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呈明
農(nóng)家小院里,誰家沒有兩張三張的鐵锨呢?
大門口的一側,廂房的墻角旮旯,或者豬圈墻上,這些地方都是鐵锨們的家。放在哪里不是關鍵,只要是摸著方便,拿起來順手就行。
一塊廢鐵,經(jīng)過熊熊烈火、千錘百煉的洗禮,最終在鐵匠師傅的敲敲打打中涅槃成一張端端正正的鐵锨頭。
勤勞的莊稼漢子,左挑右選相中了它。沒有轟轟烈烈的儀式,沒有過多的溢美之詞,畢竟,憨厚淳樸的鄉(xiāng)下人看重的是腳踏實地的日子,一截鐵絲拎著進了家門。
好馬配好鞍,好柄配好锨。一張好的鐵锨,還需要有一柄韌性十足而又順直的锨杠子,才能稱得上是門當戶對天作之合。
和它結親的是一根光滑順直的洋槐木锨杠子。
锨杠子是漢子從刨倒的一棵洋槐樹上取下來的,當時他看中的就是它的耿直,然后就是它的剛硬。當锨頭和锨杠子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漢子瞇起眼睛笑了,他知道,以后的日子,就靠它支撐起門戶了。
鐵锨也清楚地知道,今后的歲月里,就要相濡以沫、同甘共苦,共同承擔起這個家瑣碎的農(nóng)事。
一張鐵锨,一柄镢頭,成就了莊稼人平凡的一生。
春天來了。
春風攜帶著一縷花香,悄悄地從門縫里擠進來,充盈了小屋里的犄角旮旯。沉睡的鐵锨,嗅到了春的信息,精神猛地一振,是時候該舒展一下生銹的筋骨了。鐵锨做夢都想到田野中,深深地吻一吻大地,嗅一嗅泥土的芬芳。
鐵锨翻起沉睡了一冬的菜園。剛剛融化冰凍的土地,暄軟而富有韌性。锨頭深深地插了下去,隨即翻上來一坨黑油油的泥土。帶著大地的余溫,散發(fā)著濃郁的泥土氣息,這久違的氣息令人嗅之欲醉。它及時拍碎了大大小小的土坷垃,挑出了混跡在泥土中的碎石、磚渣、瓦片、去年遺留的菜根,或許還有幾小塊塑料薄膜。留下了清清純純的沃土,為那些菜種子鋪下了平展舒適的溫床。
田里的莊稼需要澆水了,鐵锨便肩負著修渠、改溝子的重任。看著清清的泉水汩汩流進田里,鐵锨也被清凌凌的水漂洗得亮晶晶的。偏偏在這個時候,湍急的水流把畦墻沖了個大口子。鐵锨手疾眼快,瞅準了一小片沒有莊稼的空地,嚓地一下,滿滿的一锨頭泥土準確無誤地堵在缺口上,贏得了盤旋在頭頂上的小燕子的陣陣喝彩。
秋耕的日子里,鐵锨不分晝夜地忙碌著。雪亮的犁鏵翻出一道道泥土的波濤,鐵锨跋涉在土浪中,奮力鏟平一個個土嶺,填平一道道深深的墑溝。這個時候,它就是一支巨大的畫筆,在大地這塊偌大的宣紙上肆意地涂抹勾畫著莊稼人的希望和夢想。
該收的收了,該種的種了,這個時候是不是該好好享受一下農(nóng)閑的時光了呢?一陣高分貝廣播喇叭的召喚,漢子便披上一件厚褂子去了村委會,約莫一頓飯的工夫,漢子匆匆回到了家,用化肥袋子裝了一床被子,扛了鐵锨就出了門。在村頭爬上了一輛坐滿莊稼漢子的拖拉機,雄赳赳氣昂昂地開赴了冬季大干的河工工地。
呼嘯的西北風夾帶著雪花,沒能阻止了鐵锨的激情。大喇叭播放著鼓動人心的歌曲,紅旗插遍了整個工地。咕咚咚喝上半瓶高粱酒,索性就光了膀子。于是,肆虐的西北風退縮了,鐵锨們爭先恐后,一塊塊凍得邦邦硬的土坷垃被裝上車,拉出了河道。
直到臨近春節(jié),出河工的隊伍才浩浩蕩蕩開進了村子。漢子肩扛著擦得一塵不染的鐵锨,像一個凱旋的將軍,簡單的行囊里,多了一張紅彤彤的獎狀和一條印著“獎”字的羊肚子毛巾。
作為莊稼人的漢子,平生對鐵锨愛惜有加。每當干完農(nóng)活,不管多么疲憊,總是隨手薅上一把野草,將鐵锨上的泥土擦得干干凈凈。他可能不懂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些高深的大道理,但是,卻堅信“不怕找,不怕借,就怕在泥里過一夜”的古語。作為鐵锨,今生能遇到漢子,自然感到了慶幸,便與漢子有了惺惺相惜的意味。時間久了,漢子和锨便融為了一體,這鐵锨化作漢子身上的一部分,干起活來就特別的默契,真正達到了锨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于是,活干得更加出色和漂亮。
莊戶人家的日子,不緊不慢地過;田野里的莊稼,在春種秋收中輪回。日久年深,锨柄手握的地方便摩挲得油光光的,木質的紋路清晰可見。浴火重生的锨頭,和泥土廝磨了這么多年,早已是鋒薄刃利,成熟中蘊含著歲月打磨的痕跡,就連锨頭的一邊也被腳踏踩的锃光瓦亮。這一切,都記錄著鐵锨的奮斗史,也是鐵锨引以為自豪的地方。
慢慢地,鐵锨賦閑了。
鐵锨和鋤頭、镢頭、鐮刀等農(nóng)具堆積在老房子里,一起回憶著曾經(jīng)的輝煌和風光。由于多年的荒廢,它們都已經(jīng)銹跡斑斑老態(tài)龍鐘。
秋耕的田野上,拖拉機掀起土浪,旋耕機高速運轉,土地被耕耙得平平展展的。然后調畦、播種,整套農(nóng)活下來,全部都是機械化作業(yè),再也沒有鐵锨們的用武之地了。
河工的工地上,挖掘機、裝載機虎虎生風,大貨、翻斗來回穿梭。過去一冬天才能干完的工程,這些龐然大物十天半月就完成了,而且,工地上除了穿梭的機械車輛,很難看到有人的蹤影。
人呢?人都上哪里去了?歲月無情,漢子也成了白發(fā)蒼蒼的老人。他撫摸著依然光滑如故的锨杠子,喃喃自語地問道。
一把銹跡斑斑的鐮刀,靜靜地掛在老屋的山墻上。
昨夜的西南風呼呼作響,只刮得鐮刀熱血沸騰,徹夜無眠。一大早,斑裂的門縫便擠進來了絲絲縷縷的麥香。
已經(jīng)有多長時間沒有親吻那塊磨刀石了?歲月的塵?;麒F銹鎖住了它耀眼的光芒。遠處傳來布谷鳥的鳴叫,一下子打開了鐮刀記憶的閘門,那些久遠的往事,頃刻間被擦拭的锃亮。
剛剛分田到戶的那年初夏,還沒到小滿,父親便早早從集市上挑選了這把鐮刀。握住鐮刀的那一刻,他的臉上綻放著十八個太陽的燦爛。父親圪蹴在磨刀石前,不時地撩上一些清水,雙手一推一拉,鐮刀在磨礪中完成了它的成人禮。
那是一場莊嚴而神圣的開光儀式,磨刀石苦口婆心地開導著不諳世事的鐮刀,不要鋒芒太露了,路才剛剛開始,一切悠著點,持之以恒才能達到光輝的巔峰;初心不改,才能奏響生命的華章。
父親知道作為一個地道的莊稼人該怎樣去尊重一張鐮。今后的歲月,無論豐收還是災荒,都拜托這把鐮刀來點將、閱兵。他沐浴在銀白色的月光里,不厭其煩地磨著鐮刀,隔上一會兒便用大拇指肚試一下刀刃的鋒利程度。最后,父親的手被利刃所劃傷,鮮血染紅了新買的鐮刀。父親不僅沒有怨恨肇事的鐮刀,反而滿意地露出笑容。也許,只有注入了生命的汁液,鐮刀才會諳熟人世間的滄桑。
終于等到開鐮的時刻,我們天不明便跟著父親走進了一望無際的麥田。此刻的麥子,排列整齊地靜立著,等待著鐮刀的檢閱。父親穩(wěn)穩(wěn)地叉開雙腿,俯下身子,左手把金黃的麥子攬在懷里,右手順勢將明晃晃的鐮刀遞上,隨著唰的一聲脆響,一大抱麥子已整齊地放在地上。于是,鐮刀興奮了,在父親的揮舞下所向披靡,勢不可擋。
露水滴滴答答從麥葉上落下來,打濕了我們的褲腿腳,涼涼的、黏黏地貼在腿上非常不舒服。即便是這樣,卻不敢把褲腿卷上去,因為那樣麥子的芒和帶刺的草葉就會扎傷、劃傷皮膚,蟄蟄拉拉的會更難受。于是,就那樣忍受著,直到慢慢被腿上的熱量烤干。
一把鐮刀就是一彎故鄉(xiāng)的月亮,它承載的太多的寄托,收獲著無盡的希望。它以勝利者的姿態(tài),迎接著裝扮停當?shù)男履铩P←溤阽牭断略』鹬厣?,涅槃成粒粒黃金。一把鐮刀揮灑在炎炎的盛夏,汗水的浸泡,木柄被勤勞的手掌滋養(yǎng),日久年深,鐮把在父親的手中握出了包漿。
一個麥季下來,鐮刀已經(jīng)是遍體鱗傷。這個時候,磨刀石又粉墨登場。粗糙的手掌撩了些許清水,磨刀石撫平了鐮刀的創(chuàng)傷。經(jīng)歷了血與火的錘煉,鐮刀便重新恢復了青春的鋒芒。生命在磨礪中逐漸地消減,它不僅無怨無悔,反而在疼痛中歡呼雀躍。
時光在播種與收割中緩緩流淌,歲月在寒暑交替中釀成陳年佳釀。生活這杯老酒啊,是醉了歲月,還是醉了憂傷?
漸漸地,隨著收割機的轟鳴,鐮刀終于被掛在了老屋的山墻上。那彎被歲月無數(shù)次磨礪的月亮,寂寞地與鋤頭、鐵锨、地排車一起絮叨著逝去的時光。
賦閑的日子里,鐮刀常常會夢到那些難忘的歲月,那些揮汗如雨,那些所向披靡,那些激動人心的場景。
父親老了。
每到收獲的季節(jié),父親總會取下鐮刀,輕輕拂去灰塵,然后打一盆清水,半跪在磨刀石前,抽動著不太靈便的雙手,磨去鐮刀上的鐵銹,讓它一點點重現(xiàn)光芒。
每到這個時候,父親和鐮刀四目相望,眼睛里彼此間有了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老了,老了,你我都老了。父親喃喃地對鐮刀說。
是啊,歲月荏苒,光陰更替,能不老嗎?鐮刀深知,一切正是因為有了當初的奮斗,才一步步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輝煌。鐮刀在磨礪中一點點變薄、變小,莊稼人的日子在磨礪中步步高、節(jié)節(jié)甜,從溫飽大踏步走向了小康。
而今,父親早已長眠在他奮斗了一輩子的黃土地里。那把掛在墻上的鐮刀,依然還保持著隨時奔赴疆場的模樣。
遠處傳來布谷鳥的鳴唱,而那把掛在墻上的月亮,沐浴在一片和煦的清輝里,在日升日落、寒來暑往中品味著世事滄桑,在四季輪回里默默地收割著漸漸消逝的時光。
在我生命的深處,永遠閃爍著一盞燈。
如豆的燈火,閃閃爍爍地將黑夜照亮。母親就著這如豆的燈光,縫補著我的衣服,或著刺啦、刺啦納著鞋底,將一腔母愛,盡數(shù)縫進密密麻麻的針腳。
那個時候的夜真的是太黑了,每當夜幕降臨,整個世界就浸入無邊無際的黑暗之中。行走在濃墨一樣的黑夜里,最讓人向往的就是閃爍在窗前的那盞煤油燈了。
一盞小小的煤油燈,帶給人們的卻是家的溫馨。
我上小學后,有一次在學校撿到一只空墨水瓶,于是便帶回了家。父親用清水洗凈擦干,然后一陣的忙活,變戲法似的做出了一盞漂亮的小煤油燈。
裝過一肚子墨水的玻璃瓶子,迅速轉換了角色。雖然內(nèi)容不一樣,小瓶子還是欣然接受了現(xiàn)實,其實想想,裝什么不重要,這不都是為人驅走黑暗,照亮前程嗎?
鄉(xiāng)下的歲月,一半是白天,一半是夜晚。白天的母親總是忙碌在田間或者生產(chǎn)隊的場院里,全家人的衣服被褥都只能在夜晚漿洗縫制。所以,一到天徹底黑了下來,煤油燈就開始上工了。一根火柴吹響了開工的號子,豆大的燈火便忽閃在逼仄的空間里,霎時間,原本漆黑的屋子里便顯得分外的明亮。
有時候,煤油燈會端坐在廚房的窗臺上,默默注視著母親在燈影里燒水、做飯。那些地瓜、野菜在母親巧手烹制下,竟也飄出馨香的味道。
飯菜出鍋了,煤油燈就端回了堂屋里。在微弱的燈光下,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雖然都是粗茶淡飯,但是幸福宛如煤油燈的光,漫過十指和碗筷,充盈在狹小的空間,浸著香、透著甜、洋溢著和美。
吃過晚飯,在家里唯一的一張兩屜桌上鋪開了作業(yè)本,便徜徉在或漢字或數(shù)學的海洋之中。母親刷完鍋洗完碗,便端出了針線筐子,坐在桌子的另一端飛針走線起來。
由于光線太暗,母親偶爾會被針扎破手指。母親悄悄地將手指含在嘴里,安慰著受傷的指頭。煤油燈把一切看在眼里,燈光會猛地亮好多。但是,母親也會及時地用剛剛扎完她手指頭的縫衣針輕輕按一下燈芯,是啊,生活是要精打細算的,畢竟這煤油也是非常緊俏的。居家過日子,犄角旮旯都得省著點,精打細算才能細水長流啊。
不一會兒,我的作業(yè)完成了,草草洗了一下腳,鉆進被窩里便呼呼大睡了起來。到了下半夜,腹內(nèi)轆轆饑腸使我睜開艱澀的雙眼,卻看到母親依然端坐在桌前,做著永遠也做不完的針線活。
做完作業(yè)的我,偶爾也會捧著厚厚的文學書籍,在微弱的燈光下,讀得如醉如癡。古典四大名著、《紅巖》《青春之歌》《煤城怒火》《鐵道游擊隊》《蒲柳人家》等文學名著,開啟了我酷愛文學的天性,讓我萌生了最初的文學之夢。
那個年代,煤油是憑票供應的。一個月少得可憐,必須省了再省。于是,我晚上沒有作業(yè)的時候,母親就把燈芯挑得小小的,日子不可長算,能省點兒是點兒吧。
多少個不眠的夜晚,一盞昏黃的煤油燈下,母親一針一線縫補著清貧的日子,點燃了生活的希望。燈影下的母親,粗糙的手指緊緊捏住細小的縫衣針,時不時地在頭發(fā)里劃拉一下,歲月早早在她的額頭上刻下深深的皺紋。
煤油燈下,一家人忘記了疲倦、饑餓甚至寒冷。一豆燈火,照亮了未來的道路。那忽明忽暗的光影,帶給我的是希望,更是光明。
再后來,村里拉上了電線,家里接通了電燈。電燈的出現(xiàn),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通電的那天夜晚,全家人守著依然如豆的煤油燈,緊盯著懸在屋子中間梨子狀的玻璃球,期待著光明的降臨。
忽然,一道雪白的亮光盛開在玻璃球里,從未有過的光明瞬間充盈了屋子。電燈的到來,讓煤油燈黯然失色,以至于忽視了它的存在。
家家戶戶的窗戶里透出晶瑩的亮光,此刻的小村沸騰了,到處是歡呼的聲音。小村的夜再也沒有了黑暗。呵,生活原來可以這樣美好??!
煤油燈感到很委屈,但又非常欣慰。凡事總有個新老交替和更新?lián)Q代,它甚至非常感激電燈的到來,它終于可以歇歇了。
母親并沒有冷落煤油燈。她端起煤油燈,輕輕吹滅了如豆的燈火。用一塊兒干凈的舊布反復擦拭著遍身油膩的煤油燈,眼里滿是深情。畢竟陪伴她度過了多半輩子數(shù)也數(shù)不清的黑夜,給原本貧寒的農(nóng)家?guī)砉饷骱蜏剀啊?/p>
剛剛通電的幾個月里,常常會出些小故障。每到這個時候,煤油燈就會被母親重新請上桌子,繼續(xù)發(fā)揮著它的光和熱。此刻的煤油燈,忽閃著微弱的燈火,與母親滿是深情的目光觸碰在一起,激起了陣陣漣漪。
幾十年過去了,母親也在二十多年前長眠在她勞作了一輩子的黃土地里。
那盞珍藏了半個多世紀的煤油燈,依然閃爍在我的內(nèi)心深處。偶爾我會翻出這盞煤油燈來,回味著那些難忘的歲月。
其實,母親何嘗不是我生命中那盞永不熄滅的燈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