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雪琴
模擬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著名書法家湯臨初《書指》云:“書必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边@句話闡述了學書法的過程,體現(xiàn)了他對中國書法藝術中“生”與“熟”的思考。
湯臨初對書法藝術的闡述,既在藝術領域給我們帶來啟發(fā),也在其他社會生活領域給我們以啟示。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此的思考與感悟。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導航
文題所供材料中的“書必先生而后熟”,“生”是生疏、生硬,“熟”是熟練、精熟,由生到熟,是刻苦修煉的結果,強調的是在書法技藝上所下的功夫。用筆只有達到嫻熟的程度,技巧了然于心,才能得心應手,意到筆隨?!耙啾叵仁於笊保糁褂诰?,用筆流于習慣,看似自如流暢,實則缺少變化,流于庸常;注重雕琢,流于技術;囿于成法,流于俗套。因此學書法不能停留在“熟”的階段,而應由熟到生。湯臨初的這句話啟示我們,既要勤學不怠,腳踏實地,反復實踐,技成于熟,業(yè)成于精;又要擺脫束縛,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另辟蹊徑,取得突破。寫作本題,考生可以就事論事,就書法本身的“生”與“熟”談自己的見解,也可以拓展開去,談其他領域二者的關系。對于“生”與“熟”之間的關系,考生可以從以下三個層面思辨。
1.由生到熟:注重基礎,腳踏實地,穩(wěn)打穩(wěn)扎,勤學苦練,反復實踐。
2.由熟到生:擺脫束縛,打破桎梏,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大膽創(chuàng)造突破,敢于求新求變;不要故步自封、墨守成規(guī)。
3.由生到熟再生:由匠氣到匠心,由匠人到大家,書法的進階之道就是循序漸進、由量變到質變的突破,由技而道的升華、飛躍。
參考立意:修煉成“熟”,再獲新“生”;在生與熟間精進;熟以精進,生以創(chuàng)造;生澀到純熟,純熟生匠心;生熟有道,相輔相成;由生而熟,熟能出新;生熟相濟,穩(wěn)步提升;于生處求精,于熟處出新;領悟生熟之道,升華精彩人生……
習作展示一
明生熟之理,行心之所向
◎趙 璐
學書法有“必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之理,人生漫漫長途亦如學書法之道,“生熟”相依。于兀兀窮年中,我們應秉此生熟之理而行,振葉尋根,以行心之所向。
“先生后熟”為常態(tài),“先熟后生”為新生,此境界為心之高地。學習書法藝術,由起初的生疏轉變?yōu)槿蘸蟮氖熘O于心,需要的是時間。經過光陰的流轉以及世事的磨礪,才能得到“先生而后熟”的玉成。而“先熟后生”則是在現(xiàn)有基礎上躡跡求源,開辟“生”地,尋找新境界。于眾多紛雜中獨辟“生”境,需要有“少年心事當拿云”的氣魄、“獨上高樓”的獨到眼光和遠大志向。在其他領域,“生熟之理”也同樣適用,而且更加意蘊深厚、內涵雋永。于是我們看到不滿足熟練掌握一個光子的陸朝陽,轉向生境,探尋掌握十個光子的方法,最終成為“操縱光子的巫師”;于是我們看到顧方舟不滯于救助普通病人,開辟“生”地,挽救小兒麻痹癥患者于水深火熱之中;于是我們看到黃文秀舍棄熟悉的城市生活,投向“生”境,扎根于深山,矢志不渝地完成扶貧事業(yè),最終將生命奉獻給了蒼茫大山……由生入熟易,由熟轉生難?!吧本车拈_辟,生熟的轉化,需要的不只是歲月的流轉,更需要內心的堅守,以及化熟為生的堅毅。以此新生境界,方能深悟“生熟之理”。
“先生后熟”起于一日復一日的堅持,“先熟后生”生于敢為他人之不敢為的心志。風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瀾之間。由熟化生,猶如于蒼蒼綠洲中尋找新生之泉眼,以期尋求萬千生機;由熟化生猶如于撲面春風中捕捉一絲細雨,以化作萬千雨滴尋求盎然綠意……我們深刻體悟生熟之理,帶來的不只是如醍醐灌頂般的認知提升,更能夠培育“如朝陽、如乳虎,如春前之草,如長江之初發(fā)源”的心志。由此觀之,吾輩青年理應深悟“生熟之理”,擔起使命、開辟生境,勇敢前行、敢于擔當,不懼遍野荊棘。
大風泱泱,大潮滂滂。匯聚時代星光,吾輩應于艱難中顯現(xiàn)勇毅,秉承著“生熟之理”,開辟生境以到達熟境,最終逐夢于時代之原野。
【山東利津縣高級中學高三(32)班】
◆點評
作文以“明生熟之理,行心之所向”的工整對仗句做標題,揭示了生熟之理在于心之所向的觀點。開篇簡引材料要點之句“書必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水到渠成地引出二者關系“生熟相依”,鮮明地提出中心論點。非??少F的是,作文先說理后敘例再議例,層層深入,將生與熟的關系進行了多角度的論證。最后以緊貼時代脈搏的青年使命和敢于擔當收束全文,耐人尋味。作文說理入木三分,論據(jù)豐富多彩,足顯心智和文采。
習作展示二
探索方熟練,熟練可創(chuàng)新
◎王 逸
書法家湯臨初曾道:“書必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薄吧北阋剿?,方能熟練;“熟”便可創(chuàng)新,方能新生。因此,我們應探索然后熟練,熟練然后創(chuàng)新。
探索者,敢為人先者也。學習書法一開始便是從最簡單的筆畫寫起,如何運筆、藏鋒、收筆,都需要探索。學書法如此,做其他事亦如此。正是因為探索,袁隆平發(fā)現(xiàn)了雜交水稻;正是因為探索,屠呦呦研制出青蒿素;正是因為探索,中國航天事業(yè)從零開始到如今實現(xiàn)“天宮”遨游太空。探索是萬事的開始,或許過程并不輕松,但唯有探索,唯有嘗試,才能敲開“熟”的大門。
熟練者,游刃有余者也。只有掌握了熟練技能,敢于實踐,方能游刃有余。當初錢學森掌握著世界上最先進的科學知識,他歷經萬難毅然回國,為新中國的科學事業(yè)開拓創(chuàng)新,使我國國防邁入新征程。是什么讓他有底氣且能成功實現(xiàn)中國人也能造出核武器的豪言?這歸功于他對于物理研究的熟。作家畢淑敏曾言:“我不相信手掌上的紋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作為當代青年,我們應當學會用雙手的力量熟練掌握技能,扎實學習知識。
創(chuàng)新者,敢于實踐者也。創(chuàng)新如同寫一篇書法作品,如何結構工整,如何表現(xiàn)或飄逸或雄渾的風格,如何對每一個筆畫“排兵布陣”……我們對要寫的內容很“生”,但正是這種“生”讓我們去探索早已手熟心熟的字體的更多表現(xiàn)方式,這樣我們的書法作品才能有所創(chuàng)新?!皠?chuàng)新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動力”,各行各業(yè)無不需要創(chuàng)新。北斗系統(tǒng),我國自主探索創(chuàng)新研發(fā)所制,服務于國民生活,加強國防安全。袁隆平創(chuàng)新培育出可以種在鹽堿地的海水稻,增加產量,為解決糧食問題添磚加瓦。吾輩更應創(chuàng)新,為新時代中華民族發(fā)展助力。
魯迅說:“無盡的遠方,無數(shù)的人們,都與我有關。”處于百年大變局新時期的中國,需要每一個有志青年探索、熟練、創(chuàng)新,在各行各業(yè)中綻放光彩,為國家發(fā)展注入新動力。“奮斗使人幸?!保覀兾ㄓ薪永m(xù)奮斗,不斷探索,敢于創(chuàng)新,才能擁有幸福生活。我們當持鴻鵠之志,以擔當民族復興為己任,在不同領域,勇于破“生”至“熟”,敢于用“熟”創(chuàng)“生”。
“青年一代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未來,民族就有希望?!蔽彷吳嗄暌锰剿髦ζ啤吧保檬炀氈贾痢笆臁?,用創(chuàng)新之氣創(chuàng)“生”,繼而為中華民族之復興接續(xù)拼搏,勇攀高峰,站立在時代潮頭!吾輩當自強,茍?zhí)剿鳎绞炀?;至熟練,可?chuàng)新,終創(chuàng)佳績。
【山東利津縣高級中學高三(32)班】
◆點評
考生對文題要求理解透徹,將“生”與“熟”的關系理解為游刃有余的實踐過程,將“熟”到“生”理解為經過實踐探索去創(chuàng)新,立意準確。文中三個整齊的分論點看似形成并列式議論文結構,實則呈現(xiàn)出層層遞進的關系。最后聯(lián)系現(xiàn)實,發(fā)出號召,收束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