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瑩瑩
(廣西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 通識教育學院,廣西 南寧 530216)
高職英語課堂是高職院校開展課程思政的前沿陣地,既要注重學生的英語語言技能學習,又要注重學生個人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yǎng)。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指示。依據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12月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和2018年9月在全國教育大會的講話,課程思政可理解為一種綜合教育理念。這種理念要求高校必須把立德樹人當做根本任務,用好課堂教學的主渠道,將語言知識的傳授、技能的培養(yǎng)與思政教育相結合,積極探索高職英語課程思政的有效實施路徑,充分發(fā)揮英語課程的育人功能,構建出全課程、全方位、全員的育人格局,共同培養(yǎng)具有家國情懷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
盡管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已經實施許多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大部分高職英語教師也已逐漸認識到了它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從英語教學和思政教育融合方面來看,仍然存在著高職英語課程思政的教學內容思政素材挖掘不深、教學方法啟發(fā)探究性不足、英語教師課程思政開發(fā)能力不強以及教學考核評價維度單一等問題,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發(fā)揮。
當前高職英語的教材版本較多,教學內容知識覆蓋面較廣,主要涵蓋了校園文化、職業(yè)規(guī)劃、求職創(chuàng)業(yè)等各類主題,但其內容注重的是學生國際視野的開拓及跨文化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價值觀培育及思想文化內涵教育在教學內容上并沒有被過多提及。同時,高職英語教材的知識內容主要側重以西方原版素材為題材,其集中反映的是英美等西方國家的社會歷史、人文地理、價值觀念、宗教信仰、傳統(tǒng)文化等方面內容,較少涉及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唐詩宋詞、名勝古跡及中國精神等內容,加上部分英語專業(yè)教師在思想價值引領方面缺乏經驗,對高職英語開展課程思政有心無力,導致其在實際教學中沒有深入研究教學內容,對教材內容每個章節(jié)隱藏的思政素材挖掘不夠深入,沒有深刻思索思政素材的滲入點,忽視對中西方道德信仰、文化觀、價值觀比較和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以及對學生民族文化自信心的培養(yǎng)。如在《職業(yè)綜合英語1》中Unit 1 Organization的品牌介紹時,授課教師僅給學生科普李寧、阿迪達斯和耐克等品牌的中英對照,缺乏對已經躋身國際一流品牌產品的國產李寧運動服飾進行有效擴展,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學生對中國品牌文化的認同感不強,不利于養(yǎng)成社會主義價值取向,更無法用英語傳播好中國文化。
當前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還處于探索期,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方法未能挑起思政育人的重擔,兩者的整合方式略顯單薄與單一。首先,高職英語教師對課程思政缺乏認識,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沒有針對高職學生存在英語基礎、英語知識接受能力等差異性特點,對教學方法進行靈活、合理的調整,導致課程思政教育理念在英語教學滲透性不足,無法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此外,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較多關注英語知識技能的培養(yǎng),盡管高職英語教學融入了多元化的思政教育元素,但在實際的教學中由于教學方法較為單一,缺乏啟發(fā)探究式的教學方法來進行價值觀的引領,只是生硬地在教學內容中重復愛國主義、文化差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思政要素,這種單純說教的形式往往無法獲得學生的有效互動,導致教與學之間的溝壑越來越大。如在《職業(yè)綜合英語1》中Unit 8 Career的“應聘者應具有哪些特質可以吸引企業(yè)”求職問答環(huán)節(jié),授課教師僅以理論陳述的方法講述要注重工作努力等因素,沒有啟發(fā)引導學生要注重做人誠實誠懇、言而有信等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美德,長期如此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降,進而影響學習效率,很難達到立德樹人的效果。
盡管很多高職英語教師對課程思政教育的意識有了明顯加強,但目前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仍存在認識參差不齊、行為被動參與、對思政教育內涵理解狹隘等現象,導致英語教師往往將教學目標聚焦在提高和培養(yǎng)學生掌握語言知識技能以及對西方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等內容的了解,同時由于對黨和國家的政策缺乏全面的認識,思想政治理論水平較低,導致部分英語教師課程思政開發(fā)能力不強,不了解英語課程中有哪些思政元素,不太會結合教學內容進行思政元素開發(fā),缺乏將課程思政融入高職英語課堂的教學實踐,沒有著重體現對學生價值觀等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如在《職業(yè)綜合英語1》中Unit 2 Office的企業(yè)工作注意事項時,授課教師僅提到學生應遵守公司規(guī)章制度、服從管理安排這些較為表面的元素,缺乏開發(fā)引導學生在職場上要與同事相互幫助和相互信任,在公司福利上切記不可貪小便宜、過于貪婪等內容。換而言之,高職英語教師的課程思政開發(fā)能力不強,很難有效進行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當前高職英語教學考核評價維度過于單一,沒有考慮學生思政教育目標的實現程度,沒有采用滾動式、常態(tài)化、動態(tài)化教學評價模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注重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培養(yǎng),課程最終成績往往采用期末考試的方式,考核評價學生是否掌握了某個語言點或者某項技能,而對于學生品德修養(yǎng)、思想素質或價值觀念的養(yǎng)成等思想政治教育指標沒有納入課程考評機制,如在《職業(yè)綜合英語1》的課程考核盡管也適當增加了簽到、課堂表現、小組討論等評價環(huán)節(jié),但實施形同虛設,仍然以試卷分數作為最終評價,因此忽視對學生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等方面的考核。同時教學考核評估和效果評價不完善,缺少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進行全方位、可量化的思政建設質量評價體系,依據每個學生特點有針對性制定科學多元的課程思政評價標準,教學考核評價的全面性還需有待提升。
激發(fā)學生對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是高職教育責無旁貸的責任和義務。因此,高職英語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自覺引入傳統(tǒng)文化,要以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及中國故事為課堂教學切入點,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英語教育的融合統(tǒng)一,從而為培養(yǎng)學生表達中國故事的英語語言技能奠定良好基礎。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凸顯了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體現了國家、社會和個人的價值追求的統(tǒng)一。因此,高職英語教師要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注重知識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結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判斷、價值選擇和價值塑造,從而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
教育部原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同志提出:“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盵2]因此,高職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既要傳播和教授英語專業(yè)知識和實踐技能,又要利用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做好育人工作,主動融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關于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在發(fā)展中保障民生等論述,從而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進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高職英語課程教學改革是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方針的重要途徑,筆者以《新職業(yè)英語(基礎教育版)》系列教材為例,從四個方面探討課程思政融入高職英語課堂的具體實施路徑。
深挖教學內容中的思政素材是高職院校實施課程思政的資源保障。在高職英語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深入研究教學內容,挖掘教學內容中符合學生實際又凸顯時代感的思政素材,找到思政教育和語言學習有機結合的契合點,增加系統(tǒng)化和模塊化的課程思政教學內容,潛移默化進行思政教育[3]。一是引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根據單元主題,在高職英語課引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如《大學英語2》中unit2 Manners的拓展閱讀課文講述了應邀到西方外國友人家里吃飯要注意的禮儀。中國自古有“智” “信” “禮” “仁” “義”等禮儀思想。在此處引入中國“禮”的思想,引導學生踐行中華傳統(tǒng)禮儀文化,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洞髮W英語2》中unit 5 Festival,通過用英文介紹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讓學生理解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背后的文化意義。針對當前部分商家媒體炒作西方節(jié)日的現象,引導學生辨證看待西方節(jié)日,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蘊含的歷史價值。二是引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職英語教師應根據單元主題,在高職英語課引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大學英語1》中unit 6 Shopping的課文Online Shopping, 講述了網購的發(fā)展以及優(yōu)缺點。文中提到網購的缺點之一是有可能買到短斤缺兩或貨不對板的商品。結合這個現象,可在課堂中組織學生討論誠信的重要性,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又如《大學英語1》中unit3 Children的課文A Good Kindergarten Teacher列出了一個好教師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針對這個主題,可在課堂中引入核心價值觀敬業(yè)。先提問學生對敬業(yè)的了解,告訴學生“敬業(yè)”的基本要求是熱愛本職工作、盡職盡責、腳踏實地、不斷創(chuàng)新、無私奉獻。再結合“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敬業(yè)故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潛移默化融入對學生價值觀的塑造,樹立崇高的職業(yè)理想,培養(yǎng)良好的職業(yè)素養(yǎng),堅定正確的職業(yè)信念。引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可從引入紅色文化入手?!洞髮W英語2》中unit4 Transportation的閱讀課文講述了我國交通發(fā)展的歷史。在此可引入黨史教育,讓學生了解我國建黨、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的輝煌成就,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從而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感。三是引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大學英語1》中unit 7 Cuisine(單元課文介紹中華美食),unit 1 Greeting(單元課文介紹西方打招呼方式),《大學英語2》中unit 2 Manners(單元課文介紹西方禮儀),可融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關于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論述,具體設計有:組織學生用英語翻譯一些傳播我國飲食文化和中華禮儀的句子,用一兩句英語寫下自己對中華文化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理解, 從而培養(yǎng)學生傳播中國文化的能力?!洞髮W英語2》中unit 4 Transportation的閱讀課文描述了我國交通的快速發(fā)展,此處可融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關于在發(fā)展中保障民生的論述。可在China Daily、《習近平談治國理政》英譯本等英文網站或英文材料找到一些思政時政英語句子讓學生學習,從而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
教學方法是整個教學活動實施的關鍵一環(huán),也是課程思政得以有效實現的基礎。創(chuàng)新高職英語教學方法,靈活設計課堂,有效實施課程思政。綜合運用案例式、體驗式、情景式、參與式、專題等教學模式,防止單一模式的審美疲勞所產生的邊際遞減效應。強化課堂的互動性,提升學生的參與度,提倡交互式教與學[4]。在授課中,既要堅持講授式的思維引領,也要采納直觀便捷的現代信息技術,如云課堂、微課等,有效結合時代語言。探索混合式教學模式,注重教學設計,堅持把教材內容轉化為課堂教學講授內容,點燃學生的求知欲,運用編劇的理念編寫課題教學內容,提升課程吸引力,增加英語課程思政教育的說服力和親和力。一是要考慮學情。高職學生的學習風格相對活潑,動手能力較強。于此同時,高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弱,自控力較差。因此,在設計活動時,應當充分考慮到高職學生學習能力參差不齊的情況,課堂提問和互動活動設計有難有易,讓理解能力較弱的同學也能參與到課堂中。如《大學英語2》中unit 3 Overcoming Mobile phone Addiction,可組織學生對如何克服手機沉迷進行分組討論,鼓勵學生發(fā)言,教師補充一些有關自律、拼搏的勵志故事,引導學生理性使用手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二是高職英語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專業(yè)的不同設計課程思政內容。如針對教育類專業(yè)的學生,在教學中注重加強師德師風教育;針對法學類專業(yè)的學生,關注學生誠信服務、德法兼修的職業(y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針對工科類專業(yè)的學生,就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三是課堂設計要貼近時代。結合當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新聞熱點,用學生感興趣的事物來引導他們用英文發(fā)表感想或者用英文翻譯當下一些比較勵志的網紅句子,如《大學英語1》中unit 5 Leisure介紹了旅游等休閑娛樂的方式。向學生拋出問題,是誰保證了我們可以平安快樂享受休閑時光?此時可結合“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來讓學生寫出幾個英語句子來發(fā)表對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fā)后大批醫(yī)生護士援鄂英雄事跡的感想等。
思政教育意識提升與思政教育能力的開發(fā)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也是高職英語課程思政實施的重要保障[5]。課程思政要落實,首先考驗的就是教師思政教育意識的提升與思政教育能力的開發(fā)。一是高職英語教師要充分認識課程思政的重要性,主動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自覺在教學活動中培育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要有效推進課程思政,不但要求教師有過硬的英語知識和技能,還得有開發(fā)思政教育的能力,熟悉在英語課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相關理論和技巧。因此教師要優(yōu)化知識結構,提升教學水平、個人素養(yǎng)及文化素養(yǎng),在掌握英語知識的基礎上,還要熟悉心理學、教育學、美學、歷史、政治、法律等知識和理論,用最適合的方式在英語課程中融入課程思政,做到潛移默化,把思政之“鹽”溶入教育之“湯”。如在《職業(yè)綜合英語1》中Unit 4 Product的購物環(huán)節(jié)介紹時,授課教師除了講解英語知識點,還應指出目前有的大學生養(yǎng)成大手大腳的花錢及消費攀比等不良習慣,并以此提醒學生要向祖輩父輩學習,謹守中華勤儉節(jié)約的美德,不能輕易墜入消費陷阱,同時教師也應以身作則,不宜過度消費且展現于學生之前,做好表率。二是高職英語教師要高度自律,保持良好的師德師風。要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積極正面的個人形象,注意言行舉止,培養(yǎng)自身的人格魅力。主動關愛學生,切實盡為師之責,知學生所想,應學生所想,謀學生成長。教師呈現的精神面貌和作為擔當,是最直接的課程思政。
在高職英語課堂融入課程思政,不但要關注知識是否介紹清楚、是否講授全面,還要關注學生價值觀層面的內容,更要關心學生是否達到了預定的學習目標。因此,在高職英語課堂中實施課堂思政的評價要貫穿于課程思政的始終。高職英語課堂的評價以形成性評價為主。對學生的評價,從單一的知識維度轉向文化素質維度,從只看期末考試維度轉向平時學習表現維度。如在《職業(yè)綜合英語1》課程思政評價,是采取線上學習占比30%,課堂表現占比20%,作業(yè)及平時測驗占比20%,期末考試占比30%。如此,就能較為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又如課堂評價,當學生完成了特定的課堂任務之后,可采取師生評價、生生互評的方式,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引導了學生進行思維的碰撞,又可以更全面地對學生進行評價。對學生進行素質維度的評價,可增加對學生學習態(tài)度、情感態(tài)度、學習互助情況、答疑解惑、待人接物、志愿服務等情況的評價。而對課程思政實施效果的評價,可通過在學生中進行問卷調查、作業(yè)反饋、學生評教、心得體會、學生思想及行為積極改變等幾個方面來進行。
綜上所述,課程思政融入高職英語的實踐過程中,要以講授英語知識、培養(yǎng)英語應用能力為主,融入思政元素,厘清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的區(qū)別,不喧賓奪主。思政元素選擇要堅持少而精,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不比較量多量少。思政元素的融入要注意技巧和藝術,不可牽強融入而造成違和感,從而降低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思政課程講究系統(tǒng)化思政教育,而課程思政則要在“點”上花功夫,不可只在形式上加入思政元素,而要追求融入的深度。高職英語課程思政還要避免機械和教條,避免生搬硬套,而應實事求是,力求達到育人細無聲。除了在課堂上開展課程思政,還可多關注第二課堂、第三課堂,豐富開展課堂思政的手段。課堂上,教師在講授英語知識的同時,以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為方向,以新思想等精神為指導,在深入分析理解教學材料基礎上巧妙找到思政的融入切合點,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和歷史擔當,構建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