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徐
對于青年教師的成長,重視不夠、助推不力,固然是一種失策。但用力過猛、助推過度,也是一種偏離。
以優(yōu)質課的比賽為例。為讓參賽老師能夠安心備賽,有些學校安排其他老師為其代課;為使參賽老師能夠在比賽中脫穎而出,有些學校成立了若干援助小組,分別負責參賽課的教學設計、評課磨課、課件制作、板書策劃、教具購買等各項工作。在外界援助如此給力的情況下,參賽老師的基本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只要達到良好水準,他(她)就完全有可能在縣(區(qū))、市級優(yōu)課比賽乃至省級優(yōu)課比賽中獲得好成績。
應該說,上述助推的過程,體現(xiàn)了名師專家的綠葉精神,體現(xiàn)了小組之間的通力協(xié)作,也體現(xiàn)了學校重視青年教師發(fā)展的管理理念。青年教師在接受指導和幫助的過程中,意志品質得到了磨礪,專業(yè)素養(yǎng)也得到了提升。但是,下面這種現(xiàn)象也不能被忽視。由于“備賽”過程中外援協(xié)助較多,一些參賽老師減少甚至越過了課標理解、教材處理、思想呈現(xiàn)、自主設計、認識轉變、內化領悟等必要的歷練,某種意義上他們獲得的獎并不完全屬于自身,其獲得的綜合能力的提升值也要打折。如果參賽老師缺乏自知之明,那問題就更大了——明明自己在山腰,自我感覺已登頂。從此,傲視群雄、不思進??;目空一切,自廢武功。那樣,助推的結果就是把一位有發(fā)展?jié)摿Φ睦蠋?,推到了“狂師”和“庸師”的隊伍中,“罪”莫大焉?/p>
無論是高中新課程還是義務教育新課程,都強調課程的“育人”價值,都強調對學生的教育要重視結果,更要重視過程。其實,對教師的培養(yǎng)同樣也需要“重過程”。教師參加教學比賽一味追求獎次與學生學習一味追求高分,沒有本質上的區(qū)別,都是一種急功近利,都是一種舍本逐末。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過這樣的話:教育是農(nóng)業(yè),要精耕細作;教育是烹飪,要文火煨湯。教育和種地,行不同、理相通,無論是教師教育還是學生教育,代替生長、揠苗助長的事做不得。教育和烹飪也同理,不管是教師成長還是學生成長,簡化過程、追求速成的思想要不得。
列舉助推的“負面效應”,不是要否定助推的作用,而是想表明這樣的觀點:青年教師的成長離不開外界的助推。適度的助推有利于青年教師的健康成長,有利于學校優(yōu)秀教師群體的形成;反之,過度的助推則會制約青年教師的自然生長,給學校教師隊伍建設帶來虛假繁榮。
適度和過度的邊界在哪里?從時間上看,符合青年教師生長周期的助推是適度助推,搞速成、求冒進的助推是過度助推;從方式上看,能夠引發(fā)青年教師獨立思考、深刻領會的助推是適度助推,越俎代庖、強行灌輸式的助推是過度助推;從過程上看,能讓青年教師歷經(jīng)挫折、靜心反思、螺旋上升的助推是適度助推,幫助青年教師越過上述過程、減少勞力勞心、踏上成功“捷徑”的助推是過度助推;從效果上看,能讓青年教師堅持學習、不斷進取的助推是適度助推,助長青年教師自我陶醉、止步成功的助推是過度助推。適度的助推,才是有效的助推。
(作者為蘇州高新區(qū)實驗初級中學教師培訓中心主任,江蘇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