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之靚,王思清,吳潤雯,徐 盈,任 倩,范晨琳,陳楊田,藍月瓏,張 鵬 (.宜春學院美容醫(yī)學院,江西 宜春 6000;.宜春學院醫(yī)學院,江西 宜春 6000;.宜春學院人體解剖教研室,江西 宜春 6000)
臂叢的變異率較高,變異類型較多[1]。作者在解剖一具成年男性尸體時發(fā)現雙側臂叢存在多處變異,經查閱文獻得知,近年來雖有臂叢變異情況的相關報道[2-4],但未見此例中雙側臂叢組成與正常型不同,且右側臂叢與腋動脈位置走行也出現變異的情況?,F將此變異報告如下,以期為臨床臂叢手術提供參考和解剖數據積累。
經10%福爾馬林溶液灌注的男性尸體一具(外觀無任何畸形),標本來源于宜春學院醫(yī)學院人體解剖實驗室,按常規(guī)解剖操作,充分暴露兩側腋窩及臂部結構,鑒別臂叢的根、干、股、束及分支的起始部位、走行關系、分布區(qū)域及毗鄰結構,觀測交通支的存在情況。使用游標卡尺(精確度為±0.002 cm)測量數據,高清數碼相機拍照記錄。
本例雙側臂叢根、干、股、束的組成與正常型不同,并且有較多交通支。解剖過程中發(fā)現左側臂叢分支發(fā)生變異,右側臂叢與腋動脈位置走行變異的情況。
左側臂叢由C4~T1組成,屬于六根四干三束型臂叢,C4及C5前支合成上干,此干較短,長度僅為0.800 cm,在距離椎間孔4.300 cm處發(fā)出前股(長4.840 cm)與后股(長5.210 cm)。后股繼續(xù)下行,于距椎間孔5.350 cm處發(fā)出肩胛上神經,長3.500 cm。C8、T1組成下干(長4.210 cm),下干未分股,直接延續(xù)為內側束。清理內側束及其發(fā)出的分支,發(fā)現前臂內側皮神經與臂內側皮神經共干。尺神經距椎間孔7.430 cm處與正中神經內側根發(fā)出的一交通支(長0.610 cm)吻合。C6、C7未結合形成中干而各單獨成干,即雙中干。C6神經根形成的干長5.020 cm,C7神經根形成的干長5.070 cm。進一步探查發(fā)現,C6、C7形成的兩干和下干合成一個較粗的單索(長1.510 cm)[1],單索后方發(fā)出后束,在其遠端外側(距椎間孔5.110 cm處)發(fā)出一小束,長2.120 cm,與上干前股匯合形成外側束。單索發(fā)出的一小束有兩支交通支,在距椎間孔6.250 cm處與上干前股形成一交通支(長2.400 cm),距椎間孔6.010 cm處發(fā)出一干兩支(長4.150 cm),與正中神經內側根相交通,見圖1。
1:上干;2、3:中干;4:下干5:腋動脈;6:單索;7:后束;8:肌皮神經;9:尺神經;10:正中神經外側束;11:正中神經內側束;12:正中神經;13:胸內側神經;14:臂內側皮神經;15:前臂內側皮神經;16、17:交通支圖1 左側臂叢變異
右側臂叢由C4~T1交匯而成,屬于六根三束型臂叢。C4前支在距椎間孔3.640 cm處發(fā)出膈神經,C5前支接受C4的部分纖維,參與臂叢的構成,稱為前置型臂叢[5]。C5直接延續(xù)為上干(長4.920 cm),上干發(fā)出肩胛上神經后分成前股(長3.020 cm)和后股(長2.050 cm)。中干由C6、C7的脊神經前支組成,該干短小,長度為1.100 cm,在距椎間孔4.370 cm處分為前股(長2.602 cm)和后股(長0.754 cm)。C8、T1融合成下干(長5.600 cm),此干未分股,直接形成內側束。上、中干前股匯合成臂叢外側束,外側束發(fā)出的肌皮神經在距椎間孔10.340 cm處與正中神經發(fā)出的一交通支吻合,此交通支(長2.210 cm)為變異支。經解剖觀測發(fā)現,下干無神經纖維加入后束,后束僅由上、中干的后股組成,位于內外側束的斜后方,沒有與內側束、外側束包繞腋動脈下行,而是位于腋動脈的外側,二者并列下行,見圖2。
1:腋動脈;2:膈神經;3:上干;4:中干;5:下干;6:后束;7:外側束;8:正中神經;9:內側束;10:交通支;11:正中神經外側根;12:正中神經內側根;13:肩胛背神經;14:胸外側神經;15:胸內側神經;16:前臂內側皮神經;17:臂內側皮神經圖2 右側臂叢變異
本例標本中的變異主要是由雙側臂叢神經根C4~T1組成,下干均未分股,直接形成內側束,雙側臂叢較多交通支。左側臂叢出現四干,且干的編排均與正常型不同,C4、C5形成上干,C6、C7單獨形成兩中干,C8、T1形成下干,兩中干與下干形成單索,與上干前股匯合成后束,并發(fā)出小束與上干前股構成外側束,腋動脈與臂叢后束并列下行。右側臂叢C4形成前置型臂叢[5],C5單獨構成上干,C6、C7構成中干,C8、T1形成下干,其外側束由上、中干前股構成,后束由上、中干后股組成。臨床術者在進行頸椎、腋窩處手術時,應提前進行術前造影,排除存在臂叢結構變異情況。若對臂叢的形態(tài)結構沒有充分掌握,在遇到特殊變異情況時,易損傷臂叢分支及交通支,造成副損傷,從而導致該處神經支配的肌肉出現麻痹和運動障礙,還易造成交感神經紊亂[4],出現Horner綜合征。
將臂叢解剖學結構與臨床應用緊密結合,有利于及時診斷,為患者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案,避免頸腋部手術中臂叢的損傷,對臨床相關手術操作及實踐教學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