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榆木
圈子的層次,決定你人生的層次。
作家周樂在《正思維心理學》中,提過一個“底層影響因子”的概念。當你面對那些思維層次比你低的人時,即使你費盡口舌,對方也聽得毫無頭緒。相反,你很容易受對方影響,主動拉低自己的層次,融入對方的圈層。久而久之,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不知不覺成為了他們中的一個。
周樂指出,一個人的思維水平越低,身上的影響因子就越顯著。和這種人相處,你很難改變對方,卻極容易被對方帶偏。
心理學家曾在人際交往的研究中,總結(jié)過4種普遍的底層思維。你要做的,就是篩選自己的圈子,然后遠離認知水平低的人。
1.洞穴思維
作家余秋雨小時候在寧波老家,常跟長輩一起糾正外地人的寧波話。實在糾正不過來,他們就嘲笑一句:外地人真笨,話也說不好。直到去上海讀書,余秋雨發(fā)現(xiàn)外地人走南闖北,精通各地方言。反倒自己從小到大跟村里人在一起,連最基本的普通話都不會說。
希臘哲學中有個“洞穴隱喻”。一直生活在洞穴里的人,習慣用自己狹隘的視角,去理解整個世界。跟他們在一起久了,他們眼前的洞穴,也會框住你的人生。
豆瓣網(wǎng)友@Anki畢業(yè)后,因為沒找到工作,只好先回老家縣城的單位上班。有一天,一位大學同學聯(lián)系他,叫他一起去開洗衣店。周圍的親友,七嘴八舌勸他:“我長這么大,就沒見人會拿衣服去店里洗。”“是呀,洗衣服有什么難的,誰還會花這個冤枉錢!”整天被這樣的聲音環(huán)繞,他也開始覺得,同學的這個想法很不靠譜。事實上,給他出謀劃策的這些人,從沒在大城市里生活過,更沒在縣里見過洗衣房,自然會對花錢洗衣服這種事感到匪夷所思。結(jié)果,同學的洗衣店生意越來越好,他卻只能后悔錯過這樣一次機會。
世上最大的監(jiān)獄,是人的思維意識。當你和頭腦狹隘的人長期相處,你的視野會越來越局限,直到將眼前一畝三分地當成整個世界。正如紅杉資本執(zhí)行官道格所說:“別和山洞里的人交流,因為那樣你必須先走進山洞?!?/p>
2.災難思維
你身邊是否有這樣的人:對于任何事情,總是表現(xiàn)得憂慮不堪;但凡有些風吹草動,都能腦補出一場災難。這種極度悲觀的思維特征,被情感療法專家埃爾伯特稱為“災難性思維”。而由這種思維產(chǎn)生的悲觀情緒,是會傳染的。身邊充斥抱怨的聲音,你會逐漸變得消極而疲憊,對任何事情打不起精神。
喬布斯曾有一個名叫羅恩的合伙人,不僅能力出眾,而且經(jīng)驗豐富。但羅恩有個很讓他頭疼的問題,就是對任何事情都極度悲觀。蘋果公司創(chuàng)立初期,經(jīng)常遇到資金周轉(zhuǎn)問題。他東奔西走,想盡辦法拉投資,羅恩卻整天嘆氣:“公司這個樣子,還能撐過半年嗎?”每次被投資人拒之門外,回到公司看到羅恩那張陰郁的臉,他就瞬間沒了干勁。后來得知公司背上了債務,羅恩驚恐萬分,要求贖回自己的股份。喬布斯二話不說,咬牙湊了2300美元,買走羅恩手上的所有股份,然后讓對方趕緊走人。很多人勸他,合伙人退出會讓公司的境況雪上加霜。但沒想到,羅恩離開以后,公司上下反而擰成一股繩,辦公室里也聽不到嘆氣聲。在這種氛圍中,喬布斯處理問題更加堅決,做起事來也更有信心。
陀思妥耶夫斯基說:“十個名醫(yī)也不足以治愈一個哭泣的人帶給你的傷害。”和樂觀的人相處,你能收獲鼓勵和引導;和悲觀的人相處,抱怨聲將成為你生活的主旋律。別跟整天叫苦的人在一起,這是一種自我保護。
3.短視思維
貝佐斯創(chuàng)立亞馬遜時,在回復股東的信中寫道:“我們要做好十年內(nèi)沒有盈利的準備?!?/p>
無獨有偶,前世界首富巴菲特也一直秉持長期主義。他這一生中90%的財富,是在60歲以后賺到的。
令人矚目的成就,往往建立在長遠的眼界之上。但有著短視思維的人,卻讓你變得急功近利,只想占盡眼前的便宜。他們看似帶你走捷徑,實則在拉著你繞遠路。
知名高爾夫球運動員泰格·伍茲在讀初中時,有個常在一起練球的朋友。這位朋友最愛做的,就是憑借自己的球技,給當?shù)馗蝗水斉憔?。泰格辛苦訓練一年,拿一次青年?lián)賽的冠軍,只有1000美元獎金。他的朋友卻常在他面前炫耀,自己做一個禮拜陪練,就能賺到500美元。在朋友鼓動下,泰格忍不住也跟著去做兼職。而每次兼職結(jié)束后到手的工資,也讓他覺得這比參加比賽劃算得多。有時為了多攢些生活費,他甚至不惜推掉學校的訓練。直到教練找到他,滿臉嚴肅地問道:你到底是想成為職業(yè)運動員,還是有錢人家的陪練?一下被問懵的泰格,這才恍然大悟。從此,當?shù)厣倭艘幻蝗苏〉母咝脚憔?,多了一名俱樂部里沒有工資的實習生。7年后,泰格成為世界排名第一的高爾夫球運動員,創(chuàng)下單賽760萬美元獎金的記錄。
記得劉潤的一句話:你周圍人的眼界,決定你成長的上限。當你所處的圈子,讓你看見的不是十年后的自己,而是今天的所失所得,那你注定很難靜下心來沉淀自己。很多時候,一蹴而就的目標,并不是你真正想要的結(jié)果。
4.高花束思維
古羅馬時有個年輕人,在抵達一個新的城邦后,給父親寫信尋求生活指導。父親當著信使的面,用一根棍子掃過花園,打斷了高出灌木叢的花束。年輕人得知這件事后,平時就特別留意周圍的人。但凡有人在某個方面比自己好,他就會暗中使絆,直到對方變得不如自己。
妒人之能,幸人之失。這,就是群體心理學中所說的“高花束”思維。周國平曾說:打壓你的,往往不是在你上面的人,而是在你下面的人。低層次的社交圈子里,總有一群見不得別人好的人。當你深陷其中,生活但凡有些變好的苗頭,也會被立馬撲滅。
溫州著名女企業(yè)家王榮森,年輕時前往陜西投資,包下了當?shù)?0口油井的開采權(quán)。油井一直不出油,王榮森跟鄉(xiāng)民們住破窯、挖野菜,相處得倒是其樂融融。后來有口油井出油,她終于開始扭虧轉(zhuǎn)盈。沒想到原本客客氣氣的鄉(xiāng)民們,突然集體變臉,硬要說她壞了風水,不準她繼續(xù)采油。起初王榮森還會耐心解釋,但很快她聽到鄉(xiāng)民們背地里議論:“憑什么我們累死累活,她鉆了口井就能躺著賺錢?”她不再多說什么,立刻帶著設備離開,并且很快又找到可以采油的地方。盡管場地搬遷花費巨大,但王榮森的新油田得到許多當?shù)厝说闹С?,很快就成為了陜西省的采油大戶?/p>
作家張波在《高質(zhì)量社交》中說:一撇一捺,只有相互扶持,才能立成一個“人”字。強者互幫而愈強,弱者互拆而愈弱。人生在世,值得相處的是那些懂得欣賞你,并且愿意彼此賦值的人。遇到“高花束”思維的人,不必解釋,也不必糾纏。走出他們的生活半徑,就是對自己最大的負責。
在知乎上刷到過這樣一個問題:如何判斷一段關(guān)系的好壞?有個回答讓我銘記至今:看你是否通過這段關(guān)系,成為更好的自己。
當你與認知水平低的人發(fā)生強關(guān)系,其實就是在默許對方拉低你的認知,消耗你的能量。圈子的層次,決定你人生的層次。一個人真正成熟的標志,就是遠離認知水平低的圈子,把時間和精力留給真正值得的人。
編輯/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