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鄧越
外婆愛織毛衣,尤其愛給我織毛衣。
外婆織毛衣的姿勢很漂亮。她總喜歡在陽光燦爛的午后坐到陽臺上,拿出她的“百寶箱”,戴上老花鏡,揪出一根線頭,隨手把一捆玫紅色的毛線散落在腳邊,然后,嫻熟地拿起一根長針,小心翼翼地捏著線頭從右側(cè)穿過,在針上打個結(jié),緊接著,又拿出一根針,纏上線,一上一下,一繞一挑……織起了毛衣。午后,金色的陽光在外婆的周圍灑下柔和、溫暖的光圈,那個畫面,無比美好。
外婆手巧,給我織的毛衣沒有一件是相同的,但件件都很溫暖。我曾問過她為什么每次織的毛衣都那么溫暖,她笑著拍拍我的肩說:“因為在陽光下,毛衣吸收了陽光的精華!”
我聞了聞衣袖道:“真的!有一股陽光的味道,香香的,很溫暖!”
歲月流逝,外婆的年紀漸漸大了,眼睛花了,手也抖了,于是織毛衣的活兒便傳到了媽媽的手上。對此略有天賦的媽媽從最開始的笨手笨腳到后來的技術(shù)熟練只用了半年。
這一年的冬天,媽媽為我織了第一件毛衣。一拿到毛衣,我就快速套上,轉(zhuǎn)身對外婆說:“媽媽的技術(shù)真好!”外婆笑而不答。那一刻,我想,要是自己也能為外婆和媽媽織一件毛衣,那該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p>
前年暑假,我參加了一個縫制衣服的活動,沒想到我做的衣服得到了老師的認可和夸獎。回家后,我自告奮勇道:“今年,我?guī)湍銈兛椧患掳?!”外婆和媽媽點頭說好。于是,我像外婆一樣穿針引線,纏線,拉線,挑線,收線……可是不一會兒,線就纏在了一起,針也開始打起架來。
好不容易解開了線,沒織多久,不是漏針就是織錯針,無奈,我只好重來。
與針線經(jīng)過幾番決斗,我終于掌握了織毛衣的技巧。半年后,我織出了兩件不怎么好看的單色毛衣。當我緊張地把毛衣遞給外婆和媽媽時,我卻從她們的眼中看到了驚喜。
那一刻,我才明白:陽光的味道就是愛的味道。外婆和媽媽把那些不曾說出來的關(guān)懷和愛都用針線織在毛衣里了,溫暖了我一年又一年。
【福建建甌市第一中學七·4班】
◆點評
習作取材生活,細節(jié)傳神,結(jié)構(gòu)緊湊,情感細膩。開頭先用一系列動詞細致刻畫了外婆織毛衣的溫馨場面,將外婆對“我”的疼愛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而對自己織毛衣的情景則用了一抑再抑的寫法,前后形成對比,突出表現(xiàn)了“我”在織毛衣這件事情上的轉(zhuǎn)變,情感由此得到升華。
小作者用“織毛衣”架起了三代人的情感橋梁,完成了一篇滿載“溫暖”的習作。
(吳瑞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