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育芳
(山西藝術職業(yè)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2)
當今社會科學技術高速發(fā)展,計算機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因強大的數據處理和資源存儲整合能力,計算機技術為藝術領域作品的制作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畫面制作、視頻加工,輔助設計功能強大,是提高藝術設計效率和質量的先進工具[1]。通過將計算機技術與藝術的結合,為藝術領域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提供有力保障。
大數據是指對海量的數據信息進行提取、管理、處理和分析,并取得有價值的信息,幫助經營和決策者做出合理的預測和判斷。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通過對用戶要求比較精準的掌握,能夠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以小視頻為例,大數據技術會根據用戶經??吹囊曨l,總結出用戶的愛好類型,短視頻平臺根據數據分析向用戶推送同類型視頻。在藝術領域,借助大數據技術可以對用戶偏好進行分析研究,得到更普遍更準確的客戶需求,從而更有針對性地進行藝術設計和藝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設計人員在滿足受眾需要的同時傳遞自己的設計理念,進而能夠逐步提升受眾的審美水平,對藝術創(chuàng)作和觀眾審美都是一種促進。
大數據在新聞傳播、視頻平臺領域已經有了很好的發(fā)展,隨著技術的進步,在藝術領域會有更好的應用前景。一方面,藝術從業(yè)者可以通過對自己已有作品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找到更適合自己的發(fā)展領域,完成個人特長和藝術發(fā)展的精準匹配,促進自己專業(yè)技術發(fā)展;另一方面,大數據技術能夠對受眾愛好進行科學精準的預測,從而幫助藝術從業(yè)者做出決策。目前,大數據技術在機器學習、人工智能、金融服務、藝術教育等方面已經有了廣泛的應用,隨著社會科技和經濟的不斷進步,大數據技術必將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計算機技術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在眾多領域都引起了行業(yè)的變革以及工作方法的創(chuàng)新。
由于我國的計算機技術應用起步較晚,我國藝術領域應用計算機技術相對較少。近年來,隨著我國計算機網絡體系的不斷發(fā)展壯大,計算機技術已在多個藝術領域得到應用。初期,計算機技術在藝術領域的應用多是對簡單的數據信息和數字信息進行處理,起到數據管理的輔助功能。突出的數據處理能力,使得計算機技術在廣告設計、工業(yè)設計、服裝設計等領域的應用非常普遍。以往,設計工作需要工作人員根據甲方意見不斷繪制草圖,最終確定通過后再進行相關設計制作,整個過程耗時耗力。而借助計算機技術,可以通過設置不同參數給客戶提供更多的備選方案,能實現與客戶的高效溝通,且采用通過計算機技術,更能準確貼合客戶需求,節(jié)約了溝通成本。目前,隨著視頻剪輯、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技術不斷發(fā)展,計算機技術在藝術領域的應用逐漸拓寬,比如,運用虛擬現實技術進行舞美設計方面的嘗試在許多大型演出中不斷增多。盡管計算機技術在藝術領域的應用逐漸增多且不斷成熟,但是許多藝術領域工作人員并沒有充分發(fā)揮計算機技術優(yōu)勢,沒有養(yǎng)成利用計算機輔助工作的思維習慣,因此,如何進一步強化計算機技術在藝術領域方面的應用,是藝術領域發(fā)展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問題,同時也為信息時代培養(yǎng)藝術創(chuàng)新人才提供了方向和借鑒。
計算機的超強計算能力,極大地提升了藝術設計的工作效率。傳統的藝術設計工作,任務煩瑣且周期較長,設計效果圖的實現需經過長期的人工計算、規(guī)劃和設計。計算機強大的計算能力,將人們從煩瑣的計算中解脫出來,使其更注重創(chuàng)意的思考,回歸到設計工作的核心本質。計算機作為工具引入,實現了工作方法的創(chuàng)新和變革,能夠便捷地幫助設計人員實現其創(chuàng)作意圖。比如,傳統藝術設計工作需要手繪圖紙,而借助計算機技術可以實現計算機制作效果圖,并且能夠根據客戶要求快速進行調整修改。
在藝術設計中,比較復雜的部分有時通過人工操作無法滿足需求,而借助計算機技術構建模型,可以更直觀地形成設計效果圖,方便工作人員討論檢驗。設計人員只需利用智能化軟件修改某項參數,便可形成新的模型,不斷驗證達到得到更為理想的效果。在此過程中,通過計算機技術將各種數據信息轉化為可視的二維、三維模型,各種設計的整體和細節(jié)都能更直觀地呈現給客戶,有助于提高成交率。
眾所周知,工業(yè)設計對數據準確性的要求非常高,安全性、空間、環(huán)保等都是工業(yè)設計者應該考慮的實際問題。通過計算機技術對各種數據進行分析研究,并進行方案預演,可以對方案可行性進行提前驗證。項目完成后,還可以將此次項目涉及的相關資源和數據存儲到設計資源庫中,便于隨時調用、參考、重復利用部分數據和模型。
通過計算機技術能夠更好、更快地實現多種創(chuàng)意的融合。當前很多設計工作都是由設計團隊來完成的,不同的設計人員因為經驗和認識不同,擅長的方向不同,會提供不同的創(chuàng)意。比如,在家裝方面,有的人擅長顏色搭配,有的人擅長家具擺放,有的人擅長房屋結構的設計,而通過計算機技術,可以將不同的元素進行融合,形成更為完整的設計。利用計算機的設計構造效用,可以實現不同行業(yè)的設計融合,豐富藝術設計展現形式,從而促進藝術創(chuàng)新。
在藝術設計過程中,涉及許多數據處理工作,應當加強數據信息的整合,以便更好地服務于設計工作。比如,工業(yè)設計中涉及的計算量非常大,如果僅靠人工計算,不僅工作周期長,而且難免出錯。而將設計需要輸入計算機中,通過對相關參數的設置就能快速實現同一類型圖案的繪制或者同一類型三維模型的生成。完成相關設計后,采用計算機保存原數據,當下次遇到相同類型或差別不大的設計項目時,借助已有數據實現快速修改,可極大地提高設計效率。隨著存儲數據的不斷增多,根據不同設計類型進行分類存儲,建立自己的設計資源庫,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計算機數據處理技術在設計工作中的優(yōu)勢。
另外,工業(yè)和建筑領域數字要素很多,設計不僅是效果圖的呈現,而且要實現理論上的可行性。借助計算機技術,可以將所有涉及數據統一錄入,從而實現對數據的分析、整理、計算,確保設計方案合理。
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是計算機的核心技術之一,也是藝術設計中的關鍵步驟。采用傳統的圖像處理方式,設計人員無法在原圖上修改。使用計算機技術,可以在不損壞原圖的基礎上對圖像進行修改調整,在滿足設計人員工作要求的同時,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最常用的圖像處理軟件是Photoshop,它能夠快速地實現圖像的復制、剪裁、尺寸調節(jié)等功能,它的分層處理方式,能夠保證單獨對某個細節(jié)進行修改而不影響圖像的其他部分。對于藝術設計,強調展示圖像效果,應用圖像處理軟件做二次創(chuàng)作,更能提高圖像重復利用率,保證最終設計效果[2]。
藝術作品的形式不僅限于圖畫,視頻、動畫等,后期處理也需要采用計算機技術來完成。隨著短視頻平臺的興起,視頻、動畫成為人們日常接觸最多的藝術表現形式。以前人們看到的視頻樣式較為單一,只有實拍圖像和字幕,而現在看到的畫面,都是由后期人員通過計算機特效添加完成的。第一,采用通過后期處理技術可以實現多種表現形式的融合,豐富視頻內容,比如,在不同的情景中選用不同的背景音樂,使音樂和故事能夠完美結合。第二,拍攝中因受實際情況限制無法表現的畫面,可以通過后期處理實現,比如,演員在綠幕前面表演各種動作,通過后期的摳像技術疊加場景特效,就可以呈現要展現的畫面。后期處理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將會使視頻的表現形式更加豐富,從而促進電影、電視等藝術行業(yè)的發(fā)展。第三,能夠有效地節(jié)約制作成本。比如,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一些劣跡藝人對已錄制節(jié)目的播出影響,很多電視臺會用后期處理技術對相關藝人進行“消除”,保證節(jié)目能夠正常播出。
虛擬現實技術最早應用在軍事、醫(yī)學、游戲等領域,它是通過計算機技術建立一種真實世界的模擬場景,使人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虛擬現實技術具有沉浸性、交互性、想象性等特點。目前,在藝術領域中舞美設計方面應用虛擬現實技術較多,比如,每年的春晚,既是文化盛宴也是科技大餐,2021年春晚,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在香港的劉德華與春晚舞臺上的兩位演員實現同臺合唱。這也可以延伸到話劇舞臺、歌舞劇舞臺,通過應用虛擬現實技術,可以節(jié)省相關演出道具的搬運和存儲成本,而且通過相關參數的修改,可以實現場景的重復利用。
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建立虛擬數字博物館,可以將相關文化和知識視覺呈現給觀眾。這為戲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fā)展提供了新的平臺,而且通過互聯網技術,能夠極大地提升各種藝術形式傳播的效率。
神經元網絡是現代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是通過對人腦神經元體系進行模擬,建立信息化神經元網絡模型。利用各類數據對神經網絡進行訓練,可以實現需要的藝術創(chuàng)作。利用神經元網絡學習畫作,可以對藝術創(chuàng)作者的猜想和靈感進行驗證,比如,通過對不同時期畫作的學習,得出的結果體現了不同時期的畫作特點的融合,幫助藝術創(chuàng)作者拓展新的創(chuàng)作思路。2022年9月,一位作者用人工智能(AI)繪畫工具Midjourney生成的作品,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博覽會的藝術比賽中獲得了第一名,引起了極大轟動,這從側面說明了神經元網絡模擬技術對藝術創(chuàng)作的創(chuàng)新推動作用。
由于藝術作品的展示方式和受眾都較為有限,許多作品都無法和受眾形成有效互動。通過計算機技術能夠將作品進行多方面展示,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一方面,在畫展中,一般只能體現畫作的整體面貌,但是創(chuàng)作細節(jié)和創(chuàng)作理念無法向觀眾展示,很容易導致觀眾因看不懂而無法體會畫作深意和美感。借助計算機的數據運算,可以從整體和細節(jié)兩方面對畫作進行展示,更好地體現畫作的全部內涵。另一方面,一幅好的藝術作品,無論是工業(yè)設計還是畫作,經常會涉及數學相關的美學邏輯,如黃金分割點、黃金分割線等,單純的畫作展示很難體現出此類美學。通過計算機可以動態(tài)展示各種不同結果形成的畫面,再對比畫作中借用黃金分割點做出的結構構建,能夠加深受眾對藝術的認識,體現藝術與其他學科的聯系。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成熟,操作程序也會簡化,受眾面將不斷增多,但是在擴大其在藝術領域的應用范圍時,也不可完全拋棄傳統的工作方式,要將現代計算機技術與傳統創(chuàng)作理念相結合,守正創(chuàng)新,利用現代技術更好地表現創(chuàng)作理念,而不是完全用現代技術取代傳統表現手段,比如,在話劇等演出舞臺上使用虛擬現實技術有諸多優(yōu)勢,但是技術也是為藝術服務,有些場景可能實體道具才能更好地表達。因此,利用計算機技術要兼顧傳統設計的視覺節(jié)奏、色彩協調等,符合基本審美需要。傳統藝術設計借助計算機技術能夠擴大方案和數據選擇范圍,使其可操作性更強??傊?,在整體設計中要根據實際情況,分析傳統設計方式和現代計算機技術藝術處理方式的差異,使二者有效結合,提高作品質量[3]。
將計算機技術應用到藝術領域,可以實現計算機技術與當代藝術的完美結合。通過數字整合、圖像處理、后期處理、虛擬現實、神經元網絡模擬等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一些創(chuàng)意和美感并存的藝術作品,在拓展藝術的表現手法的同時,提升全民審美水平,推動藝術領域向更優(yōu)秀方向發(fā)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