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龍,周先林,胡成成,覃琴,趙麗,朱海勇*
(1. 棉花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河南 安陽 455000;2. 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西部農業(yè)研究中心,新疆昌吉 831100;3. 安徽省阜陽市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安徽 阜陽 236000)
我國是世界最大的棉花消費國,保持棉花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對促進棉農增收、農村經濟穩(wěn)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1]。近年來,馬鈴薯已成為世界第三大糧食作物。我國的馬鈴薯種植面積和產量已躍居世界第一位,馬鈴薯主糧化取得明顯進展,在保障食物安全中發(fā)揮重要的積極作用[2]。 安徽省阜陽市屬于馬鈴薯中原兩熟種植區(qū),在當地大力推廣馬鈴薯和早熟棉連作模式, 既可實現農民增收,又可切實緩解糧棉爭地矛盾,對穩(wěn)定我國黃河流域棉區(qū)、長江流域棉區(qū)的棉花生產,保障糧食安全有重要意義[3-4]。
阜陽市地處安徽省的西北部, 地跨東經114°52′~116°49′,北緯32°25′~34°04′,屬淮北平原西部,黃淮海平原南端,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qū),四季分明。 馬鈴薯是阜陽市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具有產量高、穩(wěn)產性好、經濟效益高、用途廣泛、適合深加工等優(yōu)點[5]。 馬鈴薯后直播早熟棉種植模式具有均衡利用土地養(yǎng)分、 改善土壤理化性質、調節(jié)土壤肥力、 適合大規(guī)模機械化管理等優(yōu)點。因此,在阜陽市全力發(fā)展馬鈴薯收獲后種植早熟棉,可以達到節(jié)本、增效的目的,是穩(wěn)糧優(yōu)棉的必經之路[6]。
筆者團隊根據安徽省阜陽市土壤、氣候、種植制度等條件因素,開發(fā)集成了馬鈴薯后直播早熟棉的高產栽培技術, 并于2019—2020 年在阜陽市潁東區(qū)、界首市、太和縣進行多點示范,每個示范點種植面積為20.0~33.3hm2。示范結果:馬鈴薯每666.7m2平均產量為2.0~2.5 t,每666.7 m2產值達4 000~7 000 元,每666.7 m2純收入達3 000~5 000 元;早熟棉每666.7 m2平均籽棉產量為200~300 kg,每666.7 m2平均產值達2 000~3 000 元,每666.7 m2純收入達1 000~2 000 元。 合計每666.7 m2純收入4 000~7 000 元。 該種植模式可大幅度提高農田單位面積的產出,提高農民收入,實現黃河流域兩熟地區(qū)糧食作物和棉花種植技術的創(chuàng)新,為鄉(xiāng)村振興提供有力的技術保障?,F將該地馬鈴薯后直播早熟棉高產栽培技術要點總結如下。
選用適于該地區(qū)馬鈴薯收獲后直播的抗病蟲、高產、優(yōu)質的早熟類型棉花品種,要求在當地的生育期在110 d 以下,出苗快,苗齊苗壯,前期生長勢強,結鈴快且集中。 適宜品種有中棉EB001[7]、中棉所74[8]、魯棉研19 號[9]等。
播種前選晴天曬棉種2~3 d,以利于提升種子的酶活性、打破休眠等。宜用棉種包衣劑進行拌種。如使用含5%(質量分數,下同)吡蟲啉、5%萎銹靈、6%多菌靈的懸浮種衣劑3.0 kg 拌棉種30 kg 進行包衣處理,能有效防治棉花苗期病蟲害,有利于一播全苗。 包衣后棉種應放在陰涼處晾干,不要直接放在水泥地上曝曬。
5 月中下旬, 馬鈴薯收獲后不須翻耕整地,可用拖拉機搶時直播。 早熟棉直播越早越好,在安徽阜陽地區(qū)不能晚于6 月15 日。 包衣棉種的每666.7 m2播種量為1.5~2.0 kg, 播種時做到播深一致,覆土厚度約為3 cm。 行距為60 cm,株距為20 cm,每666.7 m2種植5 000~6 000 株為宜。
應在機械化播種的同時, 將底肥一并施入,每666.7 m2施用三元復合肥 (N、P2O5、K2O 質量分數分 別 為12%、20%、20%)20 kg。 在5 葉 期,每666.7 m2追施尿素20 kg。 初花期應當及時中耕和除草; 此外, 為保證棉株營養(yǎng)供給、 防止早衰,每666.7 m2追施尿素30 kg、過磷酸鈣30 kg。
為確保早熟棉一播全苗,應在播種后當天或者次日灌水,每666.7 m2灌水量一般為30 m3,亦可根據馬鈴薯收獲后的土壤墑情酌情增減。初花期中耕施肥之后, 根據土壤墑情和棉花長勢, 及時灌水6~8 次,每次666.7 m2灌水量為30 m3。 可采用溝灌或者噴灌,切不可漫灌。 后期管理過程中應確保肥水充足。
應遵循“少量多次、全程調控”的原則,根據阜陽市當年雨水情況和早熟棉生長情況,使用縮節(jié)胺合理化控。苗期,應輕量化控,每666.7 m2用98%縮節(jié)胺0.3 g 兌水噴霧; 蕾期, 須結合實際情況,每666.7 m2用98%縮節(jié)胺0.7~1.0 g 兌水噴霧; 初花期, 每666.7 m2用98%縮節(jié)胺1.0~2.0 g 兌水噴霧; 盛花期, 每666.7 m2用98%縮節(jié)胺3.0~5.0 g兌水噴霧。
打頂應遵循“枝到不等時,時到不等枝”的原則。 在8 月5 日前或當株高達到80 cm 時,及時打頂。
在早熟棉整個生育期內, 重點防治第3 代、第4 代棉鈴蟲,當百株2 齡以上幼蟲超過5 頭時應及時防治。 同時,要注意防治蚜蟲、薊馬、紅蜘蛛、盲蝽、煙粉虱等害蟲。
9 月25 日之前, 當田間氣溫穩(wěn)定在18 ℃以上、棉花吐絮率超過40%時,每666.7 m2用540 g·L-1噻苯隆·敵草隆懸浮劑20~30 g+40%乙烯利水劑0.15~0.20 L 兌水混勻后機械噴施,要求噴勻噴透。若棉田密度比較大、長勢過旺,可適當增加脫葉劑用量,或噴施2 次。
10 月中下旬,當田間棉花脫葉率超過90%、吐絮率超過60%時,可進行人工集中采摘。 如果條件允許,可進行機械采收。第1 次采摘后,使用機械拔除棉株,以便騰出茬口種植馬鈴薯;將已拔除的棉株晾曬在地頭,待農閑時再人工摘拾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