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淞誼中學/蘇奕銘
日升月落中,一晃許多歲月就這樣過去了。匆匆那些年,只給我們留下了斑駁的記憶,卻讓我們忘卻了那是一個怎樣的開始。
那年,我跟著家人回鄉(xiāng)祭祖,住在了二爺爺家,這里的一切對我來說都非常新鮮。一字排開的六孔窯洞是新翻修的,院里院外干凈整潔,生活設施一應俱全。院子里有兩棵大棗樹,樹下是青色的石桌石凳,我也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碾子,什么是磨。
山里那幾日的早晨很舒服,空氣很涼爽,陽光透過干凈透亮的玻璃映照進來,天空湛藍湛藍的,看著就讓人渾身爽利。一大早院子里進進出出的人有序地忙碌著,臉上的笑容都是那么地燦爛溫暖。二爺爺每天一早照例是要去地里的,每次他都會從山里采來各樣的果子,我們一群早已玩瘋的孩子喜滋滋地接過。二爺爺不說話,只是脫下鞋,拍拍泥粉,憨憨地笑著。
入夜,我們這幫“小搗蛋”也安靜了下來。我們擠在大簸籮里,睡在大棗樹前的院壩中間,看滿天繁星,看月亮升起。我從沒見過這么多的星星,也沒見過這么透亮的月亮。大月亮上來的時候,棗樹就小了,閃著光的葉子發(fā)出鳥兒振翅般的聲音。天上飄來了一朵云,月亮便一點一點移動,簸籮仿佛也跟著移動,最后好像連院壩也旋轉了起來。月亮鉆進云里的時候,我糊涂了起來,好像自己也懸掛在棗樹上。月亮鉆出來時,好像被柔軟的云擦拭了一遍,比先前更晃眼了。后來,我們被一個個抱回屋里……
此后,不知有多少個夜晚,我都會夢見棗樹和月亮。借助一棵樹,我們往往會有一個美麗的誤判,好像它幫助我們拉進了和月亮的距離。如今,無論多么高大的樹都到不了我家窗邊,他們都在腳下,好像與月亮的距離也愈拉愈遠了。我見過的最好的月亮,是從老家棗樹上升起來的那一個,這大概已經成為我想念老家的一個理由。眼下的這個夜晚,趁著沒有月亮,我憑著簡單的想象,把記憶中的棗樹移了過來,一彎新月掛在窗外的棗樹上,我伸手就能摸到。
原先我一直不明白二爺爺為什么非要一個人住在鄉(xiāng)下,這會兒我似乎有點懂了,他是在倔強地堅守著一個屬于我們所有人的,家的溫暖。
點 評
作者選擇了棗樹和月亮作為道具,也設置了故鄉(xiāng)和窯洞、院壩為特定場景,刻畫出二爺爺善良、勤勞,將日子過得穩(wěn)穩(wěn)當當,干干凈凈的人物形象。他對生活的熱愛,他的執(zhí)著堅守給予游子溫暖的撫慰。作者的描述平實又不失深情,善于抓住有特色的生活場景展開描寫。讀罷此文,相信你也會感受到作者那細膩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