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梓瑩
我的家鄉(xiāng)在梅州,釀豆腐是我們漢族客家的名菜。如果你去客家人家里做客,不吃上一盤釀豆腐,那就等于白去了。
釀豆腐是怎么來的呢?原來客家釀豆腐與北方餃子有關,早年間客家祖先居住在中原,那里盛產(chǎn)小麥,人們喜歡用面粉做餃子吃。后來因為戰(zhàn)亂,客家人來到南方生活,而嶺南地區(qū)多種植水稻,吃大米飯。南遷的客家人,每當想念家鄉(xiāng)的時候,就想吃上一頓熱氣騰騰的餃子。于是聰明的客家人,想到了用豆腐做面皮,做成像餃子一樣的釀豆腐。這樣不僅有特色,還保留了餃子獨有的口味,一口咬下去,外軟內(nèi)香,讓人垂涎三尺,回味無窮。
客家的釀豆腐和北方的餃子一樣,逢年過節(jié)或大小喜事的時候,必定會成為桌上的主要菜品。
去年寒假,因為疫情,我們被告知不能回老家了。我們很傷心,爺爺奶奶也很失望。到了除夕那天早上,爸爸早早就把我們拉起來,喜出望外地說:“現(xiàn)在形勢好轉(zhuǎn)了,我們可以回老家探親。”于是,一家人急忙收拾東西,連夜飛奔回家鄉(xiāng)。用歸心似箭形容我們當時的心情,一點也不為過。
回到老家,爺爺奶奶已經(jīng)在忙著做年夜飯了。哇!爺爺正做著我最喜歡的釀豆腐。我卷起袖子,和爺爺一起做起來。只見爺爺把豬肉、馬蹄、蒜頭分別剁碎,加上香料一起攪拌,這就成了肉餡。爺爺教我把餡料包搓成小丸子,放在一寸見方的豆腐中,放的時候要小心,從豆腐的中間挖開一個小洞,把肉丸塞進去,但不能把豆腐戳穿,這樣釀豆腐才能成型。爺爺把釀好的豆腐放在油鍋中,慢火把兩面煎成金黃,香味飄滿整個院子。
傍晚,一家人坐在院子里吃著團圓飯,嘗著美味的釀豆腐,訴說一年的悲喜,仿佛家的味道、幸福的味道就釀在了這盤金黃的釀豆腐中。直到現(xiàn)在,每每想起爺爺家金黃金黃的釀豆腐,我的舌尖就會滑過那淡淡的嫩香,團圓美滿的感覺就會在心里慢慢釀開來。
指導老師? 馮杏燕
和你說哦
想一想,在你家,哪種美食可以代表家的味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