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種子
在選擇種子繁殖時,第一,溫水浸種法。在采集完種子以后,需要將種子放入到30℃溫水中,進行充分浸泡直到最終種皮完全軟化。在這一過程中還需要及時篩除質量不高的種子,保障種子繁殖質量。在完成種子浸泡以后,還需要及時瀝干水分,將種子放入到通風區(qū)域,并進行噴水保濕處理,直到30%以上種子開裂露白,才能進行播種。第二,催芽。在催芽過程中主要是使用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等,進一步提升水杉出芽率。在種子繁殖過程中,應當及時做好地勢選擇工作,以地勢比較平坦的區(qū)域為主,在保障土壤疏松程度的基礎上提升灌溉排水便捷性,確保水杉在生長階段中能夠保障光照的充足性,滿足通風等要求,做好株行距預留工作。如在使用條播法時需要在畦面做好挖溝工作,其寬度應當超出10 cm,深度為5 cm以上,溝之間間距為20 cm。因種子相對較小,可以將種子、細砂等混合在一起,隨后進行撒播處理。在播種以后還需要及時進行覆土等,使用蓋草保墑等措施,直到樹苗生長至5 cm左右,但是在這一過程中還需要關注種植區(qū)域內雜草生長情況,及時做好除草等工作。
1.2.1 移栽
在水杉移栽過程中,一般在落葉以后、春季展葉以前做好移栽工作,以此來提升水杉成活率。在移栽過程中還需要確保苗木土球徑為苗木胸徑在7倍左右,高度則為土球直徑70%左右,在需要完成大規(guī)格水杉移栽時,需要提前做好支撐工作,同時還要針對土球進行修整,使用濕草繩等從樹干基部進行纏繞,一旦發(fā)生土球松散問題,則需要及時使用遮陽網(wǎng)等隨后進行纏繞。在完成土球保障以后,需要及時修剪枯枝、病枝等,隨后運輸?shù)揭圃晕恢蒙稀H绻钱惖卣{苗,則需要嚴格按照相關規(guī)章制度做好檢疫工作,且在長途運輸階段中還需要及時進行噴水保濕處理。在挖掘移栽穴時,需要確保其直徑超出土球直徑50 cm以上,深度則在40 cm左右,一旦底部地下水位相對較高,則需要先做好排水工作,如可以使用粗河沙、陶粒等。在正式開展移栽工作以前,需要及時在穴內進行灌水處理,達到濕潤土壤的效果。在水杉吊栽以前,應當檢查土球、根系損壞情況,尤其是對于已經(jīng)受損的根系,則需要做好消毒工作,并利用生根劑等保障水杉的健康生長。在入穴階段中需要針對其觀賞面、與其他苗木之間的位置關系等進行分析,并確保土球高度略高地面,使用三角樁等做好支撐工作。但是支撐點高度一般在1/2以下,為避免對水杉樹皮產(chǎn)生損傷,還可以適當增加保護墊等。在完成支撐以后,應當及時采取灌水等措施,一旦栽植穴發(fā)生空洞等問題,則需要及時采取填實等工作,在3次澆水以后進行覆土保墑處理。在完成樹木移栽以后的第一年應當提升對水杉養(yǎng)護管理的重視度,如做好包干工作,在秋冬季節(jié)應當及時針對樹干部采取包裹處理,使用草繩、無紡布等做好保濕工作,實現(xiàn)對溫度的有效控制,同時還需要加大控水力度,實現(xiàn)對肥料等的有效管理,完成病蟲害預防等。
2.1.1 立枯病
在水杉栽培階段中立枯病屬于比較常見的病害之一,一般集中在水杉幼苗時期。在發(fā)病初期階段已經(jīng)出現(xiàn)感染的幼苗莖葉在白天表現(xiàn)出萎蔫現(xiàn)象,而在清晨、夜間則恢復正常狀態(tài)。在幼苗主干、枝條基部則表現(xiàn)出紅褐色病斑等,并呈現(xiàn)逐漸擴散的趨勢,直到最終逐漸形成潰瘍溝腐,包圍主干、枝條等,當情況比較嚴重時還會造成植株出現(xiàn)死亡等問題。立枯病病原主要是針枯尾孢菌,當處于潮濕狀態(tài)時,發(fā)病部位、周邊表土等能夠發(fā)現(xiàn)蛛絲狀淡褐色菌絲體等,而在后期階段則逐漸形成粒狀菌核等,在4~5月病菌依靠風雨達到傳播效果,入侵水杉后20 d左右達到致病效果,尤其是在高溫多雨季節(jié)中,屬于立枯病的多發(fā)季節(jié)。為防治水杉立枯病,首先需要選擇地勢相對較高的區(qū)域,同時還要確保排水效果,提升栽植效果,在控制好種植密度的基礎上滿足透光通風等要求,在苗床管理階段,需要及時針對舊苗床等做好消毒處理工作,并針對苗期完成水肥管理,減少氮肥施撒量,適當增加磷鉀肥等的施撒等,進一步提升樹木抗病能力。對于已經(jīng)出現(xiàn)病變的苗木,應當噴灑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百菌清可濕性粉劑等。
2.1.2 赤枯病
現(xiàn)如今水杉赤枯病問題相對較多,在樹冠底部小葉部尖部逐漸產(chǎn)生褐變現(xiàn)象,最終造成葉片出現(xiàn)變黃等問題。當問題比較嚴重時還會造成樹冠整體出現(xiàn)變黃,直到最終水杉發(fā)生提前落葉問題,影響到了水杉的正常生長與綠化作用。水杉赤枯病主要發(fā)生在5月氣溫回暖時期,隨著溫度的不斷升上,赤枯病問題逐漸加劇,在進入到7~8月以后,溫濕度相對較高時,赤枯病隨之進入到高發(fā)階段。在進入到秋季以后,隨著氣溫的不斷下降,赤枯病發(fā)展也會隨之停止。所以在開展赤枯病防治工作時,可以定期噴灑多菌靈、波爾多液等,以此來提升防治效果。在使用藥物進行防治時應當遠離雨天、陽光暴曬等,確保藥效的時間。因水杉樹體相對較大,所以在使用噴淋法開展防治工作時需要做好灌根等操作,借助木質部自下而上輸送藥液,當土壤相對比較干旱時,應當使用濃度相對較低的藥液,當土壤比較潮濕時則可以使用高濃度澆灌方法等,在完成灌根后應當避免在近幾天中采取澆大水等方式,減少對藥液濃度的影響,提升防治效果。
2.1.3 銹病
銹病屬于水杉比較常見的真菌病害之一,在水杉感染銹病以后,病菌能夠在病枝中完成越冬,并依靠風雨等進行傳播,當處于溫暖濕潤的環(huán)境時,會加速銹病發(fā)生。因此在開展水杉銹病防治工作時,需要及時修剪已經(jīng)出現(xiàn)染病的枝葉,采取集中燒毀、深埋等措施,隨后需要做好施肥工作,避免出現(xiàn)枝干徒長問題,確保樹勢的健康程度。
2.1.4 蟲害
目前在水杉栽植階段中比較常見的蟲害為大袋蛾、水杉色卷蛾、紅蜘蛛等,一旦水杉出現(xiàn)蟲害問題,則需要及時針對已經(jīng)遭受蟲害威脅的枝葉等采取燒毀等處理,隨后結合蟲害具體類型使用對應的滅蟲農藥等,提升害蟲消滅效果。如在面對大袋蛾時可以使用殺螟松乳油進行噴殺。在面對水杉色卷蛾時可以使用氧化樂果完成殺蟲工作,在面對紅蜘蛛時則可以使用克螨特等進行噴殺處理。
綜上所述,在水杉栽培、養(yǎng)護管理過程中需要結合當?shù)貙嶋H情況,了解水杉生態(tài)習性,并針對水杉栽培、養(yǎng)護、管理中的重點與要點進行分析,采取有效的技術與措施,做好水杉病蟲害防治等工作,結合水杉的不同用途等采取適合的景觀設計方法,提升水杉種植成活率,滿足景觀營造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