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凡
被觀眾看著長大的王俊凱,對成長的定義是“一瞬間的事”。尚在成長中的他,說不清究竟要等到哪一個具體的轉(zhuǎn)折點,才會覺得自己真正成熟了,對他來說,當下邁出的每一步,都是一種積累。
“我清楚,從此我再不會被萬事萬物卡住?!?/p>
這是作家鄭執(zhí)的短篇小說《仙癥》里的最后一句話,這個故事以第一人稱展開,講述了一個少年跟自己姑父之間“忘年交”的精神認同。在由小說改編的電影《刺猬》里,少年的扮演者正是王俊凱,戲中的他,要從一個被家里人都當做“怪咖”的狀態(tài),逐漸成長到最終擁有“世人皆醉我獨醒”般的冷靜。
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很多人來說,這或許是花費幾十年時間也難以實現(xiàn)的蛻變,但飾演這個角色的王俊凱,得在短短幾個月的創(chuàng)作周期里,就完成這樣一次堪稱“頓悟”的轉(zhuǎn)變:他要努力讓自己成為最理解周正的人,然后通過表演,讓觀眾看到這個角色,繼而認識他、了解他。如果說在過往的影視作品里,王俊凱大多只是展現(xiàn)了每個角色的某一段生命切片,那這次的《刺猬》則更像一場漫長的述說,一切緩緩展開,終要指向周正的長達數(shù)十年的人生旅程。
“他受原生家庭的影響,有點口吃,不愿意跟別人溝通,但他心理是很健康的。他不是自閉,就是不自信?!彪娪耙呀?jīng)殺青一年有余,偶爾提起它,王俊凱還是立刻就能想起拍攝時的各種感受,并且可以用寥寥數(shù)語就勾勒出角色的清晰形象。為了從內(nèi)心深處理解周正,他要通過各種方式,層層遞進地去感知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還要讓這些并不愉快的思緒停留在自己心里。
小說的人物原型正是鄭執(zhí)的姨父,這也讓表演者多了一個直接了解角色的窗口?!班崍?zhí)老師筆下的這個人物,其中一些片段和他自己曾經(jīng)的經(jīng)歷有些相似,鄭執(zhí)老師會更了解周正,所以我也會多和老師聊聊,去感受這個人物的弧光。另外片場休息間隙也會和導演去探討,我們那個戲就是大家聊得特別多,從開機到結(jié)束,每天都在交流細節(jié)和感受。
在劇組的那幾個月,王俊凱越來越多地感受到周正的存在,就像他真的認識了這么一位深陷困境的朋友?!啊洞题愤@部戲,因為人物轉(zhuǎn)變跨度大,這也需要我投入更深、更真切的理解和感受?!?/p>
距離他扮演周正的日子已經(jīng)過去很久,回想起這個角色給他帶來了什么,王俊凱會非常嚴謹?shù)剡x擇“感受”這個詞,而不是用看似力量更大的“感悟”來概括。但即便是在這樣理智又超脫的狀況下,他依舊能感受到周正這個不怎么被人理解的小孩兒,為他留下的獨特印記:“他會在你心里播下一顆種子,他是你陪伴過這么一段時間的一個朋友?!?/p>
不矯情、不煽情、也不刻意去夸大角色的影響,只需要讓自己知道,他們之間,有一點點隱秘的連接就此產(chǎn)生。
每一次通過表演去“成為”另一個人的經(jīng)歷,就像是王俊凱人生中途經(jīng)的一個個小路標,可能每一塊兒路標間隔沒有很遠,但一步一步走下來,正是積累的意義。從《斷·橋》《萬里歸途》《重生之門》,到尚未與大眾見面的《刺猬》,甚至追溯更早之前的作品,我們在感知著一個又一個角色的同時,也看到演員王俊凱一點一滴的成長。
“回去看那些片子的時候,你還是能想到當時拍攝的一些場景——比如這個人物跟你相處的過程,跟導演和對手演員一遍一遍走戲的過程,跟劇組一起面對的困難和挑戰(zhàn)。
在剛剛過去的2022年里,王俊凱作為演員的成績算得上亮眼,既有在沖突之下凸顯人性的電影《斷· 橋》,也有通過個體經(jīng)歷來升華家國情懷的電影《萬里歸途》,還有節(jié)奏緊湊的燒腦網(wǎng)劇《重生之門》……把它們擺在一起,會發(fā)現(xiàn)這些角色都是生活中不算常見的人物,而且他們彼此之間又截然不同。如何讓每一次的表演體現(xiàn)真實,是王俊凱每次要挑戰(zhàn)的命題。
與其找出是哪些“他人”讓他有了這種認知,倒不如歸功于演繹的這些角色。從已經(jīng)跟大家見面的孟超、成朗、莊文杰,到目前還沒出現(xiàn)的周正,他們都像是不同的鏡子,讓王俊凱在照見自己和世界之后,發(fā)現(xiàn)任何問題都不只有一個標準答案。“如果在工作中碰到難題,我會去找導演或是合作伙伴們想想辦法,一起做點訓練什么的。也要讓自己沉下來,越急越不行。”
從2013年出道算起,王俊凱的演藝事業(yè)已經(jīng)持續(xù)了近十年時間。哪怕已經(jīng)有了這么豐富的經(jīng)驗積累,進入一個新劇組、或者即將登臺表演,還是會為他帶來一些情緒波動,但在逐漸認識到這是必須面對的常態(tài)之后,雖然緊張和焦慮依舊不可避免,他找到了直面它們的勇氣。他學會告訴身處那個時刻的自己—接受情緒的存在,但不要主觀放大它們,“ 習慣就好了,它就是有這樣一個過程?!?/p>
王俊凱不是那種會把困難美化成挑戰(zhàn)的人,他更愿意在遇到突發(fā)狀況時,讓自己更好地去接受和應(yīng)對?!?焦慮會讓你整個人變得更緊繃,它不會有什么好壞的影響,我覺得焦慮對我來講,是沒有什么必要的存在?!彪m然他還不覺得自己已經(jīng)足夠長大,至少這樣的心態(tài)算得上成熟,當他借由這樣的視角去考慮問題,就像擁有了置身事外的視角,這才是讓自己冷靜和客觀的先決條件。
“我覺得人應(yīng)該去了解各種東西,比如拳擊呀、騎馬呀……各種各樣的,我都想去體驗一下。也不是說非得學會,但多體驗總歸是好的,可能你體驗之后會發(fā)現(xiàn)這個事情我好喜歡,那你就多了一個樂趣,像我體驗過飛盤,但發(fā)現(xiàn)真的不喜歡……”不面對鏡頭時,王俊凱好像對一切都淡淡的,不會有什么突如其來的情緒起伏,這并不是說他對外界刺激視而不見,其實這反而像是一種更深度的理解:他不急于下判斷,而是想給各種可能以機會,也包容地允許自己給出喜歡或者不喜歡的最終結(jié)論??傊磺卸疾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