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業(yè)科技》是中國輕工業(yè)聯(lián)合會主管,北京一輕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辦的中文學術期刊,登載食品及其交叉領域的研究論文和前沿綜述。半月刊,國內(nèi)外公開發(fā)行,為中國精品科技期刊,目前已被荷蘭《文摘與引文數(shù)據(jù)庫》Scopus、美國《化學文摘》CA、英國《食品科技文摘》FSTA、瑞典開放存取期刊目錄DOAJ、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shù)據(jù)庫JST、世界期刊影響力指數(shù)(WJCI)報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CSTPCD、北大核心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服務系統(tǒng)Sino Med收錄期刊、中國農(nóng)林核心期刊A、中國科技論文在線、中國知網(wǎng)、萬方數(shù)據(jù)、重慶維普、超星、博看等國際、國內(nèi)重要檢索系統(tǒng)或數(shù)據(jù)庫收錄。
《食品工業(yè)科技》在《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中,影響力指數(shù)(CI值)在全國“食品科學技術”52種期刊中排名第2,位于Q1區(qū);RCCSE報告顯示,期刊水平為A類第一;《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中綜合評價總分排名第2。
1.1 發(fā)文領域包括:食品及其交叉領域(生物學、材料科學、化學、物理學、醫(yī)學、農(nóng)學等)的研究論文和前沿綜述。
要求研究論文須有創(chuàng)新性,內(nèi)容充實完整;前沿綜述有較強的前瞻性和指導性。歡迎實驗與理論相結合、創(chuàng)新性強、學術價值高、有足夠食品及生物內(nèi)涵、能引起較為廣泛興趣的論文。
1.2 強調(diào)研究內(nèi)容與食品學科的相關度,應重視闡述現(xiàn)象背后機制。
1.3 欄目包括:研究與探討、生物工程、工藝技術、食品安全、分析檢測、包裝與機械、食品添加劑、貯運保鮮、營養(yǎng)與保健、綜述。
1.4 除學術水平外,論文的寫作水平也是衡量文章質量高低的一個重要指標,論文的寫作質量直接影響到文章被讀者認可、引用情況,寫作質量太差的文章不在本刊接收范圍內(nèi)。
2.1 全體著作權人須將文稿(各種語言版本)所享有的全部著作權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轉讓給《食品工業(yè)科技》編輯部。本刊享有該文全部著作權。作者必須遵守學術規(guī)范和準則,切勿一稿多投,杜絕抄襲、剽竊等。
2.2 所有論文署名作者均應對論文工作做出過實質性貢獻,并對文章負責,嚴禁與論文無關的人員掛名。
2.3 論文投稿前,應保證所有作者都知情,同意署名及共同作者的署名排序,且所有署名作者均須對稿件的全部研究內(nèi)容進行審查,確保結果準確可靠,杜絕學術不端行為。
編輯部不接收紙稿,作者投稿時須在期刊網(wǎng)站www.spgykj.com進行投稿,論文寫作要求請登錄期刊官網(wǎng)下載《食品工業(yè)科技》論文模板,凡不符合要求的文稿,本刊將做退稿處理。
3.1 創(chuàng)新點
作者投稿時請于文中簡明扼要地說明文章主要的創(chuàng)新之處,以方便編輯和審稿人能對您的工作做出正確評判。
3.2 中英文題目、摘要、作者單位
題目應簡明、準確,不宜用縮略詞。摘要應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實驗結果、結論等。摘要不能是結論的簡單重復,盡量不要使用公式、參考文獻和縮略詞。
本刊很重視英文摘要的寫作,要求比中文摘要更詳細具體,單詞量一般為200~300,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等。
中、英文作者單位必須寫出全稱和郵政編碼。
3.3 中英文關鍵詞
請注意選擇能反映文章主要內(nèi)容特征的、準確的關鍵詞,這樣能夠使更多同行讀者檢索到并引用您的文章。中英文關鍵詞宜5~8個,列于中、英文摘要后,按其重要性順列。
3.4 引言
一個寫得好的引言可以幫助讀者快速了解文章的研究背景并引起讀者興趣。引言的寫作建議包括本研究領域背景的綜述、已有研究成果的描述、陳述為什么需要進行更多的或進一步的研究、闡述作者本項研究的目的和創(chuàng)新性等,最后一般需要給出文章的擬研究內(nèi)容。
3.5 材料與儀器
介紹實驗中涉及的材料的廠家、批次、純度及活力等相關信息;介紹主要儀器的型號、廠家,對于自行研制的設備,需有圖片說明。
3.6 實驗方法
清楚介紹實驗條件、實驗設計等相關內(nèi)容及參數(shù),保證讀者可以重復您的工作。
3.7 結果與分析
結果與分析是論文的最重要部分。結果介紹與描述一般借助圖和表格。分析部分建議包括:結果意味著什么;恰當、深入、充分的機理分析和解釋;將結果與之前提出的研究目的或假設相聯(lián)系,闡明結果的重要性;與其他已有的理論或實驗結果相比較并評價。
3.8 結論或討論
在研究結果與分析的基礎上總結出本研究得到的重要論點,盡可能給出一個很清晰的結論,對每一個結論需要總結證據(jù)。同時也可以指出本工作的不足和將要開展工作的展望。請注意不能簡單重復摘要和引言。
3.9 基金資助
受基金資助的文章需寫明相關基金規(guī)范的中文全稱及批準號,一律以腳注標示注于首頁。
3.10 縮略詞、符號和法定計量單位
文中應使用國際標準的縮略詞、符號和法定計量單位,應保持全文一致,正文中的縮略詞在首次出現(xiàn)時應給出中英文全稱,后附縮略詞,并用括號括起,之后可直接用縮略詞,不再寫全稱。
3.11 插圖、照片、表
在文稿中按插圖出現(xiàn)的先后次序順序編號,并在正文相應位置處直接插入圖片,在圖下面標注圖題、圖注。有分圖時分圖用a、b、c等標號。
表采用三線表的格式(必要時可加輔線),置于正文相應位置處,全表的單位一致時,單位放在表的右上角。
圖題和表題要求中英文對照。圖和表里的文字用中文,圖的坐標和表的項目欄用“物理量符號(單位符號)”形式標記。圖、表中出現(xiàn)的物理量名稱和符號須與正文一致,不要出現(xiàn)正文中沒有交待或與正文內(nèi)容無關的文字、數(shù)字或符號。
3.12 公式 公式在文章中以阿拉伯數(shù)字連續(xù)編號,用()括起置于公式右邊。
3.13 參考文獻
本著“最新、重要、必要”的原則列出相關文獻,研究型文章一般不少于30條,綜述型文章不少于50條;外文文獻的占比在50%以上;近五年文獻的占比在50%以上。
正文中引用參考文獻時文獻號須加[ ]用上標表示,若寫成“文獻[ ]”則與正文平排,其順序應按正文中引文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列出,多次引用的同一文獻不重復編號。
參考文獻格式請參考期刊官網(wǎng)的《食品工業(yè)科技》論文模板。
文章從投稿到錄用需經(jīng)過編輯部初審、同行評議、編輯部復審、主編終審等環(huán)節(jié)。
4.1同行評議
同行評議的定義是,選取非本雜志社的同領域專家,從學術角度獲取專家對于個人手稿的建議。
本刊采用專家和作者雙盲同行評審流程。選擇至少一名(通常是兩名或兩名以上)同領域專家對論文進行評審。審稿人的選擇由編輯決定。為了加快審查進程,同行評議前編輯需對文章進行初審,選擇符合期刊標準的論文會被送往同行評議。方向不符合期刊要求或科研水平未達到我刊要求的,將立即拒絕,不送同行評議。同行評議后,編輯根據(jù)專家的評審意見做出決定:
?修改,在最終決定之前,作者解決評審員提出的問題。
?拒稿,通常是論文缺乏新穎性、科研水平不佳、有重大試驗方法或設計疏漏,及解釋問題。
4.2出版周期
加急審稿周期為2個月,非加急3個月。文章從投稿到出版的周期一般為10~12個月,加急見刊一般為6~7個月。
允許作者將文章的所有版本存放在作者選擇的機構或其他儲存庫中。
與稿件相關的其他研究內(nèi)容可以在投稿時,在補充材料處以壓縮包的形式上傳。補充材料可以是研究結果細節(jié)、研究過程與方法的說明、子成果、拓展成果、實驗數(shù)據(jù)和實驗視頻等,有助于審稿專家評審和讀者深入閱讀,文章發(fā)表后可以和文章一起放在期刊網(wǎng)站或官方微信公眾號中,作為對文章的補充。
文章被正式錄用后,本刊將收取適當?shù)陌婷尜M,同時向作者酌付稿酬,具體事宜在文章被錄用后見采編系統(tǒng)及郵件通知。
登錄官方網(wǎng)站www.spgykj.com進行投稿
辦公地址:北京市東城區(qū)永定門外沙子口路70號食品工業(yè)研究所南樓5層
電話:010-87244116 010-87244117 QQ:178700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