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高產玉米栽培及主要病蟲害綠色防控研究

      2023-03-09 07:57:21
      種子科技 2023年1期
      關鍵詞:害蟲養(yǎng)分植株

      張 艷

      (襄垣縣農業(yè)農村局綜合行政執(zhí)法大隊,山西 長治 046200)

      玉米是高產糧食作物之一,對環(huán)境的要求不高,并且用途廣泛,在我國許多農業(yè)種植地區(qū)都有栽培。但是栽培技術不科學以及病蟲害等因素,影響了玉米的產量和質量。為此,應結合玉米的生長特點選擇高產玉米栽培技術,加強玉米的田間管理,重視對玉米生長各階段主要病蟲害的防控工作,為提高玉米的產量和質量奠定基礎。

      1 玉米的生長特點

      玉米植株高大挺直,根系發(fā)達,生長周期較短,在生長過程中對水分的需求量較大,屬于短日照農作物,對土壤的要求較低,具有喜溫、喜水和喜肥等特點。

      1.1 溫度

      在玉米生長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低溫、干旱和少雨的天氣,或者不重視灌溉、田間管理不科學,會影響玉米的產量和質量。調查研究顯示,適合玉米種子的發(fā)芽溫度為25~35 ℃,在6~10 ℃的溫度下發(fā)芽緩慢,低于6 ℃不發(fā)芽,高于40 ℃停止發(fā)芽。適合幼苗生長的地表溫度為20~24 ℃,該范圍內的幼苗生長狀態(tài)好,根系生長快。玉米拔節(jié)時期的適合溫度為23~27 ℃,溫度過低或過高都會影響玉米拔節(jié)。適合玉米開花的溫度為24~26 ℃,溫度太高會造成成穗的分化期縮短,嚴重影響玉米產量。玉米在拔節(jié)期至授粉期對溫度較敏感,溫度低于18 ℃或者高于38 ℃都會影響授粉。適合玉米灌漿的溫度為20~24 ℃,溫度太低或者太高都會影響玉米的光合作用,導致玉米千粒重下降,嚴重影響玉米產量。

      1.2 水分需求

      在玉米苗期階段應適當控水,在發(fā)芽至幼苗時期要避免玉米種子爛芽。玉米植株的葉片面積比較大,蒸發(fā)量大,同時玉米根系發(fā)達,對于水分需求量大,如果長時間沒有降水要及時補水,避免影響玉米產量和品質。雨水過多或者大水漫灌會影響土壤的透氣性,提高玉米倒伏概率,很容易引發(fā)各類病蟲害。為此,要及時排水和排澇,保證田間的濕潤度滿足玉米的生長需求。

      1.3 光照

      光照條件直接影響玉米的生長,在玉米生長的各階段都應該滿足光照需求。如果苗期光照不足,直接導致生長發(fā)育遲緩和花期延遲。如果玉米生長后期光照不足,直接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導致養(yǎng)分傳輸和有機物質形成能力下降,嚴重影響玉米產量。如果種植密度過大或者通風透氣性差,遇到連續(xù)陰雨天氣會導致玉米光照不足,生長能力下降,容易出現倒伏[1]。

      1.4 土壤

      玉米在生產過程中對土壤的要求較低,在土質疏松、土層深厚和有機質含量豐富的土壤中生長良好。盡量不要選擇土壤貧瘠的地區(qū)種植,否則會影響玉米產量。

      2 玉米高產栽培技術

      2.1 良種的選擇

      選擇適合的玉米品種能夠保證玉米高產和穩(wěn)產,在種植前應該精選良種。綜合考慮種植地區(qū)的氣候條件、光照條件和土壤環(huán)境等因素,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選擇適合當地氣候環(huán)境的品種。選好品種后可以進行小面積試驗,保證玉米的出苗率高和抗病能力強。如果選擇夏季播種,最好選擇早熟的玉米品種,保證籽粒大小一致。選種完成后將霉變的籽粒剔除干凈,并進行包衣或藥劑拌種處理,能夠起到抗菌防蟲的作用,降低病蟲害的發(fā)生概率,促進種子發(fā)育,提高出苗率。在播種前可以浸泡種子,將種子放在55~57 ℃的水中浸泡,時間為4~5 h,能夠提高種子的發(fā)芽率。

      2.2 地塊的選擇和處理

      地塊的選擇對提升玉米的產量和質量至關重要,應該選擇地勢平坦、土壤質量好、養(yǎng)分高和保肥能力強的地塊。在玉米種植前要進行整地和耕地,提高土壤的透氣性和肥力,滿足玉米生長過程中的養(yǎng)分和肥力需求。在整地過程中,通過深翻來提高土壤的透氣性,將雜草和石塊清理干凈。要確保土壤的肥力,做好底肥的施用工作,保證土壤上虛下實,土壤的深度控制在18~25 cm。

      另外,在種植前需全面檢測土壤環(huán)境,了解土壤中的養(yǎng)分含量,掌握土壤的肥力狀況,然后制訂科學合理的施肥方案。針對土壤貧瘠的地塊,可以采取施肥或者深耕等方式為玉米營造良好的土壤環(huán)境,滿足玉米生長過程中的養(yǎng)分需求。通常情況下,肥料主要選擇基肥和種肥,保證肥料一次施足,氮肥的含量占總施肥量的30%~40%,合理控制肥料,滿足玉米生長過程中的養(yǎng)分需求[2]。

      2.3 播種技術

      為了保證玉米高產和穩(wěn)產,要做好播種時期和播種量的控制工作,應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選擇適合的播種時期。播種太早會因為氣候變化而破壞玉米的生長環(huán)境;播種太晚會縮短玉米的生長周期,導致玉米產量和品質下降。應選擇氣候穩(wěn)定的時間播種,如果選擇春玉米種植,要保障地表的溫度適合玉米播種。還要控制種植密度,針對緊湊型和耐密型品種,播種量應控制在562.5 kg/hm2,苗數應控制在90 萬~97.5 萬株/hm2。可以選擇人工播種或者機械播種,播種的株距控制在20 cm,保證播種的深度一致,并且堅持隨時播種隨時鎮(zhèn)壓的原則,提高玉米的出苗率。

      2.4 玉米的田間管理技術

      2.4.1 查苗和補苗

      在玉米植株出苗后要及時查苗和補苗。對于缺苗較嚴重的田塊,應選擇補栽移苗的方式,在補苗后要及時補充水分和養(yǎng)分。在玉米的葉片長到3 片左右時進行間苗,應及時拔除病殘弱株,保留足夠的間隙,提高植株的通風透光性。

      2.4.2 玉米施肥管理技術

      玉米對光照條件的要求較高,并且玉米的植株根系發(fā)達,植株高,對養(yǎng)分需求量較大。在玉米生長過程中應科學合理施肥,玉米對氮肥的需求量較大,對磷肥和鉀肥的需求量相對較少。通常情況下,100 kg 的玉米籽粒需要氮肥3~4.2 kg,磷肥0.5~1.5 kg,鉀肥1.5~4 kg,要控制好氮肥、磷肥和鉀肥的比例。在施肥過程中不要將肥料直接撒在植株根部,應與根部保持一定的距離,否則會燒壞根部組織。做好玉米幼苗期的施肥管理工作,當葉片長到3~5 片時進行施肥,保證苗壯。在玉米抽穗時期施肥,目的是促進雌雄分化,確保玉米的籽粒能夠吸收充足的養(yǎng)分??梢圆扇y土配方施肥技術,結合地塊的肥力控制好施肥量,提高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在使用化肥時必須要控制好肥料之間的比例,合理搭配,磷酸二銨的用量應該控制在2 400~3 600 kg/hm2、氯化鉀1 500~2 250 kg/hm2。葉片長到7~9 片時,可適當的追施尿素,用量為750~1 125 kg/hm2。在玉米大喇叭口時期,尿素用量為1 500~2 250 kg/hm2。如果土壤中的鋅含量不足,要施用硫酸鋅,用量為180~225 kg/hm2。

      2.4.3 科學灌溉

      玉米的耐旱能力較強,但在玉米生長的各階段也要及時補充水分。玉米苗期對水分的需求量較大,要保障灌溉充足。如果土壤中的含水量比較充足,可以少量灌溉或者不灌溉。玉米生長期至抽穗開花階段對水分的需求量較大,要及時灌溉,保證玉米的高產和穩(wěn)產。針對較干旱的田塊,應該堅持統(tǒng)一灌溉原則,尤其是在授粉至乳熟的末期階段,一旦出現干旱天氣會造成玉米早衰,影響土壤中養(yǎng)分的輸送,嚴重影響玉米的產量和質量。玉米灌漿期至成熟期對水分的需求量較少,應結合土壤的含水量科學灌溉??茖W灌溉應堅持兩點原則。一是拔節(jié)后的玉米對水分的需求量較大,保證該時期的灌溉充足。二是抽穗至開花期對水分的需求較大,可以在開花前10 d 或者開花后20 d 灌溉。

      2.4.4 玉米穗期的管理

      在玉米穗期應及時拔除小株和弱株,并且進行1~2 次中耕。在玉米拔節(jié)期至小喇叭口期要進行深耕,增強土壤的透氣性,促進玉米根系更好地吸收養(yǎng)分和水分。通過中耕配合的方式將玉米植株的間距控制在15~20 cm。

      2.4.5 花粒期的管理

      在花粒期要做好人工去雄和授粉工作,針對還沒有開花授粉的玉米植株,可以間隔一行將雄株去掉,在此過程中不要傷害頂端的葉片和莖葉。在玉米授粉的后期階段,及時檢查每株玉米,發(fā)現沒有授粉成功的雌穗,要人工輔助授粉。在花粒期要及時補充功粒肥,結合植株的長勢進行施肥,從而滿足玉米生長中的養(yǎng)分需求。

      3 玉米主要病蟲害的綠色防控技術

      3.1 玉米主要病蟲害及綠色防控技術

      3.1.1 葉斑病

      玉米穗期很容易感染葉斑病,主要分為大斑病和小斑病,為害玉米的葉片和葉鞘。在發(fā)病的初期階段,患病部位會出現水漬狀的青灰色斑點,之后逐漸向葉片兩端擴散,形成黃褐色大片病斑,嚴重影響玉米生長。應選擇抗病能力強的優(yōu)良品種,加強玉米的田間管理工作。葉斑病的發(fā)生和當地溫度有著直接關系,應做好溫度的管理工作,尤其要做好土壤中的溫度管理工作,科學合理地滅殺土壤中病菌,避免病菌擴散和蔓延。

      3.1.2 莖腐病

      種植地區(qū)的濕度較大會導致玉米的根部和莖部腐爛或變軟,提高玉米倒伏的概率。莖腐病是玉米生產過程中的常見疾病,患病部位出現水漬狀的青色病變,病情惡化后葉片從上到下逐漸變黃,導致莖葉萎縮或腐爛,甚至倒伏枯死。為了預防該病發(fā)生,應加強田間管理工作,做好水肥管理工作,科學施用農家肥或有機肥料,做好土壤中的養(yǎng)分檢測工作,保證養(yǎng)分充足,為玉米營造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降低該病的發(fā)生概率。出現病害要選擇綠色環(huán)保的藥劑滅殺,并控制好用藥量。

      3.1.3 玉米絲黑穗病

      玉米絲黑穗病的傳播速度較快,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會感染整個葉片,嚴重影響玉米的產量和質量。土壤環(huán)境不佳會導致病菌大量滋生,隨著玉米的生長不斷擴散和蔓延。發(fā)病初期階段玉米的苞葉沒有異常變化,隨著病情的發(fā)展會出現大量黑粉,導致果穗和苞葉嚴重開裂,甚至結不出果實。為了減少該病發(fā)生,應加強對土壤中病菌的滅殺工作,避免病菌大面積傳播。適合病害發(fā)生的溫度為20 ℃左右,尤其在土壤中的含水量達到20%以上時,很適合病菌滋生。應為玉米生長提供較良好的土壤環(huán)境,選擇優(yōu)良的雜交品種,在玉米生產的各環(huán)節(jié)貫徹綠色防治理念,加強田間管理,發(fā)現病弱殘株后及時清除,減少土壤中的病菌數量。

      3.1.4 玉米螟蟲

      玉米螟蟲是玉米生長過程中的主要蟲害,會直接進入玉米的心葉中啃食;在玉米雄穗抽出后,能夠進入穗軸中侵害玉米果穗的籽粒,導致籽粒缺失;在莖部吸收養(yǎng)分大量繁殖,很容易造成莖稈變軟和折斷,嚴重影響玉米的產量和質量。針對玉米螟蟲的防治,可以選擇生物防治技術和物理防治技術相結合的方法。生物防治技術就是利用天敵防治,加強對天敵的保護,例如利用赤眼蜂防治,降低害蟲的繁殖速度。物理防治技術就是利用害蟲的趨光性進行燈光誘殺,減少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防控效果顯著。

      3.2 玉米病蟲害綠色綜合防治技術

      3.2.1 農業(yè)防控技術

      為了減少玉米病蟲害的發(fā)生,應做好品種的選擇,結合當地的地域環(huán)境和種植條件選擇適合本地區(qū)種植的優(yōu)良玉米品種。在播種方面,應控制好播種時間和播種量,最好錯開病蟲害高發(fā)時期。在播種過程中要合理控制好植株密度,改善通風透光條件,營造不利于病蟲害發(fā)生的環(huán)境。加強田間管理工作,定期觀察玉米的生長情況,尤其要做好病蟲害前期的預防管理工作,發(fā)現患病植株要盡早處理,及時拔除或者鏟除患病植株,統(tǒng)一進行深埋或者焚燒處理,防止病蟲害擴散和蔓延。

      3.2.2 物理防控技術

      一是利用害蟲的趨光性??梢岳煤οx的趨光性特點進行滅殺,控制好殺蟲燈的設置密度和開燈時間,通常情況下,每天20:00 至第二天2:00 開燈,在防治棉鈴蟲和金龜子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二是選擇糖醋液誘殺。有些害蟲有明顯的趨化性特點,可以利用該特點選擇糖醋液誘殺害蟲,在防治黏蟲和地老虎等害蟲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能夠有效減少農田中害蟲的產卵數量,降低蟲口密度,提高防控效果。三是合理使用粘蟲板。利用害蟲的趨色性特點在農田安裝粘蟲板,在防治灰飛虱等害蟲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粘蟲板的顏色較豐富,包括紅色和綠色等。在安裝過程中,應該結合蟲害發(fā)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控制懸掛高度和密度,更好地發(fā)揮粘蟲板在病蟲害防治中的作用。

      3.2.3 生物防治技術

      利用食物鏈的關系進行生物防控,能夠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通過引進或投放玉米害蟲天敵,可以減少害蟲的威脅,減少化學藥物的施用量,加強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主要的防治方法有以蟲治蟲,例如通過引進赤眼蜂來防治玉米螟蟲。除此之外,可以以菌治蟲,利用蘇云金桿菌來防治玉米螟蟲。在出現玉米螟蟲時噴灑蘇云金桿菌,防治效果顯著。如果遇到大雨天氣要及時補噴。生物藥劑的效果明顯且應用廣泛,無殘留、不污染環(huán)境,不會破壞天敵,害蟲不容易產生抗藥性。蘇云金桿菌是當前使用最廣泛和效果最穩(wěn)定的生物殺蟲劑之一。在用藥過程中必須要控制好劑量,用量為5 625~7 500 mL/hm2,在害蟲為害高發(fā)期可用藥2~3 次,每間隔3~4 d 用藥1 次。選擇性信息素也能實現對害蟲的誘殺,將帶有性誘信息素的害蟲捕捉器放在玉米農田中,可以有效誘殺雄性害蟲,降低繁殖概率。

      3.3.4 化學防控技術

      為了實現病蟲害綠色防控的目標,在選擇化學防控技術時,要選擇適合的化學藥劑,選擇低毒和低殘留的藥劑,減少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污染,嚴格控制用藥量。在玉米收獲前,盡量不要噴灑農藥,否則會造成農藥殘留。出現玉米大小斑病時,可選擇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進行噴灑,每間隔7 d 用藥1 次,連續(xù)使用2~3 次。在玉米生長期至雄穗打苞期間,可選擇2.5%溴氰菊酯乳油1 000 倍液,預防效果顯著。出現玉米螟蟲時,可以選擇1.5%鋅硫磷顆粒劑,用量為225~450 kg/hm2,混合細土均勻攪拌后撒施。

      猜你喜歡
      害蟲養(yǎng)分植株
      蝸牛一覺能睡多久?
      好孩子畫報(2021年9期)2021-09-26 12:26:31
      蘋果最佳養(yǎng)分管理技術
      落葉果樹(2021年6期)2021-02-12 01:28:54
      冬季果樹常見蛀干害蟲的防治
      養(yǎng)分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4:10
      年輕時的流浪,是一生的養(yǎng)分
      海峽姐妹(2019年1期)2019-03-23 02:42:46
      棗樹害蟲的無公害防治
      現代園藝(2017年21期)2018-01-03 06:42:15
      番茄‘7728’組織培養(yǎng)及植株再生研究
      農業(yè)害蟲的冬季防治
      松花菜花藥培養(yǎng)再生植株
      非洲菊花托的體細胞胚發(fā)生及植株再生
      郸城县| 昌邑市| 齐河县| 灌云县| 绵竹市| 西盟| 平定县| 阿合奇县| 鹿泉市| 土默特左旗| 四会市| 湘潭县| 蓝山县| 镇远县| 五河县| 锦州市| 泸西县| 阜康市| 依兰县| 稷山县| 蒲城县| 监利县| 阿勒泰市| 巴林左旗| 民勤县| 庆云县| 五大连池市| 城固县| 大余县| 绥江县| 绩溪县| 抚州市| 扎囊县| 申扎县| 龙泉市| 神池县| 高密市| 涿鹿县| 奇台县| 沭阳县| 宜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