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海軍中將納爾遜和他的戰(zhàn)斗旗號

      2023-01-05 07:30:28
      科學文化評論 2022年4期
      關鍵詞:納爾遜海戰(zhàn)戰(zhàn)艦

      本期封面是現藏于英國格林尼治國家海事博物館的英國海軍將領霍雷肖·納爾遜(Horatio Nelson,1758—1805)的肖像,該畫繪制于1799年,畫家名叫艾伯特(Lemuel Francis Abbott,1760—1802)。那一年納爾遜41歲,在以前的海戰(zhàn)中相繼失去右臂和右眼。畫中可以看出他右邊袖子里是空的(注意封面用的是截圖),但是沒有戴眼罩;而在18、19世紀,許多獨眼將軍喜歡戴上眼罩作為自己光榮戰(zhàn)斗經歷的標志。

      自16世紀末年英國開始稱雄海上,大英帝國更以它的海軍為榮,納爾遜不但是皇家海軍的驕傲,也被英國人視為英雄與民族精神的象征。倫敦市中心最繁華的特拉法加廣場中央,豎立著一根建成于1843年的納爾遜紀念柱(圖1),連同頂部雕像柱高52米,科林斯式的柱頭與柱身由 Dartmoor花崗巖制成,頂端是Craigleith砂巖雕成的納爾遜戎裝像,獨臂仗劍,鷹視遠方(圖2)。紀念柱底部臺基的四面各鑲嵌著一塊青銅浮雕,每塊5.5米見方,銅材來自戰(zhàn)爭中繳獲的法國火炮,分別描繪納爾遜參加過的四場海戰(zhàn):圣文森特角海戰(zhàn)(The Battle of Cape St. Vincent,1797. 2. 14),尼羅河口海戰(zhàn)(The Battle of the Nile,1798. 8. 1—3),哥本哈根海戰(zhàn)(The Battle of Copenhagen,1801. 4. 2)和特拉法加海戰(zhàn)(The Battle of Trafalgar,1805. 10. 21,圖3)。1867年四只青銅雄獅被放置在基座的四角(圖4),增添了整個建筑的平衡感和陽剛氣。

      納爾遜出生在一個富裕的鄉(xiāng)村牧師家庭,他幼年喪母,12歲輟學后以軍校學生身份加入英國皇家海軍,在海軍上校舅父任艦長的軍艦上實習,通過實踐學習駕駛并體驗海上生活。在舅父的安排下,14歲的納爾遜參加了北極地區(qū)的探險,他所在的“卡爾卡斯”(Carcass)號軍艦航行到北緯80度以北的地區(qū),試圖繞過斯匹次卑爾根島一帶的冰海尋找通往東方的不凍航道。雖然無功而返,但少年納爾遜得到了極大的鍛煉,據說他有一次在冰面上險些為北極熊所傷。由于勇敢與勤奮好學,他在皇家海軍的地位迅速晉升,20歲那年就被任命為艦長,獲得海上戰(zhàn)斗的指揮權。

      圖1.倫敦特拉法加廣場的納爾遜紀念柱

      圖2.柱頂的納爾遜戎裝雕像

      圖3.基座南側表現納爾遜殉國的浮雕

      圖4.基座四角的青銅雄獅雕塑

      同常人印象中的赳赳武夫相反,納爾遜外貌纖細瘦弱,還有一個對水手來說是致命的弱點——暈船。每次出海他都會患上失眠與厭食,體重迅速下降;然而一接到作戰(zhàn)命令,他就立刻精神振奮斗志昂揚,如同換了個人一樣。1780年他在哥斯達黎加的叢林中患上痢疾與致命的黃熱病,被人用獨木舟送返海邊,再乘船到牙買加接受治療。

      納爾遜在自己35年的軍旅生涯中參加過近百場海戰(zhàn),海上沖鋒與接舷戰(zhàn)是他的家常便飯,多次違抗上級命令猛打猛沖直搗龍門,有點像《亮劍》里面的李云龍。他也曾數度負傷。在1794年7月攻占科西嘉島卡爾維要塞時,納爾遜被炮彈炸飛的亂石擊中臉部,造成右眼幾致失明。1797年2月在圣文森特角海戰(zhàn)中,他擅自脫離艦隊直沖西班牙的三艘主力戰(zhàn)艦,并親自率水手登上敵艦“圣尼古拉”(San Nicholas)號展開肉搏。這一戰(zhàn)使他贏得海上戰(zhàn)神的威名,被晉升為海軍少將并榮獲爵士封號。同年7月,在進攻當時屬于西班牙的加那利群島的戰(zhàn)斗中,納爾遜再度上演接舷戰(zhàn)的好戲。頭一天甲板上的混戰(zhàn)中,多虧副官為他擋了兩劍才幸免于難,然而第二天他就率軍登陸,被一發(fā)流彈擊中右臂,由小艇送回旗艦后接受了隨船軍醫(yī)的截肢手術,術后半小時又開始指揮戰(zhàn)斗。

      圖5和圖6都出自英國畫家韋斯特爾(Richard Westall,1765—1836),是納爾遜殉國后所繪,以紀念他的重要戰(zhàn)功,現在保存在格林尼治的英國國家海事博物館里。

      圖5.韋斯特爾《納爾遜在圣文森特海角戰(zhàn)役中俘獲西班牙〈圣尼古拉〉號戰(zhàn)艦》(1806)

      圖6.韋斯特爾《納爾遜在圣克魯斯-德特內里費戰(zhàn)役中負傷》(1806)

      1801年,納爾遜相繼被冊封為子爵和男爵。1803年5月被任命為英國皇家海軍地中海艦隊司令,這一艦隊的主要目標是限制拿破侖及其盟友在海上的活動,進而阻止法國人渡過海峽攻擊英國本土的計劃。1804年4月,當他還在海上搜尋戰(zhàn)斗目標時被擢升為二級海軍中將(Vice-Admiral of the White)。1805年10月21日,納爾遜期盼已久的決戰(zhàn)在特拉法爾加海角打響。英國地中海艦隊共有27艘戰(zhàn)艦,按照納爾遜的計劃分成兩個編隊,分別由納爾遜與副司令科林伍德(Cuthbert Collingwood,1748—1810)中將坐鎮(zhèn),法國與西班牙的聯合艦隊則有33艘戰(zhàn)艦,主力戰(zhàn)艦的噸位超過英國地中海艦隊的任何軍艦。

      早上6時20分,納爾遜編隊所在的旗艦“勝利”(Victory)號打出著名的“Z”字旗,這個旗號源于哥倫布的探險船隊,代表好運與必勝(最近人們在俄羅斯的坦克上又看到了它,只是未必有好運)。11時45分,納爾遜命人掛出那個著名的戰(zhàn)斗旗號——“英格蘭期盼每個人恪盡其責”(England expects that every man will do his duty),隨后指揮自己的旗艦率先沖向法西聯合艦隊的中心艦群,尋找對方的旗艦“布桑托爾”(Bucentaure)號決戰(zhàn)。

      在納爾遜的帶領下,英國海軍士氣大振,人人效命,勇猛迎敵。12時30分左右,“勝利”號轉至“布桑托爾”號后方,一陣齊射摧毀了它的火炮甲板。一看旗艦著火,法西聯合艦隊的其他軍艦前來馳援,“勝利”號遭到四艘敵艦的輪番炮擊將近40分鐘,法軍中最兇猛的“敬畏”(Redoutable)號與“勝利”號鎖在一起,雙方官兵展開了殘酷的接舷戰(zhàn)。危急時刻,緊隨“勝利”號沖鋒陷陣的英艦“無畏”(Temeraire)號從法艦右舷接近,用大炮猛轟暴露在甲板上的“敬畏”號船員,后者盡管傷亡慘烈仍困獸猶斗,作殊死搏殺。

      封二圖A是以海洋題材著稱的英國畫家斯坦菲爾德(Clarkson Stanfield,1793—1867)的作品,表現的是特拉法加海戰(zhàn)中最驚心吊魄的混戰(zhàn)場面:位于畫面中央,桅桿最高的就是納爾遜所在的“勝利號”,其右舷是遭到重創(chuàng)的法艦“敬畏號”,低垂的風帆表示正在喪失戰(zhàn)斗力;緊貼在“敬畏號”右舷的是英艦“無畏號”,一面米字旗在其船頭高揚,而她自己的右后方正遭到另一艘法國戰(zhàn)艦的轟擊。大畫家透納(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1775—1851)后來畫了一幅著名的《被拖去解體的“無畏”號戰(zhàn)艦》,就是向特拉法加海戰(zhàn)中的英雄艦致敬(參閱本刊第19卷第1期“贊美還是挽歌:隱現在透納畫作中的工業(yè)革命”)。

      封二圖B是透納繪制的《特拉法加海戰(zhàn)》,“勝利號”占據了畫面的重要部位,可以看見她的后桅桿已經傾倒,那應該是13時左右的事情,上面懸掛的白底紅十字旗(實際上在白底的左上角還有一個藍色圓點,畫面中看不出來)是英國皇家海軍二級中將的將旗。飄揚在“勝利”號主桅桿上的一串信號旗顯示的,正是那個著名的戰(zhàn)斗動員令,前已言及那是臨戰(zhàn)前也就是上午11時45分之后不久的場面。實際上,英國海軍的信號旗是懸掛在后桅桿上的,畫家為了凸顯這一旗號有意將它們置于主桅桿上。另外,戰(zhàn)斗一打響納爾遜就下令換成“近敵開火”(Engage the enemy more closely)——現在這一口令成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聯合演習的標志信號,盡管已沒有什么實際用途。

      “勝利號”的右側有一艘被打爛的戰(zhàn)艦,傾斜的桅桿上可見法國的三色旗,那就是與“勝利”號死纏爛打的法艦“敬畏號”,她遭到重創(chuàng)的時間大約是13時,13時55分投降,戰(zhàn)斗結束后的次日沉沒。畫面遠方,還可以看到多艘英國與法國、西班牙的戰(zhàn)艦廝打在一起??傊?,這幅畫由多個時間的場景合成,看畫如同觀看一部紀實的歷史文獻片。

      在現代通訊手段出現之前,信號旗是艦隊之間聯絡的唯一工具。英國皇家海軍的通訊系統(tǒng)由分別代表0—9的10面信號旗配合特別的波凡姆(Popham)密碼組成,演習或戰(zhàn)斗時自下而上依次升起,掛滿后從另一側降下,直到出現一個表示命令終結的旗子為止。每條戰(zhàn)艦上都有專司信號的軍官和水手,相當于后來的報務員。透納畫中的信號旗語,正是納爾遜戰(zhàn)前動員令最后一個單詞“責任”(duty)的后三個字母U-T-Y(封二圖C)。波凡姆(Home Riggs Popham,1762—1820)是海軍準將,畢業(yè)于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從1803年開始,英國皇家海軍開始采用他所發(fā)明的旗語信號系統(tǒng)。

      大約下午13時15分戰(zhàn)斗進入高潮時,納爾遜仍然與“勝利”號艦長哈迪(Thomas Masterman Hardy,1769—1839)一道在甲板上巡視,臨場指揮作戰(zhàn),當他轉向艦尾方向的一瞬間,被“敬畏”號上射來的一顆子彈擊中,子彈擊斷了他的兩根肋骨,穿越左肺后又傷及脊髓,納爾遜頓時倒在甲板上。16時30分,法西聯合艦隊旗艦“布桑托爾”降下指揮旗,聯合艦隊司令維倫紐瓦(Pierre-Charles de Villeneuve,1763—1806)中將被俘。躺在“勝利”號船艙中奄奄一息的納爾遜聽到了勝利的消息,欣慰地閉上了雙眼,時年47歲?!皠倮碧柹系乃谢鹋陔S即齊射,以緬懷這位英勇捐軀的艦隊司令。

      是役英方一舉擊毀與俘獲敵艦22艘,擊斃擊傷敵方7000人,俘虜8000人,西班牙主帥斃命,法國艦隊司令被俘;而英方死458人、傷1208人,無一艦沉沒。拿破侖被迫放棄進攻英國本土的計劃,英國海上霸主的地位得以鞏固。

      封三是兩幅描繪納爾遜在“勝利”號甲板上中彈的油畫,圖D是英格蘭軍事題材畫家戴頓(Denis Dighton,1792—1827)的作品。圖E由愛爾蘭畫家麥克利斯(Daniel Maclise,1806—1870)所繪,尺幅很大(9.85×3.5米),這里用的是截圖,僅為全圖的1/4。

      “英格蘭期盼每個人恪盡其責”,日后成了英國武裝力量與普通民眾在危難時刻的標志性口號。作為一代卓越軍事家和勇猛戰(zhàn)將,納爾遜被英國人視為民族英雄和堅毅、果敢、奉獻與犧牲的象征。

      今日看來,納爾遜的赫赫武功,全都與老牌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爭奪霸權與維系海外殖民利益的活動有關,談不到是非與正義;特別是在美國獨立戰(zhàn)爭以及與法國大革命有關的西西里戰(zhàn)爭中,英國扮演的都是阻礙進步的角色。納爾遜也是奴隸制的堅定擁護者,私生活亦曾為當時的英國上流社會詬病。關于他的軍銜,一些中文書籍說是“海軍大將”或“海軍上將”,那是不了解Admiral這個詞在不同國家、軍種和時期的演變所致。他一生榮獲多種貴族封號,包括勛爵、兩個男爵、一個子爵和巴斯最高榮譽騎士勛章,更高的勃朗特公爵爵位是由那不勒斯與西西里國王授予的,含金量不如英國的子爵。

      猜你喜歡
      納爾遜海戰(zhàn)戰(zhàn)艦
      在英國,朗姆酒為什么被稱為“納爾遜”之血?
      俄戰(zhàn)艦啟程遠航
      中途島海戰(zhàn)
      曾經的戰(zhàn)艦之王
      這海戰(zhàn)沒法打了
      陸軍海戰(zhàn)第一連
      迷失的戰(zhàn)艦
      次世代戰(zhàn)艦
      溫暖的燈
      如果你被土狼追趕
      辽阳县| 昌乐县| 五大连池市| 徐州市| 利川市| 长治县| 扎鲁特旗| 鹰潭市| 曲麻莱县| 鄂温| 秀山| 辽阳市| 通许县| 博湖县| 临漳县| 双辽市| 来宾市| 吉安市| 湖口县| 池州市| 射洪县| 乌鲁木齐市| 东辽县| 潞城市| 阆中市| 涞源县| 普兰县| 民乐县| 达孜县| 通渭县| 保康县| 涿州市| 商水县| 崇礼县| 安顺市| 建始县| 苏尼特右旗| 聂拉木县| 金湖县| 化德县| 南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