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培國
棗的故鄉(xiāng)在中國。黃河源出巴顏喀拉山,走下青藏高原,隨河一路高歌東進,灑下串串嘹亮音符的,便是通紅的棗子。青海有地棗、青棗,甘肅有沙河棗、鴨暖棗和小口大棗,陜西有延川大棗、狗頭大紅棗,山西有交城駿棗、太谷壺瓶、稷山板棗和黃河灘棗,河南則有靈寶大棗、新鄭大棗、內黃大棗,河北有阜平大棗、行唐大棗、黃驊冬棗,山東有德州慶云梨棗、樂陵元紅棗、濱州無棣金絲小棗以及沾化冬棗。
冬棗,又名凍棗、雁來紅,因晚熟得名,有成武冬棗、薛城冬棗、陜西延川和佳縣的錐木棗、驢奶頭棗,最出名的是沾化冬棗,圓圓的蘋果形果實,平整光潔的果面,多汁、濃甜,故又稱蘋果棗、冰糖棗,據稱自明朝年間成為貢棗。
沾化是個文化厚重的地方。商時,沾化境域,屬蒲姑(又名薄姑)國。周屬齊國。秦屬厭次縣地。西漢,沾化三分,東南部屬千乘郡濕沃縣(即漯沃縣),西南部屬平原郡富平縣,西北部屬渤??り栃趴h。東漢,東南部屬樂安國千乘縣,西南部屬平原厭次縣,西北部仍屬渤??り栃趴h。三國屬魏,西晉因魏制,東部為樂陵國濕沃縣地,西部為厭次、陽信縣地。東晉、南北朝為樂陵郡陽信縣、厭次縣、濕沃縣地。隋代,西部為渤??り栃趴h地,東部為渤??て雅_縣地。沾化唐設招安鎮(zhèn),北宋慶歷二年(1042年)升鎮(zhèn)建縣,金朝金明昌六年(1195年)更招安縣為沾化縣。2014年9月撤縣設區(qū)。
“先有冬棗樹,后有沾化縣?!边@條流傳經年的口頭語,昭示著沾化冬棗種植的千年歷史。兩千年前,黃河甩尾在沾化入海,甩出大片淺海灘涂,汐潮回侵則田野斥鹵,河水泛濫則汪洋一片。沾化位于黃河沖積平原腹地,鹽堿肆虐,曾是不毛之地,到處都是堿蒿子草。盡管“房前屋后三棵棗樹”,土地貧瘠,澇不能排,糧食產量低,飯吃不飽,“鹽堿地多、光棍多、要飯的多”的“三多”現象不知持續(xù)了多少年,任憑人們怎么拼爭,還是貧困不堪。
扶貧從扶志、扶智開始?!昂禎持?,不任稼穡者,種棗則任矣?!保ā洱R民要術》)北魏時代的古代杰出農學家賈思勰早就指點迷津,不毛之地反是冬棗樂園,為什么不做好冬棗文章?20世紀80年代,借全國古樹普查,沾化冬棗普查出56株冬棗古樹,嫁接出1050株優(yōu)選良種。隨即,黨委、政府做出大力發(fā)展冬棗的歷史性決策,冬棗開始從庭院走入大田。1994年建起沾化冬棗研究所,運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這一高科技生物技術,進行冬棗苗木的脫毒快速繁育及豐產技術的研究開發(fā)。2000年以后,沾化冬棗開始從臺田走進大棚,成為沾化第一主導產業(yè)和支柱產業(yè)。
沾化大高鎮(zhèn)臺四村曾是有名的貧困村,劉清華家曾是村貧困戶之一。在她家的冬棗大棚,我見到了劉清華?!?015年第一書記工作隊進村時,我上有生病公婆,下有在讀書的兒子,全家守著幾畝冬棗地,一年收入一萬多元,沒有結余?!彼貞浾f,“工作隊找到我,提供部分扶貧資金,建設冬棗大棚,一可以提高冬棗品質,二可以提高附加值增加收入。7000元建一畝大棚,專項扶貧資金可支付6000元,農戶自己僅承擔1000元。那么好的事情猶豫了一年還拿不定主意,為啥?窮怕了,怕是個填不滿的窮坑。不料駐村干部卻盯上做工作,當年冬棗收獲,第一書記帶著我們貧困戶,實地訪問鄰村的大棚。這一看傻了,一樣的地,一樣的種法,他們一畝棗賣我們兩畝的錢!回來一合計,我們咬牙借錢建了6畝大棚?!?/p>
回報超乎想象。2016年,冬棗市場遭遇寒流,普通冬棗平均每斤賣不到2元,連化肥和農藥費用都掙不回來。但村里的37畝大棚冬棗由于錯峰上市,每斤價格都在5元以上。劉清華高興地說:“幸虧我建了大棚,當年種棗掙了8萬元。如果沒建,一年可就白干了?!边@年11月,劉清華成功脫貧。有了積蓄,她又流轉了20畝冬棗地,還給兒子娶了媳婦。和劉清華一樣,臺四村其余39戶貧困家庭也在國家扶貧政策幫扶下全部成功脫貧,臺四村成了當地的脫貧典范,也是沾化整體脫貧致富的一個縮影。
精準扶貧辦起一個個合作社,一個個貧困村變成了小康村,沾化又開始推進冬棗標準化建設工程,完成疏密間伐4萬畝,新建冬棗大棚1萬畝、標準化示范園10處,打造沾化冬棗深加工研究中心。
沾化人沒有止步。區(qū)委、區(qū)政府高點定位,超前謀劃,大力實施以增加“沾冬二號”面積、增加設施栽培面積為重點,以提高棗農收入、提高產業(yè)效益為目標的“雙增雙提”工程,全區(qū)新發(fā)展設施大棚面積2.09萬畝、品種改良1.03萬畝,實現棗農增收10%以上。
在沾化冬棗設施化標準化智慧化實驗園,我看到成功脫貧、依靠科技進步步入冬棗種植前沿的還有下洼鎮(zhèn)。同步推進的還有“沾冬二號”的持續(xù)改良,經過努力,沾化冬棗的一個新生代優(yōu)質晚熟鮮食品種“沾冬二號”大面積推廣。傳統的冬棗果形多樣,或圓形、或長橢圓形,且個頭大小不均勻。改良后的“沾冬二號”又叫短枝冬棗,果形扁圓,個頭大,類蘋果狀,外形非常漂亮,比普通“沾化冬棗”大一倍,且生長較快,平均每個20克以上,大的一個巴掌只能抓仨?!罢炊枴钡钠焚|在沾化冬棗一代的基礎上更上了一個層次,甜度更高,水分更多,果皮更薄,果肉更脆,棗渣更少,可溶性固形物是普通“沾化冬棗”的1.3倍,可食率達97%。“沾冬二號”含有較多的維生素A、維生素E、鉀、鈉、鐵、銅等多種微量元素,被稱為“樹上的維生素丸”。美國俄勒岡大學園藝農學院生命科研所鮑依爾主任、?;呙捉淌谄穱L了“沾冬二號”,稱其為“世界第一果品”。
沾化冬棗生態(tài)旅游園依托沾化冬棗研究所“山東省冬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級研發(fā)平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國家級研發(fā)平臺進行“原生代提純復壯,優(yōu)勢品種的推廣,新品種的研發(fā)”。與中國棗業(yè)學會領軍人物劉孟軍團隊合作,與省農科院共建“沾化冬棗產業(yè)技術研究院”,與冬棗生產相適應的溫度、濕度、光照、水肥和健康土壤管理全部實現了全自動化智能化。2021年,下洼鎮(zhèn)棗農人均收入突破2萬元,與上年相比人均增收2500余元。沾化區(qū)冬棗總產量達到6.1億斤,實現銷售收入30億元、產業(yè)產值45億元,棗農人均冬棗純收入12000元。是年,沾化冬棗標準化示范區(qū)典型案例成功入選第一批國家農業(yè)標準化示范區(qū)典型案例。
承主人美意,我在一間大棚地頭品嘗了棗農遞過來的幾枚冬棗。棗子是橢圓的,上頭略小,酷似蘋果中的大國光,而棗色澄亮,泛著幽幽光澤,紅黃相間的圖案,紅的像極了地球上漂移的陸地板塊,黃的像極了汪洋大海。禁不住誘惑,放進嘴里輕輕一咬,咔嚓一聲,清脆的聲音經過口腔神經傳遍全身每條神經的末梢,緊接著是豐富的汁液,繼而是甘甜,甜得純正、自然、醇厚,不偏不倚,是滿口淌蜜的感覺,刺激強烈而又不齁,味氣濃郁而又不膩。我說,沾化冬棗不光是“樹上的維生素”,還是“樹上的糖包子”嘛!棗農哈哈大笑起來,笑聲里是生活的滿足,是生命的喜樂。
一粒冬棗叩響鄉(xiāng)村振興。因冬棗而出名的沾化,從國家級貧困縣,華麗轉身為濱州北上戰(zhàn)略的橋頭堡和沿海經濟隆起帶,沾化區(qū)正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和從容,走向美麗的中國夢。
“早知沾化冬棗美,何須策馬傳荔枝?!碧煜露瑮椪椿?,甜的不是味蕾,而是群眾共同富裕的獲得感、新時代鄉(xiāng)村巨變的幸福感。冬棗香甜,生活醇美,便是河清海晏、黃河安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