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曉燕[嘉峪關絲路(長城)文化研究院]
供圖/視覺中國
“傳郵萬里,國脈所系”,郵政在國家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方寸之間的郵票,不僅是國家的郵資憑證,更反映了國家重大政治、經濟、文化活動和社會各個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內容,可以說是一個國家歷史發(fā)展進程和經濟、社會、文化發(fā)展進步的百科全書。
在我國眾多郵票類型中,“長城”系列郵票備受大眾關注和喜愛。而作為長城文化的重要標志地,有“天下第一雄關”美譽的嘉峪關,因其重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地位成為長城郵票史中絢麗而璀璨的一篇。
“驛使圖”壁畫磚 甘肅省博物館藏
《驛使圖》為郵票圖案的J85小型張紀念郵票
郵驛是中國傳統通信組織形式,現代郵政的前身之一。嘉峪關魏晉墓出土的彩繪“驛使圖”壁畫磚,客觀真實地記錄了距今1700多年前這一地區(qū)的郵驛情形,被認為是我國發(fā)現最早的古代郵驛的形象資料,同時也表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郵驛的國家之一。
《驛使圖》畫面上,驛使頭戴黑帽,身著短衫,足蹬長靴,左手舉牘,右手持韁,策馬疾馳。也許是軍情緊急,也許是信息重要,也許是怕路遠天黑,驛馬四蹄騰空,飛速向前。由于速度太快,以至于連馬尾也飄了起來,而信使則穩(wěn)坐馬背,使得整幅畫面動中有靜,巧妙地反襯出驛馬速度的迅捷與信使業(yè)務的熟練。最耐人尋味的是,驛使的五官中獨獨缺少了嘴。難道是畫工忘記了嗎?擁有如此嫻熟技法的畫工會出現這樣的小小失誤嗎?這也許正是此畫的精妙之處:驛使從事的是何等重要而又保密的職業(yè),那么畫工不畫嘴的用意也就不言而喻了,同時也傳遞了“云中誰寄錦書來”的美好寓意。這種寫意手法,對后世中國的繪畫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
1982年8月25日,為紀念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隆重召開,國家郵電部專門發(fā)行了以《驛使圖》為郵票圖案的J85小型張紀念郵票。票圖古樸、典雅,契合紀念主題。從J85小型張開始,《驛使圖》自此踏上了中國郵政“形象大使”的道路。1994年,原國家郵政儲匯局發(fā)行首款儲蓄綠卡,卡面圖案選用了文化底蘊深厚的《驛使圖》,生動體現了中國郵政的歷史淵源和信息傳遞特色。這款儲蓄卡此后一直再版,不僅成為中國網絡覆蓋面最廣的金融借記卡,而且走出國門,流通海外,進一步向世界展示《驛使圖》的古典美。
雄偉壯觀的萬里長城,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和象征,被譽為“中華之魂”。我國眾多郵票中,“長城”系列郵票是備受大眾關注和喜愛的一種類型。
1979年,正值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中華大地,我國的郵票發(fā)行也迎來了一個嶄新的局面。那一年全年共發(fā)行JT郵票27套89枚,其中6月25日發(fā)行了1枚編號為T-38的《萬里長城》小型張郵票,其底圖左上角上清晰地展示了嘉峪關城樓,這是最早出現在郵票上的嘉峪關形象。嘉峪關城樓靜靜矗立在方寸之上,背后為巍峨的大山?!耙黄鲁侨f仞山”的地理位置盡顯其間。大概是這枚郵票太受歡迎,于1979年8月25日發(fā)行的J41《里喬內第31屆國際郵票博覽會》加字小型張郵票便是在T-38小型張的基礎上加印“里喬內第31屆國際郵票博覽會·1979年”字樣而成。這是我國第一枚加字小型張郵票。
1996年9月發(fā)行的編號為1996-22的《鐵路建設》郵票
嘉峪關的形象不僅與長城一起出現在郵票上,還曾與蘭新鐵路一起展現祖國發(fā)展建設的輝煌成就。1995年,國家郵電部計劃發(fā)行一套展示蘭新鐵路復線沿途景觀的郵票,郵票設計師李印清來到嘉峪關考察,當時原嘉峪關郵政局副局長劉松平提議加入嘉峪關關城的形象。經過之后的多次考察,最終在龜蓋山方向拍攝到一幅遠處嘉峪關關城巍然屹立,蘭新鐵路復線火車疾馳而過,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壯觀圖景。這幅照片之后出現在1996年9月發(fā)行,編號為1996-22的《鐵路建設》郵票上。由于票面所限,背景圖案上的嘉峪關全景畫面比較小,但“天下第一雄關”的雄渾壯麗讓人印象深刻。嘉峪關能夠出現在蘭新交通主線郵票的票面上,足見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1979年6月25日發(fā)行的T-38《萬里長城》小型張
1997年,國家郵電部發(fā)行的編號為普-29的《萬里長城(嘉峪關)》普通郵票
1997年,國家郵電部發(fā)行了編號為普-29的《萬里長城》普通郵票。在這組郵票中,以嘉峪關為主題的一枚成為壓軸之作,備受關注。這枚郵票的圖面為嘉峪關關城的柔遠樓和嘉峪關樓,面值為50元,這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發(fā)行面值最高的一枚普通郵票。嘉峪關關城的形象再次出現在了國家名片上。
2012年8月1日,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發(fā)行的《絲綢之路》特種郵票
2012年9月27日,香港特別行政區(qū)郵政署發(fā)行的《中國世界遺產系列第一號:萬里長城》小型張
漫漫絲路,文化遺產眾多。嘉峪關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關口,它的一切都與絲綢之路緊密相關。2012年8月1日,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發(fā)行《絲綢之路》特種郵票。票面圖案精選絲綢之路中國段極具代表性的遺跡和文物,嘉峪關作為絲綢之路上重要的文化遺產和不可或缺的元素,再次出現在《絲綢之路》小型張郵票的背景圖上。
2016年8月20日,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發(fā)行的《長城》特種郵票第九枚——絲路古道
嘉峪關的形象不僅多次出現在內地發(fā)行的郵票上,還曾登上過香港發(fā)行的郵票。2012年9月27日,香港特別行政區(qū)郵政署發(fā)行《中國世界遺產系列第一號:萬里長城》小型張郵票,此為全新推出的中國世界遺產系列票之一。小型張以多角度展現萬里長城雄奇險要的氣勢,上方所見夕陽下的嘉峪關雄偉壯觀,足見嘉峪關作為古絲綢之路交通樞紐和邊防重地的獨特歷史意義。
2016年是《長城保護條例》頒布10周年。為了表示紀念,2016年8月20日,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發(fā)行《長城》特種郵票,其中第九枚“絲路古道”畫面左上方就是嘉峪關的全景,光化樓、柔遠樓、嘉峪關樓從東往西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構成嘉峪關獨特的形象標志,與遠處的層疊起伏的山巒、崎嶇悠長的古道,一同構成一幅壯美的絲路畫卷。嘉峪關再次登上國家名片,充分顯示出這座雄關古隘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及其重要的社會影響力。
2017年5月14日至5月15日,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中國郵政特別發(fā)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紀念郵票一套1枚,郵票面值為1.20元。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紀念郵票以論壇標識為主體,畫面中水紋元素代表了財富和海上絲綢之路,祥云代表了陸上絲綢之路,體現了水利萬物和包容、圓融的思想。郵票下方的城市剪影結合了古代文明遺址與現代建筑,展示了北京天壇和國家體育場、甘肅嘉峪關、新疆蘇公塔、福建東西塔、廣西文昌塔、上海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和外灘、廣州塔,反映了全國各地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體現了中國愿與沿線國家一道,攜手共建“一帶一路”,從而實現和平、發(fā)展與繁榮的共同愿景。郵票上的嘉峪關圖案十分醒目,充分說明了萬里長城作為中華民族象征的重要意義。
2017年5月14日發(fā)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紀念郵票
1991年8月12日,多米尼加共和國發(fā)行的《秦始皇與嘉峪關》圖案郵票
享譽世界的嘉峪關不僅出現在國內發(fā)行的郵票上,還曾走出國門,出現在外國郵票上,成為世界名片。
1991年8月12日,西印度群島島國多米尼加共和國發(fā)行了一套紀念世界建筑的郵票,其中一枚小型張展現的就是中國長城中的嘉峪關。郵票面值6美元,主圖是秦始皇和柔遠樓。從中可以看出,在多米尼加人的心里,中國的秦始皇和萬里長城是中國留給世界的標志性符號。該枚郵票在眾多長城關隘里獨獨選中了嘉峪關,可見嘉峪關的重要地位。
作為長城名關,嘉峪關不止一次出現在國外的郵票上。2005年,為紀念中國與阿富汗建交50周年,中國國家郵政局郵票印制局在北京為阿富汗郵政印制了一枚紀念兩國建交50周年的小型張,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半個多世紀以來印制的首枚以絲綢為材料的郵票。郵票所用的絲綢來自古代絲綢原產地的浙江省湖州市。郵票的左邊是中國國旗和嘉峪關長城的圖案,右邊是阿富汗國旗和古城堡圖案,下方是嘉峪關關城的圖樣。小型張的上方和下方分別用普什圖文、中文和英文印著“中華人民共和國——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建交50周年”和“絲綢之路”字樣;小型張的四角飾有中國漢代圖案,背景是兩峰相向而行的駱駝。郵票圖案由阿富汗設計,選材和印刷由中國外交部集郵協會策劃和組織實施。郵票面值為150阿富汗尼,僅在阿富汗發(fā)行。當年4月,兩國領導人共同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為這枚郵票揭幕。在中國與阿富汗建交50周年之際,這套郵票把古“絲綢之路”上兩個文明古國的縮影匯聚在方寸之間。
嚴關百尺界天西,萬里征人駐馬蹄。2022年是嘉峪關建關650周年。650年,在歷史的長河中并不算漫長,但對于嘉峪關和嘉峪關腳下的守關人來說,卻是一個里程碑式的歲月航標。從首筑土城到閉關絕貢,從使者相望到北漠塵清,嘉峪關經歷了血與火的熔煉,見證了團結與友愛的珍貴,寄托了太多的民族情感,也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博大胸懷和頑強意志。
2022年,在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七屆理事會會長楊利民的指導和幫助下,嘉峪關絲路(長城)文化研究院副院長胡楊及其團隊設計制作了《紀念嘉峪關建關650周年紀念郵冊》。郵冊在原先2005年中國郵政發(fā)行的長城主圖個性化服務郵票的旁邊分別配有24張從不同角度拍攝的嘉峪關關城及南北兩翼長城的照片,同時,郵冊內附有2012年8月發(fā)行的《絲綢之路》小型張2012-49,2016年8月中國集郵總公司發(fā)行的《長城》特種郵票2016-22T,《玄奘》特種郵票2016-24(2-1)“西行求法”、(2-2)“東歸譯經”,2017年發(fā)行的《張騫》特種郵票2017-24(2-1)“鑿空西域”、(2-2)“開辟絲路”。郵冊內容充分體現了“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作為邊陲鎖鑰、絲路名關的特殊寓意。
紀念中國與阿富汗建交50周年的小型張
巍巍雄關六百載,威懸中外耀中華?!班]覽”嘉峪關,如同飽覽一部厚重多彩的史書。650年來,嘉峪關始終在戈壁大漠的獵獵朔風中矗立著、等待著,等有緣的你來“郵覽”“游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