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怡紅 賴章飛 馬銀鵬 賈雨彤 潘飛兵 匡鳳嬌
(1.東北林業(yè)大學(xué)林學(xué)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2.黑龍江省森林食品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3.海南華創(chuàng)檳榔研究院,海南 海口 570100;4.海南口味王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海南 萬寧 571501)
平菇、榆黃蘑、金針菇是消費者比較認可的食用菌,在中國栽培歷史悠久[1-2],是公認的健康食品[3]。食用菌制種主要有固體培養(yǎng)和液體發(fā)酵兩種,其中液體發(fā)酵具有生長周期短、菌絲活力旺盛等優(yōu)點[4-5],是獲得大量菌絲體和活性物質(zhì)的常用方法[6]。
目前,利用中藥殘渣或林業(yè)廢棄資源提取物進行液體發(fā)酵以改善食藥用真菌的品質(zhì),成為該領(lǐng)域研究熱點[7]。研究發(fā)現(xiàn)在發(fā)酵體系中添加外源物質(zhì)如天麻提取物[8]、玉米油[9]等,能促進食藥用菌的菌絲生長和多糖等代謝產(chǎn)物的產(chǎn)量。周麗思等[10]在培養(yǎng)基中添加不同濃度的忍冬莖水提物,研究其對茶藨子葉狀層菌發(fā)酵菌絲體生長和代謝產(chǎn)物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忍冬莖水提物可顯著提高菌絲體中麥角甾醇、總多糖等成分的含量。潘琴等[11]研究了麻櫟木醋液(主要成分為有機酸類、醛類、酮類、酚類等)對8種食用菌菌絲體生長的影響,發(fā)現(xiàn)適宜濃度的麻櫟木醋液對食用菌菌絲體生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而濃度過高時則抑制其生長。
檳榔(ArecacatechuL.)是棕櫚科植物檳榔的成熟果實,主產(chǎn)于中國海南、臺灣、云南,在廣西、廣東、湖南及福建等省也有少量分布[12]。檳榔含有多種氨基酸、礦物質(zhì)、粗纖維、生物堿和酚類物質(zhì),具有很高藥用和經(jīng)濟價值[13-14]。作為中國著名四大南藥(檳榔、益智、砂仁、巴戟)之首,檳榔具有抗炎、抗抑郁、抑菌等作用,同時由于酚類化合物的存在而具有較高的抗氧化性能[15-16]。檳榔蒂是檳榔果實加工后的副產(chǎn)物,現(xiàn)多數(shù)企業(yè)直接廢棄,不但造成資源浪費,更因腐爛霉變造成環(huán)境污染。研究通過在平菇、榆黃蘑、金針菇液體發(fā)酵培養(yǎng)基中添加不同濃度檳榔蒂水提物,探討發(fā)酵過程中這3種食用菌菌絲體品質(zhì)、抗氧化活性以及關(guān)鍵酶活性等指標的變化,旨在研究檳榔蒂水提物對3種食用菌菌絲體生長的影響,為進一步開發(fā)新的食用菌栽培基質(zhì)提供理論依據(jù)。
1.1.1 材料與試劑
平菇、榆黃蘑、金針菇菌種:黑龍江省科學(xué)院微生物研究所;
檳榔蒂:海南華創(chuàng)檳榔研究中心;
蘆丁、沒食子酸、齊墩果酸、3,5-二硝基水楊酸、硝酸鋁、硝酸鈉、氫氧化鈉、福林酚、碳酸鈉、苯酚、H2SO4、無水乙醇、葡萄糖、瓊脂粉、磷酸二氫鉀、硫酸鎂:分析純,上海源葉生物科技公司;
試驗用水:蒸餾水,市售;
馬鈴薯:市售。
1.1.2 主要儀器設(shè)備
電子分析天平:YP2002型,上海佑科儀器儀表有限公司;
酶標儀:RT-6000型,上海一恒科學(xué)儀器有限公司;
電熱恒溫水浴鍋:DK-98-ⅡA型,天津市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
振蕩培養(yǎng)箱:HZQ-X100型,哈爾濱市東明醫(yī)療儀器廠;
立式壓力蒸汽滅菌器鍋:DY04-13-44-00型,上海東亞壓力容器制造有限公司;
離心機:TD5A型,湖南凱達科學(xué)儀器有限公司。
1.2.1 檳榔蒂水提物制備
(1)檳榔蒂原料預(yù)處理:將檳榔蒂中雜質(zhì)挑除,曬干后粉碎過60目篩,干燥器中存放備用。
(2)水提物制備:準確稱取檳榔蒂粉末20 g,按料液比1∶20(g/mL)加水浸泡1 h后,在超聲功率300 W、溫度100 ℃條件下提取30 min,10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液,提取2次合并上清液,將上清液濃縮至100 mL以下,真空冷凍干燥(壓力20 Pa,冷阱溫度-40 ℃,時間24 h)得到檳榔蒂水提物干粉,備用。
1.2.2 檳榔蒂水提物主要成分測定
(1)溶液配制:取2.5 g檳榔蒂水提物干粉,用蒸餾水溶解定容至25 mL,得質(zhì)量濃度為0.1 g/mL的水提物待測樣液。
(2)多糖含量測定:采用苯酚—硫酸法[17]。
(3)多酚含量測定:采用Folin-酚法[18]。
(4)黃酮含量測定:采用NaNO2-Al(NO3)3比色法[19]。
(5)檳榔堿含量測定:參照劉文杰[20]的方法。
1.2.3 培養(yǎng)基制作
(1)PDA培養(yǎng)基:去皮馬鈴薯200 g,切成小塊放入燒杯中,加水1 000 mL煮沸30 min,用4層紗布過濾,濾液補充水分到1 000 mL,加入20 g葡萄糖、20 g瓊脂、1 g KH2PO4、0.5 g MgSO4·7H2O,加熱溶解,分裝于試管,121 ℃滅菌30 min。
(2)液體培養(yǎng)基:去皮馬鈴薯200 g,切成小塊放入燒杯中,加水1 000 mL煮沸30 min,用4層紗布過濾,濾液補充水分到1 000 mL,加入20 g葡萄糖、1 g KH2PO4、0.5 g MgSO4·7H2O,加熱溶解,分裝于250 mL三角瓶中,裝液量100 mL,121 ℃滅菌30 min。
1.2.4 菌種制備
(1)斜面菌種活化:用接種鏟取菌塊(d=4 mm)接入PDA培養(yǎng)基中27 ℃恒溫培養(yǎng)7 d,備用。
(2)液體菌種制備:已活化的斜面菌絲體,接種到裝有100 mL液體培養(yǎng)基的250 mL三角瓶中,27 ℃恒溫振蕩培養(yǎng)7 d得液體菌種。
1.2.5 菌絲體長速測定 參照盧朝亮等[21]的方法,檳榔蒂水提物添加量分別為1.6,3.2,4.8,6.4,8.0 mg/mL,制作PDA試管斜面培養(yǎng)基,以未添加檳榔蒂水提物的培養(yǎng)基為對照,取菌塊(d=4 mm)接入培養(yǎng)基中,于培養(yǎng)箱中27 ℃恒溫培養(yǎng)。待菌種萌發(fā),每日在菌絲前端對應(yīng)位置的試管壁上劃線,測其長速,求10 d長速平均值。
1.2.6 發(fā)酵培養(yǎng) 取250 mL三角瓶,配制液體培養(yǎng)基,檳榔蒂水提添加量分別為1.6,3.2,4.8,6.4,8.0 mg/mL,以不加檳榔蒂水提物為空白對照,按接種量5%將液體菌種接種到發(fā)酵培養(yǎng)基中,在溫度27 ℃,轉(zhuǎn)速150 r/min的恒溫振蕩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7 d。
1.2.7 菌絲體生物量測定 采用干重法測定。發(fā)酵液以4 000 r/min離心5 min得菌絲球,用無菌水反復(fù)漂洗,于60 ℃烘干至恒重后用分析天平稱菌絲體干質(zhì)量,菌絲體粉碎過60目篩,備用。
1.2.8 菌絲體提取物制備及相關(guān)指標測定
(1)水提液:稱取菌絲體粉末0.4 g,按料液比1∶35(g/mL)加入蒸餾水,超聲功率300 W、70 ℃下提取2 h,5 000 r/min離心10 min,收集上清液定容至20 mL得菌絲體水提液,4 ℃下保存?zhèn)溆谩?/p>
(2)醇提液:稱取菌絲體粉末0.4 g,按料液比1∶35(g/mL)加入70%的乙醇溶液,超聲功率300 W、70 ℃下提取2 h,5 000 r/min離心10 min,收集上清液定容至20 mL得菌絲體醇提液,4 ℃下保存?zhèn)溆谩?/p>
(3)胞內(nèi)多糖測定:精確稱取菌絲體粉末1 g,與蒸餾水以料液比1∶10(g/mL)混合,90 ℃下熱水浸提2 h,4 000 r/min離心15 min取上清液,加入3倍體積99.7%的乙醇,4 ℃沉淀24 h,4 000 r/min離心15 min,沉淀用95%乙醇洗滌,然后用蒸餾水復(fù)溶,定容至50 mL備用。胞內(nèi)多糖測定方法同1.2.2(2)。
(4)菌絲體多酚和黃酮含量測定:分別取1 mL菌絲體乙醇提取液,測定多酚和黃酮含量,測定方法同1.2.2(3)和1.2.2(4)。
(5)三萜含量測定:采用香草醛—冰醋酸法[22]。
1.2.9 抗氧化活性測定
(1)DPPH自由基清除率:參照范俐等[23]的方法略做修改,用無水乙醇配制0.2 mmol/L的DPPH溶液,于試管中依次加入1 mL DPPH溶液、2 mL蒸餾水以及1 mL 菌絲體水提液和醇提液,混勻,于25 ℃水浴鍋中避光反應(yīng)20 min,517 nm下測定吸光值。按式(1)計算DPPH自由基清除率。
Q1=[1-(A1-A2)/A0]×100%,
(1)
式中:
Q1——DPPH自由基清除率,%;
A1——樣品吸光值;
A2——未添加DPPH溶液的樣品吸光值;
A0——空白吸光值。
(2)還原力:采用鐵氰化鉀顯色法[24]。10 mL離心管中分別加入菌絲體水提物和醇提物0.5 mL,加入2.5 mL 磷酸鹽緩沖液(0.2 mol/L,pH 6.6)和1%的鐵氰化鉀溶液1 mL,混勻,于50 ℃水浴鍋反應(yīng)30 min,反應(yīng)完快速冷卻,加入10%的三氯乙酸2.5 mL,混勻,3 000 r/min離心10 min,取2.5 mL上清液,加入2.5 mL蒸餾水和0.1%的三氯化鐵溶液0.5 mL,混勻靜置10 min,于700 nm下測定吸光值。按式(2)計算菌絲體的還原力。
H=A1-A2,
(2)
式中:
H——還原力;
A1——樣品吸光值;
A2——空白吸光值。
(3)ABTS自由基清除率:取5 mL 7 mmol/L的ABTS溶液,加入到100 μL過硫酸鉀溶液中,混勻,于25 ℃ 下避光反應(yīng)12 h,用pH 7.4的磷酸鹽緩沖液稀釋ABTS自由基溶液使其在734 nm下的吸光值為0.7,取1 mL菌絲體水提液和醇提液,加入2 mL ABTS溶液混勻,于25 ℃水浴鍋中避光反應(yīng)20 min,734 nm下測定吸光值。按式(3)計算ABTS自由基清除率。
Q2=[1-(A1-A2)/A0]×100%,
(3)
式中:
Q2——ABTS自由基清除率,%;
A1——樣品吸光值;
A2——未添加ABTS溶液的樣品吸光值;
A0——空白吸光值。
1.2.10 胞外酶活性測定
(1)粗酶液制備:液體發(fā)酵培養(yǎng)接種后每隔24 h吸取發(fā)酵液5 mL,4 000 r/min離心5 min,取上清液即為粗酶液,連續(xù)測定7 d。
(2)淀粉酶活性測定:參照徐秀紅等[25]的方法,根據(jù)葡萄糖標準曲線計算還原糖含量,以在沸水浴中滅活的酶液為對照。酶活力定義:1 mL發(fā)酵液中酶量與底物作用30 min釋放出1 mg葡萄糖為一個活力單位。
(3)纖維素酶活性測定:用pH 4.6、0.1 mol/L的醋酸鹽緩沖液配制0.5%的CMC-Na溶液,取25 mL試管,加入1.5 mL CMC-Na溶液和0.5 mL粗酶液,混勻后,于45 ℃恒溫水浴中反應(yīng)30 min,其后操作同淀粉酶活性測定,于520 nm處測定吸光值,根據(jù)葡萄糖標準曲線計算還原糖含量,以在沸水浴中滅活的酶液為對照。酶活力定義:1 mL發(fā)酵液中酶量與底物作用30 min釋放出1 mg 葡萄糖為一個活力單位。
(4)木聚糖酶活性測定:用pH 4.6、0.1 mol/L的醋酸鹽緩沖液配制0.5%的木聚糖溶液,取25 mL試管,加入1.5 mL木聚糖溶液和0.5 mL粗酶液,混勻后,于50 ℃ 恒溫水浴中反應(yīng)30 min,其后操作同淀粉酶活性測定,于520 nm處測定吸光值,根據(jù)木糖標準曲線計算還原糖含量,以在沸水浴中滅活的酶液為對照。酶活力定義:1 mL發(fā)酵液中酶量與底物作用30 min釋放出1 mg木糖為一個活力單位。
(5)漆酶活性測定:參照Li等[26]的方法略做修改,配制0.5 mmol/L的ABTS溶液,酶活反應(yīng)體系包含ABTS溶液0.5 mL、0.1 mol/L的醋酸鹽緩沖液(pH 4.6)1 mL,加入酶液0.5 mL啟動反應(yīng),在反應(yīng)的前5 min內(nèi)每隔30 s記錄一次OD420 nm值變化,以在沸水浴中滅活的酶液為對照。酶活力定義:1 mL發(fā)酵液中酶量與底物(ABTS)作用每分鐘使OD420 nm值改變0.01為一個活力單位。
1.2.11 數(shù)據(jù)處理 每組試驗重復(fù)3次,采用Excel對原始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分析和作圖分別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0和Origin 2021。
檳榔蒂經(jīng)粉碎提取后得到水提物,主要成分含量測定結(jié)果見表1。水提物中豐富的活性成分可促進真菌菌絲體分泌胞外酶,還可能通過增加真菌細胞壁的通透性,從而有利于營養(yǎng)物質(zhì)的攝取和活性物質(zhì)的生物合成積累[27]。
表1 檳榔蒂水提物主要成分
由表2可知,隨著檳榔蒂水提物添加量的增加,3種菌種的菌絲長速先呈上升趨勢,與對照組相比較,平菇、榆黃蘑的菌絲長速有顯著提高,金針菇菌絲長速差異不顯著,檳榔蒂水提物添加量為6.4,4.8,3.2 mg/mL時,平菇、榆黃蘑、金針菇的菌絲長速分別達到最高,之后呈下降趨勢,但均高于對照組。這表明3種菌種均可在添加檳榔蒂水提物的培養(yǎng)基中生長,且根據(jù)試驗觀察,檳榔蒂水提物可有效縮短3種菌種的菌絲萌發(fā)時間。
表2 檳榔蒂水提物添加量對菌絲長速的影響?
由表3可知,與對照組相比,檳榔蒂水提物對3種菌種生物量的影響均表現(xiàn)為先上升趨勢,檳榔蒂水提物添加量為6.4 mg/mL時,平菇菌絲生物量達到最高值,與對照組相比提高了46.25%,添加量為4.8 mg/mL時,榆黃蘑、金針菇生物量達到最高值,與對照組相比分別提高了14.77%,26.83%,之后生物量開始下降,但仍高于對照組,原因可能是添加少量的檳榔蒂水提物時,其中的糖類、酚類等活性物質(zhì)對菌絲生長有一定促進作用,而過高的添加量會造成液體培養(yǎng)基黏度增加和溶氧量降低,不利于菌絲體生長[28]。此外,還考慮到檳榔蒂水提物中殘留的微小顆粒會富集在菌絲表面,對菌絲生長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表3 檳榔蒂水提物添加量對菌絲體生物量的影響?
由圖1可知,隨著培養(yǎng)基中檳榔蒂水提物添加量逐漸增高,菌絲體多糖和三萜含量呈先升后降趨勢,檳榔蒂水提物添加量為6.4 mg/mL時,平菇菌絲體多糖達到最高值,與對照組相比提高了27.40%,添加量為4.8 mg/mL時,榆黃蘑、金針菇胞內(nèi)多糖與對照組相比分別提高了22.20%,8.71%;菌絲體三萜含量均在檳榔蒂水提物添加量為4.8 mg/mL時最高,與對照組分別提高了95.24%,70.91%,75.00%;說明檳榔蒂水提物的添加對3種食用菌菌絲體多糖和三萜的合成有促進作用,并且與生物量的變化趨勢一致;這是由于菌絲體在快速生長時期,細胞代謝旺盛,相關(guān)酶系活躍,生物量增加的同時,活性物質(zhì)的合成速率加快,含量也隨之增加,與趙小瑞等[29]以當歸、黨參、甘草、黃芪提取物作為激發(fā)因子,研究靈芝液態(tài)發(fā)酵過程中菌絲生長和產(chǎn)三萜的研究結(jié)果相似。
小寫字母不同表示差異顯著(P<0.05)
由圖2可知,隨著培養(yǎng)基中檳榔蒂水提物添加量的逐漸增高,多酚和黃酮含量呈先升后降趨勢,檳榔蒂水提物添加量為6.4 mg/mL時,平菇菌絲體多酚和黃酮達到最高值,與對照組相比分別提高了72.99%,34.48%,添加量為4.8 mg/mL時,榆黃蘑、金針菇菌絲體多酚與對照組相比提高了33.74%,46.37%,黃酮與對照組相比分別提高了53.30%,37.04%。檳榔蒂水提物中含有豐富的水溶性酚類物質(zhì),添加不同量的檳榔蒂水提物作為菌絲生長外源代謝前體,有利于菌絲體對酚類物質(zhì)的代謝和轉(zhuǎn)化,與吳俐等[30]考察的油茶枝浸提液對茶薪菇菌絲酚類代謝影響的結(jié)果相似。
小寫字母不同表示差異顯著(P<0.05)
2.6.1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由圖3可知,平菇、榆黃蘑、金針菇菌絲體的水提物和醇提物對DPPH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隨著培養(yǎng)基中檳榔蒂水提物添加量的逐漸增高,菌絲體水提物和醇提物對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呈先升后降趨勢,檳榔蒂水提物添加量為6.4 mg/mL時,平菇菌絲體水提物和醇提物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別為55.76% 和65.33%,與對照組相比提高了24.77%和17.27%,檳榔蒂水提物添加量為4.8 mg/mL時,榆黃蘑、金針菇菌絲體清除DPPH能力達到最大;不同提取物對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大小差異顯著,依次為榆黃蘑醇提物>金針菇醇提物>平菇醇提物>榆黃蘑水提物>金針菇水提物>平菇水提物。
Pw.平菇菌絲體水提物 Yw.榆黃蘑菌絲體水提物 Jw.金針菇菌絲體水提物 Pe.平菇菌絲體醇提物 Ye.榆黃蘑菌絲體醇提物 Je.金針菇菌絲體醇提物
2.6.2 還原力 由圖4可知,平菇、榆黃蘑、金針菇菌絲體的水提物和醇提物對Fe3+具有不同程度的還原能力,隨著培養(yǎng)基中檳榔蒂水提物添加量的逐漸增高,菌絲體水提物和醇提物對Fe3+的還原能力呈先升后降趨勢,檳榔蒂水提物添加量為6.4 mg/mL時,平菇菌絲體水提物和醇提物對Fe3+的還原能力達到最大,添加量為4.8 mg/mL時,榆黃蘑、金針菇菌絲體對Fe3+的還原能力達到最大;各提取物對Fe3+的還原能力大小依次為榆黃蘑醇提物>金針菇醇提物>平菇醇提物>榆黃蘑水提物>金針菇水提物>平菇水提物。
Pw.平菇菌絲體水提物 Yw.榆黃蘑菌絲體水提物 Jw.金針菇菌絲體水提物 Pe.平菇菌絲體醇提物 Ye.榆黃蘑菌絲體醇提物 Je.金針菇菌絲體醇提物
2.6.3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 由圖5可知,平菇、榆黃蘑、金針菇菌絲體的水提物和醇提物對ABTS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隨著培養(yǎng)基中檳榔蒂水提物添加量的逐漸增高,菌絲體水提物和醇提物對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呈先升后降趨勢,檳榔蒂水提物添加量為6.4 mg/mL時,平菇菌絲體水提物和醇提物ABTS自由基清除率達到最大,與對照組相比提高了51.34%和39.74%,添加量為4.8 mg/mL 時,榆黃蘑、金針菇菌絲體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達到最大;不同提取物對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大小差異顯著,依次為榆黃蘑醇提物>榆黃蘑水提物>金針菇醇提物>平菇醇提物>平菇水提物>金針菇水提物。
Pw.平菇菌絲體水提物 Yw.榆黃蘑菌絲體水提物 Jw.金針菇菌絲體水提物 Pe.平菇菌絲體醇提物 Ye.榆黃蘑菌絲體醇提物 Je.金針菇菌絲體醇提物
隨著液體發(fā)酵進程的推進,菌絲分泌胞外酶,培養(yǎng)基中的營養(yǎng)物質(zhì)不斷被菌絲營養(yǎng)代謝轉(zhuǎn)化利用,促進菌絲生長。根據(jù)3種菌種菌絲生物量、活性成分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的結(jié)果,平菇選擇添加6.4 mg/mL的檳榔蒂水提物、榆黃蘑和金針菇選擇添加4.8 mg/mL的檳榔蒂水提物,分別測定3種菌種液態(tài)發(fā)酵過程中淀粉酶、纖維素酶、木聚糖酶和漆酶的活性變化。
2.7.1 淀粉酶活性變化 由圖6可知,3種菌種的淀粉酶活性變化規(guī)律基本一致,初始1~3 d時,淀粉酶活性升高,菌種顆粒周圍開始長出白色菌絲,在培養(yǎng)第3天酶活性達到最高,隨著培養(yǎng)基中營養(yǎng)物質(zhì)慢慢被利用,酶活性開始下降,培養(yǎng)4~5 d時,菌絲長至一定時期斷落至菌液中形成新的萌發(fā)點,此時酶活又有所上升,達到另一個高點,隨著營養(yǎng)物質(zhì)徹底被吸收利用,酶活性開始下降。
小寫字母不同表示差異顯著(P<0.05)
2.7.2 纖維素酶活性變化 由圖7可知,培養(yǎng)1~3 d時,3種菌種纖維素酶活性呈上升趨勢,第3天達到最高,之后酶活性開始下降,培養(yǎng)至第6天達到另一個高點,變化規(guī)律與淀粉酶基本一致;3種菌種相比,酶活性差異不顯著,金針菇的纖維素酶活性從第3天后一直呈下降趨勢,未出現(xiàn)第二個高點,可能與不同菌種自身特性有關(guān)。
小寫字母不同表示差異顯著(P<0.05)
2.7.3 木聚糖酶活性變化 由圖8可知,培養(yǎng)1~3 d時,3種菌種木聚糖酶活性呈上升趨勢,第3天達到最高,之后酶活性開始下降,培養(yǎng)至第6天達到另一個高點,變化規(guī)律與淀粉酶基本一致。3種菌種相比,酶活性差異不顯著,金針菇的纖維素酶活性從第3天后一直呈下降趨勢,未出現(xiàn)第二個高點。
小寫字母不同表示差異顯著(P<0.05)
2.7.4 漆酶活性變化 由圖9可知,3種菌種漆酶初始活性偏低,隨著培養(yǎng)時間的增加,漆酶活性開始上升,第3天達到最大活性,之后漆酶活性開始下降,平菇和榆黃蘑在培養(yǎng)第6天漆酶活性再次上升,之后隨著培養(yǎng)的進行,開始呈下降趨勢,檳榔蒂水提物的添加只改變了3種菌種的酶活性大小,對酶活性變化趨勢影響不大。
小寫字母不同表示差異顯著(P<0.05)
在一定濃度范圍內(nèi),檳榔蒂水提物能促進平菇、榆黃蘑、金針菇菌絲體生長,添加過量的檳榔蒂水提物對菌絲體生長有抑制作用。在最適添加濃度下,3種菌絲體的多糖、三萜、多酚、黃酮含量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提高(P<0.05)。隨著檳榔蒂水提物添加量的增加,3種菌絲體的水提物和醇提物抗氧化活性均有顯著提高(P<0.05),其活性大小依次為榆黃蘑>金針菇>平菇;檳榔蒂水提物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3種食用菌生長代謝相關(guān)酶的活性,但對酶活性變化趨勢的影響不顯著。
檳榔蒂水提物添加到食用菌液體培養(yǎng)體系中,可以提高菌絲體的生物量、活性成分含量以及抗氧化能力,但檳榔蒂水提物促進菌絲體生長的具體成分尚不明確,還需進一步研究。