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文
母親去世后,父親說什么也不肯到城里來和我們同住,他說住在城里不習(xí)慣。他還說:“出了門就沒個熟人!”
沒辦法,我給農(nóng)村獨居的父親買了一部智能手機,并且和我的手機建立了親情通話,這樣我們之間就可以免費通話了。為今之計,我也只能采用這種方式,并且教會了他一些智能手機的基本功能,辦理了流量套餐。告訴他,沒事可以上上網(wǎng),看看視頻什么的,打發(fā)一下時間。
可父親還是弄不來。他說老年人學(xué)東西就是慢,咋也記不住,前面剛學(xué)會,后面又忘了。
父親常會打來電話。問他有什么事,他又支支吾吾,說:“給老朋友打電話,一不小心就打到你那兒去了。”我們常常一聊就是整整一個小時,直到手機通話自動掉線。
我忽然發(fā)現(xiàn)父親變得膽小了,以前打電話總是直奔主題,向來不會問我閑忙。而今卻不同,他會很小心地問我在干什么,然后從我的回答中判斷我是不是有空。
有一次,他又打錯了電話,打到我這里時,正趕上我單位有事,心情也不太好。我接起電話有些不耐煩,于是生硬地說:“爸,你打開手機通訊錄,最上面有個搜索欄,只要輸入對方姓名就可以了,這樣以后就不會再打錯了!”
父親聽出我的口氣有些不高興,便答應(yīng)著好好好,然后匆匆掛了電話。
可父親雖然嘴上答應(yīng)得好,還是會時不時地打來電話,理由依舊是不小心撥錯了。
端午節(jié),我回老家看望父親。這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老家的團圓節(jié),村里人都非常重視,掛葫蘆、疊龍尾,吃粽子、采艾草……我買了一堆好吃的,又和父親小酌了兩杯。兩杯酒下肚,父親的話多起來,大都是圍繞母親的話題,說他們當(dāng)年如何創(chuàng)業(yè),如何白手起家之類。吃過飯,我又想起父親時常打錯電話的事,于是說:“爸,把你的手機拿來,我給你實際操作一遍,下回你就不會再弄錯了,省得一整就打到我那去了,我還沒時間接待您!”我半開玩笑半是認真。當(dāng)我點開父親手機的通訊錄時,卻愣住了——那里只有兩個人的名字,一個是我,一個是母親。
母親的手機號碼是她生前用的,她老人家走后,父親便一直保留著。而我的,自不必說。
此時,我才知道,父親并不是打錯了電話,因為他只有兩個選擇:一是打給天堂,另一個就是打給我……
朱權(quán)利摘自《南方農(nóng)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