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博
(河北盛通公路建設有限公司,河北承德 068150)
某公路工程路線全長78.7km,公路途經山區(qū)、河流、農田、自然風景區(qū)等多處地形,為實現對周邊環(huán)境的保護,要求施工單位做好公路邊坡生態(tài)防護措施,實現綠色公路的建設目標,根據地形條件,該公路邊坡分為石質邊坡和土質邊坡,基于此,本文對該工程邊坡生態(tài)防護技術的應用進行分析。
2.1.1 防護方案
土質邊坡主要是由優(yōu)質土填筑形成,土體本身可以滿足植物的生長要求,因此,土質邊坡的生態(tài)防護主要采用種植喬灌木、裸根苗和容器苗的方式,由施工單位選取合適的植物幼苗,然后在邊坡上進行挖坑種植。
2.1.2 施工要點
2.1.2 .1苗木要求
土質邊坡防護施工前,要結合項目所在地選擇苗木,本項目選用的苗木包括喬木、灌木、容器苗、散生竹、小母竹等,其中喬木選擇的種類有馬尾松、杉木、鹽膚木、構樹、女貞、楓香等,喬木的生長年限在1~3年,也可采用小規(guī)格喬木,地徑在2~4cm[1];灌木選擇的種類有紫珠、木槿、杉麻、小果南燭、雙角決明、夾竹桃、木槿、迎春花等,灌木的高度應控制在50~100cm;選擇的容器苗為營養(yǎng)袋苗,生長年限控制在1~2年,地徑高度≥1.5cm;選擇的散生竹小母竹生長年限在1~2年,具有完整的竹鞭,所有的苗木均應生長健壯,無損傷、無病害等問題。
2.1.2 .2定點挖坑
苗木確定后方可在土質邊坡上進行挖坑種植,喬木與灌木的種植應遵循適當密植的原則,喬木的種植密度為1株/m2,灌木的種植密度為3株/m2,容器苗和散生竹的種植密度結合地形情況進行確定,確定種植位置后,使用鐵鍬進行人工挖坑,挖坑的位置與設計位置一致,挖坑時間宜選定在雨天前后[2]。
2.1.2 .3種植苗木
挖坑數量滿足連續(xù)種植要求后,即可開始種植作業(yè),苗木種植前需要將其根部進行濕潤,并在坑中放入10g的復合肥、5g的保水劑,為苗木的存活提供條件,然后將苗木放入坑中并回填土踩實,踩實過程中要合理控制力度,避免造成容器苗土球的破裂,回填后土的高度應比原地面高出1~2cm,種植完成的苗木要求保持豎直狀態(tài),同時應進行澆水,此次澆水為定根水,主要是使苗木更好地扎根,有利于苗木的成活。
2.2.1 防護方案
石質邊坡是采用土石混合的材料填筑而成,邊坡中含有石料,難以滿足植物的生長需要,因此不能直接種植苗木,需采用客土掛網噴播技術進行防護處理,先在邊坡坡面上鋪設鐵絲網,再利用噴射機將種子、有機質、肥料、保水劑、土壤等混合材料噴射至坡面,最后進行養(yǎng)護,待種子萌芽實現防護的目標[3]。
2.2.2 施工要點
2.2.2 .1噴播要求
石質邊坡種植的種子主要為喬木、灌木、草的種子,此類種子可以適應石質邊坡的生長環(huán)境,選用的種子應具有檢疫合格證,發(fā)芽率要在85%以上,此外,石質邊坡的種植采用機械作業(yè),在施工前應將機械準備齊全,采用的機械主要包括粉碎機、攪拌機、空氣壓縮機、噴射機等,準備完成后開始種植作業(yè)。
2.2.2 .2坡面處理
石質邊坡防護之前,需要將巖石表面的碎石、松散層等進行清除,使邊坡保持平整,針對邊坡光滑的位置,可采用挖掘橫溝或添加毛竹片,增加表面的粗糙度,對低洼位置,可采用合格的土質材料進行回填并夯實,邊坡轉角、坡頂等部位的棱角可進行修正處理,以保持邊坡整體的平整,為實現機械的有效作業(yè),整平后的邊坡,每間隔一定高度可以設置一處橫向槽,以增加邊坡的附著力。
2.2.2 .3鋪網
邊坡坡面處理后,采用網孔為4×4cm或5×5cm的鍍鋅菱形鐵絲網,結合自上而下的順序鋪設于整個坡面,鐵網在坡頂的延伸長度應≥50cm,待坡頂固定后向下進行鋪設,鋪設中兩片鐵網相互的搭接距離應≥10cm,搭接位置應進行錯縫搭接,嚴禁搭接于一根鐵絲上,避免出現斷裂情況[4]。
2.2.2 .4釘網
鐵網鋪設完成后,采用L形Φ6~8號的鋼錨釘進行鐵網的固定,先利用電錘在固定的位置進行鉆孔作業(yè),孔道的方向與坡面相垂直,鉆孔數量與深度滿足設計的要求,鉆孔后用L形鋼釘進行固定,本次施工鋼釘的設置密度為5枚/m2,固定后的網面不得緊貼于坡面,坡面上凹凸情況明顯或軟巖位置,可適當增加錨固釘的數量與固定深度,針對坡面光滑位置進行固定時,可先采用木墊塊將鐵網墊起,保留4~6cm的空隙即可,然后在網中編制草繩,草繩間距控制在20cm,此方法不僅可以增加鐵網與坡面的摩擦系數,同時可以增加混合土的黏附力和厚度。
2.2.2 .5種植基材噴播
固定鐵網后,利用客土噴播機在大馬力空氣壓縮機的風壓下進行種植基材的噴播,種植基材的作用是改變土壤的情況,為種子生長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基材噴播時應呈現干粉狀,均勻噴播于坡面,噴播厚度控制在10cm,在機械的噴口處可以加適量的水,使基材濕潤地噴射于坡面,噴射后檢查噴射厚度及均勻度,合格后噴播種子。
2.2.2 .6種子噴播
種子的噴播與基材一樣,通過客土噴播機和大馬力空氣壓縮機進行施工,噴播前應將需要的種子進行合理選配,結合當地氣候適當增加種子的用量,陽坡面的種子用量應大于陰坡面,噴播時將選配好的種子黏附于木桿上進行噴播。噴播完成后檢查噴播效果,保持均勻播種,檢查合格后進行覆蓋。
2.2.2 .7覆蓋無遮陽網
噴播完成后的種子需要采用無紡布進行覆蓋,主要作用是避免陽光直射,起到保濕的效果,遮蓋施工從上向下進行,無紡布的重疊距離宜≥10cm,鋪設完成后用竹木進行固定,遮蓋時間持續(xù)10~15d,待萌芽高度達到4~5cm后,及時將遮陽網撤除,避免影響苗木的正常生長。
2.3.1 初期養(yǎng)護措施
2.3.1 .1澆水
待邊坡防護工作全部完成后方可進行養(yǎng)護,初期養(yǎng)護澆水時,其澆水量宜大于地表的蒸發(fā)量,養(yǎng)護期間,所有的幼苗均應保持濕潤狀態(tài),初期澆水工作每天進行一次,澆水方式為噴灑澆水,待幼苗全部出齊后,可以緩慢地減少澆水的次數,澆水次數的控制可以增加幼苗的抗干旱能力,同時可以抑制苗木病原體的增長。
2.3.1 .2施肥
苗木初期養(yǎng)護澆水的同時,還應進行施肥施工,初期施肥采用的是速效氮肥,其主要成分是尿素,可以為苗木的生長提供必需的營養(yǎng)成分,初期施肥的時間和數量結合苗木的種類、生長情況綜合確定,在齊苗后適當減少施肥次數和施肥量,施肥作業(yè)伴隨澆水作業(yè)進行,肥料的濃度宜控制在0.1%左右,避免肥料燒傷苗木[5]。
2.3.2 中后期養(yǎng)護措施
2.3.2 .1澆水
中后期養(yǎng)護中可以適當進行澆水作業(yè),此時植物已經度過幼苗期,除卻長期干旱的澆水外,無需進行澆水作業(yè),此舉可以降低企業(yè)的養(yǎng)護成本,也可以增加植物的生長能力。
2.3.2 .2施肥
后期養(yǎng)護施工中,植物已經適應當地的生長環(huán)境,無需進行施肥作業(yè),植物也可正常生長,為實現當地環(huán)境的美觀,施工單位可以施撒適量的復合肥,復合肥可以延緩植物的脫落時間,也可以促進植物提前返青,復合肥的用量應控制在5~8g/m2。
2.3.2 .3病蟲害防治
植物生長后易發(fā)生蟲害,因此在中后期養(yǎng)護中,施工單位可以噴灑農藥以防治病蟲害,噴灑的農藥種類、數量,需結合植物的類型、蟲害類型等進行選定,噴灑時間宜為每兩周1次,防治過程中應詳細記錄植物的病害類型、危害、防治情況,掌握病蟲害的發(fā)生規(guī)律,便于后續(xù)工作。
公路邊坡生態(tài)防護技術是近年來發(fā)展起來的較為經濟、環(huán)保的實用技術,該技術克服了漿砌片石和噴射混凝土邊坡的不足,可以在保護公路邊坡的同時,實現對自然環(huán)境的反饋,將公路建設與環(huán)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有機結合,實現綠色環(huán)保的公路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