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為沖出“島嶼”而寫作
      ——新南方作家訪談·姚風

      2023-03-06 03:19:57
      廣州文藝 2023年1期
      關鍵詞:灣區(qū)島嶼粵港澳

      馮 娜 姚 風

      馮 娜:姚風老師,您好!很高興邀請您一起來聊一聊我們在南方的寫作。記得2014年的時候,導演陳懷恩曾拍攝過一部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記錄了林海音、周夢蝶、余光中、鄭愁予、王文興、楊牧六位作家、詩人的寫作和生活。該片引發(fā)了較大的反響,很多人也關注起這些作家日常生活的地理條件——島嶼,對他們的寫作產(chǎn)生的影響。由此,我也想到了我們“在南方的寫作”。就地理意義而言,您和我長期生活的城市——澳門和廣州均屬于粵港澳大灣區(qū)城市群。我們知道“粵港澳大灣區(qū)”這個概念從學術界的討論到地方政策的考量,再到國家戰(zhàn)略的提出,歷時20余年。在“粵港澳大灣區(qū)”這一概念的具體實踐和推行中,人們在意識上也逐漸接受了這一“共同體”的整體區(qū)劃,認為粵港澳大灣區(qū)不僅是極具活力的國際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和經(jīng)濟共同體,同時也是多元文化和審美的“聚居地”。這里不僅承載了嶺南文化的傳統(tǒng)積淀,眾多海外文化、海內外移民文化也在世界級的城市群中交會?;谶@種視野,“粵港澳大灣區(qū)文學”“新南方文學”作為“新生的具有生產(chǎn)性、召喚性的概念”應運而生,并被學界廣泛討論。近幾年來,很多評論家從作家構成、概念內涵、思想特質、行文風格等方面,對“粵港澳大灣區(qū)文學”和“新南方文學”都進行了系統(tǒng)的理論闡釋。但是我想,作為寫作者個體,對于“概念”和“命名”,會有一些不同角度的思考。姚風老師,您怎么看?

      姚 風:馮娜,你好!我看過《他們在島嶼寫作》其中的一集,確實拍得很好。我特別喜歡“島嶼”這個詞,其實每一個作家都是一個“島嶼”,都是一個孤獨的個體。他必須獨自面對自己的寫作,只有寫作和寫出來的文本可以讓他在辨認自我與他者的過程中眺望遠方,嘗試一次次沖出“島嶼”,因此,任何文學概念的提出都無法幫助作家擺脫身在“孤島”寫作的這種狀態(tài)。我認為“粵港澳大灣區(qū)文學”概念的提出,最大的意義或許是帶來一片海洋,讓各個島嶼可以更加緊密地連接、互動和交流?;浉郯脑诘乩砩贤幰粋€灣區(qū),往來十分便利,日常交流的語言多為鮮活生動的粵語,因此,形成了文化底蘊深厚而且具有特色的嶺南文化。它是連接粵港澳最重要的文化紐帶,也讓三地的文化具有普遍性和極大的相容性,然而出于歷史的緣由,三地的文化又各具特性。香港作為中西方文化交流更為徹底的國際大都市,其中西兼容的流行文化對粵澳乃至全國都產(chǎn)生過十分重要的影響。相比之下,澳門雖是彈丸之地,卻擁有更為漫長的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而且在中國向現(xiàn)代國家演進的過程中也扮演過重要的角色,但其文化的獨特性仍有待于人們進一步去認識。其實對寫作者來說,澳門的歷史和現(xiàn)實都是極為富饒的礦藏。鑒于粵港澳文化帶有普遍性而又各具獨特性,三地作家的寫作在立足本地之余,也應該對“他者”產(chǎn)生更多的好奇心。去年底,我遇見鄧一光老師,他說他正在創(chuàng)作關于澳門歷史的一部長篇小說,還準備去澳門搜集資料,但由于疫情防控始終未能成行。由此我想,僅僅討論“粵港澳大灣區(qū)文學”的概念是不夠的,三地的文化部門還應該整合資源,為像鄧一光這樣的作家提供創(chuàng)作條件,比如,可以設立寫作資助基金、開展駐地作家寫作計劃等。此外,等疫情緩和之后,也可籌劃“粵港澳大灣區(qū)文學節(jié)”,以促進大灣區(qū)作家之間以及與外國作家的交流。目前,大灣區(qū)的基礎設施正加速互聯(lián)互通,粵港澳三地往來更加快捷,大灣區(qū)“一小時生活圈”也初步形成,但粵港澳三地的文學交流并不密切,頗有些“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感覺,希望在“粵港澳大灣區(qū)文學”概念的召喚下,這一狀況可以得到改善。

      馮 娜:姚老師不僅對灣區(qū)生活感受深刻,還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期許,希望這樣的資源整合能夠很快實現(xiàn)。文學與地理空間、環(huán)境的關系研究作為一種研究方法早已被學界廣泛探討,中國的文學地理學研究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所載吳公子札對“國風”的評價;100多年前,梁啟超先生在《中國地理大勢論》中提出了“文學地理”這個概念。不同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和人文地理環(huán)境,對文學創(chuàng)作者的心理狀況、知識結構、文化底蘊、價值觀念、審美傾向、藝術感知、文學選擇等多方面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我們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人文景觀必然有意無意地滲透在作家的創(chuàng)作當中。寫作者對世界的感知幾乎都是從最熟悉的地理開始,譬如,我之前編選過一本粵港澳大灣區(qū)詩歌讀本,發(fā)現(xiàn)很多寫作者選擇的灣區(qū)意象就是“海”。我想,這不僅是因為灣區(qū)與海洋緊密相連,南海之濱的山海資源是作家們最熟悉的自然景觀和物質屬性;更在于海洋始終是一個文學書寫中重要的母題,它浩瀚、神秘、變幻莫測,具有天然的詩性吸引力。由此我們似乎也可以看到,?;蛘咂渌乩硪庀笤谠娙撕妥骷夷抢锍尸F(xiàn)的不只是一種“背景”或“氣氛”,更像是一種心靈的“介質”,借以傳遞他們個體生命的慨嘆和精神的追求。我知道姚風老師行走過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qū),關于地理對寫作者的影響應該也深有感觸。

      姚 風:文學確實和地理環(huán)境有著緊密的關系,比如,佩索阿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里斯本的幾條大街上度過的,但大海卻是他詩歌寫作的重要主題。他的長詩《大海頌》里波濤翻滾,充滿他那瘋狂的呼喊,因為葡萄牙是一個海洋國家,大海注定了葡萄牙人的命運,改寫了葡萄牙的歷史。然而,這不是必然的,中國也有漫長的海岸線,但在歷史上航?;顒硬⒉话l(fā)達(只有鄭和下西洋,雖然比哥倫布和達·伽馬早了幾十年,但除了宣示國威,對人類的歷史進程沒有產(chǎn)生任何影響),甚至有“片板不得下?!钡暮=?,更談不上有什么“海洋文學”,可以說大海完全被“浪費”了,它最終變成了無涯的“宦?!?,或者皇家園林里的“福?!?。古代的人們對大海充滿恐懼,是因為缺少科學的認知。今天,大海依舊涌動不息,舉目可及,但已經(jīng)不再令人恐懼,它被看成是遼闊的道路,是自由的象征,同時也對生活在大灣區(qū)的作家們構成一種強烈的呼喚,因為大海知道,我們還沒有寫出像大海那樣氣勢恢宏的“大?!?。

      馮 娜:確實如姚風老師所說,我們對“大?!钡臅鴮戇€極其有限,也還大有可為。就像對“?!钡恼J知不斷拓展,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科技的迭代,我們對各種概念的認知也相應出現(xiàn)更新。比如,從中國古代文化意義上的“南方”到我們今天所描述的“新南方”,評論家楊慶祥曾指出,“新南方寫作”涉及地理范圍有著豐富多元的文化遺存,如“嶺南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閩南文化、馬來文化,等等”。姚風老師所生活的澳門,也是一個多元文化并存、擁有深厚歷史背景的地方,很多人對那里的異質文化也充滿了向往。我有時會從一些澳門詩人、作家的作品中了解那里的人文氣息以及人們的精神風貌,比如李鵬翥、李觀鼎、穆欣欣、黃文輝、呂志鵬、袁紹珊、賀凌聲等。但對于普通讀者而言,我們對澳門很多作家作品了解甚少,缺乏一個整體的印象。作家們的寫作是否受到澳門這一地理環(huán)境的直接影響,不知姚風老師可否為我們介紹一二。

      姚 風:澳門的華語作家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從內地移民過來的作家,另一類是本土作家。比起移民作家,本土作家更容易受到地理環(huán)境的直接影響,在我的印象中,周桐、湯梅笑、李宇樑、呂志鵬、袁紹珊、賀凌聲、寂然、陸奧雷、鄧曉炯、太皮等人都是本土作家,他們的寫作更偏愛從澳門的歷史和現(xiàn)實中發(fā)掘題材。最近,創(chuàng)作力始終保持旺盛的李宇樑和鄧曉炯又出版了新的小說,分別是《半張臉》和《迷城咒》,寫的也都是澳門,很值得關注。此外,也要關注一些十分年輕的作家,如李懿、張鍵嫻、席地等人,他們很有朝氣,他們的寫作為澳門文壇增添了新的風景線。然而,我要強調澳門文學是一個多元性的文學概念,它不僅包括用中文寫作的作家,也包括以葡語寫作的作家,如已經(jīng)逝世的土生葡文作家飛歷奇,仍在寫作不輟的左凱士等人。他們的寫作是很出色的,他們的作品不僅讓澳門文學變得更為豐富,也是澳門文學多元性的體現(xiàn)。左凱士不僅是記者、小說家、詩人、翻譯家,還是一家出版社的社長,他出版了大量關于中國文學和藝術的書籍,如《中國詩歌500首》《中國文學簡史》《陶淵明詩選》《中國繪畫理論》等,他的散文詩新作《澳門地名書》也即將出版。遺憾的是,很多時候我們在談論澳門文學,往往忽略這些用葡語寫作的作家。

      馮 娜:澳門文學是大灣區(qū)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挖掘并介紹這些作家的作品也是重要的文學傳播工作。我們也看到,在談論作家和詩人的作品時,其實是在獨立地認識他/她為我們開辟的精神世界。無論是在南方還是在島嶼的寫作,作家都試圖在探索自己熟悉或陌生的領地;而每個作家深掘的方向和方式是不一樣的,這也是文學的魅力所在。寫作是我們與世界溝通和交流的一種方式,就好比您一直從事的翻譯工作,也是我們與其他地域和種族間獲得交流的重要途徑。人類有交流的本能,我們謀求各種層次的交流,目的就是打破區(qū)隔,超越自身的局限;這也是人類文明在交流和互鑒得以開拓和傳遞的正途。我想一個優(yōu)秀的作家或詩人,必須擁有世界性的格局和眼光,他們的寫作往往也是超越了客觀實在的地理空間,他們塑造的不僅是立體、清晰的形象與存在,更抽象出開放、多維、充滿創(chuàng)造性和想象力的精神存在。我在您翻譯的佩索阿、安德拉德等詩人那里,也看到了這樣的創(chuàng)造。

      姚 風:不錯,一個作家不應該封閉自己,要走出自身的“島嶼”,謀求各種層次的交流。但就我在澳門的生活經(jīng)驗而言,人與人之間交流其實是困難的,哪怕彼此說著同一種語言。人不僅要有交流的欲望,還需要對他者文化的理解和包容,否則交流只會流于表面,甚至懶得交流。要知道,佩索阿的第一本中文詩集是1988年在澳門出版的,但這位葡萄牙詩人并沒有在澳門獲得多少知音。對我而言,翻譯也是一種交流,我和作者交流,也希望作者通過我的翻譯文字與讀者交流。這種交流有時是成功的,比如,我翻譯的埃烏熱尼奧?德?安德拉德,深得讀者的喜愛;但交流也會有障礙,比如,我翻譯的佩索阿的愛情詩,多少顛覆了不少讀者對愛情詩的認知,因為佩索阿絕不會像聶魯達那樣寫愛情詩,更多的時候愛情只是他思考宇宙的一個概念,因而抽離了欲念、身體或者情感。

      馮 娜:是的,雖然交流中有困難和障礙,但是只要走出“孤島”,面對“海洋”,就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像佩索阿這樣的書寫不單純是面對自我和他者的交流,他處理著更大的關于宇宙的命題。詩人、作家們在書寫中,往往處理的是對時間、地理和事件本身的認知,而這些認知非常具體。我們也必須看到,即使身處同一個地理空間,人們對該地的體認差異是巨大的。特別是位于改革開放前沿的灣區(qū)城市群,社會交互性和人口流動性極強,灣區(qū)不僅是“原初居民”的灣區(qū),更是眾多“新移民”的灣區(qū)。而在精神空間,我們早已步入了“日行千里”“耳聽八方”的賽博時代,面對更加復雜、豐富的生存經(jīng)驗和生命體驗,如何自覺更新寫作觀念、形成自我的美學風格,是作家、詩人的長期挑戰(zhàn)。

      姚 風:是的,我們即使身處同一個地理空間,對這個地方的體認差異是巨大的;但這種差異是美好的,是有意義的。一個作家首先是一個獨立的人,他必須聽從自己的良知甚至本能的呼喚,有意去維護并張揚這種差異。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完全一致的想法是可怕的,它無異于宣告文學的死亡。因此,哪怕你“日行千里”,或者“耳聽八方”,你應該還是你,那個與眾不同的你。

      猜你喜歡
      灣區(qū)島嶼粵港澳
      灣區(qū)一起潮:時代中國深耕灣區(qū)22載 與灣區(qū)共成長
      擎動灣區(qū)制高點,耦合前海價值圈!
      李萬雄:灣區(qū)引擎,空港之芯
      廣州南拓 發(fā)現(xiàn)灣區(qū)新機遇
      我畫上一座島嶼(四首)
      四川文學(2020年10期)2020-02-06 01:22:28
      編讀往來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qū)工藝美術博覽會開幕
      消費導刊(2018年20期)2018-10-19 08:22:26
      摁下粵港澳大灣區(qū)“加速鍵”
      金橋(2018年4期)2018-09-26 02:24:50
      馬光遠 下一個30年看粵港澳大灣區(qū)
      蜿蜒曲折的島嶼迷宮
      嘉兴市| 武威市| 莱州市| 香河县| 保靖县| 河南省| 剑川县| 新余市| 苍梧县| 柯坪县| 吉林市| 柘荣县| 揭西县| 雷波县| 青海省| 务川| 江西省| 通辽市| 青冈县| 乌拉特中旗| 团风县| 竹溪县| 麻城市| 连平县| 柳州市| 铜梁县| 博兴县| 扶沟县| 陇川县| 蓬溪县| 广丰县| 漠河县| 邢台县| 秦安县| 仙居县| 竹北市| 怀化市| 文成县| 云阳县| 海宁市| 沁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