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小勇
(河北省交通建設監(jiān)理咨詢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莊 050091)
CBR 試驗是一項專業(yè)性比較強的工作,對操作人員的能力和水平要求較高。為確保試驗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檢測人員除了解相應的規(guī)范和規(guī)程外,還要熟練數(shù)量掌握技術要點并以嚴謹?shù)膽B(tài)度對待試驗,防止誤差的產(chǎn)生,保證數(shù)據(jù)準確無誤,為公路工程提供精確的試驗數(shù)據(jù),為質量安全奠定基礎。借此本文就CBR試驗檢測技術在公路工程中的應用展開分析探討。
某公路工程第三合同段的主要工程量為主線和慢行道,其中主線的起止樁位為K3+000—K16+130,路線全長13.13km,按照雙向四車道的標準設計,一般路段的路基寬度為6.5m,兩側土路肩的寬度為0.25m,局部路段的路基放寬到8.0m。施工路段所在區(qū)域內的構造比較發(fā)育,表層存在強烈的褶皺,巖性為沖洪積層。本次主要是針對該路段開展CBR 試驗檢測,為路基施工提供指導。
在CBR 試驗檢測中,采用的主要儀器包括荷載裝置、測試裝置、貫入桿、承載板、貫入量測定裝置及其他工具等。其中荷載裝置為裝有集料或鐵塊的載重汽車,要求車輛的后軸重量在60kN 以上,并在后軸后面設置加勁橫梁作為反力架;測試裝置由液壓千斤頂、壓力表和球座等部件組成,壓力表的容量要超過土基的強度,測量精度為量程的1%以上;貫入桿為金屬圓柱體,直徑50mm,長度為200mm;承載板共4 塊,每塊的重量相同,均為1.25kg,直徑為150mm;貫入量測定裝置的數(shù)量為2 個,精度在0.01mm,以對稱的方式固定在貫入桿上;其他設備包括天平、直尺等[1]。
2.2.1 檢測準備
CBR 試驗檢測工作正式開始前,要做好以下準備工作,為后續(xù)試驗檢測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利條件。
(1)對試驗所在地直徑30cm范圍內的表面做找平處理,使用預先準備好的毛刷,將表面的浮土去除干凈,當表面為粗粒土時,可在其上撒布干砂填平。需要注意的是,選用的砂除確保干燥外,還要潔凈,并且不能將土基表面全面覆蓋,以免形成夾層,影響試驗檢測結果[2]。
(2)安裝并調整測試設備,將千斤頂頂在加勁橫梁上并調節(jié)千斤頂,使其高度達到適中;貫入桿要與土基表面緊密接觸;安裝好支架平臺及百分表。
2.2.2 重型擊實試驗
CBR 試驗檢測前,要通過重型擊實試驗的方法,獲取材料的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率,具體的試驗操作方法及要點如下:
(1)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將材料自然風干,或在50℃的溫度下將材料烘干,隨后在不破壞土粒結構的基礎上,用木碾將材料碾碎并過5.0mm的圓孔篩。需要注意的是,重型擊實試驗篩下的土樣重量不少于12.5kg,對土樣的風干含水率及塑限準確測定[3]。
(2)依據(jù)規(guī)范標準中給出的方法,對擊實試驗5 個點的需水量情況準確計算,風干的土樣取5.0kg,保證其中兩個材料的含水率超過塑限,一個材料的含水率與塑限接近,另外兩個材料的含水率小于塑限,粉土的含水率差取最小值,黏土取最大值。向材料上灑適量的水,拌和均勻后,在夜間悶料8~12h,然后便可做擊實試驗。修平擊實筒的兩面,對土樣的重量準確稱量,計算出試樣的最佳含水率及最大干密度。
2.2.3 制備試樣
相關研究結果表明,CBR 值與材料的密度成正比,即密度越大,CBR值越大。通常情況下,在公路工程項目中開展CBR試驗檢測時,基本是依據(jù)施工現(xiàn)場的壓實度情況確定最終的CBR 取值。由《公路土工試驗規(guī)程》(JTG E40—2017)可知,一種材料可以做三種不同密度的CBR 試驗,按照重型擊實試驗得到的材料最佳含水率,制備3組試樣,每組試樣的數(shù)量均為3個且含水率全部相同。為減少試驗誤差,可按照之前的試驗進行擊實分層[4]。當擊實試驗完成后,可用相應的工具,將擊實筒邊緣修平,墊好濾紙固定在拉桿上,隨后加4塊承載板,裝好百分表,將試件全部浸入水中,確保水面略高于試樣頂面。
2.2.4 浸泡試樣
CBR 試驗前,需要將擊實筒內的土壤放入水中浸泡,并對泡水后的土樣膨脹量準確測定。土樣泡水的主要目的是模擬公路路基最不利的條件,即土的含水率接近飽和狀態(tài),這種情況通常要將土樣浸泡到水中4d。而對土樣的膨脹量測定則是為判斷膨脹性,看是否與路基的填筑要求相符,不符的土樣不得作為路基填料使用。
2.2.5 CBR試驗
(1)將4 塊承載板安放在貫入桿處,使承載板分開成半圓形,貫入試驗開始前,先對貫入桿施加45N 荷載,并將貫入量百分表歸零,準確記錄初始的讀數(shù)。
(2)啟動液壓千斤頂,將貫入桿以每分鐘1.0mm的速度壓入土基中,在不同貫入量條件下讀取壓力表的讀數(shù)。試驗過程中,千斤頂要保持連續(xù)加載,貫入量百分表及壓力表在同一時刻讀數(shù),百分表的讀數(shù)差在平均值30%以內時,可將平均值作為貫入量,若是超過30%,則應停止試驗[5]。
(3)試驗完畢后,將荷載卸除并移開測定裝置,隨后分別在測試點下取樣,取樣量:粒徑4.75mm 的120g、粒徑19mm 的250g、粒徑31.5mm 的500g。采用灌砂法,在靠近試驗點的位置處,測定土基的密度[6]。
2.2.6 計算結果
(1)在對CBR 值計算時,可以通過貫入試驗獲得的等級荷重除以貫入斷面積,得出各級壓強,據(jù)此繪制出壓強與貫入量曲線,若曲線起點位置處存在較為明顯的凹凸現(xiàn)象,在控制拐彎處通過切線延長的方法加以修正。
(2)在曲線上分別讀取貫入量2.5mm和5.0mm 時的荷載壓強,根據(jù)現(xiàn)行規(guī)范標準給出的公式,計算出現(xiàn)場土體的CBR值。通常情況下,CBR以貫入量為2.5mm時的測定值為準,如果5.0mm 的CBR 值超過2.5mm 的CBR 值,必須重新試驗,當重新試驗后的結果未發(fā)生改變,CBR以貫入量為5.0mm時的測定值為準[7]。
相關試驗條件對CBR 值具有一定的影響,包括擊實次數(shù)以及黏粒含量等。
2.3.1 擊實次數(shù)
在不同的擊實次數(shù)下,即30 次、50 次和98 次,材料會達到不同的壓實度,三種擊實次數(shù)的CBR 值可以繪制成近似直線,與98 次相對應的材料最大干密度為100%,在該擊實次數(shù)下得到的CBR 值反映出基層壓實后的不均勻沉降情況。試驗檢測結果表明,當擊實次數(shù)為98 次時,材料的CBR 值離散較小,說明材料承載力均勻,由荷載壓入時,基本不會出現(xiàn)過大的變形[8]。
2.3.2 黏粒含量
粉質黏土的液限相對較低,黏土與粉土的比例過小,CBR值比較大。當土體由黏性顆粒組成時,其黏聚力主要與剪切強度有關,土體含水率一定,黏粒的水膜會轉變?yōu)樽杂伤藭r土體的含水率會變化,土質變軟。由此可知,當土體中的黏土與粉土比增加時,其抗剪強度會隨之下降,土體的CBR值也會有所降低。黏粒含量偏少的土體中,黏粒大多分散在粉粒的周圍,此時的膠結作用會減小。
CBR試驗檢測是一項較為復雜且系統(tǒng)的工作,其中涵蓋諸多內容,若是某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則會影響試驗結果的準確性。為避免這一問題的發(fā)生,檢測人員要掌握相關的技術要點并加以合理運用,以此確保試驗檢測結果準確無誤,為公路工程提供可靠的試驗數(shù)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