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華悅
我喜登山,看過、爬過的山多了,便覺山有遠意。
登高壯闊,是高遠。人在山下,仰望高山,險要陡峭的高遠之意,流露無遺。群山萬壑,延綿不絕,是深遠。身居遠處,眺望群山,高險之意少了,延綿之韻多了。悠然見南山,此為平遠。不高也不險,不遠亦不深,一座山,如東籬之菊,靜靜于眼中綻放。再思,這三種遠意,在人的一生中亦為常見,不同的年齡,各有側(cè)重,不同的人,各有喜好,都很精彩。
少時尤喜高遠。年少時,志存高遠,喜歡將人生的藍圖描繪得氣勢磅礴,壯闊非凡。對于日后的憧憬,大多深得高遠之意。
到了中年,經(jīng)歷過陰晴圓缺,人生多了深沉,有了深遠之意。
老年,更喜平遠。一個人走到了晚年,對于時間會變得更敏感,人生多了平遠的平,平和豁達成了生活的主調(diào):向前,一蓑煙雨任平生;回望,也無風雨也無晴。
“遠”意體現(xiàn)了不同的生活方式,無優(yōu)劣之分,也不是絕對地按年齡劃分,它們各有不同的精彩,就看個人的喜好與選擇。心懷美好,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皆可領(lǐng)略不同的“遠”意,它們匯聚一起,成就美滿。
(摘自《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