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環(huán)(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405)
肝癌在中醫(yī)學中歸屬于“癥瘕、積證”等范疇,是中國最常見的癌癥之一,絕大部分肝癌患者確診時已到中晚期,臨床治療以手術及介入為主,使用靶向藥物也是重要的治療手段,瑞戈非尼是一種口服多靶點酪氨酸激酶抑制劑[1],治療肝癌療效顯著,但該藥的不良反應較多,有高血壓、手足綜合征、口腔黏膜炎、肝功能損害等[2],其中,以手足綜合征最常見[3],手足綜合征主要發(fā)生在重復壓力或摩擦的皮膚表面,如手掌、腳底,臨床表現(xiàn)有疼痛、發(fā)紅、扁平水皰、角化過度、水皰、感染等,因此肝癌患者在服用靶向藥物抗癌過程中,醫(yī)護人員需要嚴密觀察,針對患者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給予及時干預,以提高患者進行靶向治療的依從性,避免中斷治療,保證藥效。中醫(yī)護理技術經過不斷的發(fā)展,在臨床得到廣泛的應用。我院作為一個三級甲等教學中醫(yī)院,亦大力提倡在臨床中使用中醫(yī)護理技術緩解患者的癥狀。2022年7月,我科收治了一例因口服瑞戈非尼出現(xiàn)嚴重手足皮膚反應伴疼痛及不寐的患者,經過辨證,我科先后通過耳穴壓豆、穴位貼敷、中藥外敷、耳部全息刮痧、雷火灸、辨證施膳等多項中醫(yī)治療方法,有效緩解了患者的癥狀,現(xiàn)報告如下。
江某某,男,72歲,原籍出生,無煙酒不良史;適齡婚育,育有一子,家庭和睦,平素妻子合住,性情偏激,有醫(yī)保,享受退休職工待遇,否認食物及藥物過敏,發(fā)病節(jié)氣:立夏,因“確診肝癌3月余”于2022年7月7日入院,患者2022-03-20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納差、腹脹,進食油膩食物、飽餐后癥狀明顯,遂于2022-3-19至中山市陳星海醫(yī)院就診,查肝膽胰脾彩超:肝內多發(fā)實性占位(最大約84mm×58mm)。上腹部CT平掃+增強:考慮肝臟左外葉肝細胞癌合并肝內多發(fā)轉移子灶,門脈左支受壓變窄及伴癌栓形成。于2022-04-07、2022-05-08在我院行TACE術,術程順利,術后恢復良好。2022-5-5復查CT示:考慮雙肺多發(fā)轉移瘤,左側胸膜轉移,累及第7后肋。遂于2022-04-15、2022-05-06予賽帕利單抗240mg vd、2022-5-27予賽帕利單抗240mg vd d1+瑞戈非尼120mg qd抗腫瘤治療,于2022-6-21開始予口服瑞戈非尼靶向治療,每天1粒,每粒160mg,既往“大三陽”病史10余年,未經系統(tǒng)診療,未服用藥物?;颊吣壳盁o傳染性?,F(xiàn)為進一步診療,來我院門診就診,門診擬“肝惡性腫瘤”收入院。入院癥見:入院后患者生命體征平穩(wěn),T:36.5℃,P:81次/分,R:20次/分,BP:134/83mmHg,神志清,精神可,訴口服瑞戈非尼19天后雙手、雙足開始出現(xiàn)手足皮膚反應,現(xiàn)雙手、雙足見散在不對稱性淡紅色斑塊、水皰、部分水皰破損潰爛,見圖1,疼痛難忍,數(shù)字疼痛評分(NRS)評分7分;左胸肋疼痛,NRS評分4分,夜間為主;偶有飽餐后腹脹,納眠差,二便可。入院后患者的中醫(yī)診斷:肝癌(肝腎虧虛,脾虛濕瘀),西醫(yī)診斷:肝惡性腫瘤。入院后完善各項檢查,胸腹盆腔CT結果回報:肝左外葉原發(fā)性肝癌、右肺尖鈣化灶,雙下肢靜脈彩超結果回報:左下肢淺靜脈曲張,雙下肢動脈彩超結果回報:雙下肢動脈輕度硬化伴小斑塊形成,無痛胃鏡結果顯示:胃潰瘍,抽血結果甲胎蛋白28243ng/mL,癌胚抗原2.22ng/mL,糖類抗原12527.24U/mL,C-反應蛋白68.8mg/L,白蛋白29.9g/L,降鈣素原0.62ng/ml。入院后西醫(yī)予恩替卡韋分散片抗病毒,塞來昔布膠囊口服、雙柏散外敷止痛,注射用還原型谷胱甘肽護肝,日達仙、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增強免疫,人血白蛋白補充白蛋白,百多邦外涂雙手足皮膚潰爛處。中醫(yī)以健脾益氣、疏肝解郁為法,斑蝥酸鈉注射液以攻毒散結,活血逐瘀;康萊特注射液益氣養(yǎng)陰,消癥散結;??屏勘碓u估:NRS疼痛評分:7分,BI指數(shù)自理評分:80分(無需依賴),匹茲堡睡眠指數(shù)量表評分:17分(睡眠質量很差),易醒,醒后疲乏感,夜尿3-4次每晚。中醫(yī)護理評估:望診:精神疲倦,面色晦暗,皮膚黃染,體型正常,皮膚未見蜘蛛痣,雙手見肝掌,關節(jié)附近處見脫皮,角化過度;雙足見脫皮,角化過度,水皰破潰后新的表皮生長,舌淡紅,苔黃膩,中間有裂紋,邊有齒痕,舌底絡脈迂曲,唇少華,小便色黃;大便正常。聞診:言語清晰,呼吸正常,無咳嗽、呃逆、哮鳴、呻吟等異常聲音等,未聞及特殊氣味。問診:無發(fā)熱畏寒,出汗多,晚上明顯,腰膝酸軟,夜尿頻,大便正常,納差,一日三餐,一餐半碗米飯,進餐量較前減少一半,偏好甜食,右上腹部間歇性疼痛,無耳聾耳鳴,少許口干口苦,睡眠差,易醒,夜間連續(xù)睡眠僅1-2h,醒后疲乏感,男性,性情易怒。切診:脈弦滑,腹有結塊。八綱辨證:陰陽:問診口干口苦、望診舌淡紅、苔黃膩,屬陽證;表里:病位在肝、有腹痛結塊、致氣機不暢,屬里證;寒熱:小便頻、色黃、苔黃膩,屬熱證;虛實:腹痛結塊屬實證、腰膝酸軟、汗出較多且舌邊齒痕屬虛證,辨為虛實夾雜,本虛標實之證?;颊哂?022年7月16日順利治愈出院。
圖1 患者手足皮膚
2.1 皮膚完整性受損 與口服靶向藥物內營衛(wèi)紊亂、外三邪侵襲有關?;颊咭虿∏樾枰岳^續(xù)口服瑞戈非尼靶向藥治療,如何幫助患者有效干預口服靶向藥后手足皮膚反應是護理的難點。①常規(guī)護理:責任護士指導患者衣物選用純棉柔軟的材料,臥床休息時抬高上、下肢各30度,以促進肢體靜脈回流,保持皮膚清潔干燥,指甲平短,以防抓破皮膚,引起繼發(fā)性感染。穿寬松有襯墊的鞋子,避免日常摩擦雙手雙足皮膚。遵醫(yī)囑予尿素乳膏涂抹于洗凈的患處,并輕輕抹勻以促進吸收,8小時1次,予莫匹羅星軟膏(百多邦)外涂雙手、雙足皮損處,用消毒的剪刀剪去手足脫皮掀起的部分。②??谱o理:指導患者每天20:00-20:20傾聽五音中的角調音樂,如《胡笳十八拍》、《平陽落雁》、《梅花三弄》、《春風得意》、《江南絲竹夜》等疏肝理氣、解郁助眠。按醫(yī)囑予耳穴壓豆治療,取穴:脾、胃、肝、腎、內分泌、耳尖,每天按壓3次,每次按壓30次,隔天1次,以調節(jié)臟腑功能。③服藥護理:囑患者口服瑞戈菲尼片時與食物同服,食物宜低脂食物。④飲食護理:飲食上注意避免進食辛辣、腥發(fā)、刺激性的食物。輔以化痰利濕的食品,如白蘿卜、蓮子、薏苡仁、赤小豆等。忌大溫大熱之品。食療方:赤小豆薏苡仁粥。經過干預,患者入科第5天,雙手雙足皮膚全部已結痂愈合,未見水皰和脫皮。
2.2 疼痛 與水飲凌肺,肺氣失宣有關。按醫(yī)囑予本院自制中成藥五味雙柏散中藥外敷,五味雙柏散主要成分為大黃、側柏葉、黃柏、薄荷、澤蘭等,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4],藥物現(xiàn)用現(xiàn)配,使用時將雙柏散粉劑用溫水調和,佐以蜂蜜,調制成直徑15cm、厚約2mm的圓餅狀,將藥物直接外敷在患者的胸肋部,每天一次,每次4小時。責任護士指導患者行六字訣(噓字)呼吸吐納訓練[5],六字訣與五臟相應,分屬五行,(噓字功)與肝臟相應,不但可以舒肝平肝氣,而且可通過發(fā)音吐字對胸腹腔進行規(guī)律的按摩,以祛邪安臟、行氣活血,從而改善血液循環(huán),提高運動耐量,進而緩解腹部疼痛[6],頻率為每日3次,早、中、晚各一次,每次5-10分鐘,呼吸訓練時采取坐位或站立位進行。肝屬木而性喜條達,主疏泄,為藏血之臟,五色中,肝對應青色,因此指導患者飲食上宜疏肝理氣之品,如柴胡燉瘦肉,可進食綠色蔬菜、蘿卜、山楂、蓮藕、金銀花、菊花、合歡花等。7月8日晚上患者出現(xiàn)爆發(fā)性疼痛,疼痛評分為9分,無法忍受,按醫(yī)囑予口服精神I類藥物氨酚羥考酮止痛,口服藥物30分鐘后評估患者疼痛評分為7分,疼痛效果控制不佳,經過循證后按醫(yī)囑采用腕踝針鎮(zhèn)痛[7],腕踝針鎮(zhèn)痛頻率:術后第2天每日1次,連續(xù)針刺3次后改為隔日1次,每次1小時,選擇右下2、3區(qū)為主要針刺區(qū)域。中醫(yī)認為,不通則痛,通則不痛,腕踝針是通過刺激皮部,調整相應經絡和臟腑的功能,促使氣血運行通暢[8],達到止痛效果。治療后第6天患者NRS評分最高為3分,患者訴可以忍受,未出現(xiàn)爆發(fā)痛,疼痛發(fā)作時無規(guī)律,無誘發(fā)因素,無伴隨癥狀,效果滿意。
2.3 不寐 與腎陽虧虛,陽不入陰有關?;颊咭蛞鼓蝾l繁,加上疼痛,影響睡眠。護理上予保持病房安靜舒適,光線柔和,溫濕度適宜,避免噪音刺激,護理人員夜間查房及操作動作宜輕。按醫(yī)囑予耳部銅砭全息刮痧,雙耳交替刮拭,隔天一次,該操作在白天進行,耳部全息刮痧是通過虎符銅砭沾取少許刮痧油在耳部穴位自下而上、由外向內、由前到后進行刮拭,刮拭部位:全耳部,以肝、腎、脾、心、三焦、角窩上、尿道、輸尿管為重點穴。據(jù)研究,耳部全息銅砭刮痧療法結合了銅砭刮痧和耳穴貼壓療法的雙重作用,借鑒黃銅刮痧增強“氣”的深度滲透以及穿透力,產生抗炎和免疫保護作用;同時刺激耳穴達到疏通經絡、養(yǎng)心安神的效果[9]。在耳部刮痧的第2天,按醫(yī)囑予雷火灸治療,雷火灸治療與耳部全息刮痧間隔治療,同樣為隔天1次,方案:罩位+帶腧穴(氣海、關元、腎俞、肝俞、上髎、下髎穴),手法:平補平瀉行溫灸,雷火灸藥力峻、火力猛、滲透力強、灸療面廣,其燃燒產生的輻射能量滲透到深部組織,達到溫腎固陽、改善膀胱氣化功能、升調氣機等功效[10]。指導患者行經絡拍打操,見圖2,每日一次;擇時:申時(15:00-17:00足太陽膀胱經當令),原則:先陽經后陰經。經絡拍打操通過刺激體表特定經絡和穴位反射[11],引導、激發(fā)“經氣”,對臟腑功能產生影響,以達到陰陽平衡、臟腑協(xié)調、促進睡眠的目的[12]。針對患者腎陽虧虛給予相應的飲食指導,腎陽為一身之元陽,肝火得清,則能吸引陽氣入陰,指導患者食用養(yǎng)心安神、滋補腎陽之品,如百合棗仁燉瘦肉、核桃枸杞煲雞蛋,適當進食韭菜、黑豆、黑芝麻等。經過積極的干預,患者的匹茲堡睡眠指數(shù)量表評分由17分(睡眠質量很差)降為8分(睡眠質量還行)。
圖2 經絡拍打操順序
2.4 納差 與脾氣虛弱、胃氣上逆有關。護理上給予保持病房整潔,光線色調柔和,無異味刺激。指導患者選擇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山藥、小米、百合等,指導患者少食多餐。協(xié)助患者以淡鹽水或漱口水漱口,保持其口腔清潔。指導患者采用放松術,如聆聽舒緩的音樂、做漸進式的肌肉放松等。按醫(yī)囑采用本科自制穴位貼敷方(醒胃方)在患者的足三里、三陰交、中腕、關元穴位進行貼敷,以調理脾胃。經過調理,患者胃納情況較前好轉,每餐從能吃半碗飯變成1碗飯,飽食后未訴腹脹。
指導患者避風寒,慎起居,早睡早起,規(guī)律服藥,勿擅自增減藥量,晨起每天一次行經絡拍打操,定期門診復查肝功能及血常規(guī)。飲食宜食用補益肝腎之品,如核桃、枸杞、木耳、圓肉、黑芝麻等,適當進食健脾祛濕化瘀之品,如山藥、陳皮、玫瑰花、金桔餅、佛手、茯苓等,推薦食療方:蓮子百合紅棗桂圓湯、海參陳皮粥、玉參燜鴨、赤小豆薏苡仁粥。
該患者入院時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本病辨病屬“肝癌病”范疇,辨證為“肝郁脾虛”,緣患者平素情志不調,肝氣郁結,木盛乘土[13],致脾氣虧虛,健運失常,脾胃運化受納水谷功能受損,胃氣上逆故納差,進食后腹脹,痰瘀凝結日久變生積塊,口服靶向藥物治療導致患者機體氣機運行紊亂、血氣不足,進而經脈受阻,溫煦之氣、榮養(yǎng)之血無法潤澤皮膚,而毒邪經久沉積,進而損傷皮膚,使之干燥、脫皮;水飲凌肺,肺失宣降,故左側胸脅部疼痛。通過對本例患者的護理過程中,不斷發(fā)掘中醫(yī)護理技術新手段,在循證護理的基礎上結合中醫(yī)辨證思維,解決患者手足皮膚綜合征、疼痛及不寐的護理問題,為中醫(yī)適宜技術的臨床應用提供更多的依據(jù),但本個案選擇的中醫(yī)護理技術有耳穴壓豆、穴位貼敷、五音療法、腕踝針、雷火灸及耳部刮痧等多種中醫(yī)護理技術,療效雖然得到肯定,但是技術項目較多,今后仍需積極探討具有針對性、能較好解決病人問題的干預技術,古人云:“善醫(yī)者先醫(yī)其心,而后醫(yī)其身”,在做好患者病情觀察與護理的同時,也需要兼顧情志護理,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以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