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文化育人視域下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教學改革探索

      2022-12-28 11:48:38李會軍張鋅林
      文教資料 2022年17期
      關鍵詞: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綱要革命

      李會軍 張鋅林

      (湖南女子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繼承和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1]這就為新時代文化育人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要求高?!昂霌P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深化中國共產黨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fā)展史學習教育”。這就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特別是“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以下簡稱“綱要課”)提出了更高、更明確的要求。據此,我們要圍繞中國近現代歷史,特別是其中的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fā)展史,切實加強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幫助當代大學生在歷史的啟示中堅定文化自信;加強革命文化教育,在同情地理解歷史中增強革命文化自信;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在世界歷史的視域中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這其實也是一個“文化育人”的過程。

      一、“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文化育人理念

      簡言之,文化育人就是以文化塑造人或教育人的過程。“文化育人”的理念反映了我國高等教育界對于大學使命的認識更加全面、深刻。大學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必須有“文化育人”理念的真正落實。[2]

      文化育人,既是強國時代的文化要求,也是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內在需求,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的重要維度。從文化育人角度而言,教育的本源和根基就是要通過文化來熏染人的思想、道德、行為,形成人們的文化底蘊,提升人們的文明素養(yǎng),進而促進社會的文明發(fā)展。[3]思政教育亦是如此。在育人功能上,思政教育和先進文化是一致的,思政育人與文化育人具有高度關聯(lián)性。作為一種文化存在的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更需要開掘文化資源、文化載體和文化方法。

      我們認為,綱要課需基于課綱要求和校情學情,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綱要課講述1840年以來的中國近現代歷史,具有歷史性、思想性、政治性、理論性與實踐性,跨學科性強,涉及了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等知識領域。可以說,在綱要課中加強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有利于促進大學生的國家認同與民族認同,提升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促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中華民族本真精神和中國現代化建設要求相接軌;加強革命文化教育,有利于真正把握革命文化的本質特征,發(fā)揚革命文化的歷史傳統(tǒng),讓革命文化教育回歸到革命文化本身,提升革命文化自身的吸引力,強化革命文化教育者的自信心和行動力,從而增強革命文化的育人功能;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有利于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促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相結合,型塑馬克思主義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為凝聚全社會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二、“一二四八”文化育人教學體系

      我校綱要課程組堅持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構建了“一二四八”文化育人教學體系。

      (一)“一個中心”

      圍繞一個中心,即“立德鑄魂育人”。2019年3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強調思政課要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立德樹人。立德鑄魂是育人之本。作為一門思政課,綱要課需旗幟鮮明地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落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yǎng)真正信仰馬克思主義、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改革開放的有用人才。

      (二)“兩個結合”

      運用系統(tǒng)性思維,打造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現實與虛擬相結合的文化育人教學環(huán)境。綱要課的特點是通過歷史教育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因此,該課程要始終貫徹唯物史觀,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著力提升學生運用科學的歷史觀、方法論分析和解決復雜歷史問題、指導現實人生的能力。為落實習近平“大思政”思想,打造行走的思政課堂,提高實踐教學的實效性,我們整合社會資源,建立毛澤東紀念館、楊開慧紀念館、向鈞故居、繆伯英故居等多個校外實踐基地,每年都組織幾百名學生代表去基地開展實踐教學。

      以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促進現實空間與虛擬空間的緊密結合。線下教學系統(tǒng)開展理論講授、能力訓練、素質拓展、研究性學習等教學活動。線上教學平臺主要提供學習任務點、歷史影像、主題討論、復習題庫等教學資料。學生線上學習和課堂活動等情況均納入課程考核體系。在綱要課教學實踐中,我們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借鑒女性主義關懷倫理學、教育學理論與方法,建立平等、對話、尊重、關愛、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

      (三)“四個范式”

      以“精準式”三維目標引領學生,促進教學目標層級性與學習心理規(guī)律性的高效匹配,提升文化育人的可行性。文化育人是大學素質教育的升級版,是全面提升學生的理論水平、實踐能力、綜合素質、生活智慧的系統(tǒng)工程。從文化育人的角度出發(fā),我校綱要課依據女大學生心理特點,聚焦理論前沿和社會需求,堅持目標導向、分層教學,注重知識、能力、素質一體化,著力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量。

      以“融合式”專題內容吸引學生,推進教學體系學理性與話語體系親和性的深度融合,提升教學內容的科學性?;谌珖ㄔO經驗和巨大開設面的前期優(yōu)勢,綱要課需進一步研究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課程教學的內容體系。以內容為王,從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實踐邏輯上強化教學內容體系的科學性,提高綱要課程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響力。

      以“交互式”關懷模式帶動學生,謀求教學模式新穎性與學習方式創(chuàng)造性的有機統(tǒng)一,提高教學形式的創(chuàng)新性。以“歷史情境創(chuàng)設—項目驅動—榜樣示范—實踐體驗—對話交流—總結認可”為關懷教學流程,提高教學模式的人文性、關懷性和學習方式的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

      以“三全式”多元評價督導學生,推動教學評價合理性與學生行為導向性的互動發(fā)展,增強教學評價的實效性。貫徹全面全員全方位的文化育人理念與方法,以科學化、規(guī)范化、多元化的評學方式,引導學生學史明理、崇德、增信,知行合一。

      (四)“八個鏈條”

      以整體設計體系鏈、歷史考察問題鏈細化教學目標。以目標驅動、文化育人為指引,整體設計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綱要課程的教學邏輯鏈,建構跨學科知識譜系。以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為指南,建立學生“歷史考察問題鏈”,激發(fā)多學科思想碰撞和知識重構,探究性分析和解決復雜歷史問題。

      以理論教學知識鏈、師生互動關懷鏈活化教學內容。在綱要課的軍事史、政治史敘述脈絡中適度融入思想史、文化史,特別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教育教學資源,營造良好的歷史文化氛圍,打造理論教學知識鏈,提升綱要課的思想性、理論性、人文性,在真實場域中增強大學生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創(chuàng)新性學習成果展示、師生點評、總結認可等教學環(huán)節(jié),形成師生互動關懷鏈,提高學生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以拓展學習素質鏈、實踐課程能力鏈優(yōu)化教學模式。聚焦學生素質拓展訓練,設計了湖湘(女性)歷史人物解讀、中共黨史人物故事會、黨史好書閱讀體驗交流會等10多個富有挑戰(zhàn)性的課內外實踐項目,形成實踐能力鏈,激勵學生開展創(chuàng)新性學習活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提升創(chuàng)新能力。

      以智慧課堂數據鏈、課后反思診斷鏈強化教學評價。通過超星學習通開展學生線上自主學習、課堂練習、主題討論、成果匯報等教學活動,充分利用平臺統(tǒng)計,形成智慧課堂數據鏈,實時監(jiān)控教學動態(tài)。及時收集學生反饋意見,加強課后教學反思,形成全時空課堂診斷鏈,并據此高效督學、優(yōu)教、導行。

      以史育人,以文化人,構建了綱要課“一二四八”文化育人教學體系,增強思政育人與文化育人的契合度,幫助大學生在先進文化的熏陶中不斷堅定理想信念,加強人格修養(yǎng),升華人生價值與道德精神,全面落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三、“化育交融”文化育人理路與舉措

      新時代高校文化育人,著重強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強調對鮮活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活動的體現和運用,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4]綱要課因其特質和優(yōu)勢,在高校文化育人中擔負著獨特而重要的使命。因此,綱要課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就要堅持學生為本,注重化育交融,通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有機融入課程教學,提升思政教育的親和力和文化力,使大學生加深對中華優(yōu)秀兒女在救亡圖存和強國富民探索中實現民族解放和社會發(fā)展的文化價值認知,堅定“選擇馬克思主義、選擇中國共產黨、選擇社會主義、選擇改革開放”的理想信念,逐漸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其主要舉措和方法有:

      (一) 綱要課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

      結合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840—1919年)的重大歷史事件,弄懂講清晚清以來的“經世”思潮、“富強”思潮、“維新”思潮、“革命”思潮以及“民族主義”思潮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批判性繼承與創(chuàng)造性轉換,及其對當代大學生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啟迪意義。比如,“富強”一詞,雖然早已有之,但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卻時有貶義。[5]正是魏源、郭嵩燾、嚴復等思想家繼承、激活、轉換那些有利于接納現代文明的文化基因,使富強觀念獲得了正面意義[6],并成為晚清以降影響深遠的社會思潮,成為中國先進分子勇于學習西方、走向世界的有力催化劑。中國共產黨人賡續(xù)傳統(tǒng),與時俱進,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這一歷史經驗,對當代大學生實為彌足珍貴。

      又如,晚清“維新”思潮,遠源于《詩經》“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中承《大學》《易傳》的“日新”說和“變易”說,近接西方社會進化論。盡管百日維新曇花一現,但維新變法思想卻弦歌不絕。誠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所指出的: “中華民族充滿變革和開放精神。幾千年前,中華民族的先民們就秉持‘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的精神,開啟了締造中華文明的偉大實踐……正是這種‘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變革和開放精神,使中華文明成為人類歷史上唯一一個綿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斷的燦爛文明。以數千年大歷史觀之,變革和開放總體上是中國的歷史常態(tài)?!币虼?,綱要課教學要花大力氣幫助學生樹立大歷史觀,培育開放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學會以歷史理性觀照現實、謀劃未來。

      著力解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資源在綱要課中的應用范圍、應用內容、應用形式等實踐性問題,切實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

      (二)綱要課的革命文化教育

      革命文化是一個集革命歷史、革命理論、革命精神、革命制度、革命遺存于一體的集成型文化形態(tài)。其中,革命精神是中國革命歷程錘煉產生的思想理論、政治品格、思維理念、家國情懷、內在品質、價值追求的集中概括,是革命文化的本質內核。[7]因此,我們結合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19—1949年)的重大歷史事件,深入探討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中國近現代史綱要》(2021年版)有關偉大建黨精神的新論述,并將視線順延至包括井岡山精神、瑞金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在內的整體性革命文化,充分挖掘其歷史內涵和當代價值,探求革命文化教育的內在機理、作用機制。

      應該說,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首次明確提出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8]這一精神貫通了馬克思主義、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黨內政治文化,標定了黨的性質宗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基因圖譜,凝結成中國共產黨的精神特質和政治品格。[9]正是在建黨精神的發(fā)揚光大中,構筑了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為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了高遠博厚的文化理想和無比強大的精神動力。

      實踐中,我們還進一步整合利用革命文化資源加強綱要課網站建設和優(yōu)質課程資源共享機制建設,并利用網絡大數據技術搭建“五微(微博、微信、微電影、微視、微訪談)一體”網絡傳播平臺,促進革命文化網絡化傳播,推動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

      (三)綱要課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

      從本質上說,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一致的,這種一致性決定了它們功能上的契合性、內容上的耦合性、過程上的互動性、方法上的互補性。[10]因此,在綱要課中加強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時期(1949—2021年)的國史、國情教育,就要深研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的重大意義、實施方案和具體措施等,組織學生參加研究性學習、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專題微課、微視頻等系列主題競賽和成果展示活動,加強學生自主的內化性學習,探索隱性育人法、場式育人法、生活養(yǎng)成法等文化育人方法在本課程教育教學中的具體運用形式,使學生體驗、認同和內化主流價值體系,并自覺實踐,切實提升以文化人的實效性。

      為推進綱要課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我們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強師生情感和心理溝通,構建公正、平等、關懷的師生關系,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含先進性別文化)為載體,擴大文化共識和政治共識,增強思想理論教育的說服力和親和力。

      第二,突破育“知”多、育“行”少,育“知”標準高、育“行”要求低等現實困境,提高思政教育的文化性和實踐性,大力促進大學生“知”“行”統(tǒng)一。

      第三,借鑒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主體性理論、人的精神需要理論、人的全面發(fā)展理論,形成文化育人的理論架構、分析框架、實施方案。在課程教學中探索運用了滲透教育法、陶冶教育法、體驗教育法等文化育人方法,提高理論教學質量,創(chuàng)新實踐教學模式,提升文化育人效果。

      四、結語

      文化育人具有豐富的時代蘊涵,綱要課具有文化育人的獨特優(yōu)勢。我們要秉持變革和開放精神,持續(xù)改進綱要課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打造“化育交融”的文化育人體系,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用情用心用力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猜你喜歡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綱要革命
      國家標準化發(fā)展綱要
      一圖讀懂這本《學習綱要》
      油改水革命誰主沉浮
      上海建材(2017年5期)2018-01-22 02:58:52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基礎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三位一體式教學研究初探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的教學路徑研究
      科技視界(2016年14期)2016-06-08 13:56:09
      新形勢下中國夢教育與“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的融合
      科技視界(2016年1期)2016-03-30 13:58:53
      粉紅革命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48:47
      《促進大數據發(fā)展行動綱要》解讀
      拉孜县| 逊克县| 苍溪县| 仙游县| 桐梓县| 芜湖市| 天镇县| 昆明市| 青铜峡市| 城市| 凤阳县| 达尔| 博野县| 福泉市| 凤凰县| 德令哈市| 保德县| 晋州市| 和田市| 威信县| 盐源县| 嘉黎县| 福泉市| 庆云县| 遂川县| 娄底市| 安陆市| 哈尔滨市| 定南县| 岱山县| 乌海市| 普兰县| 镇雄县| 绥棱县| 乐昌市| 抚顺县| 玛沁县| 台州市| 思茅市| 紫阳县| 郑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