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奕涵
《烏鴉喝水》的故事,我們中小學生都非常熟悉。因此,很多人都會以為,如果小口瓶中有水,只要烏鴉向小口瓶中投放石子,就能喝到水。事實果真如此嗎?
研究過程
我使用小口玻璃瓶作為盛水的器皿,用玻璃球、彩色石子及細沙模擬烏鴉放入水中的填料,通過改變水的量和調料的種類,來驗證烏鴉喝到水的可能性。
1
首先,我往瓶中加入100毫升水,測得水位高度是4厘米。接著,我向玻璃瓶中加入玻璃球和彩色石子,此時水位上升了5.5厘米,總高度約為9.5厘米,可是仍然沒有到達瓶口(如上圖)。在這種情況下,烏鴉是喝不到水的。
2
在第二次實驗中,我仍然在玻璃瓶中加入100毫升水,但將填料換成細沙。實驗結果表明,水還是無法上升到瓶口,即使烏鴉有能力搬得來這么多沙子,它仍然喝不到水(如下圖)。
3
在第三次實驗中,我向玻璃瓶中加入150毫升水,測得水位高度為6厘米。接著,我加入玻璃球和彩色石子。沒等石子蓋過水面,水已經到瓶口了(見下圖),水位上升了9厘米,烏鴉終于可以喝到水了。
研究結論
通過上述3次實驗,我發(fā)現只有玻璃瓶中的水達到足夠的高度,烏鴉才能喝到水。就本次實驗來說,當水位達到6厘米以上時,只要加入足夠的石子,烏鴉就可以喝到水。
理論探究
在前兩次實驗中,我向瓶中加入了足夠多的填料,為什么烏鴉還是喝不到水呢?原來,填入的石子或沙子之間存在空隙,當石子之間的空隙足夠容納瓶中的水時,再加入石子,瓶中的水也不會再上升了,這就是烏鴉喝不到水的原因。
為了讓瓶中的水面升得更高,必須想辦法減小石子之間的間隙,這涉及最密堆積的問題。所謂最密堆積,是原子的一種排列方式,也是晶體結構中的一種點陣型式。在最密堆積中,許多等徑球并置在一起,其空間利用率達到最大。如果石子之間空隙足夠小,水是可以升得更高的。
其實,拋開烏鴉能喝到水的目標,而把“水面上升”作為唯一的目標,我們可以想到更加有效的辦法,那就是尋找密度大于水且不溶于水的液體來實現這一目標,因為這種液體中容納水的空隙是可以忽略不計的,例如硝基苯和水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