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克飛
在彈丸小國盧森堡駕車,是一種迥異于近鄰荷蘭的感受。后者永遠是一望無際的平地,多山的盧森堡則有更多樣的駕駛樂趣。
前往盧森堡的菲安登城堡,便經(jīng)歷了不同地貌。先是一段筆直但逐漸向上的道路,有無盡麥田、茂密樹林,藍天白云下散落著零星村落,是典型的西歐鄉(xiāng)村景致。當導航顯示距離目的地還有十余公里后,就進入了盤山公路。這是一段十分狹窄的盤山公路,彎道多直路短,而且全程都見不到陽光,頭頂?shù)拿芰謱⑻炜照诘脟绹缹崒?。直到一個拐彎,菲安登城堡突然呈現(xiàn)眼前,才豁然開朗。
菲安登是烏爾河谷中的一個城鎮(zhèn),靠近德國邊界,人口不到兩千。雨果曾多次在此客居,讓小城平添文藝氣息。小城最引人注目的是城堡,無論站在小城的哪個角落,抬頭都可見到城堡雄踞高處。斜頂灰瓦,塔樓高聳,立于峭壁之上,地勢險要,當年也是易守難攻。
這座小城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高盧羅馬人時代,當時山頂就已建有要塞。目前所見的城堡建于公元11世紀至14世紀之間,最早屬于菲安登伯爵家族,1264年后轉(zhuǎn)給盧森堡伯爵,1417年又轉(zhuǎn)給拿騷家族,即后來的荷蘭王室。不過拿騷家族成為荷蘭王室后,一心向西發(fā)展,不再將這里當作行宮。1530年,這里開始被法國奧蘭治公國繼承。
18世紀時,城堡曾遭遇大火和地震,受損嚴重。1820年,城堡被賣給當?shù)匾晃幌懔仙倘?。這位商人得到城堡后,將內(nèi)部設(shè)施及磚石零星變賣,城堡因此成為廢墟。1827年,當時的菲安登伯爵回購城堡廢墟,并計劃修復,但1830年,比利時獨立革命爆發(fā),此事擱淺。1851年,荷蘭的亨利王子自費重建城堡的小教堂。1890年,拿騷-威爾堡的阿道夫成為盧森堡大公,此后也對菲安登城堡進行修復,但這次修復又被一戰(zhàn)打斷。直到1977年,盧森堡大公吉恩將城堡讓給國家,大規(guī)模修復工程重新啟動,城堡得以修復,成為我們?nèi)缃褚姷降哪印?/p>
如今的菲安登小城,其實也被舊時城堡的外圍城墻半圍繞。將車停好,就可以沿坡而行,直抵城堡。有意思的是,開車時眼見城堡在高處,可停好車后,僅需步行幾分鐘便能抵達,難得的氣勢與距離不成正比。
城堡盡可能復原為當年的格局與模樣,內(nèi)部恍若迷宮,兜兜轉(zhuǎn)轉(zhuǎn)柳暗花明。比較有意思的是城堡里的廚房,各種鍋碗瓢盆讓人眼花繚亂,還有專門的鐵架,用來掛鍋。
從高處望下去,菲安登小城精致可喜。尤其是一棟距離稍偏的房舍,沿山坡而建,一條蜿蜒石階伸向公路。因為整體呈梯形,內(nèi)部格局必然有趣,也并未設(shè)立獨立花園,反正整個山坡的草地都是自家樂園。
人均GDP位列世界第一的盧森堡,向來就以富庶著稱,菲安登的居民也不例外,家家戶戶都是精巧別墅,多有漂亮花園。這個在山谷和密林懷抱中的小城,確實有世外桃源的樣子。
雨果的舊居就在小城橋頭,如今已成博物館。當年,雨果就是坐在那個靠近烏爾河的房間里,每日望向山頂?shù)姆瓢驳浅潜U墟。
如今的這棟舊居已煥然一新,早在1935年,也就是雨果去世五十周年之際,它就被辟為博物館。如今,博物館里還藏有雨果的手稿和書信。資料記載,雨果曾在1862年、1863年和1865年造訪菲安登。1871年,他因反對當局屠殺巴黎公社社員而流亡,在菲安登客居過一段時間。這次客居不但時間長,留下的印記也最多。博物館的展品和說明告訴我們,雨果曾參與當?shù)氐木然?,也曾與一名18歲少女相戀,還經(jīng)歷了人生中第一次拔牙。對于雨果而言,菲安登顯然是理想的避世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