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婷
溫室又稱“暖房”,具有透光、防寒、保溫等特點,可以幫助一些喜溫植物更好地度過寒冷的冬季,實現(xiàn)全季節(jié)、全地域地種植植物。早在二年級的科學課上,我們就學會了使用各種各樣的工具,比如使用螺絲刀擰螺絲。在《實驗微課堂》欄目中,我們還利用身邊的材料制作了一個小溫室。
今天,我們好好地了解一些有關溫室的科學知識,看一看溫室對我們的生產、生活有哪些影響。
溫室改變生活
位于南極的中國科考隊員每天都能吃上新鮮的蔬菜和瓜果,引得外國科考隊員十分羨慕,甚至經常前來“蹭飯”。南極的溫度十分寒冷,平均溫度都在0℃以下,怎么能夠生長出蔬菜呢?原來,科考隊員有一間蔬菜溫室實驗室。為了促進蔬菜的生長,科考隊員甚至每天還在溫室里播放音樂。依靠著這間溫室實驗室,科考隊員實現(xiàn)了“蔬菜自由”。不僅是在南極,在我們的平時生活中,溫室的出現(xiàn)打破了種菜的時間、地域限制,使我們吃上了反季節(jié)的蔬菜、水果。
歷史上的溫室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農業(yè)大國,種植的基因是刻在中國人的骨子里的,走到哪兒,就想在哪兒種菜。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漢朝,人們就在想如何才能在寒冷的冬季進行種植。當時就有人想到可以給蔬菜蓋一個小房子,再在房子里生火,就可以保持溫暖。但是,有人告訴當時的皇帝,這樣種出來的蔬菜是“不時之物”,會有傷于人,于是禁止這樣種植。
一千多年之后的南宋時期,有了“堂花”之法,也就是在溫室里養(yǎng)花。雖然人們只是在溫室里養(yǎng)花,但是這和在溫室里種菜是一個道理。明清時期的溫室,不僅可以利用太陽能,還可以燒火來加溫。我們中國的溫室比外國的要早出現(xiàn)一千多年呢!
多功能溫室
說起調節(jié)室內的溫度,你們一定會想到空調吧!那沒有空調的古人又是怎樣調節(jié)溫度的呢?原來,古人也有自己的小妙招——夏天有“含涼殿”,冬天有“溫調房”。冬天,古人坐在“溫調房”里,也能享受到現(xiàn)代人使用暖氣或者空調的幸福感。當時皇室以及其他許多貴族都有專門的“溫調房”。
到了現(xiàn)代,溫室的功能就更加強大了,不僅可以保溫,還可以透光。融入一些先進的技術后,能夠實現(xiàn)無土栽培蔬菜、花卉。加入一些傳感器,還能實時控制植物的生長:濕度傳感器可以在植物想要“喝水”時,實現(xiàn)自動灌溉;二氧化碳傳感器可以實時監(jiān)測植物的生長過程;光學傳感器可以在植物想要“曬太陽”時,及時送來“陽光”。有了這些先進的技術,我們可以實現(xiàn)遠程觀察、照顧植物。
各種各樣的溫室
在生活中,我們能夠看見各種各樣的溫室。人們根據不同的標準,將溫室分成不同的種類。溫室按照形狀來分類,可以分為拱形溫室、方形溫室和三角形溫室;按照類型來分類,可以分為單棚溫室和連棟溫室;按照材料來分類,可以分為薄膜溫室、玻璃溫室;按照使用功能分類,可以分為蔬菜溫室、花卉溫室、養(yǎng)殖溫室和觀賞溫室。
溫室與溫室效應
溫室可以保溫,幫助蔬菜、花卉等更好地生長。如果給地球表面罩上一個溫室會怎么樣呢?這就是“溫室效應”,又稱“花房效應”。溫室氣體緊緊地包裹住地球,熱量散發(fā)不出去,就像給地球穿上了一層厚厚的棉衣,使地表與低層大氣的溫度升高,這種作用就像種植農作物的溫室,故名“溫室效應”。
自工業(yè)革命以來,人類向大氣中排放了大量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溫室氣體,大氣的溫室效應也隨之增強,地球上目前的平均溫度比1900年增加了0.85℃??茖W家推測,如果按照現(xiàn)在的排放水平,地球上的氣溫還會加速上升,到2050年前后將升高1.5℃。
地球南北極的冰川正在加速融化,生活在北極的北極熊不斷失去自己的家園;海平面也在不斷上升,太平洋上的島國圖瓦盧受到嚴重影響,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因為全球氣候變暖而舉國移民的國家。此外,溫室效應還會引發(fā)臺風、暴雨、洪水、干旱等一系列問題?,F(xiàn)在,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在采取措施,降低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幫助地球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