫、做手工,一邊喃喃自語,嘴里不停地念叨著自己的想法。教師可以將幼兒的這一特點利用起來,打造“話美一體”的中班美術創(chuàng)造活動,鼓勵幼兒在進行美的創(chuàng)造的同時,訴說自己表現(xiàn)美的想法,以發(fā)展幼兒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和語言能力。
中班繪畫美術活動以幼兒對現(xiàn)實世界的想象為基礎。教師可以鼓勵幼兒一邊繪畫,一邊訴說自己對現(xiàn)實世界的想象,這不僅能使幼兒將自己的想象充分地表現(xiàn)在畫作中,讓教師和其他幼兒更準確地理解自己的畫作,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以中班美術繪畫活動“有趣的房子”為例。教師先出示小兔、小狗、大象、長頸鹿與房子模型等教具,并通過以下問題引出“畫房子”這一活動主題。“小朋友們快看,小兔、小狗、大象、長頸鹿來我們幼兒園做客了。我們要用最好的房子招待客人,老師想設計一幢漂亮的新房子,你們能幫幫忙嗎?”在得到幼兒的肯定回答后,教師繼續(xù)向幼兒提問,詢問其想要蓋什么樣的房子,并讓幼兒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師組織幼兒以繪畫的形式表現(xiàn)腦海中的房子的形象。在幼兒開始創(chuàng)作時,教師對幼兒說:“小朋友們的想法真是有趣。你們也可以一邊畫畫一邊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呀,也許這樣,能有更好的靈感啊。老師也想再聽一聽小朋友們的想法。”于是,幼兒開始自顧自地說起來?!伴L頸鹿的脖子長長的,要住高高的房子,這邊高一點?!薄靶⊥米酉矚g蹦蹦跳跳的,門口要大一點,不然蹦起來就磕到腦袋了?!薄靶」泛芟矚g骨頭,做一個骨頭形狀的窗戶,小狗一定會開心吧?!?/p>
幼兒一邊說一邊在紙上畫下左右兩側高低不同的房子、畫下大大的房門、畫下骨頭形狀的窗戶等。幼兒一邊創(chuàng)作一邊訴說,不僅使幼兒的創(chuàng)作思路越發(fā)清晰,而且還使幼兒的語言能力得到了發(fā)展。
幼兒在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時,教師要引導幼兒分享自己的美術活動成果,并對其給予充分的肯定、尊重和理解。幼兒在傾聽教師對自己作品的感受時,會根據(jù)教師滲透在感受中的建議完善美術活動,這不僅能提高幼兒的美術能力,還能鍛煉幼兒的語言理解能力。教師在巧用美術活動培養(yǎng)中班幼兒語言能力的過程中,應以尊重為前提,引導幼兒分享美術活動成果、解釋美術活動過程、解釋自身對美的獨特理解與創(chuàng)造。教師要在肯定幼兒的前提下,客觀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深化師幼交流。
以中班美術活動“送給媽媽的禮物”為例。以下是部分幼兒對自己活動成果的分享與解釋。
幼兒1:“我用卡紙疊了一個禮物盒,盒子里還有黏土捏成的戒指,戒指上面有一顆小珍珠。我要把這個送給媽媽。”
幼兒2:“我用卡紙做了一個賀卡,里面有彩色手工紙做的玫瑰花。我的媽媽最喜歡玫瑰花了,這個禮物她一定會喜歡的?!?/p>
幼兒3:“我用上次剩下的布料給媽媽做了一個包包,包包帶子是用五彩繩做的,上面還掛了兩個小兔子。把這個包包送給媽媽,她就可以背著這個包包來接我回家了?!?/p>
幼兒在對自己的活動成果進行分享時,充滿了對美術活動成果的自豪和對媽媽的愛。此時,教師應該對幼兒的美術成果進行肯定并表達自身感受,如告訴幼兒這個包包有多好看,還可以從哪些方面進行改進。教師讓幼兒將自己在美術活動中的作品進行分享,既讓幼兒獲得了成就感,讓幼兒能對美術活動保持長久的興趣,又讓幼兒學會了如何介紹事物、如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使幼兒的語言能力得到提高。
美術作為一項表達情感的藝術手段,不僅可以促進中班幼兒美術欣賞能力、藝術水平的發(fā)展,還可以促進幼兒的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因此,教師可以在幼兒園中班美術活動中,巧用美術活動來培養(yǎng)中班幼兒的語言能力,為幼兒提供傾聽、表達、訴說等語言鍛煉的機會,讓幼兒在美術觀察、欣賞、創(chuàng)造與分享中不斷增強自身的語言能力,切實做到以美術帶動語言,使幼兒在“話中有美”“話美一體”“美外有話”的美術活動中獲得美術與語言能力的雙重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