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艷杰
2018年,馬特·海格憑借著作《焦慮星球筆記》入圍英國國家圖書獎年度作家。此前他還寫過一部著作《活下去的理由》,也受到廣泛好評。
《焦慮星球筆記》是一部非常有價值的著作。它既是一本焦慮自救的貼士簿,當打開它時,你會發(fā)現(xiàn)書中每一處都蘊含著神奇的妙招;它又是一本焦慮案件的解密書,無論是外感世界,還是內覺心態(tài),你會發(fā)現(xiàn)焦慮內核紛亂的前因后果。當你閱讀《焦慮星球筆記》的時候,一定會有許多個豁然開朗的時刻。
作者馬特·海格年少時曾罹患郁抑癥,也有過自殺等極端想法。他非常感謝支持和關愛自己的親人,讓他獲得重生?!敖箲]星球”形象地表達了人類當下所處的地球和社會狀態(tài),即焦慮狀態(tài)。技術革新的加速度,恐怕是焦慮的重要影響因素。作者以一個經常受到恐懼發(fā)作折磨的焦慮癥抑郁癥患者名義,對自我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并對時下盛行的焦慮及其原因進行了歸納。書中描述了作者陷入恐慌、焦慮情緒狀態(tài)時的感受,對抗焦慮的有效方法,以及療愈“焦慮”后對世界和自己的深刻認識。當你開始閱讀的時候,會不自覺的放下手機,放下心防,在書中看似不著邊際的思索中找到與自己的共鳴點。書中的文字溫暖而不失力量,真誠且從容坦蕩,時而詼諧,時而尖銳,時而輕快,又時而凝重??梢哉f,《焦慮星球筆記》是一部不給讀者帶來任何閱讀壓力的書。
《焦慮星球筆記》作者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人類生存的地球逐漸被“焦慮”所籠罩。隨著世界變化的腳步越來越快,各種各樣的壓力似乎已經成為我們每天必須要面對的日常。大環(huán)境焦慮、技術爆棚、信息爆炸、稍不努力就會落后、忙碌的工作、緊張的人際關系、匆匆流逝的時間、嚴重不足的睡眠、火山爆發(fā)式的輿論等,這些壓力裹挾著人們不斷前進,人們對未來既期待又恐懼,長此以往,便演變成深深的“焦慮”。
在面對這些壓力的“攻擊”時,我們究竟能做些什么?馬特·海格在《焦慮星球筆記》給出了多個具體、合理、有效的方法,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戴爾·卡耐基說,別去展望那些遙不可及的前景,當務之急就是應付眼前的事物。關注當下,學會接受自己的不快樂,心甘情愿地臣服,找到一種追求美好生活的快捷方式。所謂臣服并不是屈服,而是為痛苦找到一個釋放的出口,與自己和解,接受無法改變的事實,接受一個有缺陷的自己。接受現(xiàn)實,心胸就會開闊起來,能夠快速調整好狀態(tài),接納原本的自我,把純粹的喜怒哀樂宣泄而出,情緒與世界共存美好。當我們能夠做自己時,就不再會對昨天心懷悔恨,也不會對明天抱以擔憂,只會關注當下的喜樂。
世上沒有完美的事物,也沒有完美的人。一個人能夠清晰地認識自我,評價自我,調控自我,提升自我非常重要。直面自我,悅納自我,才有能力去溫暖和保護他人。如何認識自我是一個重要的課題。當前,人們逐漸形成一種對所謂的“美”追求的潮流。如果不能讓自己滿意,讓他人滿意,就感到不安、焦慮,甚至出現(xiàn)容貌焦慮。世間萬物皆有瑕疵,樹木盤根錯節(jié),月亮陰晴圓缺,沙漠中腐蝕的石窟,形態(tài)各異的玉石等,都不盡相同,但仍然具有其獨特的美感。應該全力去改變那些可以被改變的,接納那些無法被改變的。學會面對,當你對自己的要求放低,學會偷懶的時候,焦慮自然也會隨之減輕甚至消失。
互聯(lián)網充斥著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且無時無刻。人們幾乎利用所有的時間刷文章、看視頻、讀信息,不能自拔。許多人只會在虛擬的網絡中“沖浪”,幾乎忘記了如何在現(xiàn)實中腳踏實地,尋找真正有意義的生活樂趣。馬特在書中給出了一個解決辦法:讓自己試試不插電的生活。不插電,顧名思義,就是斷手機,斷電腦,斷網絡,你可能覺得沒了電就沒事可做了,但事實上,有很多事情等你去做。何不找老朋友敘敘舊;何不翻翻年少時最喜歡的書籍;何不拿起畫筆將心情涂鴉在紙上;何不走進廚房,為自己做一頓豐盛的菜肴;何不買一個小甜點犒勞自己;何不走出家門,去呼吸外面新鮮的空氣。世間太多有趣的事是不需要網絡的,只需要你帶著一顆不插電的心。
負面信息是焦慮傳播的始作俑者。如翻看手機時看到某些言論和評價就心生焦慮和不安,總是被那些想要操控我們的人所操控,有時還會無端地站隊,甚至在不同的隊伍中來回跳轉。要學會篩選信息,摒棄那些傳遞負能量、試圖左右你立場的新聞。同時,也要學會遠離那些給你制造焦慮的人,如果躲不開,也不較真。物理學家卡爾薩根曾說:“從宇宙的角度來看,我們每個人都彌足珍貴。如果有人與你意見相左,就由他去吧。在數以千億計的星系中,你再也找不到另一個像他那樣的人?!毕南x不可語于冰,井蛙不可語于海,喜歡爭論是一種低級的表現(xiàn),無形中為自己和他人制造焦慮,因此,適當放下,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當今社會,環(huán)境過載、工作過載、新聞過載、信息過載、消費過載,這使得我們的生活負重不堪,壓力滿滿,身在其中幾乎迷失了自己。當壓力達到極限讓人無法承受時,焦慮便如洪水猛獸一般涌入腦海,令人無法自拔,所以為自己減負很重要。減負就要減少自己的動機和欲望,要樹立那些符合自身實際的目標。為自己的每一個目標做好規(guī)劃,一步一個腳印,做好時間管理,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的任務。自我意識覺醒了,認知清楚了,目標清晰了,就知道該如何調整自己的行動和生活節(jié)奏,情緒就會處于平和狀態(tài),而不會紛紛擾擾中迷失自己。
目前,我們的學習失去了較多的感知、思考、創(chuàng)造的能力,很多時候學習不再是為了求知,而是為了在將來謀得某種利益。我們應該明確學習是為了更好地掌握知識,是為了知者不惑,要享受學習,在學習中尋找自己所需要的,獲得真正的快樂。
焦慮降臨時,我們可以做個深呼吸,把大腦中雜亂的想法過濾掉,想象可以無邊,情緒可以肆虐,最后還是要回歸理智,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做減法,把握當下。
世界飛速運轉,文化、知識、經濟日新月異,導致我們的內心雜亂無章。我們的焦慮、恐懼、不安,絕大多數來自于周圍社會對我們的影響。我們本不需要如此患得患失,更不需要戰(zhàn)戰(zhàn)兢兢,最重要的是告訴自己,我們要受自己的主宰,不去被其他任何人和事所操控。在復雜多變的世界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一片凈土,安放軀體,放飛心靈,安置那些沒有來處和歸處的思緒。
掩卷深思,不由得感慨,在這個時代,我們有無數個理由墜落,但我們仍然向往靈魂的自由,保持赤誠、堅守熱愛,在這顆星球,尋找屬于自己的棲居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