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語嫣
結(jié)束了一周的忙碌,在周五的晚上做好家務(wù),收拾好一切后難得悠閑地坐下來度過屬于自己的一點兒時間。
找個舒適的姿勢窩在沙發(fā)上,小安翻開了《5%的改變》。
有人說:“如果你此時很迷茫、困惑、艱難,那么就去書中尋找答案。”
是的,彼時小安正在經(jīng)歷新一輪的自我對抗——對于她來說,自我對抗是常有的事——她又開始覺得自己不夠好,無論是在家庭關(guān)系、人際交往,還是工作、學(xué)習(xí)上,總覺得自己做得還遠遠不夠,總覺得自己當時如果能反應(yīng)更快些,會把事情處理得更漂亮,就像班上的XXX,難怪TA人緣那么好;當時如果想得再全面一些,會把試卷的錯誤率再降低一些,就像XXX,TA就很少犯馬虎的錯誤。但又覺得以自己的條件和能力,就只能做到目前這樣的效果,自己已經(jīng)很不錯了……
如同每次一樣,她在自己的腦海中進行一場又一場激烈的對弈,她的情緒波瀾起伏,默默在腦內(nèi)演繹了一場跌宕起伏的即興劇本,可劇本上的其他人甚至毫無察覺。
或許你也曾或正在反復(fù)經(jīng)歷這樣的狀態(tài)。
書中說:“解決方案說來簡單,就是‘接納,接受自己真實的樣子?!?/p>
可現(xiàn)實是做起來卻并不如說的那樣輕松。
人的慣性是非常強大的,舒適圈給的安全感足以讓人裹足不前。
允許改變的發(fā)生本身就是一件艱難的事。
但潛意識還是一直希望自己可以變得更好。
那么,除了A和B的選項,我們是不是還可以選擇其他方案……
比如,在舒適圈的范圍內(nèi),我們可以嘗試把目標降低一些,在“保持基本不變的同時,朝著可能的方向改變一點”。
就像小安,她可以嘗試著給自己一段時間不批判自己。每當前面這種對弈產(chǎn)生的時候,都給自己一個小時的時間休戰(zhàn),允許自己對自己好一些,告訴自己“我現(xiàn)在必須得開始愛自己”。
在這一個小時的時間里,她可以去書中尋找“接納”的那個自己;去和老友發(fā)發(fā)牢騷、運動一場尋找“平和”的那個自己;去大快朵頤一番尋找“快樂”的那個自己;去逛街、逛博物館遇見一個更積極的自己……
也許一個小時的時間對于愛自己來說,遠遠不夠,
也許在小安這里,自己與自己的對抗可能是一生都在做的事,
又或許,人生本就是一個不停地自我對抗,然后不停地努力自我接納的過程,
只是,如果你愿意的話,努力地在舒適圈里多做一些簡單的小事,那么可能走啊走的,慢慢地你就已經(jīng)走在通往內(nèi)心平和的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