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qū)銅山實驗小學 高 珊
在美術學科教學中,學生欣賞美術作品時,需要調動視覺思維展開閱讀和思考,教師要針對學生美術閱讀現實進行教學設計和調整,讓學生從視覺閱讀走向意境表達,利用美術語言來解讀,借助美術手段來展示,這樣才能促進美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成長。在具體執(zhí)行階段,教師要從閱讀情境、閱讀感知、閱讀體驗、閱讀訓練等角度展開優(yōu)化設計,以順利激活學生美術語言表達思維,借助美術語言展開美術創(chuàng)作,培養(yǎng)學生美術語言表達能力,完成美術認知的內化。
美術閱讀有自身特點,教師要在閱讀任務布設、閱讀方法應用等方面做出積極引導,借助一些美術輔助手段展開設計,勢必對學生多種感官形成沖擊。美術作品展覽、爭議話題設計、美術互動評價、修改方案討論等,都能夠為學生提供閱讀機會,也能夠激發(fā)學生表達欲望,教師要做好整合設計,對學生美術閱讀情況有客觀判斷,適時傳授一些美術語言,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學會表達,對美術意境做直觀展示。學生在欣賞美術作品時,需要調動視覺感官展開學習,也需要啟動學科思維,對視覺信息做整合處理,還需要運用語言發(fā)聲來表述,美術閱讀和美術表達自然發(fā)生。
如教學人教版美術四年級上冊“蔬果的剖面”一課時,教師先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圖片信息,要求學生認真觀察,“這些圖片都是大家熟悉的果蔬剖面,仔細觀察圖形特點,猜猜這是什么果蔬。”學生對果蔬都比較熟悉,自然有主動猜謎的積極性。教師逐一展示圖片,學生熱情回饋,揭示謎底。為激發(fā)學生美術思維,教師還特別邀請學生做詳細介紹,說說這些剖面有什么特點。學生大多能夠從形狀、色彩、紋路等角度展開解讀,對果蔬特點進行驗證和展示。教師拿出一些果蔬,設計了一個美術游戲任務,“這些果蔬都是大家最為熟悉的,現在我們要當場切開,看看其剖面是什么樣的,大家先猜猜哪些果蔬剖面是對稱的、哪些是平均的、哪些是放射的?!睂W生爭先恐后地競猜,課堂學習氣氛活躍起來。教師組織學生現場做果蔬解剖,對相關猜測展開驗證,當驗證正確后,都能夠獲得學生的一陣掌聲。
教師設計競猜學習活動,成功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學生對果蔬很熟悉,能運用美術語言進行介紹,教師要求學生現場解剖,給學生提供思維歷練的機會。圖片觀察是美術閱讀,圖形競猜是美術表達,現場展示是美術驗證,學習過程很完整,學生學習認知成長更為順暢。教師從學生學習實際出發(fā)展開設計,為學生帶來更多學習思考的機會,這對學生美術思維訓練有重要幫助。美術學習有多種方法可以借鑒,教師從美術閱讀和美術表達對接中找到設計點,其實踐價值更為豐富。
學生對美術作品展開閱讀和思考,需要知識儲備的支持,教師及時做出指導,讓學生借助美術積累展開評價,組織更多展示交流活動,能夠強化學生學習體驗。學生對直觀信息比較敏感,而美術中的色彩、形狀都帶有直觀性,能夠快速啟動學生美術思維,教師要結合美術情境、美術故事、美術技藝等內容做閱讀引導,鼓勵學生展開個性化思考,對美術作品進行個性化評價,在美術創(chuàng)作中建立創(chuàng)意構思,推出屬于自己的美術成果。美術創(chuàng)作是典型的美術表達,教師利用美術創(chuàng)作任務展開組織和調動,能夠為學生帶來更多學習啟示。
學生進入美術閱讀環(huán)節(jié)后,要借助美術思維展開學習和行動,教師在具體指導時,也要貼近美術要素進行組織,為學生提供閱讀和表達的啟示。如教學“我是汽車設計師”一課時,教師先引導學生進行教材閱讀學習,了解教材內容,對汽車知識進行集中學習,教師適時解讀一些美術概念,并為學生準備了一些制作材料。為激發(fā)學生制作熱情,教師先展示一些汽車模型,以及其他班級同學的制作成品,讓學生對制作材料、制作方法、制作效果等內容做深度思考,找到制作的創(chuàng)意設計起點。學生基于教師指導展開積極行動,觀看這些模型,對其突出特點做分析,然后對現有材料集體討論,設計出制作方案,研究制作方法。教師參與學生互動交流活動,為學生提供一些方法支持。學生開始制作行動,教師適時給出一些提示,讓學生順利完成制作任務。在成果展示環(huán)節(jié),教師讓學生展開互動評價活動,從優(yōu)缺點兩個方面展開梳理。學生積極回應,課堂評價順利啟動,教師與學生進行多重互動,課堂學習氣氛活躍起來。
教師先組織學生做教材閱讀學習,了解一些制作信息,研究美術概念和理論,為后續(xù)操作奠定知識基礎。學生進入制作環(huán)節(jié)后,教師及時跟進觀察指導,讓學生順利進行操作。美術閱讀和美術表達同步展開,學生學習過程是比較順利的,其認知架構也是比較完整的。美術學習需要方法支持,也需要實踐輔助,教師從不同角度展開教學設計,組織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學習,為學生帶來更多學習啟示,讓學生在深度閱讀和廣泛探索中培養(yǎng)美術學科能力。
學生喜歡畫畫,這是其天性決定的。教師要正確看待學生隨手涂鴉的習慣,對學生心情宣泄有理性認識,如果美術教師能夠充分尊重學生學習意愿,推出更多趣味性學習活動,學生會積極響應。生活寫生、形象描摹、動畫卡通人物創(chuàng)作、美術展覽等活動,都是學生比較青睞的,教師要做好活動組織,為學生提供良好學習環(huán)境,適時傳授一些美術創(chuàng)作方法和技巧,以成功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學生有一定生活經驗積累,教師在美術活動組織時,可以與學生生活形成對接,以此創(chuàng)設一些學習契機。
生活中有太多美術因素的存在,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生活化學習,借助生活認知展開學習思考,無疑能夠帶來更多鮮活的感知和體驗,這對提升學生美術閱讀和美術表達有一定幫助。如在教學“生活中的線條”一課時,教師在課堂導學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結合生活認知積累,介紹生活中的線條。學生有豐富的生活積累,自然能夠快速作出回應:桌沿、黑板邊、教室門邊、地板縫、鐵路、公路、橋梁等,都可以看成是線條。教師進一步引導,讓學生對這些線條的特點進行分析,學生從直線、曲線兩個方面進行觀察思考。教師針對學生討論情況,適時設計創(chuàng)作任務:不同的線條可以表達不同的情境,展開生活觀察,找到一個適合的角度,利用線條的變化,創(chuàng)作一幅生活寫生畫,并參與班級展示活動。學生對生活寫生比較熟悉,欣然接受任務,開始了創(chuàng)意設計。教師對寫生活動進行具體組織,對學生遇到的問題進行對應解讀,確保生活寫生活動順利開展。
教師先引導學生做生活觀察和介紹,為學生提供美術閱讀的機會,學生能夠運用美術語言做解讀,這是美術表達的表現。特別是生活寫生創(chuàng)作任務的設計,成功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學生對戶外生活寫生訓練比較感興趣,說明教師對學情分析是到位的,將學生帶入生活情境之中,從美術視角展開觀察和構思,順利啟動美術思維,在觀察、構圖、操作、交互中建立學科認知能力。生活寫生是典型的美術表達,學生借助美術語言展開思考和操作,其訓練效果更為突出。
美術訓練設計時,教師需要有拓展創(chuàng)新的意識,科學運用輔助材料展開訓練組織,以滿足不同群體學生學習需要。借助網絡搜集美術信息和素材、進入生活展開美術寫生和創(chuàng)作、推出豐富多彩的美術游戲和競賽等,都能夠獲得學生的積極響應,教師要鼓勵學生主動進入訓練環(huán)節(jié),在美術觀察、美術閱讀、美術評價、美術創(chuàng)作中培養(yǎng)美術學科能力。美術訓練生活化設計,其應用價值更為廣泛,教師需要理性對待。
教師對接學生生活認知展開美術訓練設計,學生接受不存在什么障礙,其訓練效果會更為出色。學生借助生活認知展開美術創(chuàng)作,也能夠有效提升其美學審美觀。如在教學“穿編的樂趣”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先組織學生觀看一些穿編成品,要求學生從美術角度進行觀察,并用美術語言做介紹,將這些穿編作品的特點展示出來。學生觀察這些穿編成品,并進行具體介紹和評價:這是草繩作品,其形狀是長頸鹿的造型,這些花紋是用顏料進行裝飾的,整個造型很協調,手工穿編很精細,表面也比較圓潤。教師對學生美術欣賞情況展開點評,并給學生準備了一些穿編材料,讓學生自主創(chuàng)作。學生大多沒有穿編經歷,缺少一些基本的操作方法,教師現場進行演示,學生認真模仿。經過一番操作,學生穿編成品紛紛登場,教師要求學生進行自評。
學生對穿編手工操作比較感興趣,教師先利用成品進行展覽,讓學生觀察、介紹這些美術作品,這是美術閱讀學習;之后給學生設計穿編任務,指導學生現場制作,這是美術表達過程。從學生學習表現可以看出,該美術教學設計是比較成功的,較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在深度觀察中找到學習起點,在創(chuàng)意操作中形成美術學科素養(yǎng)。美術閱讀和美術表達組成完整的訓練體系,教師借助美術展品進行引導,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思維,使其在創(chuàng)意探索中建立美術思維基礎。
美術學習方式眾多,美術閱讀和美術表達是美術學習的不同階段,也是學生學科能力成長的基本規(guī)律,教師要對學生學習現實有清晰把握,隨時做出教學調度和優(yōu)化,正確引導學生展開美術閱讀和美術表達,通過多重探索和實踐,實現美術學科教學目標。美術閱讀是感性學習,體現學習輸入;而美術表達是理性學習,體現學習輸出。教師要正視學生學習要求,創(chuàng)造良好學習條件,確保學生學科學習順利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