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科技評價的內(nèi)涵、分類與方法辨析及完善策略…………………………………………………………………………………………………………………………………………………………賀德方,潘云濤 ( 1 ):1
一種基于圖表示學習的潛在顛覆性技術識別方法……………………………竇永香,開慶,王佳敏 ( 6 ):637
融合“科學-技術”知識關聯(lián)的高顛覆性專利預測方法…………………………梁鎮(zhèn)濤,毛進,李綱 ( 6 ):649
一種基于特征拼接、標簽遷移及深度學習組合的專利價值評估方法……………………………………………………………………………………………趙雪峰,胡瑾瑾,吳德林,吳偉偉,孫安東,趙濤 ( 6 ):663
數(shù)智驅動背景下產(chǎn)業(yè)競爭情報智慧服務的認知框架與實現(xiàn)邏輯……………………………………………………………………………………………………………………鄭榮,王曉宇,高志豪,雷亞欣 ( 7 ):761
多源數(shù)據(jù)環(huán)境下產(chǎn)業(yè)競爭情報智慧服務平臺構建研究——以“三元世界”和CPSS 理論為基礎…………………………………………………………………………………高志豪,鄭榮,魏明珠,雷亞欣 ( 7 ):775
多源數(shù)據(jù)驅動下產(chǎn)業(yè)競爭情報智慧服務機制研究——基于扎根理論的探索性分析………………………………………………………………………………………………鄭榮,魏明珠,王曉宇,陳玉 ( 7 ):790
數(shù)智賦能的科研創(chuàng)新——基于數(shù)智技術的創(chuàng)新輔助框架探析………………………………………………………………………………………………………………陸偉,馬永強,劉家偉,楊金慶,程齊凱 ( 9 ):1009
情報理論與方法
基于專利文獻的產(chǎn)學研潛在合作關系發(fā)現(xiàn)研究…………………………………方思越,陳芳,王學昭 ( 1 ):10
基于多元弱關系融合的科學突破主題早期識別研究…………劉亞輝,許海云,武華維,劉春江,王海燕 ( 1 ):19
引文擴散視角下論文學術影響力和社會影響力比較研究——以生物醫(yī)學為例………張靖雯,閔超 ( 1 ):31
科研團隊多樣性對學術顛覆性創(chuàng)新的影響研究——以人工智能領域為例……………唐旭麗,李信 ( 1 ):43
基于微信公眾號文章的失真健康信息識別方法比較與優(yōu)化……………………王雷,宋士杰,朱慶華 ( 2 ):127
仿真模擬方法:大數(shù)據(jù)時代圖情學科復雜場景的系統(tǒng)建?!S曉,吳江,賀超城,巴志超 ( 2 ):136
融合結構特性的語義增強式古籍句讀識別方法研究…………………李佩琪,王昊,任秋彤,范濤 ( 2 ):150
面向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知識生態(tài)系統(tǒng):融合、演化、協(xié)同與沖擊……………儲節(jié)旺,安怡然,李佳軒 ( 3 ):255
融合情報思維的科技發(fā)展態(tài)勢感知模式研究……………………………………王偉,楊建林,梁繼文 ( 3 ):268
基于引用評論加權的論文代表作遴選研究……………………………馬瑞敏,劉志芳,呂宇涵,馮玉梅 ( 3 ):279
基于歸因分析的引用模式挖掘及其實證研究……………………………………崔蘊學,王賢文,王勇臻 ( 4 ):381
詞匯位置功能視角下的交叉領域知識生長研究………………………操玉杰,王施運,毛進,李綱 ( 4 ):393
科學研究中跨學科研究模式與路徑挖掘——基于學者變換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代碼視角……………………………………………………………………………………………………吳小蘭,郭宇杰,蔣寧 ( 4 ):407
知識單元重組視角下的科學主題預測研究………………………………………梁繼文,楊建林,王偉 ( 5 ):511
參考文獻跨學科性與論文學術影響力的關系研究………………………………………劉嘉明,孫建軍 ( 5 ):525
論情報視角的誤導性信息研究……………………………………………………………………彭知輝 ( 5 ):537
面向效果的重大突發(fā)自然災害信息公開質量構架研究…………………………………劉冰,龍晨翔 ( 5 ):548
基于元胞自動機的跨地域科研協(xié)作知識交流模型及仿真分析………葉光輝,魏錦鈺,譚啟韜,夏立新 ( 6 ):681
學術引用視角下我國政府信息公開政策及其研究的互動關聯(lián)分析…………翟羽佳,許佳,梁藝瀟 ( 6 ):690
基于關聯(lián)重言的人文社科期刊評價量化模型探索……………………韓松濤,李潔,金佳麗,黃晨 ( 6 ):702
融合Word2Vec的半積累引用共詞網(wǎng)絡的領域主題演化研究………程秀峰,鄒晶晶,葉光輝,夏立新 ( 7 ):801
顛覆性技術的科學-技術-產(chǎn)業(yè)互動模式識別與分析………………………………………………………………………………………………………………許海云,王超,陳亮,徐碩,楊冠燦,朱禮軍 ( 7 ):816
面向戰(zhàn)略性新興產(chǎn)業(yè)政策制定的情報感知研究…………………………………………馬雨萌,王延飛 ( 8 ):883
基于學科分類和文本主題的科學基金項目與產(chǎn)出論文目標一致性識別研究……………………………………………………………………………………………黃穎,虞逸飛,鄭寅鑫,朱蕓暢,張琳 ( 8 ):893
科技前沿探測中的科技信息融合方法研究…………曾文,王海燕,陳峰,馬紅巖,金輝,王力 ( 8 ):906
卓越學者隱性知識體系建模與表示方法………………………………………劉萍,石湘,邢玉艷 ( 8 ):915
大學網(wǎng)絡聲譽的量化評價研究…………………………………………張洋,朱嘉麒,韋安喬,侯劍華 ( 8 ):926
基于知識結構突變的學科新興主題識別研究…………………………段慶鋒,陳紅,閆緒嫻,劉東霞 ( 9 ):1018
重大科學發(fā)現(xiàn)知識關聯(lián)方法構建與實證研究……………………………………………任曉亞,張志強 ( 9 ):1029
突發(fā)事件信息協(xié)同超網(wǎng)絡的構建方法研究……………………………張鑫蕊,張海濤,欒宇,張春龍 ( 9 ):1040
科學研究的顛覆性創(chuàng)新測度——相對顛覆性指數(shù)……………………………楊杰,鄧三鴻,王昊 ( 9 ):1052
技術團隊知識多樣性及其對創(chuàng)新績效的影響研究………………………………………石靜,孫建軍 ( 10 ):1139
面向特征挖掘的知識單元學科歸屬判定方法對比研究………………操玉杰,向榮榮,毛進,王施運 ( 10 ):1151
基于Altmetrics的睡美人文獻識別方法研究…………………向菲,陳華芳,沈桐,曹廣,劉艷 ( 10 ):1166
基于矩陣相似度的主題演化路徑判別研究……………………………黃菡,王曉光,何靜,王宏宇 ( 11 ):1265
基于Altmetrics的睡美人文獻特征與喚醒研究………………………向菲,曹廣,沈桐,陳華芳 ( 11 ):1276
基于作者和研究主題的科研機構名稱演化關系識別研究……………胡潛,吳茜,董寒宇,李靜 ( 11 ):1289
基于指數(shù)隨機圖模型的技術機會識別……………………………………………………………羅泰曄 ( 11 ):1300
頂尖學者研究動態(tài)對學科發(fā)展影響的研究……………………………………陶文倩,潘云濤,王海燕 ( 11 ):1309
大學專利可轉化性與發(fā)明人團隊特征的相關性研究…………………………李睿,羅雙,康心寓 ( 11 ):1321
基于弱信號的顛覆性技術早期識別研究………………………………………劉俊婉,龐博,徐碩 ( 12 ):1395
融合論文顛覆性與鞏固性的學者二元影響力測度…………楊杰,孔嘉,張藝煒,王昊,鄧三鴻 ( 12 ):1412
我國數(shù)據(jù)治理相關政策量化剖析:發(fā)展脈絡、政策主體、政策淵源與政策工具……………………………………………………………………………………………………………霍帆帆,霍朝光,馬海群 ( 12 ):1424
基金資助對杰出青年學者研究方向的影響…………陳雪怡,潘云濤,馬崢,張貴蘭,張柏禎,任倩 ( 12 ):1438
多學科交叉視角下國家安全情報體系構建研究…………………………………………王秉,徐方廷 ( 12 ):1448
情報技術與應用
自動迭代聚類數(shù)據(jù)集訓練的虛假信息識別方法………………………………張均勝,孫曉平,劉志輝 ( 1 ):59
Smap:基于文獻語義的學科知識圖景可視化…………………………張爽,劉非凡,羅雙玲,夏昊翔 ( 1 ):74
基于SAO的技術主題創(chuàng)新演化路徑識別及其可視化研究……………………劉春江,劉自強,方曙 ( 2 ):164
大數(shù)據(jù)下基于跨域多源信息融合的競爭對手識別模型研究——基于新能源汽車行業(yè)……………………………………………………………………………………………宋新平,陳夢夢,呂國棟,申彥 ( 2 ):176
基于機器學習模型的科技論文潛在“精品”識別研究…………………………胡澤文,任萍,崔靜靜 ( 2 ):189
HanNER:一個面向漢語古籍語料命名實體自動抽取的通用框架…………………………………………………………………………………………………………嚴承希,唐雪梅,楊浩,蘇祺,王軍 ( 2 ):203
基于全要素網(wǎng)絡構建的大規(guī)模政策知識關聯(lián)聚合研究………………………張維沖,王芳,趙洪 ( 3 ):289
基于層次觀點樹的社交媒體多維度觀點挖掘研究……………………習海旭,章成志,趙毅,田亮 ( 3 ):304
基于機器閱讀理解的古文事件抽取研究………………………………………喻雪寒,何琳,王獻琪 ( 3 ):316
基于元路徑的作者名稱協(xié)同消歧研究……………………………………………………………楊昭 ( 3 ):327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中引用科學論文的影響因素分析…任超,楊孟輝,李愷,楊冠燦,盧小賓 ( 3 ):341
基于超圖的在線社交網(wǎng)絡信息傳播模型研究………………沈旺,時倩如,王俊堯,李賀,梁世豪 ( 3 ):354
基于圖神經(jīng)網(wǎng)絡和粒子群算法的技術預測模型………………………連芷萱,王芳,康佳,袁暢 ( 4 ):420
基于文本量化分析的我國公共數(shù)據(jù)治理政策發(fā)展研究……周毅,陳必坤,馬江華,孫金洲,沈佳俊 ( 4 ):436
基于核心技術驅動的中國太陽能產(chǎn)業(yè)技術融合路徑及效應研究……劉立,蘇麗芳,樓旭明,成瀧 ( 4 ):453
基于評審意見的科技論文要點識別與利用……………………………陳翀,程子佳,王傳清,李蕾 ( 5 ):562
期刊h指數(shù)的集成預測研究……………………………………………………宋艷輝,傅綺媛,邱均平 ( 5 ):575
基于時序共詞網(wǎng)絡的社交平臺話題檢測與演化研究…………………………楊欣誼,王偉,朱恒民 ( 5 ):585
隱私擔心視角下移動社交媒體智能推薦用戶信息規(guī)避行為研究……王雪,查先進,梅瀟,嚴亞蘭 ( 5 ):598
基于融合策略的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網(wǎng)絡輿情多模態(tài)負面情感識別…………曾子明,孫守強,李青青 ( 5 ):611
基于改進BP神經(jīng)網(wǎng)絡和函數(shù)擬合的細胞生物學領域“睡美人”識別與典型應用探測……………………………………………………………………………………………………胡澤文,金昕悅,崔靜靜 ( 6 ):711
基于知識重構的詞人時空情感軌跡可視化研究——以辛棄疾為例………………………………………………………………………………………………張強,高勁松,龍家慶,楊曉燕,夏紅玉,蔣智慧 ( 6 ):729
基于圖卷積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古漢語分詞研究………………………………唐雪梅,蘇祺,王軍,楊浩 ( 6 ):740
科研數(shù)據(jù)共享中科研人員與共享中介期望收益分析與激勵策略仿真研究……………高曉寧,高明珠 ( 6 ):751
基于MDR的知識圖譜語義關系及表示標準化模型研究………………………袁滿,劉夢琪,牟夢寧 ( 7 ):832
人文科學研究成果的社會影響探析——以REF案例為樣本…………………曾粵亮,鄭漢,楊思洛 ( 7 ):842
政府科技新聞中科技成果轉化的主題識別與時空擴散分析………………………………………………………………………………………………………………王曰芬,王柳虹,巴志超,岑詠華,王琦 ( 8 ):939
學術文獻全文內(nèi)容中的方法實體細粒度抽取及演化分析研究………………章成志,謝雨欣,張恒 ( 8 ):952
基于RDF的語義知識超圖存儲研究……………………………………………宋雪雁,張偉民,張祥青 ( 8 ):967
基于偏差規(guī)則馬爾可夫模型的網(wǎng)絡輿情情感預測研究………………………史偉,薛廣聰,何紹義 ( 9 ):1065
什么導致突發(fā)事件應急決策失效?——情報視域下的組態(tài)分析………………………孫欽瑩,馬海群 ( 9 ):1078
隱私政策 “霸王條款” 特征及其作用機制的內(nèi)容分析…………………………………張明鑫,朱侯 ( 9 ):1092
融合語步和文本多特征的科技論文結構化摘要生成…………………………習海旭,何勝,黃純國 ( 10 ):1176
語義增強型全文本共詞網(wǎng)絡的構建與分析………………………………………………趙一鳴,尹嘉穎 ( 10 ):1187
基于專利文本挖掘的細粒度技術機會分析……………………………………吳柯燁,孫建軍,謝紫悅 ( 10 ):1199
融合動態(tài)研究偏好和社交信任的潛在科研合作者推薦研究…………………鐘元生,高成珍,朱文強 ( 11 ):1335
基于BERT詞嵌入的專利檢索策略研究…………………………………………周瀟,高雅倩,樊嘉逸 ( 11 ):1347
融合依存句法網(wǎng)絡和PageRank的檢索詞推薦方法研究………………………樓雯,馬昕鈺,蘇子龍 ( 11 ):1358
基于可解釋圖神經(jīng)網(wǎng)絡模型的社交媒體謠言識別研究………………………汪子航,言鵬韋,蔣卓人 ( 11 ):1369
影響不同子領域國際合作的距離因素相同嗎?——來自計算機科學學科的證據(jù)…………………………………………………………………………………………………………趙毅,章成志,習海旭 ( 12 ):1458
基于多模態(tài)Transformer的虛假新聞檢測研究……………………………………………王震宇,朱學芳 ( 12 ):1477
ChpoBERT:面向中文政策文本的預訓練模型……………………………………………………………………………………………………………沈思,陳猛,馮暑陽,許乾坤,劉江峰,王飛,王東波 ( 12 ):1487
計算人文下的古籍引書研究及全文本知識庫的構建………劉瀏,齊月,劉雛菲,李文祺,王東波 ( 12 ):1498
情報用戶與行為
信息搜索用戶的學習投入影響研究:基于Kolb學習風格與認知彈性理論………孫曉寧,季馥春,劉思琦 ( 1 ):90
用戶搜索路徑特征對信息搜索效果的影響研究——基于fsQCA的方法……………………………………………………………………………………………………………趙一鳴,李倩,邱雨蒙,陳憶金 ( 1 ):103
智慧圖書館在線聊天機器人使用行為影響因素及實證研究……王晰巍,羅然,劉宇桐,烏吉斯古楞 ( 2 ):217
面向用戶信息需求表達的信息問題空間構建研究………………………………………張瀟月,劉暢 ( 3 ):365
事實還是觀點?態(tài)度不一致信息搜尋的情境、動機和任務分析………………彭晗琦,王馨悅,劉暢 ( 5 ):623
多視角情感理論模型及其在信息行為領域應用拓展……………………………………張敏,張可 ( 9 ):1103
信息行為研究的情報賦能探索解析………………………………………………………………………………………………………………劉金亞,王馨悅,孟高慧,李雨佳,彭晗琦,宋筱璇,劉暢,王延飛 ( 10 ):1213
科研興趣空間挖掘與多任務推薦研究——基于異質信息網(wǎng)絡表示學習……崔鴻飛,馮子函,張靖雨 ( 10 ):1224
基于在線評論和管理回復一致性的用戶參與行為研究………………祝琳琳,李賀,沈旺,劉金承 ( 11 ):1382
情報學科發(fā)展與建設
以科技情報工作宗旨為導向的科技情報工作模型重構研究……………………………劉明月,楊建林 ( 1 ):113
我國高校信息管理院系大數(shù)據(jù)管理與應用專業(yè)聯(lián)合建設路徑分析…………葉光輝,曹高輝,夏立新 ( 2 ):231
我國情報學學科教材資源建設情況分析………………………………………梁繼文,王偉,楊建林 ( 2 ):241
“數(shù)智賦能” 及其背景下的情報思維培養(yǎng)………………………………………………申姝婧,楊建林 ( 4 ):465
適應新科技變革趨勢的科技政策學發(fā)展與前瞻…………………………………………曹玲靜,張志強 ( 7 ):857
中國情報學的研究范式:現(xiàn)狀與展望……………………………………………………李品,楊國立 ( 8 ):980
在學科發(fā)展轉型期看情報學核心競爭力建設…………………………謝黎,陳云偉,陸穎,夏冬 ( 9 ):1114
情報綜述與述評
學科主題探測與演化分析:多視角述評與展望…………………………………………岑詠華,王曰芬 ( 4 ):477
面向智能推薦的AI人機交互:研究熱點及未來機會……………王晰巍,烏吉斯古楞,劉宇桐,羅然 ( 4 ):495
可解釋信息推薦研究綜述……………………………………李偉卿,王偉軍,黃煒,田萌,張瑞 ( 7 ):870
弱信號識別研究綜述:尋找微弱的未來信號…………………韓盟,陳悅,王玉奇,宋凱,王康 ( 8 ):996
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下失真健康信息研究進展……朱慶華,陳瓊,陸冬梅,王雷,宋士杰,趙宇翔,趙月華 ( 9 ):1125
技術機會發(fā)現(xiàn)領域專利挖掘方法研究述評……………………………韋婷婷,馮丹鈺,宋世領,張建桃 ( 10 ):1238
專利技術互補性研究綜述:概念、測度及應用…………………………………張金柱,施佳璐,章成志 ( 10 ):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