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 克
據(jù)文學史的說法,保爾·克洛岱爾是一個偉大的散文詩人。對于散文詩,尤其中文的散文詩,我一直持保留態(tài)度,我以為它們大多和漢賦贗品有某種形式乃至精神的契合,這樣說也許過于刻薄,但我終究覺得它們和散文的關系更密切,而離詩歌略遠。當代詩人中也有運用比較好的,但都夾在純正詩篇的間隙,作為一種文體的補充。而歐洲的散文詩是有傳統(tǒng)的,在法國,線索尤其明顯。根據(jù)文獻記載,散文詩出現(xiàn)于19世紀上半葉,倡導者是阿洛伊修斯·貝爾特朗以及莫里斯·德·蓋蘭。波德萊爾以《巴黎的憂郁》奠定了散文詩的地位。這本書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有了比較完整的中文譯本,一時間在知識界頗為流行,其程度不亞于今日的東方主義。我對波德萊爾固然有好感,但對散文詩始終抱有某種文體上的警惕性(尤其是在中文里)。波德萊爾之后,洛特雷阿蒙和蘭波進一步發(fā)展了散文詩的文體。而洛特雷阿蒙直到2001年才因其薄薄的中文版詩歌全集的出版而受到了圈內(nèi)人的重視。在他們之后,象征派在理論上給散文詩做了深入闡釋。與蘭波同時代的馬拉美,也為散文詩貢獻了自己的智慧。他們兩個共同啟發(fā)了克洛岱爾,克洛岱爾則成了20世紀散文詩“運動”的一個領袖或者發(fā)端者——至少我是這么認為的。他影響了一大批在法國響當當?shù)拇笤娙?,比如曾?jīng)流亡的圣-瓊·佩斯,古怪而有童稚氣息的亨利·米肖,超現(xiàn)實主義者勒內(nèi)·夏爾,醉心于物象的弗朗西斯·蓬熱等。
我對克洛岱爾的了解,最早就是幾首譯詩,并沒有留下深刻印象。相反,雅姆、魏爾倫、瓦雷里等人倒讓我激動不已。后來看了克洛岱爾的《緞子鞋》中譯本,也沒有深刻的感覺。主要原因就是他不能進入我彼時的內(nèi)心,并掀起波瀾。他的姐姐卡米爾·克洛岱爾卻深深打動了我,她的才華,她的憂郁氣質(zhì)。我在她的傳記中看到了人類脆弱的心,也看到了一個人是怎樣被微妙的東西摧毀的——這尤其讓我心痛。我不想責怪具體災難的締造者,但我又該歸罪于誰呢?歸罪于卡米爾敏銳的感受力嗎?這不公平。在一部有關她的電影中,可以看見保爾·克洛岱爾的形象。那時候他還沒有出國,是個毛頭小伙子,醉心于象征派詩歌,而在出國后的短暫回國期間,他已經(jīng)是個紳士了。他在卡米爾的生活中像個旅客。后來我對他的敬意始自詩外的東西,比如他對中國的好感,這也因此博得了我這個中國詩人的好感。還有一個主要的原因,是法語,這是最要命的??寺遽窢栔朗窃诜ㄕZ中的,而在中文里他沒有顯示出相應的力量。這是不能責怪他本人的,也不能責怪一些負責任的翻譯者,因為法語是音樂在語言中的某種替代之物,是很難把它的音響、色彩保持住的。
江伙生教授在《法國歷代詩歌》中認為保爾·克洛岱爾生于1868年6月8日,徐知免先生在《認識東方》的《譯者前言》中說他生于8月6日,他們二人的說法當中有一個肯定是錯的。根據(jù)1985年版《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克洛岱爾生于8月6日。降生地是香檳省費爾河畔的維爾納夫小村莊,這個地方瀕臨馬恩平原,地勢高聳,“只要爬到一棵樹上遠眺,全區(qū)都一覽無余?!?882年,克洛岱爾就讀于巴黎路易大帝中學,他的同學中有日后寫出《約翰·克里斯朵夫》的羅曼·羅蘭。
1886年對克洛岱爾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發(fā)生的兩件事幾乎戲劇性地決定了他的一生。其中一件是克洛岱爾讀到了蘭波的詩。他后來回憶:蘭波的書給了我最初的啟迪,我要永遠感謝這位偉大的詩人,我先是讀了《感悟錄》,幾個月后又讀了《地獄里的一季》,這對我來說是個重大的事件?!斑@給了我?guī)缀跏蔷唧w的超自然的生動印象?!保ㄠ嵖唆斚壬g為“超自然活生生的和近乎物理的印象”)
克洛岱爾的大學時代,正是象征派如火如荼的時期,所以他的詩歌自然染上了象征派的痕跡。這個時期與馬拉美的交往對他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作為一個年輕人,克洛岱爾經(jīng)常去馬拉美家,參加每周二舉辦的詩歌聚會。在那里,他進入巴黎的詩人圈子,并接受了早期象征派文學教育,他接觸的詩人中有很多文學史上的大人物,如魏爾倫、雅姆、紀德、瓦雷里、列那爾等。1889年,他出版了抒情詩劇《黃金頭》,把莎士比亞、帕斯卡爾與《圣經(jīng)》結(jié)合在一起。
1893年,克洛岱爾就職法國駐紐約領事館,這是他周游世界的開始。從此,他遠離了巴黎的文學圈子。這是文學的放逐,也是他后來所說的流亡。在世界各地旅行途中,克洛岱爾經(jīng)常選擇從海上走。對一個感受豐富的詩人來說,大海簡直就是免費的靈感儲藏室。克洛岱爾寫過一首關于航海的詩,《謠曲》,展示了他海上生活的一個側(cè)面。
我們在統(tǒng)計表上看到被炸毀的船艦的全體船員的名字,
裝甲艦的駐軍突然以最短的路線到陸地去,
患肺病的拖網(wǎng)漁船的斥候們,運動失調(diào)的潛艇的寄宿者們,
一艘巨大的運輸艦把龍骨暴露在空中時亂七八糟地卸下所有的一切
對于他們大家,這兒圍繞著他們的是與這圓形的地平線相稱的責任。
這是向他們移動的大海,不再需要去尋找道路了
只需要張大你的嘴,并把自己托付給它:
只有第一口是難于咽下的。
(羅洛 譯)
克洛岱爾看到了海上的真相。船員、各種艦只、航海的細節(jié)。而這些作為黯淡景象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都是正常的存在,關鍵是第一口。第一口“黯淡”總是難于下咽的??寺遽窢枏娬{(diào)第一口,或許只是由于第一次航海的難忘經(jīng)歷。沒有證據(jù)表明這首詩寫的是他第一次航海,但我可以這么理解:這是他無數(shù)次航海中比較獨特的一次。無數(shù)次渡過大西洋,留在他腦海中的印象,恐怕都難以忘懷,然而第一次,他又怎會輕易忘掉?尤其是那新鮮的體驗因第一次而來得格外真切,仿佛他第一次在巴黎圣母院望見子夜彌撒時獲得的震驚。
1895年7月,克洛岱爾孤身一人來到中國,負責法國對華經(jīng)濟事務。他見過當時的中國皇帝和大名鼎鼎的老佛爺,目睹了袁世凱在老佛爺葬禮上披麻戴孝的情景。他深情地回憶:“我曾在中國任領事,在那里度過了生命中的十五個年頭?!保ā吨袊L物》)
在中國期間,他寫了《認識東方》,這是克洛岱爾第一部同時也是最重要的散文詩集。它的主要內(nèi)容是關于中國的山川風物、廟宇樓臺,以及中國文化的靈魂的。克洛岱爾從中生發(fā)出有關人生命運的哲學。多年之后,他自己這樣提起這本書:“《認識東方》這本書是我好些年前在中國時所做的一些小小的景象描繪。我是非常精心地寫下這本書的,因為我在中國的那段時間生活十分清靜。我寫這本書就像一個鋼琴家在演奏練習曲一樣。這是我隨興所至創(chuàng)作的一組異域風物的剪影?!边@本散文詩集新穎而細膩。詩集中最早的一組詩寫于1895年至1896年的上海,主要篇章包括《塔》《夜城》《園林》《七月亡靈節(jié)》,反映了他的觀察,他的靈感,他的思緒,以及暗自與法國的對比……“沿著河岸,許多小船裝點得停停當當,等待著夜幕降臨。一根竹竿的頂端上系著一塊大紅布?!保ā镀咴峦鲮`節(jié)》徐知免譯)1895年12月24日,他在給馬拉美的信中說:“中國是個古老的、令人目眩神迷的、錯綜復雜的國家。那里的生活沒有被當代的精神之惡所損害……我懼怕現(xiàn)代文明,總是感到格格不入。這里則相反,一切都顯得自然、正常。”
1896年3月,克洛岱爾暫調(diào)福州。他寫了30多篇關于福州的文字,大約占了《認識東方》的一半。多年以后,他覺得福州勝過上海。“讓我再看一眼福州,再做一次回顧的懷舊的訪問吧!”(《認識東方》序)。而在《札記》中,克洛岱爾回憶道:“真的,只要一閉上眼睛,我立刻就覺得自己還在我福州家里的游廊下面,午后清風徐來,分外涼爽。”
克洛岱爾不喜歡沒有陽光的水邊城市漢口,盡管在這里他寫了《門》《河》《雨》《夜晚在游廊》《月光的皎潔》《夢》《熱情》《城市的思索》,但是他在這里發(fā)現(xiàn)了另外的神秘事物。1897年7月,他在寫給馬拉美的信中說,“云隨著中國神話里的那些大龍和巨蟒從山谷間升起,煙霧蒸騰,時時朝我們門前的平臺涌來?!笨寺遽窢栂矚g中國文化的優(yōu)雅,詩歌的神秘,建筑的樸素,繪畫的表現(xiàn)力,然而他也絕不因此而美化當時中國的現(xiàn)實、貧窮與蛻變,由古老帝制向現(xiàn)代共和的演變也常見諸他的筆端,他在《中國今貌》中就記錄了在一條郵船上和孫中山的邂逅以及交談。
在福州期間,克洛岱爾和V夫人的戀情愈演愈烈。雖然1906年克洛岱爾結(jié)婚,但他始終沒有忘記V夫人,《五大頌歌》和《正午的分割》由此面世。
《五大頌歌》存在理解的難度,但是它也最能體現(xiàn)克洛岱爾的詩風。它由五首頌歌組成。第一首是《繆斯》,靈感源于1900年他在盧浮宮看到的浮雕。這幅浮雕被發(fā)現(xiàn)于奧斯蒂大道,上面雕有九個繆斯的形象,處于中心位置的是掌管歌唱和舞蹈的女神忒耳普西科瑞,詩人著力歌頌的卻是掌管愛情的女神厄拉托。第二首是《神靈和水》(也有人把神靈翻譯成精神。我不知道法語的情況,但在英語中,這個單詞囊括這兩個含義,我之所以取前者,是因為前者更接近實體,而后者失之于抽象,我想作為詩人的克洛岱爾應該更重視神靈的變化。還有人把神靈翻譯成智慧,或為引申義——這只是我的猜測而已)。詩的主要描寫對象是水,預示永恒的精神像海水一樣無處不在。T·S·艾略特在《荒原》里也曾以水為主題,在他那里水是欲望的象征??寺遽窢?907年6月30日在給蘇亞雷斯的信中說:“它們?nèi)坑赏瑯拥念}材組成,以不同的方式聯(lián)結(jié)在一起,這是思想的抒情表達,對昔日生活的回憶,一個信徒的希望和自由,反映了詩人的藝術和天賦。我喜歡這種非常自由的形式,它不再使我囿于戲劇的幼稚虛構(gòu)中?!?/p>
一共11章的長詩《流亡詩集》,寫于1900年,它采用十二音節(jié)嚴整的古典詩體,這在克洛岱爾的詩中是唯一的。
我不再玩耍!也沒有激情
勞作,沒有熱情去歡欣!
剛寫下的字和閑暇的時光我也記不清,
漫長的等待,我是一個惶惑不安的人。
……
陰影纏上了我,來日無多。
往日時光已逝,未來尚無著落。
永別了,孩童時代,我曾有過的青春年華!
可憐的手撫弄著我,時光無情地赤裸!
我生活過。世人的聲音依然陌生。
一切都已結(jié)束;我孤獨無助;徹夜未眠,一直在等,
伴隨我的只有那盞光線微紅的燈!
我端坐著,恰如犯人在受審。
我的煩憂與祈求漫無邊際!
漫漫長路已走過,流放無期。
時光屬于我,我看見自己的選擇
在虛弱和疲倦中悄無聲息。
(江伙生 譯)
譯文相當不錯,感覺和語調(diào)都能打動人。面臨婚姻的變化,克洛岱爾把遠離故鄉(xiāng)的寂寞寫得淋漓盡致。這和克洛岱爾的虔誠不矛盾。細節(jié)的微妙性質(zhì)決定了一個人瞬間的感受變化,這種感受變化一旦進入詩篇就被放大了,仿佛是信仰動搖,而事實上遠沒有這么動蕩不安。人之所以為人,就在于他有很多動物的特征。
1909年,克洛岱爾全家取道西伯利亞大鐵路離開中國,他肯定經(jīng)過了哈爾濱。他的心中始終留有東方,留有愛情回憶的福州。他在1938年的《日記》里還寫到讀中國古詩的事情,也曾把中國詩譯成法文,不過他的翻譯實際上是一種改寫,或者仿寫,幾十首篇幅,涉及李白、杜甫、蘇軾等中國詩人。1937年12月,他在巴黎做《法國詩歌和遠東》的學術報告時,特邀一位女士,朗誦了他改寫的十首中國古詩。
除了寫詩,克洛岱爾對評論也下過功夫,雖然羅杰·法約爾認為克洛岱爾是個“偶發(fā)議論的評論家”。作為評論家,克洛岱爾的主要著作集中在四部評論集里。1928年至1934年的《立場與建議》,1940年的《接觸與環(huán)境》,1946年的《眼睛在聽》,1955年的《關于讓·拉辛的會話》??寺遽窢栍憛捝脚u和心理批評,這在某種程度上和新批評有相通之處,注重作品本身,而非作者本人的經(jīng)歷。他認為大作家只是在傳播一種觀念。《伊蒂爾的災難》是論述馬拉美的,他在該文中發(fā)展了觀念說。他說:“實際上,人類歷史,好像不時會有一種觀念被引入……”他譏諷“理解了這一個就理解了另一個”的批評方式,他說:“牡蠣無法解釋珍珠,工人的精神面貌與他編的笑話并無任何關系?!边@樣一來,評論家就是一個具體的,而非停留在表面上的分析者。而對那些說不懂的專業(yè)讀者——這在中國的評論現(xiàn)實中也不鮮見,在詩歌的閱讀方面幾乎到了不知羞恥的地步——克洛岱爾給予了有力回擊:“我對于一位評論家竟在洋洋灑灑的研究文字中開頭就寫道‘我不懂’感到驚訝。既然他不懂,那就該閉上嘴巴。但是,一位評論家應該懂,這是他的職業(yè)!”這些寫在給弗雷德里克的信中的話其實也是我的心聲。以專業(yè)的盾牌抵擋心靈的交流,或者以所謂委婉的世俗借口來抵擋高尚的精神活動,正是流行的甚至已是多少個世紀以來橫行的戕害文學戕害詩歌藝術的元兇??寺遽窢栆砸粋€詩人的敏銳表達了真正評論家的認知,“一位研究最令人厭惡的昆蟲的學者絕不會浪費時間去高喊‘多臟的動物!’并與此開玩笑”。相反,他會認為“最丑陋的作品也是對某種事物的表現(xiàn),它反映了我們時代的一種傾向”。而我強調(diào)學者應該掌握分析事物差別的奧秘,或者嚴肅地告訴普通讀者“作品是這樣的”,也正是基于這種原因。批評里面存在著人類的價值觀——精神與道德等多重元素,也正是它們的差異,導致了評論家的良莠不齊。有的評論家甚至在眾生平等方面也缺少誠意。當然克洛岱爾的狹隘妨礙了他對司湯達、伏爾泰的準確了解,但他對馬拉美、蘭波、拉辛網(wǎng)開一面,表現(xiàn)了更多的私人性激情。
1929年,克洛岱爾出版劇作《緞子鞋》,這在當時的法國是件大事。西蒙娜·波伏娃在《年富力強》中回憶她和薩特看這部劇作時的感受:“那時,在法國并沒有什么特別出色的作品出版,我們雖然對克洛岱爾頗為反感,但我們很贊賞他的《緞子鞋》?!?1943年,這部長度是普通劇作幾倍的劇作終于搬上了巴黎的舞臺。語言仍然是象征派的,具有一種詩意美和象征美。
1946年,78歲的克洛岱爾進入法蘭西學院,主要原因是他成功地制作了一種新詩體,無韻無律,句子長短不一,卻極富音樂性和節(jié)奏感,被稱為“克洛岱爾詩體”,后來被圣-瓊·佩斯和謝閣蘭等詩人繼承并發(fā)揚光大。有人指出這種詩體沒有創(chuàng)造性,只是一種刻意模仿,而克洛岱爾辯護說:“至于韻律問題……拖長的亞歷山大體產(chǎn)生令人難以忍受的沉悶。但另一方面,節(jié)奏具有神秘的優(yōu)點,能滿足精神最秘密的部分。比如讀維吉爾的作品,似乎一種難以表達的語言,在有時不太有趣的易懂的敘述中被改頭換面了,并鋪展開來,這種語言服從充滿神圣美的節(jié)奏,服從法語風趣表達的雄辯。另外,正是通過虛構(gòu)性和抽象性表達出來的韻律,才具有發(fā)現(xiàn)意義的神奇因素。我由于不能忍受湊音步,所以無法寫作詩歌,但是這并不妨礙我感受到通過節(jié)奏完全避免句子邁不開步子的語言。”這可能就是克洛岱爾的內(nèi)心節(jié)奏?;蛟S那時候需要這樣的贊美,猶如教堂里略顯招搖的彩色玻璃??寺遽窢柕娘L格有一點巴洛克的味道,莊嚴而典雅,雖然遠不如瓦雷里的簡潔。他只有法語的樸素,或者說他正和法語類似,在中文里固然飽滿,卻流于表面氣勢,但這些并不妨礙他在法語詩歌中的地位。可以說,他顯示出了法語之美以及信仰的莊嚴,這種語言或者這種形式正好是相配的。刻薄的現(xiàn)代派,不可能用這樣深情的語言。所以克洛岱爾對浪漫派有微詞,對象征派卻屢有褒獎。微妙的文學選擇往往湮沒在人生選擇和信仰選擇的動機里。
1955年2月23日,克洛岱爾因為心臟病逝世于巴黎。彌留之際,他喃喃自語:請讓我安靜下來,我不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