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怡慧 李登峰
(晉能控股山西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侯馬熱電分公司,山西 臨汾 043000)
電網對并網機組一次調頻考核指標的計算和判定是基于電廠PMU裝置上傳的頻率信號和功率信號進行的,但發(fā)生一次調頻時,電網頻率會優(yōu)先于調節(jié)指令的變化,此時要求汽機調門快速動作,及時響應電網需求,所以信號源的準確性和汽輪機閥門動作的快速性是關鍵。而汽輪機轉速差作為一次調頻的源信號,存在精度低、測量滯后等問題,嚴重影響一次調頻的快速和準確動作,并且會增加一次調頻不必要的動作次數,無法保證一次調頻性能指標滿足要求?;诖?,本文對一次調頻性能指標展開深入研究并提出解決方案,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一次調頻采用開環(huán)控制,一次調頻函數發(fā)生器作為基礎控制器,其原理圖如圖1所示。
圖1 一次調頻函數發(fā)生器
在圖1中,±Δf1之間為死區(qū),范圍[-0.033Hz,0.033Hz],在死區(qū)內,一次調頻不動作。
當頻率偏差超出死區(qū)后,一次調頻根據一次調頻函數發(fā)生器指令動作,當調節(jié)功率達到最大值±ΔPmax時,一次調頻不再繼續(xù)動作[1]。其中,±ΔPmax與火力發(fā)電機組容量有關。
(1)一次調頻死區(qū)范圍為[-0.033 Hz,0.033 Hz]或[-2 r/min,2 r/min]。
(2)一次調頻轉速不等率為4.5~5,其越小調節(jié)性能越好。
(3)一次調頻功率最大值±ΔPmax與機組容量有關,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一次調頻最大值數據
(4)每轉轉差對應功率=PN/150。最大轉速偏差=±(ΔPmax/每轉轉差對應功率+2),具體如表2所示。
表2 最大轉速偏差和功率/轉差數據
(1)為快速響應電網頻率的變化,一次調頻需要快速準確動作。在汽輪機側DEH中,檢測到頻率差或轉速差超出死區(qū)后,一次調頻函數發(fā)生器發(fā)出功率指令,經過限幅后直接疊加在閥門流量指令上,直接驅動高壓調節(jié)門,減少運算時間,進而實現快速動作[2]。具體邏輯如圖2所示。
圖2 一次調頻DEH側邏輯
(2)為防止汽輪機側DEH動作之后,CCS側功率指令和實際功率出現偏差進行反向調節(jié),影響一次調頻性能指標,在CCS投入的情況下,將一次調頻動作功率限幅后疊加到CCS負荷指令。一是防止CCS反向調節(jié)功率;二是通過鍋爐主控調節(jié)主汽壓力,使鍋爐側能夠響應汽機側由于一次調頻帶來的主汽壓力變化,達到快速穩(wěn)定的效果[2]。具體邏輯如圖3所示。
圖3 一次調頻CCS側邏輯
對PMU裝置、電網一次調頻考核數據和發(fā)電廠一次調頻動作數據進行比較,具體數據如表3所示。
表3 一次調頻動作時間數據
通過對數據的比較,發(fā)現PMU測量的頻率出死區(qū)與電網考核數據的起始時間一致,而轉速偏差出死區(qū)平均有6.25 s延遲,必然會影響一次調頻前15 s出力響應指數。為保證信號源的準確性,將轉速偏差更換為頻 率偏差。頻率測量裝置與PMU裝置的取源點必須相同,測量精度<±0.002 Hz,要求輸出三路模擬量頻率信號和一路數字量頻率超限信號,分別送至DEH和CCS側,用于一次調頻動作的信號源。
(1)增加一次調頻動作前饋,提高一次調頻前15 s和前30 s出力響應指數。在小頻率差擾動下,一次調頻函數轉換出的功率指令幅度小、不穩(wěn)定,由于功率指令和閥門指令的運算、高壓調節(jié)門伺服動作以及油動機和閥門的機械特性,機組實發(fā)功率變化小,無法滿足一次調頻前15 s和前30 s的出力響應指數。通過分析頻率測量裝置越限信號,發(fā)現對其進行信號處理后,能夠準確判斷出一次調頻是否應該動作。在一次調頻動作時,增加前饋分量疊加到閥門流量指令中,能夠快速響應一次調頻動作,提高一次調頻前15 s和前30 s的出力響應指數。具體邏輯如圖4所示。
圖4 一次調頻動作前饋邏輯
(2)增加快動緩回功能,提高一次調頻電量貢獻率指數。由于頻率信號不穩(wěn)定,頻率差變化幅度大,無法維持最大頻率差對應負荷功率。通過限制頻率差變化的速度,增加最大頻率差的維持時間[3]。具體為:頻率差為正偏差且大于0.033 Hz時,限制其下降速率;頻率差為負偏差且小于-0.033 Hz時,限制其上升速率。具體邏輯(以新華DEH為例)如圖5所示。
圖5 一次調頻快動緩回邏輯
以山西某電廠300 MW亞臨界機組一次調頻為例,未采用本文方法進行優(yōu)化前,電網8月性能考核數據如表4所示。
表4 優(yōu)化前一次調頻性能指標數據
通過更換頻率測量裝置、增加一次調頻前饋和快動緩回功能,機組一次調頻性能指標有了質的提升,電網9月考核數據如表5所示。
表5 優(yōu)化后一次調頻性能指標數據
通過對優(yōu)化前后數據的對比發(fā)現,一次調頻性能指標合格率,前15 s和前30 s響應指數合格率達到90%,較優(yōu)化前提升70%;電量貢獻指標合格率達到70%,較優(yōu)化前提升60%,能夠很好地滿足華北電網一次調頻性能要求。
針對火力發(fā)電機組存在一次調頻性能指標合格率低的問題,采取了更換頻率測量裝置、增加一次調頻前饋和快動緩回邏輯等措施。優(yōu)化后,一次調頻三個性能指標均有明顯提升,達到了電網的要求,并且大幅減少了一次調頻性能考核,實現了火力發(fā)電機組一次調頻優(yōu)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