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義運,孫曉辰,武維偉,張娜,萬子晨,劉淑艷,徐昀,李宏*,劉云國
1(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中心,北京,100062)2(山東農業(yè)大學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山東 泰安,271018)3(中國農業(yè)科學院 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北京,100193)4(臨沂大學 生命科學學院,山東 臨沂,276000)
為了提高檢測和校準實驗室的質量管理水平,我國很多檢測和校準實驗室通過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hina National Accreditation Service for Conformity Assessment,CNAS)的認可。一方面可以準確可靠地出具檢測結果,減少可能出現(xiàn)的質量風險;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社會對認可實驗室的信任度,并實現(xiàn)檢測數(shù)據(jù)的雙邊和多邊互認[1-2]。
《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認可準則》(CNAS-CL01,ISO/IEC 17025:2017)是我國對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構建、運作和維持進行檢測和校準的基本要求。其中,微生物檢測領域中的專業(yè)領域指導性文件《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認可準則在微生物檢測領域的應用說明》(CNAS-CL01-A001,簡稱應用說明),在我國實驗室認可活動中使用最為廣泛。該文件是CNAS在不增加和減少對《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認可準則》的前提下,結合微生物檢測領域的特點,對準則所做的進一步說明。在進行實驗室認可評審時,同時使用該應用說明文件與《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認可準則》作為評審依據(jù)文件。
《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認可準則在微生物檢測領域的應用說明》最早于2006年發(fā)布使用,在實驗室認可活動中已具有廣泛的應用基礎。2013年, CNAS對該文件進行了第一次修訂。2018年,因ISO/IEC 17025的換版,應用說明修訂為2018版,但2018版文件僅在2013版的基礎上調整了結構和各條款分布,并未對說明的內容進行修訂。隨著時間的推移,相關法律法規(guī)陸續(xù)出臺、檢測方法不斷推陳出新[3-9],2018版中的部分條款已不適用目前微生物檢測的需要,CNAS對該文件進行了修訂,新版按照CNAS-CL01:2018的結構,根據(jù)檢測技術的新變化及實驗室體系運行的實際情況,對部分條款進行了增刪和調整。
新版的應用說明與舊版比較有哪些差異?實驗室在轉換新版的應用說明時應重點關注哪些條款?針對以上的問題,本文對新舊版之間的差異進行解析,幫助實驗室在認可過程中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該文件。
《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認可準則》修訂發(fā)布后,該標準在結構框架上進行了較大的調整,雖然2018版的應用說明文件在2013版的基礎上調整了結構和各條款分布,但仍有個別不適宜的條款分布。為了使申請/已獲認可的實驗室更好地了解CNAS的認可要求,滿足實驗室體系運行,本次修訂一方面調整了個別不適宜的條款號,另一方面對主要內容根據(jù)檢測技術的新變化及實驗室體系運行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調整,并優(yōu)化了部分的語句措辭,使之更加清晰易懂。
與舊版的應用說明相比,本次修訂分別在標準中的“4通用要求”,“6資源要求”和“7過程要求”新增了以下內容:
(1)在4.2保密性中,增加了關于實驗室活動過程中微生物菌種的客戶信息的保密規(guī)定。
(2)在6.2人員中,增加了對微生物授權簽字人的要求,以及增加了對抽樣人員和樣品接收人員的授權規(guī)定。
(3)在6.3 設施和環(huán)境條件中,一是根據(jù)工作實際需要,如果對環(huán)境有特殊要求,如避光,增加采取措施確保環(huán)境符合要求的規(guī)定。二是由于微生物的采樣環(huán)境可能對微生物的檢測結果有潛在的影響,增加了對永久控制之外的采樣場所的要求。
(4)在6.4設備中,增加內容涉及標準菌株和生物安全柜。本次修訂增加了標準菌株代數(shù)的規(guī)定,新增對標準菌株期間核查的建議[10-11]。另外,將生物安全柜視為對檢測結果有重要影響的儀器,增加對生物安全柜開展定期核查的要求,確保處于正常的使用狀態(tài)。
(5)在7.1 要求、標書和合同的評審中,新增在合同的評審中,實驗室應關注合同中約定的結果符合性判定規(guī)范或標準與檢測方法的一致性,包括所使用的抽樣方法。
(6)在7.8 結果報告中,新增實驗室需要作出規(guī)范或標準符合性聲明時的相關要求和規(guī)定。
因在CNAS發(fā)布的其他規(guī)則文件中已明確規(guī)范,此次修訂刪除了部分規(guī)定,包括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檢測方法的選擇、風險的識別、修正因子的使用、記錄的規(guī)范性、質量控制計劃的制定、報告的規(guī)范性等。具體刪除的內容參見表1。
本次修訂,對部分條款進行了修改和規(guī)范,對部分條款進行了進一步的細化,使其更具有操作性。變更的內容主要包括:
(1)修訂了范圍。明確規(guī)定微生物檢測領域包括采用傳統(tǒng)微生物學分析手段對待測樣品進行的定性分析和定量檢測[12-17]。修訂后的范圍描述更加簡潔和明確,且易于理解。
(2)修改了關于關鍵培養(yǎng)基驗收的依據(jù)標準。修訂后對食品微生物領域關鍵培養(yǎng)基[18]和試劑的技術性驗收,要求符合GB4789.28的規(guī)定。
(3)修改了微生物檢測方法查新要求,刪除了“至少每2個月”的查新要求,更改為“定期”的要求。其次,規(guī)范了關于微生物檢驗方法的確認依據(jù)。
(4)明確了關于測量不確定度的要求。對于微生物定性檢測方法,實驗室不需要對不確定度進行評定。對于定量(平板計數(shù)法)、半定量(MPN法)微生物檢測方法,實驗室應分別進行不確定性評估[19-21]。
(5)細化了關于確保結果有效性的要求。修訂后,對質量控制活動中的微生物定量檢測項目和定性檢測項目中所使用的質控樣品的要求和來源進行了細化[22]。
(6)細化了微生物實驗室的風險來源。
關注實驗室的保密性,在原有的4.2.2條款的基礎上,增加了4.2.1條款,規(guī)定實驗室在實施實驗室活動過程中所獲得的微生物物種信息、來源信息等均被視為專有信息,應予保密。如有需要將相關信息進行公開時,要求實驗室應事先通知客戶,并遵守相關國家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
本次修訂,對6.2人員條款進行了較多的調整,在對部分條款進行了刪除,一些條款的章節(jié)號進行調整的基礎上,增加了對微生物授權簽字人的新要求。
新版規(guī)定,授權簽字人應具有微生物或相關專業(yè)本科以上學歷,并符合CNAS-CL01-G001中6.2.2要求,其工作經歷應是相關領域微生物檢測工作經歷。這就要求授權簽字人為本科學歷時,應滿足5年及以上相關專業(yè)的工作經歷的要求,與修訂前相比,增加了2年的工作經歷要求。
同時,在實驗室管理層中,要求負責微生物領域技術活動的人員需具有本科以上學歷,所學專業(yè)需為微生物或與所從事檢測范圍密切相關的專業(yè)(以下簡稱微生物或相關專業(yè)),還需要有5年以上微生物檢測的工作經歷。
樣品的抽取是食品微生物檢測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在采集、運輸樣品過程以及保存樣品時出現(xiàn)操作不當,或者獲得的樣品不具有代表性,會導致實驗室的微生物檢測結果不準確且毫無意義。所以對抽樣人員的專業(yè)要求很高,在抽樣時不但要使樣品具有一致性和代表性,還要確保整個微生物檢驗過程不被污染,在無菌操作的條件下完成。因此,修訂版增加了抽樣時人員和環(huán)境2個方面的要求。在人員方面,新增6.2.6 微生物抽樣人員和樣品接收人員應被授權并能履行其工作職責,確保微生物抽樣人員的能力滿足要求。在環(huán)境和設施方面,新增6.3.5規(guī)定,要求必要時,對永久控制之外的采樣場所,應有措施保證滿足微生物樣品的采樣,同時要記錄環(huán)境條件和所采取的措施。
在實驗室中保存著滿足試驗需要的標準菌種/菌株(標準培養(yǎng)物)是開展微生物檢測的必要條件。標準菌株的使用不僅是某些檢測方法中規(guī)定使用,同時還應用于培養(yǎng)基(試劑)的驗收/質量控制、陽性和陰性對照、方法確認或驗證、人員培訓考核以及確保結果有效性等工作。首先,對于標準菌株,由于不同的菌株保藏機構、檢測實驗室的操作人員以及評審員對標準菌株代數(shù)的理解不同,在實際工作中各實驗室的代數(shù)規(guī)定不同,造成混亂。因此,本次修訂增加了標準菌株代數(shù)的規(guī)定,明確規(guī)定從菌種保藏中心獲得的干燥菌種可視為第0代。其次,更為關注標準菌株的管理,不僅要求實驗室詳細記錄菌種的學名、株名、來源、批號、傳代日期和數(shù)量。而且在保管過程中,凡傳代、使用、銷毀,均應清晰記錄,可追溯,并定期核對庫存數(shù)量。第三,新增對標準菌株期間核查的建議。建議需要時,標準菌株在使用期間應按計劃進行期間核查。
ISO/IEC17025:2017《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認可準則》與2005版準則相比,有一個重大變化就是明確提出:實驗室要基于風險的思維進行管理體系的策劃,同時要策劃并采取措施應對風險和機遇。全面認識并及時掌握實驗室活動中可能存在的風險,是有效地應對風險和機遇的基礎。根據(jù)認可準則中對實驗室應對風險和機遇的新要求,如何準確識別在微生物檢驗活動中的風險,通過有效措施應對風險和機遇,建立符合實驗室運行情況的程序和措施,提升管理體系的有效性,確保實驗室質量目標的實現(xiàn)。對于未知樣品的檢測,實驗室可通過分析樣品的來源、樣品的儲存環(huán)境和運輸路徑等,幫助識別和控制其生物危害程度。由于生物危害是微生物檢測實驗室主要風險之一[23-25],本次修訂明確要求實驗室充分識別生物危害所帶來的風險,這種風險可能來自于環(huán)境與相應生物安全等級的匹配性、人員操作的規(guī)范性、菌毒株的管理、設備的污染處理等方面,實驗室應有程序和措施規(guī)避該風險,并列明可能存在的危險因子清單。
新版相比于舊版有些變化明顯的要求,是需要實驗室在使用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根據(jù)條款具體要求,實驗室在實際檢測活動過程中需考慮人員、設施和環(huán)境條件、設備、外部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等是否滿足新版文件的要求。具體差異見表1。
表1 CNAS-CL01-A001《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認可準則在微生物檢測領域的應用說明》修訂對照表Table 1 CNAS-CL01-A001 “Guidance on the Application of Testing and Calibration Laboratory Competence Accreditation Criteria in the field of Microbiological Testing” revision comparison table
續(xù)表1
續(xù)表1
續(xù)表1
本次修訂前,CNAS就已向國內已認可的實驗室和擬申請認可的實驗室廣泛征求意見,確保修訂后的應用說明符合中國現(xiàn)狀,滿足微生物領域實驗室認可發(fā)展的需求。
綜上所述,本次修訂實質的內容變化不大,但在修訂過程中,結合了文件在使用過程中的反饋意見,并綜合考慮國內外對微生物檢測實驗室在環(huán)境、設備、生物安全等方面新的要求,對個別的條款進行了新增、刪除和變更。修訂后的應用說明文件更具專業(yè)性、合規(guī)性、適用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