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四川·吳佳暉
我們有機會抵達許多港口,能釣到不同的魚,吃到最美味的海鮮,這算是我們的職業(yè)福利。我們走到哪兒就釣到哪兒——有所羅門群島的石斑魚,有密西西比河的鯊魚,有太平洋的大魷魚,有秘魯卡亞俄的紅毛蟹,有巴西南圣弗朗西斯科的咕咕魚,有南非德班的紅杉魚……
在國內(nèi)將鋼材和設(shè)備裝載完畢后,清平山輪即啟航開往南非。這是該輪的第64航次,其航線非常特別,美麗的中國南海、繁華的新加坡、忙碌的馬六甲海峽、波濤洶涌的印度洋,我們一一領(lǐng)略,但令我印象最深的當(dāng)屬與這顆藍色星球上最大的動物——鯨的邂逅。
因形似魚類,所以很多人習(xí)慣稱鯨為“鯨魚”,很多小孩子第一次見鯨都認(rèn)為它是魚。其實,它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大型哺乳動物,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鯨的種類多達100余種,它們大多生活在海洋中,只有極少數(shù)品種生活在淡水里。在我國,比較常見的鯨有30多種,分布在我國的東海和南海。
在鯨當(dāng)中,比較常見是齒鯨類,如虎鯨、白鯨、一角鯨、座頭鯨、藍鯨、灰鯨、長須鯨,等等。不同的鯨,其外形、體重、壽命和習(xí)性均有差異。
虎鯨的生活區(qū)域以極地和溫帶海域為主,在全世界各海域均有分布,對水溫、水深等因素并無特殊要求。
白鯨則分布在沿北極、亞北極的加拿大北部、美國“飛地”阿拉斯加、格陵蘭島、挪威以及俄羅斯北部海域。
一角鯨主要分布在加拿大、格陵蘭島、俄羅斯、斯瓦爾巴群島和揚馬延島周邊海域。
座頭鯨主要分布在美屬薩摩亞、安哥拉、安圭拉島、安提瓜和巴布達、阿根廷、阿魯巴島、澳大利亞、巴哈馬群島、孟加拉國、巴巴多斯、貝寧、百慕大群島、巴西、喀麥隆、加拿大以及南極洲等國家和地區(qū)的相關(guān)海域,在中國沿海也有少量分布。
藍鯨在熱帶海域很少見。
灰鯨分布在安哥拉、阿根廷、澳大利亞、巴哈馬、孟加拉國、貝寧、百慕大群島、巴西、喀麥隆、加拿大、佛得角、智利、中國、科斯群島、哥倫比亞、科摩羅、庫克群島、哥斯達黎加、科特迪瓦、吉布提等國家和地區(qū)的相關(guān)海域。
海員在刷拭直升機停機坪
對于長年漂泊海上的海員來說,鯨并不罕見,我遠航12年間,曾數(shù)次遇到鯨,但都是在很遠的距離外看到鯨在海中翻滾、噴水(鯨用肺呼吸,鼻孔在頭頂,呼氣時要浮上海面,呼出的氣體會形成一股細高水柱),借助望遠鏡才能看得清。而這次,這龐然大物卻近在數(shù)米之內(nèi),給我?guī)硎愕恼鸷?,即便對老海員而言,這也屬于殊遇。
我們在前往南非德班港的途中也遠遠地看到了鯨,在錨地拋錨后,因風(fēng)浪加劇,我們不得不起錨到離岸邊更遠的海域漂航避風(fēng),而這片海域正是鯨集中活動的區(qū)域。這天下午,我正在駕駛臺值班。當(dāng)時天氣較冷,碧空如洗,海水湛藍。一陣海風(fēng)吹來,波浪層層泛起。突然,在船頭11點方向翻滾的浪花中冒出一股水柱,距離大概1海里,我拿起望遠鏡能看到鯨在噴水。
過了一會兒,鯨越來越多,離船舶也越來越近。我通過廣播告知大家趕快出來看,船員們聽到廣播后紛紛放下手中的工作,朝著噴水的方向望去,可是鯨很快消失了。大家并未灰心,耐心等待它們再次出現(xiàn)。過了兩分鐘,果然又有鯨浮上海面,它噴出水柱后,龐大的腦袋和烏黑光滑的背脊隨即顯露出來,又快速沉了下去,接著“嘩啦”一聲響,整個鯨尾都翹出水面,又緩緩翻轉(zhuǎn)著沉了下去。這場景簡直太美,惹得大家一陣驚呼。
我們遇到的是一群座頭鯨,不一會兒,其中一只拱起了黑色的背脊,突然一躍而起,露出海面。在陽光的照耀下,它那一身綢緞般光滑的皮膚,包裹著碩大無朋的身軀,盡顯世界第一巨物的氣勢。它一個直體向前,完美入水——只是水花有點兒大。緊接著,那美麗的大尾巴優(yōu)雅地浮出海面,劃出一道漂亮的拋物線,隨后用力地拍向海面,濺起一片巨大的白浪,似乎在對我們說:歡迎光臨,感謝觀賞。我又定睛一看,這只鯨旁邊居然還有兩只鯨挨著你追我趕。
越來越多的鯨在我們的船邊嬉戲,它們有的躍出海面,有的悠閑地游來游去,有的翻身仰泳,雪白的腹部和亮黑色的其他部位反差鮮明,有的將尾巴高高翹起,像一個舞蹈家,優(yōu)美極了,還有的鯨會游過來,面向我們突然高高躍起,像是在沖我們示意。之后,鯨游得越來越近,我數(shù)一下,大約有十只。
此時,所有的人都情不自禁地歡呼起來。
這些平時只能在電視節(jié)目中看到的神奇動物,此刻就在距離我們不到10米遠的地方,它們?nèi)绱苏媲械爻尸F(xiàn)在我們眼前,令我們興奮不已,大家紛紛拿出手機近距離拍攝,還有同事興奮得不顧時差,和家人視頻通話,分享此刻見聞。
對于海員而言,最開心的事情莫過于和家人分享海上見聞。無論是剛畢業(yè)的大學(xué)生,還是即將退休的老船員,他們每個航次都有可能去不同的國家,因此每個航次都可能有不同的見聞,每天都有可能遇到新鮮的事物,有碧海藍天,有萬里流云,有深邃星空,有暴風(fēng)驟雨,有驚濤駭浪……我們?nèi)ミ^歐美發(fā)達國家,游覽過很多世界著名景點,也到過東南亞貧困的村落,體驗過這個世界的冰火兩重天。
海輪上的生活和工作單調(diào)辛苦,作業(yè)甲板的空間也非常有限,可幸運的是,幾乎每個海員都是釣魚愛好者,我們有機會抵達許多港口,能釣到不同的魚,吃到最美味的海鮮,這算是我們的職業(yè)福利。我們走到哪兒就釣到哪兒——有所羅門群島的石斑魚,有密西西比河的鯊魚,有太平洋的大魷魚,有秘魯卡亞俄的紅毛蟹,有巴西南圣弗朗西斯科的咕咕魚,有南非德班的紅杉魚……
這是在美國密西西比河釣到的一條鯊魚,它體長165厘米,重27千克
海輪上釣魚并不復(fù)雜。當(dāng)魚群到來時,你只要下鉤——不管下多少鉤,鉤上有沒有魚餌,所有鉤馬上都有魚兒咬,有時兩三條,有時四五條。對我們來說,釣魚是一個體力活兒,魚多的時候,全體海員出動,一晚能釣上千斤,冰庫都裝不下,很多有經(jīng)驗的海員會把魚曬成魚干、制成咸魚,又是別樣的風(fēng)味。
很多次,我站在駕駛臺遠眺一望無際的藍天,美麗至極的大海,天上有海鳥輕快掠過,海里有鯨自在嬉鬧。恍惚間,我覺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一個童話世界,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大自然是那樣充滿魅力。
海洋浩瀚深邃、神秘莫測,孕育著無數(shù)生命,蘊藏著豐富資源,但這些年過度捕撈、海洋垃圾以及全球氣候變暖導(dǎo)致海洋溫度上升,致使大量海洋生物瀕臨滅絕,悲劇每天都在上演,日本、挪威、丹麥等國家捕鯨的傳統(tǒng)延續(xù)至今,次次都是血染大海。想到這些,我便不由自主地握緊了手中的舵輪。
我們從海洋中來,無論去向何方,都不應(yīng)忘記我們來時的路。希望在遙遠的未來,你我依然能夠漂洋過海,互致問候,不要讓對白變成獨白。
保護海洋,從我做起。這是每一個中國海員肩負的責(zé)任。
建設(shè)海洋強國,開放擁抱世界。這是每一個中國海員的征途目標(biā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