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雪山走來,奔流入東海,以“長”命名的我們的母親河長江也是孕育中華文明的搖籃。人類從遙遠的上古時期開始發(fā)現(xiàn)和了解長江,留在詩詞文賦中的都是洶涌澎湃、寬廣綿長的印象。限于遠行能力,古人無法得以窺見長江的全貌,往往以“大江”稱之。
要知道長江到底有多長,必須先要窮其源頭。我國古老的史書《尚書》稱“岷山導(dǎo)江”,認為長江發(fā)源于四川岷山,岷江就是長江的源頭。這個說法后來被明朝著名地理學(xué)家徐霞客推翻了。他沿江而上走到了云南的金沙江畔,確定了岷江是匯入長江而不是源頭活水,但他限于交通也沒法兒更進一步。
20世紀(jì)70年代,我國江源科考隊對青藏高原作實地考察,確認長江源頭在青海省唐古拉山北麓的各拉丹東冰峰下,沱沱河是長江正源。在一片海拔6000多米的冰川群中,涓滴細流匯成長江。
確認了源頭,便能測準(zhǔn)長度啦——從源頭到上海崇明島的入??冢L江的全長約為6397千米。長江因此位列世界長河第三位,而整條大江都在我國境內(nèi),這是其他世界級長河無法比擬的。
在長江源區(qū),河流分成多股流淌,時而交叉,時而分離,從高空中瞰視,像盤旋交錯的根枝,又像少女的發(fā)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