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忠蓮
寫作誤區(qū)
寫作文的時候,老師總是強調(diào)“真情實感”,因為只有真情實感,才能打動人心。但部分同學卻誤把“真情實感”理解為“真實事件”,甚至是“完全真實的事件”,這就可能會把真實生活中一些不太適合作為素材的事件不加修飾地“照搬”到作文中來,導致整篇作文情緒低落、視野狹窄。
文題亮相
請以“年味兒”為題,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要求:(1)用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分享自己的過年經(jīng)歷;(2)立意自定,角度自選;(3)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4)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失誤作文
年味兒
“往那邊一點,對對對,就是這樣,不錯不錯?!蔽覐奶葑由媳南聛恚@一對火紅的燈籠充滿喜慶,照亮了家中滿滿的年味兒。①
“剪”年味兒
“咔嚓,咔嚓,”剪刀在奶奶手中仿佛有了魂,一折,一疊,一歪,一剪,一張大紅紙就變成了一件藝術(shù)品。我盯著奶奶的手,又好奇又興奮外加無比激動——我也要像奶奶一樣,做一名剪紙大師!
我有樣學樣,左手捏著紅紙,右手攥著剪刀,模仿奶奶的動作,笨拙地將紙疊一次,摁了又摁,折出一道深深的痕,再用剪刀順著這條痕剪了下去,一不小心,剪刀就偏離了原本的軌跡。為什么剪刀和我的手總是這么不合拍呢?我心虛地望向奶奶,卻發(fā)現(xiàn)奶奶正專心致志地完成那張剪紙……②
我小心翼翼地把大紅窗花貼在明亮的窗玻璃上,暗淡的客廳好像突然被大紅燈籠照亮了,家里洋溢著紅紅火火的年味兒。
“煎”年味兒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這是屋外爆竹的聲音,也是屋內(nèi)媽媽煎豆腐的聲音,光是這帶著香味兒的煎炸聲,就足以讓人垂涎三尺了。這可是媽媽的一道拿手好菜,每到新年,媽媽必定會做,而我每次都恨不得吃得滿嘴流油。煎豆腐終于出鍋啦!色香味俱全,我迫不及待地率先品嘗,雖然入口即化,但豆腐的香味兒卻回蕩在口腔,那是一種既上頭又上心的味道。③
煎豆腐煎得一屋子香,熱鬧的氣息飄了滿滿一座城,這味道,夠人回味一整年。
“撿”年味兒
屋內(nèi)熱氣騰騰,年味四溢,開窗透透氣,卻瞥見窗外清冷的街上正走來一位彎腰拾荒的老人,他背著大麻袋,步履蹣跚,一彎腰一起身,樣子格外凄涼。窗內(nèi)窗外,反差太大,大得讓我一時腦子轉(zhuǎn)不過彎來——年味正濃,老人家怎會如此辛勞?他家在哪里?他的家人在哪里?他靠什么生活?④
也許,對有些人來說,新年無非是別人家的紅紅火火,是別人家的熱熱鬧鬧,而對自己,“年味兒”是奢侈品,“討生活”才是常態(tài)?!半y過的日子好過的年”是我家鄉(xiāng)的一句老話,說的是在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過年這兩天咬咬牙就能過去,隨后而來的漫長的360天,才是艱難生活的全部。⑤
這一年的春節(jié),讓我嘗到了不一樣的年味兒——那是一種“五味雜陳”的年味兒。⑥
①雖然能緊扣題目行文,但掛燈籠和后面的三個場景關(guān)聯(lián)不大。
②奶奶剪紙的內(nèi)容是什么?和年味兒有關(guān)嗎?修改時,要注意在奶奶的剪紙中加入“年味兒”的特色。
③媽媽為什么要煎豆腐?這和“年味兒”又有什么關(guān)系?這里缺乏對“煎豆腐”這件事情的具體描述。
④“隔著窗玻璃”的思考可能是片面的,也可能是“被擋住了陽光”的思考,還可能帶著“想當然”的主觀色彩。
⑤⑥兩段的基調(diào)過于悲涼,缺乏初中生作文該有的明亮和溫暖。
1.細節(jié)缺乏“年味兒”。習作關(guān)于奶奶“‘剪年味兒”這一部分,只是寫了奶奶剪紙的相關(guān)細節(jié),無法讓人感受到細節(jié)中的“年味兒”。再如媽媽“煎豆腐”這一部分,日常生活中時有發(fā)生,可小作者并沒有解釋清楚“煎豆腐”和“年味兒”之間的必然聯(lián)系。
2.結(jié)尾缺少升華?!啊裟晡秲骸焙汀啊迥晡秲骸边@兩個場景表現(xiàn)的是昂揚、歡快的旋律,第三個場景“‘撿年味兒”卻體現(xiàn)了低沉的旋律,讓人心情暗淡。人物情緒相差甚遠,寫出的“年味兒”自然無法深入人心。
升格佳作
年味兒
◎姜姿歆
歲末的雪花,像報時的小精靈一樣,在空中輕盈地舞蹈。街道兩旁掛滿了大紅燈籠和醒目的中國結(jié),將年的味道推向極致。
我匆匆往家里跑,一拐彎,差點撞倒一個裹著大紅色羽絨服的人。我停下腳步,很是吃驚——八成新的羽絨服下,包裹著瘦弱的身軀,兩鬢蒼蒼十指黑,右手拎著的蛇皮袋子又大又扎眼,呀!這是一個除夕還在拾荒的老人。我一邊驚訝著,一邊匆匆忙忙道歉。(開頭設(shè)置懸念,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
“剪”年味兒
“咔嚓,咔嚓……”小巧的剪刀在奶奶手中仿佛有了魂兒,大紅的剪紙一會兒變出一只小喜鵲,一會兒變出一朵小梅花,一會兒又變出一條大鯉魚……奶奶“咔嚓咔嚓”地剪,我“嘰嘰喳喳”地唱,“過年啦,剪梅花,剪雪花,剪對喜鵲叫喳喳,剪條鯉魚搖尾巴……”
我把“喜上眉梢”貼到北窗玻璃上,又把“年年有余”貼到南窗玻璃上。有點暗淡的客廳頓時洋溢著紅紅火火的年味兒。(“剪”紙選材,既有代表性,又有喜慶感。)
“煎”年味兒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這是廚房里媽媽煎豆腐的聲響,鮮香味十足。仔細聽聽、仔細聞聞,好像我們這個社區(qū)的每一家窗戶都往外跑這種味道,我敢說,整座城市上空都彌漫著煎豆腐的香味——煎豆腐、煎豆腐,見頭福、見頭福——過年了,討一個好彩頭,在我們家鄉(xiāng)叫作“好口彩”。
煎豆腐的人心花怒放,吃豆腐的人滿懷希望。過年啦——最喜慶的年味兒,不就是來年的希望嗎?除夕吃豆腐,來年都有福?。ǘ喾N感官描寫,使年味兒更加立體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為下文的溫馨場景作鋪墊。)
“撿”年味兒
吃著香噴噴的年夜飯,不知為啥,我又想往窗外看。呀!火紅的羽絨服還在垃圾桶旁邊晃蕩。羽絨服那么漂亮,穿羽絨服的人卻那么瘦弱,既不搭調(diào),又讓人覺得怪怪的。我拿來一個碗,飛快地撥拉著油浸浸的煎豆腐,剛想往外跑,奶奶喊了一句“咱倆剪的‘連年有余還留了一個呢,拿著”,媽媽補了一句“等我撈幾個熱餃子”,跑到小區(qū)門口,咦,人怎么不見了。原來老人被值班的門衛(wèi)大叔叫到了暖和的門衛(wèi)室。哇!鄰居們送的東西還真不少,光是過年的大紅棗餑餑就整整八個呢。看來那件八成新的大紅羽絨服,也是好心鄰居的贈品。
我走上前,將手中的東西遞給老人:“奶奶,新年快樂!”老人看著我,臉色也紅潤起來,笑盈盈地應(yīng)道:“新年快樂!都樂都樂!”
新年的味道真好。
新的一年,味道更好。(結(jié)尾言簡意賅。)
【山東威海市文登區(qū)實驗中學】
升格點評
1.主旨明亮。升格文傳遞出了真善美的主題,讓人心生溫暖。兒歌“過年啦,剪梅花,剪雪花,剪對喜鵲叫喳喳,剪條鯉魚搖尾巴”,語言明快,充滿童趣。奶奶、媽媽以及熱心鄰居對拾荒老人的饋贈,立體地展現(xiàn)出弱勢群體所受到的關(guān)愛與幫助。
2.年味十足。小作者緊緊扣住題目“年味兒”行文,匠心添加“年味兒”元素,如“喜上眉梢”“年年有余”等具有濃厚春節(jié)味道的剪紙,“煎豆腐”等春節(jié)美食,讓讀者身處活色生香的年味兒場景中。
3.結(jié)構(gòu)勻稱?!啊裟晡秲骸薄啊迥晡秲骸薄啊畵炷晡秲骸比齻€小標題橫向排列,既概括事件,又富有節(jié)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