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環(huán) 周霞橋
名家引路
有痕易入味
郭華悅
①一道菜肴,有了裂痕,往往更容易入味。就像魚,或是肉,本身雖無痕,但為了入味,便人為地劃上幾刀。這么一來,不管采取何種方式烹飪,味道更容易滲入其中。調料的味道滲入到食材中,于是,菜肴嘗起來,自然口舌生香。
②無痕的菜肴呢?就像茶葉蛋,若是不敲破,味道便僅僅停留于表面,無法深入其中。于是,煮到一定程度,便得將蛋殼敲破,制造些裂痕,為的就是更入味。若是無痕,不管魚肉還是茶葉蛋,調料之味便只能停留于表面,這樣的菜肴,哪怕再怎么精心烹煮,恐怕也味同嚼蠟。
③一個人,也得有點裂痕,人生才夠味。無痕的人生,看似完美,實則不盡然。就像一道菜,不入味,就只能靠表面的色素與調料來蒙騙食者的味蕾。一個人的人生若少了裂痕,諸味都被隔絕在外,這樣的生活百味皆無,在別人看來美好,自己嘗起來則單調得難以入口。
④有了裂痕,還得細心熬煮。這么一來,酸甜苦辣諸多味道透過一道道裂痕,滲入到人生之中。一個融合了諸多味道的人,寵辱不驚,風雨難摧。一路走來,人生精彩,就像一道入味頗深的佳肴,令人品來回味無窮。
⑤一段感情,也是如此。未經裂痕,沒有考驗,這樣的感情美則美矣,卻往往不堪一擊??嚯y與低潮,是考驗,也是機遇。若能在裂痕之中,吸收苦難之味為己用,感情便有了扎實的根基。于是,如一道佳肴,雖有裂痕,味道卻更為渾厚豐潤。
⑥人生之中,有傷痛的裂痕并不可怕。對裂痕的態(tài)度截然相反,人生的走向也往往迥然不同。視裂痕如猛獸,避之唯恐不及,這樣的人生多了安穩(wěn),卻少了味道;能以裂痕吸收諸味,融入己身,人生才能更精彩、更入味。
(摘自《廣州日報》2022年1月18日)
技法提煉
命題作文也好,材料作文也罷,寫議論文首先得解決一個“立意”問題,并且要立有新意?!办`活視角”是立意出新的金鑰匙,寫材料作文尤為如此。我們要在吃透材料的前提下,運用發(fā)散性思維,敞開思路,廣泛聯(lián)系,從多種角度著眼,多側面地進行分析,盡可能挖掘材料所揭示的思想意義。
我們需要掌握四個最基本的觀照材料的“視角”,即正向視角、逆向視角、縱向視角和橫向視角。
1.正向視角,即從與通常的情感傾向或傳統(tǒng)的觀點、看法一致的角度來確立作文的中心。寫作材料一般都含有某種好惡肯否的傾向性,正向視角要求我們順著這一方向,從材料主人公的角度確定立意。
2.逆向視角,即從與司空見慣的、似乎已成定論的事物或觀點相反的角度來確立作文的中心。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讓思維向對立面的方向發(fā)展,從問題的相對面深入地進行探索,樹立新思想,創(chuàng)立新形象。曹植有《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前何太急”,郭沫若反其意作《反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為同根生,緣何甘自毀”,這就是采用了逆向視角。
3.縱向視角,即從發(fā)展的角度來確立作文的中心。萬事萬物都不是靜止不變的,而是不斷變化、發(fā)展的,人們對各種事物的認識、看法、情感、態(tài)度等也不是一成不變的??v向視角要求我們從事物發(fā)展的角度確定立意。
4.橫向視角,即從聯(lián)系的角度來確立作文的中心。通過聯(lián)想,把材料中的內容和與材料相關的其他內容由此及彼地聯(lián)系起來,找出其中的相似點。這樣就可以把材料內容與當前實際聯(lián)系起來進行類比。從這種角度立意便于聯(lián)系實際,提煉出深刻、高遠的主題,使作文富有濃郁的時代色彩和生活氣息。
以上面這篇文章為例,“一道菜肴,有了裂痕”是本篇議論的發(fā)端,也可以看作“材料作文”的材料。作者觀照這份“材料”采用了正向視角,得到了“一個人,或一段感情,也得有點裂痕,人生才夠味”的文章立意。第③④⑤段從“為什么”的角度進行闡述;第⑥段收束全篇,告誡人們,面對“人生傷痛的裂痕”,一要“不怕”,二要“直面”,三要“以裂痕吸收諸味,融入己身”——這又可以看作是從“怎么辦”的角度逐層分析。文章雖短,文字雖淺,而意蘊深厚。
這篇文章的“材料”(由頭)頗具新意,因此,作者采用正向視角,輕松獲得了一個頗具新意的“立意”。倘若我們面對的是比較“老套”的材料,正向視角顯然不易出新,那就轉換視角,采用逆向、縱向或橫向視角觀照,往往會錘煉出富有新意的“立意”。
學子佳作
要謹慎行事
黃順琳
①有只青蛙被可憐地凍在挪威冰湖上。據報道這一事件的攝影師分析,這只青蛙僅憑著氣溫突然回升,輕率地認為冬天已經過去,于是決定去湖對面尋找伴侶,而正是這一輕率的舉動導致了悲劇的發(fā)生。這真是一只可憐又可氣的青蛙——魯莽、武斷而輕率行事。倘若它能謹慎一點,就會知道春天還沒到來,雖一時轉暖,但湖面也許一夜之間又會冰凍,那么它就可以避免這場悲劇的發(fā)生。這只青蛙的故事猶如警鐘,提醒我們在遇到問題時切莫草率,務必謹慎行事。
②我們只有處事謹慎,才能接近成功和勝利。越王勾踐為重振越國來到吳國侍奉吳王。在那段日子里,他做事小心謹慎,唯恐心計被識破,做任何事情都三思而后行,終于東山再起。倘若他行事莽撞,恐怕早就落得了尸首分離的下場,更別說去重振越國了。成功和勝利是不會眷顧那些輕率莽撞之人的。想要成功,必須謹慎行事。
③我們只有處事謹慎,才能遠離不法陷阱。曾經看過一個新聞,有個人聽朋友說去某地發(fā)展能賺大錢,于是鬼迷心竅地跟了去,結果卻是被騙去做傳銷,泯滅親情的他把自己的親戚也騙了去,最后全被送進了監(jiān)獄……這群人真是讓人可憐又可氣。原本美好的人生毀于一旦,與其怪那些不法分子,倒不如怪自己當初太過輕率盲從。
④要想行事謹慎,我們必須善于觀察,并且要細致入微。曾聽過這么一個故事:兩軍交戰(zhàn),其中一支軍隊可謂百戰(zhàn)不殆,關鍵因素是將軍勇猛而謹慎。有一天,將軍偶然發(fā)現(xiàn)自己戰(zhàn)馬的馬蹄鐵上少了一個釘子,便聯(lián)想到別人的戰(zhàn)馬或許也有同樣的問題,于是他下令把所有戰(zhàn)馬都仔細檢查一遍,結果真如他所料,于是及時地解決了這一隱患,保證了他的軍隊得以馳騁疆場。這位將軍能夠做到謹慎行事,就是因為他善于觀察,并且細致入微。
⑤當然,我所主張的謹慎,并非是做事畏首畏尾,那種“前怕狼、后怕虎”的“謹慎”不可提倡。
⑥同學們,我們既要有開拓精神、有膽量、有闖勁,同時又要行事謹慎,細致嚴密,別像那只被凍在挪威冰湖上的青蛙那樣魯莽、武斷而輕率行事。
⑦謹慎行事,你做到了嗎?
【江蘇蘇州市相城區(qū)望亭中學】
點評
本文第①段引出論點;第②~④段闡述論點,采用了層進結構;第⑤~⑦段注意辯證照應,結尾收束全文。作者觀照文中關于“青蛙”的材料,采用了逆向視角,錘煉出“要謹慎行事”這一立意來寫作。此外,采用不同的視角,還可錘煉出其他的“立意”,例如:僅憑經驗是不夠的(逆向視角);不能急躁冒進(逆向視角);“三思而行”未必好(橫向視角);眼中只有“目的”,險(正向視角);“凍死”又何妨(縱向視角),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